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篇一: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刘向《说苑·政理》“魏文侯问李克”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①?”对曰:“臣闻为国之道②: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③之士④。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⑤,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⑥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⑦。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

①如何:即“何如”,怎么样。 ②道:规律、规则;原则,法则。 ③四方: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此指各处,天下。 ④士:指读书人。 ⑤食之: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享受俸禄。 ⑥安:安心,心安定平静。使平静,使稳定。

【翻译】: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 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使:________ ②与:________

③其:________ ④衣:________

⑤修:________ ⑥乱:________

2.翻译:

1.为国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夺淫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任用 ②归附 ③大概④穿 ⑤讲究,此指欣赏 ⑥扰乱

2.①怎样治理国家呢②这就是消灭蛀虫

3.食(有劳)②禄(有功)③来(四方之士)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霸民力,则苦之也;劳而忧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原文】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文王曰:敢请释其故!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

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氵蜀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想要使君主受到尊敬,人民得到安宁,应当怎么办呢?太公说:惟有爱民罢了!文王说:应当怎样爱民呢?太公说:要给与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若,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文王说:请你再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太公说: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扰为他忧虑,见其劳芳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

篇四: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说苑 政理|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热 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

篇一: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刘向《说苑·政理》“魏文侯问李克”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①?”对曰:“臣闻为国之道②: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③之士④。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⑤,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⑥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⑦。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

①如何:即“何如”,怎么样。 ②道:规律、规则;原则,法则。 ③四方: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此指各处,天下。 ④士:指读书人。 ⑤食之: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享受俸禄。 ⑥安:安心,心安定平静。使平静,使稳定。

【翻译】: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 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使:________ ②与:________

③其:________ ④衣:________

⑤修:________ ⑥乱:________

2.翻译:

1.为国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夺淫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任用 ②归附 ③大概④穿 ⑤讲究,此指欣赏 ⑥扰乱

2.①怎样治理国家呢②这就是消灭蛀虫

3.食(有劳)②禄(有功)③来(四方之士)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霸民力,则苦之也;劳而忧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原文】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文王曰:敢请释其故!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

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氵蜀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想要使君主受到尊敬,人民得到安宁,应当怎么办呢?太公说:惟有爱民罢了!文王说:应当怎样爱民呢?太公说:要给与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若,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文王说:请你再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太公说: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扰为他忧虑,见其劳芳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

篇四: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说苑 政理|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热 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


相关内容

  • 后汉书·张衡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题.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 ...

  • [宋庆礼]阅读答案附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 ...

  •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1
  • (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

  • 将军既帝室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

  •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阅读附答案
  • 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

  • 最全的[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
  • 最全的<出师表><隆中对>课外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3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 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 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

  •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1
  • 2005年瓯海区部分初中学校九(上)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005.11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书写(5分)要求卷面文字正确.规范.整洁.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凡做一件事, ...

  • 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
  • 张衡传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接交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 ...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