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教师在小黑板上画出下面的表格,以备复习时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说明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指名让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可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新课
1.学习例5。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教师板书;0.667×492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
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分)
“用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 ”(百分位。)
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 ”(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然后问:精确到‘分’该怎么办? ”(保留两位小数。) 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38.16元。)
教师板书答案。注意提醒学生,由于最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2.基本练习。
(1)做第9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题目的要求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的第一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并向学生
说明填写的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读两遍大写数字。
教师带着学生算出“白粉笔”和“彩色粉笔”的金额,并就如何填写做出示范。其它的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的其它小题,第3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例5: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667元。应付款
多少元?
0.667×492≈328.16(元)
答:应付采款328.16元。
课后附记:
课题六: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
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连乘 乘加 乘减
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教学设计:本课内容是前几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容易接受,所以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后附记:
课题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下半页的内容,第93页的例7和例7后面的“做一
做”,练习十二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的计算。
2.使学生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
1.运算定律的内容;
2.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
3.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有关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写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知
1.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自学教科书第92页下半页的例子,看看每组算式是不是相等。
2.学习例7。
教师:“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小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出示例7。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同座位的学生进行讨论。 学习第(1)题时,可以提问:
“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先做0.25×4比较简便。)
“第一步应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应用乘法交换律把原来的算式改写成 0.25×4×4.78。)
第二步应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应用乘法结合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每一步写在黑板上。
最后,用虚线把可以省略的步骤框起来。
学习第(2)题时,可以仿照第(1)题先提问,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整数乘法计算中,这样的题怎样进行简便计算,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基本练习。
做例7后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要让两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用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可有意识地让一些中、差生回答。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的第一行的三个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遭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应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时,注意了解学生是否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集体订正时,对于用简便方法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4.做练习二十二的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用不同解法的学生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提醒学生:“不仅在计算式题时要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解答应用题时也同样要注意使用简便方法。”
对于学有余力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7’题。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提醒学生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的其余习题,第7题。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7:计算(1)0.25×4.78×4 (2)0.65×201
=0.25×4×4.78 =0.65×(200+1)
=1×4.78 =130+0.65
=4.78 =130.65
课后附记:
课题:查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的例8,练习二十二的第9—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用查表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教师把例8的价格表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教师记时间,看3分内有多少学生没有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
表扬。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
2.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教师: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动。) “分别移动几位? ”(分别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8。
教师:“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售货员把某些商品的售价根据数量的不同排出售价表,这样在卖东西时就可以很快求出总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查表进行计算的方法。”
出示小黑板上的面粉售价表。
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面粉售价表上标明的是每千克2.14元的面粉从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
教师引导学生看售价表。指名说出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教师:“我们要买1到9千克的面粉,就可以从表上直接查出应付多少钱。现在我们看一看要买9千克以上的面粉,怎样用这个售价表很快算出要付的钱数。” 教师:“如果要买1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 同学们能根据售价表很快算出得数吗? ”让学生适当讨论。
如果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教师应肯定是对的。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可以指一下1千克的售价对学生做适当的启发。使学生明确:用1千克的售价乘以10就是10千克面粉应付的钱数,也就是
2.14×10=21.4元。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如果要买4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 ”(应付85.6元。)
“你是怎样想的? ”(先在售价表中查出4千克的售价8.56元,然后再把8.56扩大10倍,就可以求出应付的85.6元。)
“这是利用什么规律?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如果买7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 ”(应付149.8元)
“如果买10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 ”(应付214元。)
教师:“如果买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 ”
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计算。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指名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学生中没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教师可启发学生: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查表的方法计算整十、整百千克面粉的价钱,能不能利用前面的知识使这道题的计算简单一些呢? ”
“25可以看成几十与几的和? ”(20与5的和。)
“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会求吗? ”(在表中可以直接查到。)
“那么,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该怎样求呢? ”(把20千克的价钱与5千克的价钱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2.基本练习。
做例8后面的做一做。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对求3.6米花布的总价怎样算可以进行讨论。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8·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课后附记:
课题九:小数乘法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二的第13—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按照
要求正确地截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法的{十算法则。先让中、差生回答,说得不完全,再让其他同学补充。
2.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让学生说—说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每个运算定律的内容各是什么? 怎样用字母表示?
3.复习小数乘法中截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让学生说按什么方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的方法。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进行适当讨论,帮助有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说一说应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5题。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限时3分。计算前,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要认真计算,不要出错误。
教师注意检查3分内有多少学生不能完成。
集体订正时。应有意识地让做得比较慢的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如果他们做的正确应给予表扬: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今后的希望.还可以让算得比较快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学习的经验,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4。计算下瞄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16×3.6 4.8×0.42 0.7×2.3 1.24×0.53
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四名学生进行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时,可多让中、差生进行回答,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必要时,可再复习一下积的近似值的取法。
5.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6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
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如果有不同的解法,让学生进行讨论,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学生中没有不同的解法,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想出其它解法。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9题。
三、小结
教师: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要按擅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算出积以后,要特别注意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在以后的计算中,要随时注意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简便运算的要用简便算法。
四、作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回家思考练习二十二后面的思考题.
小数除法
课题:小数除法的意义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第99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
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
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
迁移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第98页上3筒奶粉桶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作必要的提示。学生回答后,再要求学
生举出简单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3个奶粉筒的挂图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整数应用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把题里奶粉的克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小数,对着左边的三个算式,在右边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 0.5×3=1.5(千克)
1500÷3=500(克) 1.5÷3=0.5(千克)
1500÷500=3(筒) 1.5÷0.5=3(筒)
教师先让学生将上面每一横行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含义是否一样? 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明右边的两个小数除法算式与小数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的整数、小数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2.做第9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例1。
(1)复习。
教师让学生做一道整数除法题;2250÷18。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每次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①“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 商几余几? ”
②“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 能不能仿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把6个一看作用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再与下一位上原有的数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
③“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 ”(4个十分之一) “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 ⑤“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 ” “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
让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以下问题:
①“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
②“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
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部分) ,除数悬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4.做第99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要个别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一横行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算理。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回答;“题目的含义表示什么? ”(就是小数除法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两者之间的
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2横行的3道小题、第3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21.45÷15=1.43(米)
答:平均每件用布1.43米。
课后附记:
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一100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练习二十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
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做第2题时,商中间有零是怎样处理的? 跟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二、学习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36除9不够商l 时,教师提问“应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 ,“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 ”(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说明,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2.做第9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例1后,我们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说的?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指着板书,问:“大家看例2的计算过程,还应该补充什么?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师再叫一个学生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复述一次,并说明这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00页上的计算法则。
4.学习例3。
教师板书例3,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例3的竖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 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 ”(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 怎样写商?(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自己继续往下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师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5.做第10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要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时,要把竖式的错误情况记下来。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叫几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表达出下面的含义:“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l ,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题,让学生仔细审题,把错的改正。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讲出错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还可以把做第1题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对典型错误要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7题。
四、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例3的计算过程,复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让学生说出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第2行的3道小题、第6题和第8题。
课后附记:
课题: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教师在小黑板上画出下面的表格,以备复习时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说明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指名让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可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新课
1.学习例5。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教师板书;0.667×492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
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分)
“用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 ”(百分位。)
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 ”(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然后问:精确到‘分’该怎么办? ”(保留两位小数。) 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38.16元。)
教师板书答案。注意提醒学生,由于最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2.基本练习。
(1)做第9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题目的要求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的第一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并向学生
说明填写的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读两遍大写数字。
教师带着学生算出“白粉笔”和“彩色粉笔”的金额,并就如何填写做出示范。其它的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的其它小题,第3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例5: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667元。应付款
多少元?
0.667×492≈328.16(元)
答:应付采款328.16元。
课后附记:
课题六: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
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连乘 乘加 乘减
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教学设计:本课内容是前几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容易接受,所以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后附记:
课题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下半页的内容,第93页的例7和例7后面的“做一
做”,练习十二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的计算。
2.使学生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
1.运算定律的内容;
2.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
3.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有关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写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知
1.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自学教科书第92页下半页的例子,看看每组算式是不是相等。
2.学习例7。
教师:“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小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出示例7。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同座位的学生进行讨论。 学习第(1)题时,可以提问:
“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先做0.25×4比较简便。)
“第一步应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应用乘法交换律把原来的算式改写成 0.25×4×4.78。)
第二步应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应用乘法结合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每一步写在黑板上。
最后,用虚线把可以省略的步骤框起来。
学习第(2)题时,可以仿照第(1)题先提问,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整数乘法计算中,这样的题怎样进行简便计算,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基本练习。
做例7后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要让两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用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可有意识地让一些中、差生回答。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的第一行的三个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遭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应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时,注意了解学生是否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集体订正时,对于用简便方法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4.做练习二十二的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用不同解法的学生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提醒学生:“不仅在计算式题时要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解答应用题时也同样要注意使用简便方法。”
对于学有余力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7’题。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提醒学生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的其余习题,第7题。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7:计算(1)0.25×4.78×4 (2)0.65×201
=0.25×4×4.78 =0.65×(200+1)
=1×4.78 =130+0.65
=4.78 =130.65
课后附记:
课题:查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的例8,练习二十二的第9—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用查表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教师把例8的价格表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教师记时间,看3分内有多少学生没有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
表扬。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
2.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教师: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动。) “分别移动几位? ”(分别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8。
教师:“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售货员把某些商品的售价根据数量的不同排出售价表,这样在卖东西时就可以很快求出总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查表进行计算的方法。”
出示小黑板上的面粉售价表。
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面粉售价表上标明的是每千克2.14元的面粉从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
教师引导学生看售价表。指名说出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教师:“我们要买1到9千克的面粉,就可以从表上直接查出应付多少钱。现在我们看一看要买9千克以上的面粉,怎样用这个售价表很快算出要付的钱数。” 教师:“如果要买1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 同学们能根据售价表很快算出得数吗? ”让学生适当讨论。
如果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教师应肯定是对的。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可以指一下1千克的售价对学生做适当的启发。使学生明确:用1千克的售价乘以10就是10千克面粉应付的钱数,也就是
2.14×10=21.4元。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如果要买4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 ”(应付85.6元。)
“你是怎样想的? ”(先在售价表中查出4千克的售价8.56元,然后再把8.56扩大10倍,就可以求出应付的85.6元。)
“这是利用什么规律?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如果买7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 ”(应付149.8元)
“如果买10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 ”(应付214元。)
教师:“如果买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 ”
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计算。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指名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学生中没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教师可启发学生: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查表的方法计算整十、整百千克面粉的价钱,能不能利用前面的知识使这道题的计算简单一些呢? ”
“25可以看成几十与几的和? ”(20与5的和。)
“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会求吗? ”(在表中可以直接查到。)
“那么,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该怎样求呢? ”(把20千克的价钱与5千克的价钱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2.基本练习。
做例8后面的做一做。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对求3.6米花布的总价怎样算可以进行讨论。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8·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课后附记:
课题九:小数乘法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二的第13—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按照
要求正确地截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法的{十算法则。先让中、差生回答,说得不完全,再让其他同学补充。
2.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让学生说—说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每个运算定律的内容各是什么? 怎样用字母表示?
3.复习小数乘法中截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让学生说按什么方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的方法。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进行适当讨论,帮助有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说一说应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5题。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限时3分。计算前,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要认真计算,不要出错误。
教师注意检查3分内有多少学生不能完成。
集体订正时。应有意识地让做得比较慢的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如果他们做的正确应给予表扬: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今后的希望.还可以让算得比较快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学习的经验,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4。计算下瞄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16×3.6 4.8×0.42 0.7×2.3 1.24×0.53
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四名学生进行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时,可多让中、差生进行回答,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必要时,可再复习一下积的近似值的取法。
5.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6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
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如果有不同的解法,让学生进行讨论,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学生中没有不同的解法,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想出其它解法。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9题。
三、小结
教师: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要按擅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算出积以后,要特别注意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在以后的计算中,要随时注意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简便运算的要用简便算法。
四、作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回家思考练习二十二后面的思考题.
小数除法
课题:小数除法的意义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第99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
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
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
迁移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第98页上3筒奶粉桶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作必要的提示。学生回答后,再要求学
生举出简单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3个奶粉筒的挂图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整数应用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把题里奶粉的克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小数,对着左边的三个算式,在右边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 0.5×3=1.5(千克)
1500÷3=500(克) 1.5÷3=0.5(千克)
1500÷500=3(筒) 1.5÷0.5=3(筒)
教师先让学生将上面每一横行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含义是否一样? 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明右边的两个小数除法算式与小数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的整数、小数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2.做第9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例1。
(1)复习。
教师让学生做一道整数除法题;2250÷18。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每次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①“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 商几余几? ”
②“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 能不能仿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把6个一看作用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再与下一位上原有的数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
③“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 ”(4个十分之一) “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 ⑤“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 ” “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
让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以下问题:
①“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
②“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
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部分) ,除数悬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4.做第99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要个别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一横行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算理。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回答;“题目的含义表示什么? ”(就是小数除法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两者之间的
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2横行的3道小题、第3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21.45÷15=1.43(米)
答:平均每件用布1.43米。
课后附记:
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一100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练习二十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
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做第2题时,商中间有零是怎样处理的? 跟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二、学习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36除9不够商l 时,教师提问“应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 ,“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 ”(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说明,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2.做第9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例1后,我们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说的?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指着板书,问:“大家看例2的计算过程,还应该补充什么?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师再叫一个学生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复述一次,并说明这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00页上的计算法则。
4.学习例3。
教师板书例3,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例3的竖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 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 ”(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 怎样写商?(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自己继续往下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师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5.做第10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要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时,要把竖式的错误情况记下来。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叫几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表达出下面的含义:“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l ,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题,让学生仔细审题,把错的改正。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讲出错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还可以把做第1题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对典型错误要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7题。
四、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例3的计算过程,复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让学生说出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第2行的3道小题、第6题和第8题。
课后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