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刘向《说苑·政理》“魏文侯问李克”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①?”对曰:“臣闻为国之道②: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③之士④。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⑤,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⑥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⑦。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
①如何:即“何如”,怎么样。 ②道:规律、规则;原则,法则。 ③四方: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此指各处,天下。 ④士:指读书人。 ⑤食之: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享受俸禄。 ⑥安:安心,心安定平静。使平静,使稳定。
【翻译】: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 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使:________ ②与:________
③其:________ ④衣:________
⑤修:________ ⑥乱:________
2.翻译:
1.为国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夺淫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任用 ②归附 ③大概④穿 ⑤讲究,此指欣赏 ⑥扰乱
2.①怎样治理国家呢②这就是消灭蛀虫
3.食(有劳)②禄(有功)③来(四方之士)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霸民力,则苦之也;劳而忧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原文】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文王曰:敢请释其故!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
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氵蜀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想要使君主受到尊敬,人民得到安宁,应当怎么办呢?太公说:惟有爱民罢了!文王说:应当怎样爱民呢?太公说:要给与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若,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文王说:请你再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太公说: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扰为他忧虑,见其劳芳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
篇四: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说苑 政理|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热 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
篇一: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刘向《说苑·政理》“魏文侯问李克”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①?”对曰:“臣闻为国之道②: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③之士④。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⑤,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⑥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⑦。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
①如何:即“何如”,怎么样。 ②道:规律、规则;原则,法则。 ③四方: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此指各处,天下。 ④士:指读书人。 ⑤食之: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享受俸禄。 ⑥安:安心,心安定平静。使平静,使稳定。
【翻译】: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 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使:________ ②与:________
③其:________ ④衣:________
⑤修:________ ⑥乱:________
2.翻译:
1.为国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夺淫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任用 ②归附 ③大概④穿 ⑤讲究,此指欣赏 ⑥扰乱
2.①怎样治理国家呢②这就是消灭蛀虫
3.食(有劳)②禄(有功)③来(四方之士)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霸民力,则苦之也;劳而忧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原文】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文王曰:敢请释其故!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
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氵蜀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想要使君主受到尊敬,人民得到安宁,应当怎么办呢?太公说:惟有爱民罢了!文王说:应当怎样爱民呢?太公说:要给与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若,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文王说:请你再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太公说: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扰为他忧虑,见其劳芳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
篇四: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说苑 政理|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热 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