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经济学》课程作业答案(必做)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备选方案的收益与结果的主要区别有:
备选方案的收益与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益是指有利的或有益的结果。结果是指某个备选方案的全部产出,包括临床的、经济的和人道主义的等方面的全部产出。它包括有利的或有益的产出(预期的治疗效果),也包括不利的或有害的产出(各种不良反应等);
备选方案的不利的或有害的产出,是获得收益的代价,是实施该方案的成本,而不是收益。
2、有意义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比较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主要有:
1)符合有效性、安全性、伦理、道德及国家有关法律、规章等方面要求的能够行得通的方案——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可行方案;
2)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只有可行方案才具备参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资格,这样的评价和比较才有意义;
3)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与比较之前,应首先去除不可行方案。
3、公证严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遵循六个步骤:
明确问题及其解决目标; 明确评价的服务对象; 确定备选方案;
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识别并计量成本和收益; 比较成本和收益;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第二章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由于净现值指标即可判别单一方案,也可判别多方案,所以净现值指标的判别时对单一方案和多方案要区别判别;对单一方案比较选优来说:如果净现值大于等于零,表明该方案的效益现值大于等于成本现值,该方案是经济的,该方案可接受;如果净现值小于零,则表明该方案的效益现值小于成本现值,该方案是不经济的,该方案不可接受;对多方案比较选优来说,净现值越大的方案越经济。
2、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两种情况下的无形资本可忽略不计。一是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措施而产生的无形资本一般情况下可于疾病自身成本中的无形资本(非零方案的收益)相抵消,可忽略不计;二是当无形成本为非主要成本或非特别关注成本时,可忽略不计。但当治疗周期成本中的无形成本远远大于疾病自身成本中的无形成本而不能抵消,或是非零方案的主要成本或评价主体所特别关注的成本时,则必须计入成本,不可忽略不计。
3、医院成本的测算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六大类:
劳务费;医院职工的收入; 公务费:办工费用; 药品及其他卫生材料费; 低值易耗品损耗费:注射器等; 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基金提成;
卫生业务费用:水、电、气等业务需要的费用。
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回答要点)
1、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备选方案经济性的判别准则是:
对单一方案或以一组独立型方案而言,若B/C≥1,则表明方案的总收益大于或等于方案的总成本,实施该方案是经济的,该方案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可以接受。反之,方案不经济;
对多个互斥方案比较选优时,不能简单的按照效益-成本比指标排序选优,否则,结论不可靠。
2.、对多个互斥方案比较选优,不能简单的按照效益-成本比指标排序。因为按效益-成本比指标排序选优的基本思想是单位成本的收益越大,所能获得的收益越大.这一结论在可用成本(可用资源)全部用于效益-成本比值大的方案时是成立的。但很多时候,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所能够实施的方案并不一定都是效益-成本比值大的方案,或者,不能保证所有可用成本都被使用,这就导致了在很多情况下,效益-成本比排序方法,不能保证全部可用医药资源的充分利用,不能保证有限的医药资源实现健康状况最大程度的改善。效益-成本比指标求算的是相对值,相对值最大并不能保证其总量上的经济性最优(净现值)。
3、增量分析法用于效果-成本比指标的步骤和判别标准主要有: 将备选方案按成本额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序;
求算成本额较小方案的效果-成本比,判断经济性,E / C > 1,可判断该方案是经济的。
求算备选方案中成本额较高的方案与该方案之间的增量效果-成本比,如果增量效果-成本比大于或等于基准效果-成本比(∆B/∆C≥ 1),则表明用增量成本所换取的增量效果是经济的,此时,可剔除较小成本额方案,保留较大成本额方案。接着用保留的较优方案与剩余方案依次类似比较,最终保留下来的方案就是最经济的方案。
二、计算题 1、解: 方案
A
B
C
成本现值(万元) 效益现值(万元)
12.0 15.0
14.0 18.0
18.0 – 14.0 4.0
22.5 26.0
26.0 – 22.5 3.5
净现值计算(万元) 15.0-12.0 净现值
3.0
判别:上述三个方案中, B方案的净现值最大,所以经济性最好,应选择B方案。
2、解:该疟防项目的收益、成本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其经济性可用效益-成本比指标进行评价,即
B / C = 300 / 50 = 6
因为B / C > 1,表明该疟防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实施该项目是经济的。 3、解:
方案 效益现值 成本现值
1000 600
A
2000 1500
B
3000 2000
C
成本现值是方案A最小,方案B次小,方案C最大。
由于方案A 的 B/C = 1000/500 =2 ≥1 ,所以证明实施方案A 是经济的。 将方案A与方案B 进行增量分析比较:
∆B/∆C = (2000-1000)/(1500-600)= 1000/900 = 1.1 ≥ 1 则成本额高的方案B 的经济性优于成本额低的方案A 将方案B 与方案C进行增量分析比较:
∆B/∆C =(3000-2000)/(2000-1500)= 1000/500 = 2 ≥ 1 则成本额高的方案C的经济性优于成本额低的方案B
因此,三个方案中,方案C是经济性最优的方案。
4、计算分析如下:
1)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直接药物成本:
2)请计算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
3)请计算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
4)作出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
根据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可以得出赛若金组(A组)经济性好于罗扰素组(B组)。
5、分析计算如下:
1 3组治疗方案的总成本(以给出的直接医疗成本计):
3组药品治疗方案的药品成本分别由每例每次服用剂量的价格和每日服用次数及服用天数(疗程)相乘计算而得。
治疗A组的药品成本(元)=16.5 ×2 × 7= 231元 治疗B组的药品成本(元)=16.5 ×2 ×14= 462元
对照C组的药品成本(元)=(16.43+4.42+0.098)× 2 × 7=293.27元
3组药品治疗方案的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由于本次研究中因间接费
用远远小于直接费用,故不予考虑。本研究全为门诊病人,直接成本包括全部直接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用、诊疗费、药品费、检查费,将这些费用相加得出各组的总成本:
治疗A组的总成本(元)=231 +22.5+332.5= 586
治疗B组的总成本(元) = (462+22.5+332.5 )= 817元 对照C组的总成本(元) = 293.27 + 22.5 + 332.5 = 648.27元
2 3组治疗方案的效果
3组治疗方案的效果指标以溃疡愈合率即总痊愈率表示,它由各组痊愈例数和显效例数相加后与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表示:
治疗A组的总痊愈率(%)= (20+12)/45 = 71.11 治疗B组的总痊愈率(%)= (20+14)/40 = 85.0 对照C组的总痊愈率(%) = (17+11)/38 = 73.68
3)3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
4)作出3组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
从3组治疗方案的效果看,治疗B组的总愈合率最高,但其成本也是最高的,不能简单推断其经济性好于对照C组;从成本效果比看,治疗A组的成本效果比最小,因是互拆方案,也无法简单说明治疗A组的经济性一定好于对照C组;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可看到若在治疗A组方案基础上要多获得一个效果单位(即增加1%的愈合率),治疗B组仅需要增加直接医疗费2.32元,比各组减少成本近2/3,而对照C组需要增加25.21元,多花近三倍的成本。可初步认为:治疗A组方案、治疗B组方案的经济性都要优于对照C组方案;治疗B组方案的经济性相对最优。
第四章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对效果指标的识别要求有五个方面:1)指标的有效性,该效果指标能准确反映方案的的目标、内容和实现程度;2)指标的数量化,要尽可能采用定量和半定量的效果指标更确切地反映方案的目标;3)指标的客观性,指标要有明确的内容和定义,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经得起重复;4)指标的灵敏性,指标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反映卫生和健康状况的变化,选择最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6)指标的特异性,指标与所反映的效果及变化是有因果关系的,只能反映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变化,非此不反映。必须考虑选择特异性好的效果指标及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
2、效果的测算首先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对象,选择有关的效果测量指标。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各种不同的检验指标,要根据效果指标识别的要求和药物治疗或临床试验观察随访的终点,选择适当的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测量。
第五章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质量调整生命年 该指标不仅考虑人的寿命长短,而且考虑人活着时的生存质量,即相当于完全健康的人生存了几年.是数量和质量指标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医疗卫生服务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失能调整生命年 该指标不仅考虑死亡所造成人的寿命的损失,还考虑疾病和其他因素所造成人的健康的损失,是将死亡和伤残指标结合在一起,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指标。其中健康或功能的权重系数的确定由人们对自己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来判定。
第七章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回答要点)
1、按照决策的可靠性程度,可以将决策分为: 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指提供给决策者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的所需条件都已知,并能准确地知道决策的必然结果。
风险性决策:指针对决策者期望达到的目标,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都可以预先估计或可利用文献资料得到。
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无法确定。
2、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模型技术分为:
决策树模型、马尔科夫系列模型、代理模型等,在卫生经济及结果研究中,这些模型和统计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八章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回答要点)
1、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设计步骤主要有:
选择研究问题和定义研究目的;
全面描述备选方案; 分析方法的选择; 明确治疗效果;
关注所有重要的和相关的成本与效果; 调整时间方面的偏差; 增量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表述研究结果。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经济学》课程作业答案(必做)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备选方案的收益与结果的主要区别有:
备选方案的收益与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益是指有利的或有益的结果。结果是指某个备选方案的全部产出,包括临床的、经济的和人道主义的等方面的全部产出。它包括有利的或有益的产出(预期的治疗效果),也包括不利的或有害的产出(各种不良反应等);
备选方案的不利的或有害的产出,是获得收益的代价,是实施该方案的成本,而不是收益。
2、有意义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比较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主要有:
1)符合有效性、安全性、伦理、道德及国家有关法律、规章等方面要求的能够行得通的方案——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可行方案;
2)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只有可行方案才具备参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资格,这样的评价和比较才有意义;
3)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与比较之前,应首先去除不可行方案。
3、公证严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遵循六个步骤:
明确问题及其解决目标; 明确评价的服务对象; 确定备选方案;
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识别并计量成本和收益; 比较成本和收益;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第二章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由于净现值指标即可判别单一方案,也可判别多方案,所以净现值指标的判别时对单一方案和多方案要区别判别;对单一方案比较选优来说:如果净现值大于等于零,表明该方案的效益现值大于等于成本现值,该方案是经济的,该方案可接受;如果净现值小于零,则表明该方案的效益现值小于成本现值,该方案是不经济的,该方案不可接受;对多方案比较选优来说,净现值越大的方案越经济。
2、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两种情况下的无形资本可忽略不计。一是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措施而产生的无形资本一般情况下可于疾病自身成本中的无形资本(非零方案的收益)相抵消,可忽略不计;二是当无形成本为非主要成本或非特别关注成本时,可忽略不计。但当治疗周期成本中的无形成本远远大于疾病自身成本中的无形成本而不能抵消,或是非零方案的主要成本或评价主体所特别关注的成本时,则必须计入成本,不可忽略不计。
3、医院成本的测算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六大类:
劳务费;医院职工的收入; 公务费:办工费用; 药品及其他卫生材料费; 低值易耗品损耗费:注射器等; 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基金提成;
卫生业务费用:水、电、气等业务需要的费用。
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回答要点)
1、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备选方案经济性的判别准则是:
对单一方案或以一组独立型方案而言,若B/C≥1,则表明方案的总收益大于或等于方案的总成本,实施该方案是经济的,该方案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可以接受。反之,方案不经济;
对多个互斥方案比较选优时,不能简单的按照效益-成本比指标排序选优,否则,结论不可靠。
2.、对多个互斥方案比较选优,不能简单的按照效益-成本比指标排序。因为按效益-成本比指标排序选优的基本思想是单位成本的收益越大,所能获得的收益越大.这一结论在可用成本(可用资源)全部用于效益-成本比值大的方案时是成立的。但很多时候,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所能够实施的方案并不一定都是效益-成本比值大的方案,或者,不能保证所有可用成本都被使用,这就导致了在很多情况下,效益-成本比排序方法,不能保证全部可用医药资源的充分利用,不能保证有限的医药资源实现健康状况最大程度的改善。效益-成本比指标求算的是相对值,相对值最大并不能保证其总量上的经济性最优(净现值)。
3、增量分析法用于效果-成本比指标的步骤和判别标准主要有: 将备选方案按成本额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序;
求算成本额较小方案的效果-成本比,判断经济性,E / C > 1,可判断该方案是经济的。
求算备选方案中成本额较高的方案与该方案之间的增量效果-成本比,如果增量效果-成本比大于或等于基准效果-成本比(∆B/∆C≥ 1),则表明用增量成本所换取的增量效果是经济的,此时,可剔除较小成本额方案,保留较大成本额方案。接着用保留的较优方案与剩余方案依次类似比较,最终保留下来的方案就是最经济的方案。
二、计算题 1、解: 方案
A
B
C
成本现值(万元) 效益现值(万元)
12.0 15.0
14.0 18.0
18.0 – 14.0 4.0
22.5 26.0
26.0 – 22.5 3.5
净现值计算(万元) 15.0-12.0 净现值
3.0
判别:上述三个方案中, B方案的净现值最大,所以经济性最好,应选择B方案。
2、解:该疟防项目的收益、成本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其经济性可用效益-成本比指标进行评价,即
B / C = 300 / 50 = 6
因为B / C > 1,表明该疟防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实施该项目是经济的。 3、解:
方案 效益现值 成本现值
1000 600
A
2000 1500
B
3000 2000
C
成本现值是方案A最小,方案B次小,方案C最大。
由于方案A 的 B/C = 1000/500 =2 ≥1 ,所以证明实施方案A 是经济的。 将方案A与方案B 进行增量分析比较:
∆B/∆C = (2000-1000)/(1500-600)= 1000/900 = 1.1 ≥ 1 则成本额高的方案B 的经济性优于成本额低的方案A 将方案B 与方案C进行增量分析比较:
∆B/∆C =(3000-2000)/(2000-1500)= 1000/500 = 2 ≥ 1 则成本额高的方案C的经济性优于成本额低的方案B
因此,三个方案中,方案C是经济性最优的方案。
4、计算分析如下:
1)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直接药物成本:
2)请计算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
3)请计算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
4)作出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
根据两个备选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可以得出赛若金组(A组)经济性好于罗扰素组(B组)。
5、分析计算如下:
1 3组治疗方案的总成本(以给出的直接医疗成本计):
3组药品治疗方案的药品成本分别由每例每次服用剂量的价格和每日服用次数及服用天数(疗程)相乘计算而得。
治疗A组的药品成本(元)=16.5 ×2 × 7= 231元 治疗B组的药品成本(元)=16.5 ×2 ×14= 462元
对照C组的药品成本(元)=(16.43+4.42+0.098)× 2 × 7=293.27元
3组药品治疗方案的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由于本次研究中因间接费
用远远小于直接费用,故不予考虑。本研究全为门诊病人,直接成本包括全部直接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用、诊疗费、药品费、检查费,将这些费用相加得出各组的总成本:
治疗A组的总成本(元)=231 +22.5+332.5= 586
治疗B组的总成本(元) = (462+22.5+332.5 )= 817元 对照C组的总成本(元) = 293.27 + 22.5 + 332.5 = 648.27元
2 3组治疗方案的效果
3组治疗方案的效果指标以溃疡愈合率即总痊愈率表示,它由各组痊愈例数和显效例数相加后与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表示:
治疗A组的总痊愈率(%)= (20+12)/45 = 71.11 治疗B组的总痊愈率(%)= (20+14)/40 = 85.0 对照C组的总痊愈率(%) = (17+11)/38 = 73.68
3)3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
4)作出3组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
从3组治疗方案的效果看,治疗B组的总愈合率最高,但其成本也是最高的,不能简单推断其经济性好于对照C组;从成本效果比看,治疗A组的成本效果比最小,因是互拆方案,也无法简单说明治疗A组的经济性一定好于对照C组;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可看到若在治疗A组方案基础上要多获得一个效果单位(即增加1%的愈合率),治疗B组仅需要增加直接医疗费2.32元,比各组减少成本近2/3,而对照C组需要增加25.21元,多花近三倍的成本。可初步认为:治疗A组方案、治疗B组方案的经济性都要优于对照C组方案;治疗B组方案的经济性相对最优。
第四章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对效果指标的识别要求有五个方面:1)指标的有效性,该效果指标能准确反映方案的的目标、内容和实现程度;2)指标的数量化,要尽可能采用定量和半定量的效果指标更确切地反映方案的目标;3)指标的客观性,指标要有明确的内容和定义,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经得起重复;4)指标的灵敏性,指标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反映卫生和健康状况的变化,选择最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6)指标的特异性,指标与所反映的效果及变化是有因果关系的,只能反映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变化,非此不反映。必须考虑选择特异性好的效果指标及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
2、效果的测算首先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对象,选择有关的效果测量指标。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各种不同的检验指标,要根据效果指标识别的要求和药物治疗或临床试验观察随访的终点,选择适当的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测量。
第五章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
1、质量调整生命年 该指标不仅考虑人的寿命长短,而且考虑人活着时的生存质量,即相当于完全健康的人生存了几年.是数量和质量指标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医疗卫生服务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失能调整生命年 该指标不仅考虑死亡所造成人的寿命的损失,还考虑疾病和其他因素所造成人的健康的损失,是将死亡和伤残指标结合在一起,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指标。其中健康或功能的权重系数的确定由人们对自己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来判定。
第七章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回答要点)
1、按照决策的可靠性程度,可以将决策分为: 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指提供给决策者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的所需条件都已知,并能准确地知道决策的必然结果。
风险性决策:指针对决策者期望达到的目标,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都可以预先估计或可利用文献资料得到。
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无法确定。
2、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模型技术分为:
决策树模型、马尔科夫系列模型、代理模型等,在卫生经济及结果研究中,这些模型和统计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八章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回答要点)
1、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设计步骤主要有:
选择研究问题和定义研究目的;
全面描述备选方案; 分析方法的选择; 明确治疗效果;
关注所有重要的和相关的成本与效果; 调整时间方面的偏差; 增量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表述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