延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初探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关于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作了如下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同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于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定:“在新固定资产准则下,如果购买固定资产是在正常信用条件下支付价款的与旧固定资产准则的账务处理相同:如是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笔者就上述准则和《指南》中的规定,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准则中“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对于“正常信用条件”下的付款期限准则及《指南》中均未作具体的规定,这将导致财务人员在界定所购入的同定资产是否是属于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上产生差异。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延期付款购买的同定资产在固定产和其他资产之间进行人为的选择。   (2)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现值的计算必然涉及到折现率的选择,而准则和指南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确定折现率,这将导致不同企业或不同会计人员在对同样价款取得固定资产确定的现值不同,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的计量,也会影响各期成本和损益的确定,为企业调节各期利润埋下了隐患。   (3)准则中“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指南》中规定:对于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差额应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并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准则和指南都未明确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摊销方法。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正常信用条件”下的付款期限,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可补充规定,如固定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交易付款的正常信用期限为六个月或一年。这样将有助于财务人员在确定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时候是否要以现值为基础确定。   (2)折现率的选择笔者认为可参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现率中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这样可以避免折现率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和损益的差异。   [例]2009年1月1日,天天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从A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价税合计1000万元,合同约定,款项分三次支付,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假定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0%作为折现率。      购入时:   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1000万元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00(P/F,10%,1)+300(P/F,10%,2)+300(P/F,10%,3)   =400×0.909+300×0.826+300×0.751   =363.6+247.8+225.3   =836.5(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1000-836.5=163.50(万元)   会计分录为:(单位:万元)   借:同定资产 836.5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3.5   货:长期应付款 1000   (3)《指南》中应明确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各期摊销金额的计算方法,如可明确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现接上例说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各期摊销额。   每年年末应确认的融资费用摊销额:(长期应付款年初余额一未确认融资费用年初余额)×折现率   表中“应付本金余额”实际上是为购入该同定资产的实际融资额,故计算各期应确认的融资费用时应以应付本金余额(即融资额)乘以折现率,而各期分期付款额中不仅包括归还的部分本金还包括由该期承担的融资费用,故各期实际归还的本金应是各期付款额扣除融资费用部分。   2009年1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83.6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3.65   2009年12月31日支付款项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其他年度会计分录从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 袁露芬)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关于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作了如下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同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于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定:“在新固定资产准则下,如果购买固定资产是在正常信用条件下支付价款的与旧固定资产准则的账务处理相同:如是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笔者就上述准则和《指南》中的规定,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准则中“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对于“正常信用条件”下的付款期限准则及《指南》中均未作具体的规定,这将导致财务人员在界定所购入的同定资产是否是属于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上产生差异。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延期付款购买的同定资产在固定产和其他资产之间进行人为的选择。   (2)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现值的计算必然涉及到折现率的选择,而准则和指南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确定折现率,这将导致不同企业或不同会计人员在对同样价款取得固定资产确定的现值不同,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的计量,也会影响各期成本和损益的确定,为企业调节各期利润埋下了隐患。   (3)准则中“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指南》中规定:对于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差额应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并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准则和指南都未明确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摊销方法。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正常信用条件”下的付款期限,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可补充规定,如固定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交易付款的正常信用期限为六个月或一年。这样将有助于财务人员在确定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时候是否要以现值为基础确定。   (2)折现率的选择笔者认为可参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现率中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这样可以避免折现率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和损益的差异。   [例]2009年1月1日,天天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从A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价税合计1000万元,合同约定,款项分三次支付,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假定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0%作为折现率。      购入时:   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1000万元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00(P/F,10%,1)+300(P/F,10%,2)+300(P/F,10%,3)   =400×0.909+300×0.826+300×0.751   =363.6+247.8+225.3   =836.5(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1000-836.5=163.50(万元)   会计分录为:(单位:万元)   借:同定资产 836.5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3.5   货:长期应付款 1000   (3)《指南》中应明确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各期摊销金额的计算方法,如可明确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现接上例说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各期摊销额。   每年年末应确认的融资费用摊销额:(长期应付款年初余额一未确认融资费用年初余额)×折现率   表中“应付本金余额”实际上是为购入该同定资产的实际融资额,故计算各期应确认的融资费用时应以应付本金余额(即融资额)乘以折现率,而各期分期付款额中不仅包括归还的部分本金还包括由该期承担的融资费用,故各期实际归还的本金应是各期付款额扣除融资费用部分。   2009年1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83.6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3.65   2009年12月31日支付款项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其他年度会计分录从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 袁露芬)


相关内容

  • 初探新准则下的收入确认_叶丽
  • 初探新准则下的收入确认 叶丽 (四川菲斯克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16) 摘要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在新准则中收入能否确认.何时确认等都会涉及企业的损益计算,最终左右各利益集团的决策,其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新旧准则的收入确认的差异谈起,就企业实施新准则过 ...

  • 物业公司会计科目
  • 物业公司财务会计 第一章 经营收入核算管理规定 1 经营收入的范围经营收入是指企业从事物业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和物业大修 ...

  • 固定资产核算所得税影响分析
  • 固定资产核算所得税影响分析 作者:翁玉良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10期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除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外,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固定资产: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 ...

  • 房地产企业财务工作流程
  • 房地产企业财务工作流程 一.财务部岗位设置 (1)财务经理 A.日常工作 (1) 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行业会计规定,结合项目公司特点,负责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具体规定,报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2) 预测.落实资金的统筹与收付:依据经营情况合理地调配资金,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安全: (3) ...

  • 2017[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负债 习题
  •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负债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公司购进的原材料因管理不善而毁损,毁损的材料成本为1000元,对应的购进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170元,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借:待处置财产损溢1 170 贷:原材料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 B.借:原材料 ...

  • 现金及银行存款盘点表
  • 现金及银行存款盘点表 考情分析 在历年考题来说平均分占有5分,属于次重点章节,在这章中其中的两项核算:销售商品取得银行存款和采购原材料支付银行存款的核算,这两笔核算为后续的章节做了一个铺垫,在每年的考题中也是必考的内容. 第一节 银行存款概述 一.银行存款的管理 存: 企业除按规定的库存限额留存少量 ...

  •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初探
  •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初探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何通过税收筹划来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已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然而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内部管理.国家政策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与大型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

  • 新会计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 新会计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摘 要] 新会计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编制中出现一些新问题.从全面.客观提供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出发,投资性房地产交易产生的现金流量.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销售商品收回的现金应归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本息应分别列示,开办费应属于经营活动. ...

  • 中级财务会计判断题
  • 判断题 1.按照谨慎性企业可以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因此企业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 ) 计信息的成本.( )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单位都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 ) 4.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7.财务会计是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