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何必然溃败?

普法战争以来,法国“单挑”已经不是德国的对手,必须拉上帮手例如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避免法国的崩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国背后袭击德国,使得使得德国不得不修改“施里芬计划”,从西线抽调兵力增援东普鲁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名义上是1939年9月德国偷袭波兰,其实应该是1940年5月德国偷袭法国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实施的“曼施坦因计划”其实是当年“施里芬计划”的升级版,即绕道法国北部奔袭巴黎,击败法国后再击败俄国(苏联)。为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从背后“捅刀子”,1939年8月先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直接导致德国一旦向法国大规模进攻,法国的崩溃将不可避免。英国海军固然强大,但英国陆军却很脆弱,英法联军在陆地上不足以单独抗拒德国倾国之兵的进攻。

法国似乎在拿破仑以后再也没有优秀军事家,无论是普法战争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都是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向德国(普鲁士)边境发起进攻,而德国(普鲁士)都是将主力集中到一点突然切入法国境内。普法战争时,普鲁士军队从距离比利时仅14公里的色当选择突破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选择比利时作为突破口。吃过两次亏,法国竟然依旧把防御重点放在德法边界甚至修筑马其诺防线,这就导致法国第三次遭遇德国(普鲁士)军队从法国北部切入。既然没有俄国(苏联)在后面大规模进攻德国北方迫使德国回援,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出现普法战争式的溃败也就不可避免。

法国不愿意与苏联结盟共同反对德国,也就使得苏联抛开法国转而与德国结盟。法国误以为德国进攻波兰后会继续进攻“东进”进攻苏联,也就使得德国可以轻松与苏联(俄国)第四次共同瓜分波兰,解除东面威胁。苏联误以为德国进攻法国后会继续进攻英国,或者英德战争结束前不会进攻苏联,不料德国击败法国后腾出手来就准备“东线作战”。正是因为法国与苏联的相互猜忌,才使得德国创造了灭亡法国的军事奇迹。

其实斯大林坐观德国入侵法国也是战略错误,要知道“施里芬计划”本就是解决法国后在回头解决苏联(俄国)。一旦法国崩溃,苏联就要单独面对更加强大的德国军队。如果1940年5月德国军队攻入法国时,苏联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突然出兵德国东部,那么上百个师的苏联强大军团也会迫使德国再次从西线抽调重兵驰援东线,苏联也就可以避免1941年6月遭受偷袭后长期的孤立无援。要知道第二战场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苏联在3年内几乎是单独抗击德国的装甲兵团。苏联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代价过于高昂。(待续)

普法战争以来,法国“单挑”已经不是德国的对手,必须拉上帮手例如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避免法国的崩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国背后袭击德国,使得使得德国不得不修改“施里芬计划”,从西线抽调兵力增援东普鲁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名义上是1939年9月德国偷袭波兰,其实应该是1940年5月德国偷袭法国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实施的“曼施坦因计划”其实是当年“施里芬计划”的升级版,即绕道法国北部奔袭巴黎,击败法国后再击败俄国(苏联)。为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从背后“捅刀子”,1939年8月先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直接导致德国一旦向法国大规模进攻,法国的崩溃将不可避免。英国海军固然强大,但英国陆军却很脆弱,英法联军在陆地上不足以单独抗拒德国倾国之兵的进攻。

法国似乎在拿破仑以后再也没有优秀军事家,无论是普法战争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都是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向德国(普鲁士)边境发起进攻,而德国(普鲁士)都是将主力集中到一点突然切入法国境内。普法战争时,普鲁士军队从距离比利时仅14公里的色当选择突破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选择比利时作为突破口。吃过两次亏,法国竟然依旧把防御重点放在德法边界甚至修筑马其诺防线,这就导致法国第三次遭遇德国(普鲁士)军队从法国北部切入。既然没有俄国(苏联)在后面大规模进攻德国北方迫使德国回援,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出现普法战争式的溃败也就不可避免。

法国不愿意与苏联结盟共同反对德国,也就使得苏联抛开法国转而与德国结盟。法国误以为德国进攻波兰后会继续进攻“东进”进攻苏联,也就使得德国可以轻松与苏联(俄国)第四次共同瓜分波兰,解除东面威胁。苏联误以为德国进攻法国后会继续进攻英国,或者英德战争结束前不会进攻苏联,不料德国击败法国后腾出手来就准备“东线作战”。正是因为法国与苏联的相互猜忌,才使得德国创造了灭亡法国的军事奇迹。

其实斯大林坐观德国入侵法国也是战略错误,要知道“施里芬计划”本就是解决法国后在回头解决苏联(俄国)。一旦法国崩溃,苏联就要单独面对更加强大的德国军队。如果1940年5月德国军队攻入法国时,苏联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突然出兵德国东部,那么上百个师的苏联强大军团也会迫使德国再次从西线抽调重兵驰援东线,苏联也就可以避免1941年6月遭受偷袭后长期的孤立无援。要知道第二战场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苏联在3年内几乎是单独抗击德国的装甲兵团。苏联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代价过于高昂。(待续)


相关内容

  • 港币暴跌溃败,香港紧急求救
  • 2016伊始,中国金融市场全线惨跌,先是股市猝死,4次熔断,暴跌近800点,接着人民币持续惨跌,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千钧一发之际央行大喝一声,暴拉人民币1000多点,打爆国际空头,经过一周惨烈血腥的激战,人民币终于走稳.国际炒家无法忍受溃败转而狙击港币,周四.周五港币兑美元两天惨跌0.4%,创1992 ...

  • 纪录片 天启(关于第三帝国的毁灭)
  • 更新至第6集 天启 9.7分/229人 标签: 历史 军事 指数:103万 希特勒在野心和决心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发动了二战.号称军队强大的法国为何溃不成军.敦刻尔克撤退到底是不是希特勒的失误.1941年,希特勒为什么要攻打前苏联.令人发指的"最终方案",惨无人道的巴丹死亡.. 展 ...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战争三大胜仗三大败仗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战争三大胜仗&三大败仗 一.西汉 三大败仗: 1.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亲来讨好匈奴,换取了七十年的和平. 2.吕后时征讨南越赵佗之战,两万汉军在东南山地中几乎全军覆没,吕后本人也 ...

  • 二战中为何二流美军却在欧洲战场势如破竹
  • 总所周知,自从德意志统一后,德国陆军水平一直是世界一流水平,但在二战中后期的欧洲西线战场上其主要对手是美国陆军一支世界二流水平的部队(二战爆发前美国门罗主义盛行,因其与欧洲有大西洋天险,所以美国政府对于军队的发展并不重视且军队数量极少.直至二战爆发前的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人员总数约为33.5万人 ...

  • 中国居民储蓄率为何降不下来
  • 字号 已有10条评论2012年11月22日14:10 来源:中国网  作者:魏雅华 纠错|收藏|我要推荐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 转发到手机网 201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说,<中 ...

  • 对朝鲜战争的看法
  • 朝鲜战争的爆发: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议的规定,以美苏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瓜分了世界,并且展开对抗,冷战就是在这之后逐步形成的.苏联控制范围是西起易北河东到三八线,三八线恰恰把朝鲜分为北南双方,当时控制北方的是金日成,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北朝鲜的军事力量要大大强于南朝鲜,这就促使金日成在 ...

  • 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秦国战神白起,晚年为何却如此凄惨?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为秦国武力一统天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历史记载,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加起来大概大小战役70余战,从没有败绩! 战神:白起 在秦国与韩魏伊阙之战中,白起一举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而后又大破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再也无力与秦 ...

  •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1204班 钱磊 2120122983 之前我读了<货币战争>,此书中讲明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行权由私人财团掌控.国家的开支通过抵押国家税收和信用发行政府债券获得,私人财团买入债权后按比例确定货币量,或者由他国购买.因此,西方国家在有效对抗通胀方面 ...

  • 戴高乐为何阻止英国加入欧共体
  • 第29卷第4期2008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29No.4Jul.2008 戴高乐为何阻止英国加入欧共体 张 (华东师范大学 摘 静 )200062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 要:在欧洲,人们对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