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论文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金融抑制作为金融发展的战略,在一定时期对金融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在一定的时期也会有阻碍作用。从金融和经济发展理论状况来说,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都实施金融抑制的政策,但是这种政策是否适合我国?根据我国的金融制度和结构,结合金融发展理论,可以了解到我国金融抑制的一些特征。并根据其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金融抑制 金融发展

一、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及其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银行等金融企业谨慎运作,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清偿力,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和按市场竞争机制良好运作,在银行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了金融发展理论,而金融抑制理论作为其中之一,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特征即处于金融抑制状态,指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道路即推进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主要作用情况下,为了是稀缺的资源更多的有国家集中配置,政府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等一系列做法。由于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普遍较高,在利率管制下实际利率往往为负值。负利率一方面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使社会储蓄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使金融资源供小于求,信贷配给低效。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在于利率的压制问题,认为发展中国家正确的金融改革途径是放松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管制,实施金融自由化,取消金融抑制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率使利率反应市场需求,形成均衡市场利率,使实际利率为正,从而提高储蓄率和投资量,促进经济发展。

当出现金融风波,甚至金融危机时,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等金融企业的稳定,这是其有利的方面。但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和电子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抑制难度不断增大,抑制成本激增,在金融领域造成“非市场性风险”。具体表现为:

(一)扭曲了金融资源的价格,造成虚假供求关系。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和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户“过度”的供给储蓄并存。

(二)导致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损伤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抑制是以人为的力量替代市场力量,其直接成本是各项管理费用,间接成本是阻断市场力量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银行等金融企业效率的破坏;金融业务易被少数国有金融机构垄断,缺乏竞争,金融效率低下。

(三)导致金融企业资金外逃。不同的抑制监管环境会造成银行等金融企业竞争力的差异,追求利润的动机和生存发展的需求使银行等金融企业把资金从抑制性监管严重的地区抽逃到金融监管宽松的地区。

(四)政府不适当的资金投向干预容易累积大量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抑制是通过扭曲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资产的价格,这种战略会缩小或压低相对于非金融部门的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或实际增长率。金融抑制政策主张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其结果自然难免导致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滞后甚至丧失。

二、我国金融抑制的特征

我国的金融抑制存在以下不同于麦金农-肖理论的特征:

1.我国金融机构的寡头垄断结构不符合麦金农-肖理论的假设。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政府硬性规定存款利率上限,使其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水平。这可看成是与垄断金融结构所形成的低存款利率水平的一种简单重合。不同的是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政府会硬性规定贷款利率上限,并使其低于完全竞争的均衡水平。国有银行实施商业化改革,金融机构用多种方式吸引资金,银行部门获得扩大存款规模的动力。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垄断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优化行为选择的真实写照。

2.我国垄断银行在利率制定方面的能动性不符合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理论的假定。垄断银行通常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央行汇报资金供求信息影响央行制定利率。政府对存贷款利率控制松动,商业银行在利率制定中的作用加强。实际利率上升也意味着实际利率管制放松)促进了储蓄动员。虽然我国垄断银行在利率

制定方面的能动性不符合麦金农-肖的理论所包含的银行完全被动地接受政府利率管制的假定,但就实际利率上升和金融深化的现实来看,这一结果却和金融深化论一致。

三、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中,如何克服金融性混乱,是所有这些国家面对的共同难题。而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至少有如下方面:

(一)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金融深化理论与实际金融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亦有其内在缺陷,但这并不否认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客观需要。我国实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仍应是,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关注市场的落后对放松管制的制约作用,注重金融深化的层次性和持续性,并结合本国金融改革的现实条件和制度风险,逐步建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金融体系。

(二)必要的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应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有效方略。考虑到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中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因此在改革进程中应客观地评价和估计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所可能带来的长期性风险,本着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在经济转轨时期采取必要的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的改革方略是现实可行的。在资本项目没有开放之前,按照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重点改革国内的金融机构,体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原则,为未来的金融国际化奠定基础。

(三)金融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手段,我国还需要解决如何把握干预力度,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金融中介机构的借贷活动与资产价值之间存在着一种政治经济动力关系,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或明或暗提供的债务担保,造成了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金融约束论从信息和激励的角度,抓住了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两个基本点:一方面政府应创造条件使决策者掌握信息,或让有信息能力的行为人成为决策者;另一方面可利用自身掌握和拥有的信息能力,为金融中介机构创造持久有效经营的激励机制。

(四)协调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经济货币化”趋势有所增强,货币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强度日益增强。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深化,外部的冲击已经开始影响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本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说明开放经济中,货币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有相当强的关联。因此,在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的货币金融政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选择与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汇率制度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选择与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汇率制度,一是必须注意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是汇率目标选择必须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金融避险工具的缺乏,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低下及金融市场价格形成的非市场化,这些都是我国目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要求我国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自由浮动是不现实的。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可以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入的限制,加大汇率浮动的区间,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汇率。

参考文献:Edward.Shaw.《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Ronald I.McKinnon.《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仁M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5.

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2004.

裴平《国际金融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洪崎:《金融深化理论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杨德勇:《金融效率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金融抑制作为金融发展的战略,在一定时期对金融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在一定的时期也会有阻碍作用。从金融和经济发展理论状况来说,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都实施金融抑制的政策,但是这种政策是否适合我国?根据我国的金融制度和结构,结合金融发展理论,可以了解到我国金融抑制的一些特征。并根据其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金融抑制 金融发展

一、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及其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银行等金融企业谨慎运作,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清偿力,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和按市场竞争机制良好运作,在银行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了金融发展理论,而金融抑制理论作为其中之一,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特征即处于金融抑制状态,指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道路即推进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主要作用情况下,为了是稀缺的资源更多的有国家集中配置,政府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等一系列做法。由于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普遍较高,在利率管制下实际利率往往为负值。负利率一方面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使社会储蓄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使金融资源供小于求,信贷配给低效。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在于利率的压制问题,认为发展中国家正确的金融改革途径是放松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管制,实施金融自由化,取消金融抑制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率使利率反应市场需求,形成均衡市场利率,使实际利率为正,从而提高储蓄率和投资量,促进经济发展。

当出现金融风波,甚至金融危机时,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等金融企业的稳定,这是其有利的方面。但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和电子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抑制难度不断增大,抑制成本激增,在金融领域造成“非市场性风险”。具体表现为:

(一)扭曲了金融资源的价格,造成虚假供求关系。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和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户“过度”的供给储蓄并存。

(二)导致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损伤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抑制是以人为的力量替代市场力量,其直接成本是各项管理费用,间接成本是阻断市场力量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银行等金融企业效率的破坏;金融业务易被少数国有金融机构垄断,缺乏竞争,金融效率低下。

(三)导致金融企业资金外逃。不同的抑制监管环境会造成银行等金融企业竞争力的差异,追求利润的动机和生存发展的需求使银行等金融企业把资金从抑制性监管严重的地区抽逃到金融监管宽松的地区。

(四)政府不适当的资金投向干预容易累积大量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抑制是通过扭曲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资产的价格,这种战略会缩小或压低相对于非金融部门的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或实际增长率。金融抑制政策主张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其结果自然难免导致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滞后甚至丧失。

二、我国金融抑制的特征

我国的金融抑制存在以下不同于麦金农-肖理论的特征:

1.我国金融机构的寡头垄断结构不符合麦金农-肖理论的假设。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政府硬性规定存款利率上限,使其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水平。这可看成是与垄断金融结构所形成的低存款利率水平的一种简单重合。不同的是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政府会硬性规定贷款利率上限,并使其低于完全竞争的均衡水平。国有银行实施商业化改革,金融机构用多种方式吸引资金,银行部门获得扩大存款规模的动力。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垄断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优化行为选择的真实写照。

2.我国垄断银行在利率制定方面的能动性不符合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理论的假定。垄断银行通常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央行汇报资金供求信息影响央行制定利率。政府对存贷款利率控制松动,商业银行在利率制定中的作用加强。实际利率上升也意味着实际利率管制放松)促进了储蓄动员。虽然我国垄断银行在利率

制定方面的能动性不符合麦金农-肖的理论所包含的银行完全被动地接受政府利率管制的假定,但就实际利率上升和金融深化的现实来看,这一结果却和金融深化论一致。

三、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中,如何克服金融性混乱,是所有这些国家面对的共同难题。而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至少有如下方面:

(一)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金融深化理论与实际金融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亦有其内在缺陷,但这并不否认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客观需要。我国实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仍应是,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关注市场的落后对放松管制的制约作用,注重金融深化的层次性和持续性,并结合本国金融改革的现实条件和制度风险,逐步建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金融体系。

(二)必要的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应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有效方略。考虑到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中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因此在改革进程中应客观地评价和估计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所可能带来的长期性风险,本着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在经济转轨时期采取必要的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的改革方略是现实可行的。在资本项目没有开放之前,按照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重点改革国内的金融机构,体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原则,为未来的金融国际化奠定基础。

(三)金融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手段,我国还需要解决如何把握干预力度,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金融中介机构的借贷活动与资产价值之间存在着一种政治经济动力关系,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或明或暗提供的债务担保,造成了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金融约束论从信息和激励的角度,抓住了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两个基本点:一方面政府应创造条件使决策者掌握信息,或让有信息能力的行为人成为决策者;另一方面可利用自身掌握和拥有的信息能力,为金融中介机构创造持久有效经营的激励机制。

(四)协调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经济货币化”趋势有所增强,货币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强度日益增强。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深化,外部的冲击已经开始影响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本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说明开放经济中,货币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有相当强的关联。因此,在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的货币金融政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选择与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汇率制度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选择与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汇率制度,一是必须注意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是汇率目标选择必须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金融避险工具的缺乏,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低下及金融市场价格形成的非市场化,这些都是我国目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要求我国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自由浮动是不现实的。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可以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入的限制,加大汇率浮动的区间,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汇率。

参考文献:Edward.Shaw.《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Ronald I.McKinnon.《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仁M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5.

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2004.

裴平《国际金融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洪崎:《金融深化理论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杨德勇:《金融效率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


相关内容

  •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建设管理系2011年博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 (2011年7月修订)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 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 ...

  • 山东大学研究生金融方向培养方案
  • 金融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4 经济研究院(中心))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金融高层次人才和较强工作能力的金融工程师:毕业生具有综合运用金融学.经济学和 ...

  •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
  • 表一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先对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自回归模型分析,然后探讨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实证分析,最后对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作用的时滞以及对房地产发展的预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利率对房地产价格并没有预期的明显作用, 而 ...

  • 中国流动性过剩之谜--流动性过剩综述
  • 中国流动性过剩之谜 --流动性过剩综述 摘要:当前,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进入新世纪,中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它给我国银行发展和宏观紧急的稳健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会各界从商业银行.货币.市场.经济等方面对流动性过剩进行了剖析 ...

  •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实际利率的变动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有效手段调节与控制经济发展的态势与方向,也成为了人们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实际利率与经济增 ...

  • 实验室建设方案
  • 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 已进行的工作 (一) 学生培养方案 1. 科研方案 在科研方面,实验室主要以开放式的方式进行科研活动.这主要可以体现在实验室的人员配置上:在实验室中,本校固定的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二,校外客座的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一.客座科研人员承担实验室发布的开放式课题研究,在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实验室 ...

  • 大学经管类优秀毕业论文
  •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 金融08 ...

  • 物理学概论论文 清华大学
  • 金融物理学的简介与思考 一.概述:什么是金融物理学 根据百科词条的定义,所谓金融物理学,就是"用统计物理.理论物理.复杂系统理论.非线性科学.应用数学等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金融市场中通过自组织而涌现的宏观规律及其复杂性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这条定义十分拗口,简而言之,在 ...

  • 信用体系研究的参考文献
  • 信用体系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中文) (摘自本人博士论文<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 (一)主要书籍 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曾康霖.王长庚:<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3.曾康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