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1月27日最新消息,根据健康元1月2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健康元全资子公司天诚实业、KHC mdata Limited和杏树林等签订了认购协议,杏树林获得天诚实业3000万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超过2亿美元。公告显示,天诚实业将和杏树林一同在医疗、医药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扩大双方在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和相应后台服务领域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杏树林还获得了老股东开物资本的200万美元投资。本次C轮融资共计3200万美元。
杏树林是一款医生工具,成立于2011年12月,创始人是张遇升。于2015年入选《Fast company》2015年全球50大最具创新力企业,名列第25位。杏树林的主要功能有四块:病历夹、医口袋、医学文献、大话医学。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杏树林前三款主打产品的下载量为180万,注册用户为60万,每日活跃用户为6-7万。其中,医口袋作为杏树林的拳头产品,占到杏树林所有下载量的约50%。从团队上来看,目前杏树林共有150名员工,产品和技术占一半。
杏树林2012年5月获得蓝驰创投数十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2013年1月获得来自宽带资本CBC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4年6月获得开物投资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根据健康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杏树林总资产合计为2658.28万元, 净资产合计为2339.38万元。
不久前,张遇升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供给不足。他认为:①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供给不足,尤其是好的供给不足;②中国好的医生少,并且好的医生和年轻一代的医生还在不断地流失;③协和成为中国最好的医院,说到底是因为协和有了知识、经验分享、积累的制度,体系;④我们希望把协和的内科大查房变成全中国的云端大查房,把协和三宝变成所有医生的三宝。
无独有偶,刚刚宣布要在2016年开线下医生工作室的杏仁医生创始人马丁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虽然在移动医疗的市场上,超过90%的公司都是在为C端的消费者服务,但马丁认为医疗最核心的痛点依然是供给不足。而医生工具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服务供给。
2016年以来,投资人对于ToC和ToB公司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少人已经认识到,ToC业务存在教育用户成本过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低频的医疗领域,单纯依靠补贴很难培养出患者的消费习惯。而医生工具的使用频率较高,医生又是医疗服务中的一个核心角色,服务好医生用户同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粘性。
另一个趋势是,这些医生工具在积累一定量的医生用户后,纷纷加大对患者端的投入。2015年6月,杏树林做出了三大转变:一是发布医患随访工具“病历夹”,切入患者服务;二是和药企合作,探索盈利模式;三是进军海外市场。其中第一个就是杏树林从医生工具转变为医患管理工具的尝试。同样的,杏仁医生也在2016年加大在患者端的影响力,通过落地医生工作室的形式,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医疗闭环服务管理。
和直接培养患者用户不同,医生工具对于患者的教育是嫁接在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于补贴的需求会减弱。“通过医生带患者”的思路能否获得市场的验证,还要看他们2016年的发展和布局。
附:杏树林公开声明
感谢大家对杏树林一直以来的关注和爱护,我们今天已正式完成了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市公司健康元的全资子公司天诚实业领投,以及我们的老股东开物资本跟投,融资金额共3200万美元。同时,我们也已正式启动了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我们病历夹的国际版在半个月前也已经正式上线,杏树林成为了第一家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移动医疗公司。
杏树林成立四年以来,获得了蓝驰、宽带、真格、双湖、开物等明星资本的投资。这次与健康元的合作也是为了能够更快速和深入地开展医疗、医药业务层面合作与交流,扩大协同效应,共同扩大双方在医药、数据、疾病管理及相应后台服务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共同推进医疗事业领域的规划和发展。
2016是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冰与火的起点,杏树林一直专注于深耕医生的移动医疗公司,将在2016年全面启动商业化。我们的愿景是让每一个医生拥有一个云端的病房,可以纪录病历、管理患者、相互学习、提供服务,提升医生的效率,解放医生的生产力,解决中国医疗供需不平衡的难题。我们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医生成长社区和协作平台,并与多家药企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和TOP10的跨国药企以及国内比如眼科领域的领头羊众生药业等。
我们现在的用户已经有国外的医生,还给我们很多的反馈,包括有美国的神经外科的大夫,澳洲的康复科的大夫。外国人也反映说翻墙用我们的东西觉得挺好用。
而在移动医疗这方面我们有比较大的趋势,因为现在中国整个的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医疗的创新,在全球来看都是领先的,可能跟美国只有一两年的差距,跟全球很多其他地方相比,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这些国家在这些领域至少比我们落后三到五年。所以这些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而且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没有电子化和数据化的服务,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机遇,我觉得这对于我们这一代创业的人,尤其是咱们这些经过了海外训练,没有语言、没有文化障碍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会。
虽然我们身处互联网行业,但杏树林一直崇尚医学的本质,严谨做事、低调说话、追求极致,切实地为医生服务。被浪打得太久会腰疼,而我们想做的,一直都只是那个潜水的匠人。
亿欧网1月27日最新消息,根据健康元1月2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健康元全资子公司天诚实业、KHC mdata Limited和杏树林等签订了认购协议,杏树林获得天诚实业3000万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超过2亿美元。公告显示,天诚实业将和杏树林一同在医疗、医药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扩大双方在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和相应后台服务领域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杏树林还获得了老股东开物资本的200万美元投资。本次C轮融资共计3200万美元。
杏树林是一款医生工具,成立于2011年12月,创始人是张遇升。于2015年入选《Fast company》2015年全球50大最具创新力企业,名列第25位。杏树林的主要功能有四块:病历夹、医口袋、医学文献、大话医学。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杏树林前三款主打产品的下载量为180万,注册用户为60万,每日活跃用户为6-7万。其中,医口袋作为杏树林的拳头产品,占到杏树林所有下载量的约50%。从团队上来看,目前杏树林共有150名员工,产品和技术占一半。
杏树林2012年5月获得蓝驰创投数十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2013年1月获得来自宽带资本CBC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4年6月获得开物投资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根据健康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杏树林总资产合计为2658.28万元, 净资产合计为2339.38万元。
不久前,张遇升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供给不足。他认为:①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供给不足,尤其是好的供给不足;②中国好的医生少,并且好的医生和年轻一代的医生还在不断地流失;③协和成为中国最好的医院,说到底是因为协和有了知识、经验分享、积累的制度,体系;④我们希望把协和的内科大查房变成全中国的云端大查房,把协和三宝变成所有医生的三宝。
无独有偶,刚刚宣布要在2016年开线下医生工作室的杏仁医生创始人马丁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虽然在移动医疗的市场上,超过90%的公司都是在为C端的消费者服务,但马丁认为医疗最核心的痛点依然是供给不足。而医生工具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服务供给。
2016年以来,投资人对于ToC和ToB公司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少人已经认识到,ToC业务存在教育用户成本过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低频的医疗领域,单纯依靠补贴很难培养出患者的消费习惯。而医生工具的使用频率较高,医生又是医疗服务中的一个核心角色,服务好医生用户同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粘性。
另一个趋势是,这些医生工具在积累一定量的医生用户后,纷纷加大对患者端的投入。2015年6月,杏树林做出了三大转变:一是发布医患随访工具“病历夹”,切入患者服务;二是和药企合作,探索盈利模式;三是进军海外市场。其中第一个就是杏树林从医生工具转变为医患管理工具的尝试。同样的,杏仁医生也在2016年加大在患者端的影响力,通过落地医生工作室的形式,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医疗闭环服务管理。
和直接培养患者用户不同,医生工具对于患者的教育是嫁接在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于补贴的需求会减弱。“通过医生带患者”的思路能否获得市场的验证,还要看他们2016年的发展和布局。
附:杏树林公开声明
感谢大家对杏树林一直以来的关注和爱护,我们今天已正式完成了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市公司健康元的全资子公司天诚实业领投,以及我们的老股东开物资本跟投,融资金额共3200万美元。同时,我们也已正式启动了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我们病历夹的国际版在半个月前也已经正式上线,杏树林成为了第一家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移动医疗公司。
杏树林成立四年以来,获得了蓝驰、宽带、真格、双湖、开物等明星资本的投资。这次与健康元的合作也是为了能够更快速和深入地开展医疗、医药业务层面合作与交流,扩大协同效应,共同扩大双方在医药、数据、疾病管理及相应后台服务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共同推进医疗事业领域的规划和发展。
2016是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冰与火的起点,杏树林一直专注于深耕医生的移动医疗公司,将在2016年全面启动商业化。我们的愿景是让每一个医生拥有一个云端的病房,可以纪录病历、管理患者、相互学习、提供服务,提升医生的效率,解放医生的生产力,解决中国医疗供需不平衡的难题。我们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医生成长社区和协作平台,并与多家药企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和TOP10的跨国药企以及国内比如眼科领域的领头羊众生药业等。
我们现在的用户已经有国外的医生,还给我们很多的反馈,包括有美国的神经外科的大夫,澳洲的康复科的大夫。外国人也反映说翻墙用我们的东西觉得挺好用。
而在移动医疗这方面我们有比较大的趋势,因为现在中国整个的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医疗的创新,在全球来看都是领先的,可能跟美国只有一两年的差距,跟全球很多其他地方相比,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这些国家在这些领域至少比我们落后三到五年。所以这些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而且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没有电子化和数据化的服务,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机遇,我觉得这对于我们这一代创业的人,尤其是咱们这些经过了海外训练,没有语言、没有文化障碍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会。
虽然我们身处互联网行业,但杏树林一直崇尚医学的本质,严谨做事、低调说话、追求极致,切实地为医生服务。被浪打得太久会腰疼,而我们想做的,一直都只是那个潜水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