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除旧迎新,首推爆竹的年味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海外环线以内已经禁放烟花爆竹,地处安徽西部的小县城潜山没有。大年三十下午,爆竹声就断断续续、远远近近的传来。从七仙女大酒店的九楼望过去,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灰黄色的烟雾之中,那就是传说中的PM2.5,火药的硝烟味道隔着玻璃窗,渗透到房间里面。到了下午五点左右,爆竹声突然密集了起来,哥哥和侄子也捧了一个硕大的盘子——数万响的鞭炮盘在一起,比汽车轮胎还要大,在公路边上呈“回形针”一样展开,然后点响,爆炸声中火光四溅。现在的鞭炮比我儿时,真是大了很多,又响了很多。原来年夜饭之前要放一轮鞭炮,我儿时年夜饭之前是祭祖,自然也要放鞭炮。第二轮更加密集的鞭炮声在跨年,半夜十二点前后,大约半个小时,全城震耳欲聋。伴随着鞭炮声,各种烟火照亮了小城的夜空,近处的鲜明和远处的隐约,看不到边际。第三轮则在早晨,第一波序曲在凌晨四点,到了现在的七点多,爆炸的爆炸声、烟火象口哨一样的破空声,从未间歇,让你无法入眠。

您还别说,有了爆竹,年味浓了很多很多。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旧迎新,首推爆竹。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竹子油分重,是很好的柴火。但是它是空心的,一节一节的。如果不剖开,里面是密闭的,遇火一烧,里面空气膨胀,形成高压,快要烧穿的时候,“砰”的一声炸开,轻则火灰裹着火星四溅,重则把锅底炸裂。这就叫“爆竹”。真正大自然的产物。

隋唐发明火药后,人们很快学会用火药做成了人工爆竹,就是鞭和炮。鞭炮制作不复杂,用纸把火药一层层卷得很严实,两头用黄土堵死,从火药里安放一根引线,引线一端露在外面。点燃引线,引燃火药,把纸炸开,产生响声。我们老家皖西山区,把小的爆竹叫“鞭”,把大的爆竹叫“炮”。过年,每家每户都要买几挂大鞭,至少超过一千响,现在五千响、一万响也很常见。大年初一,老宅子的各家招呼着一起出来,拿出各家各户最长的大鞭,迎接新年。大人把鞭炮绕在竹竿上,或者晒衣服的竹架上,点好后,快走两步跑开,鞭炮声密集而响亮。常常是一家连着一家,前面燃到快结束了,后面一家点上。农村里聚族而居,一个老宅子住几户,乃至几十户。不同宅子放的时间不一样,山冈起伏,看不到宅子,但声响完全听得出。鞭炮声此起彼伏,谁放得多,谁放得少,竟有互相比较的意思。

除了大鞭,更多是小鞭。大小,指的是串在一起的鞭的个数,究竟以多少来划分,并没有固定的数字。小鞭,一般百把响,所以也叫“百子鞭”。春节第一次放鸡鸭出来,第一次开猪圈的门,都要放一挂小鞭。小孩子常常在口袋里揣上小鞭,拆开来,一个个地放。走家串户,主人家常常塞一挂小鞭。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这就看小孩子乖巧不乖巧,嘴巴甜不甜,还有父母亲的人缘好不好了。谁口袋里的鞭多,谁就很自豪地接受小伙伴们的羡慕嫉妒恨。

鞭炮炸开后,一地的红纸屑。孩子们就在里找没响的鞭炮,通常是引线烧没了,但没有炸,捡起来,拗断,把中间的黑色火药集中在一起,用火柴点着,刺啦,一阵蓝色火焰,几公分高,很好玩。大人看到,总是黑着脸制止,怕伤了眼睛。有调皮的小孩子把鞭塞进纸烟里面,把烟丝塞好,诡笑着递给大人。如果没有识破就中招了,抽着抽着,砰的一下,吓一跳,好在小鞭的威力小,不会有实际的风险。

(散装的小鞭)

鞭比较单一,就是长短之分。炮的花样多一些。宛若婴儿手腕粗的圆柱体,站稳在空地上,点燃,迅速跑开,真有震耳欲聋的感觉。有一种双响,点燃后在地面响一声,飞到空中后完全炸开,又响一声,有一种春雷震天的感觉。还有拉炮和摔炮,拉炮两头一根线,猛的一拉,炸开了;摔炮,使劲往地上一摔,炸响。拉炮和摔炮通常比鞭大不了多少,比“炮”要小许多。

改革开放后,有了烟火。小孩子可以玩的烟火,虽然绚丽,但缺点是声响小很多,也比较贵。所以代替不了鞭炮。“爆竹声中一岁除”,声音是很关键的。

(新年穿新衣,放鞭炮)

“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据说是一种泡酒的草,用来指代酒,过年喝酒自然是不可少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日,是指明亮的太阳。“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有门口挂桃符的传统,不过在王安石时代,春联已经取代了桃符,这里桃符就指贴春联的习俗了。“宝宝念诗”前几天介绍过。

嗯,该起床吃早饭了。在小县城的一片鞭炮声中,我祝福“宝宝念诗”的每一个朋友合家幸福,孩子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

宝宝念诗-韩可胜baobaonianshi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海外环线以内已经禁放烟花爆竹,地处安徽西部的小县城潜山没有。大年三十下午,爆竹声就断断续续、远远近近的传来。从七仙女大酒店的九楼望过去,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灰黄色的烟雾之中,那就是传说中的PM2.5,火药的硝烟味道隔着玻璃窗,渗透到房间里面。到了下午五点左右,爆竹声突然密集了起来,哥哥和侄子也捧了一个硕大的盘子——数万响的鞭炮盘在一起,比汽车轮胎还要大,在公路边上呈“回形针”一样展开,然后点响,爆炸声中火光四溅。现在的鞭炮比我儿时,真是大了很多,又响了很多。原来年夜饭之前要放一轮鞭炮,我儿时年夜饭之前是祭祖,自然也要放鞭炮。第二轮更加密集的鞭炮声在跨年,半夜十二点前后,大约半个小时,全城震耳欲聋。伴随着鞭炮声,各种烟火照亮了小城的夜空,近处的鲜明和远处的隐约,看不到边际。第三轮则在早晨,第一波序曲在凌晨四点,到了现在的七点多,爆炸的爆炸声、烟火象口哨一样的破空声,从未间歇,让你无法入眠。

您还别说,有了爆竹,年味浓了很多很多。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旧迎新,首推爆竹。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竹子油分重,是很好的柴火。但是它是空心的,一节一节的。如果不剖开,里面是密闭的,遇火一烧,里面空气膨胀,形成高压,快要烧穿的时候,“砰”的一声炸开,轻则火灰裹着火星四溅,重则把锅底炸裂。这就叫“爆竹”。真正大自然的产物。

隋唐发明火药后,人们很快学会用火药做成了人工爆竹,就是鞭和炮。鞭炮制作不复杂,用纸把火药一层层卷得很严实,两头用黄土堵死,从火药里安放一根引线,引线一端露在外面。点燃引线,引燃火药,把纸炸开,产生响声。我们老家皖西山区,把小的爆竹叫“鞭”,把大的爆竹叫“炮”。过年,每家每户都要买几挂大鞭,至少超过一千响,现在五千响、一万响也很常见。大年初一,老宅子的各家招呼着一起出来,拿出各家各户最长的大鞭,迎接新年。大人把鞭炮绕在竹竿上,或者晒衣服的竹架上,点好后,快走两步跑开,鞭炮声密集而响亮。常常是一家连着一家,前面燃到快结束了,后面一家点上。农村里聚族而居,一个老宅子住几户,乃至几十户。不同宅子放的时间不一样,山冈起伏,看不到宅子,但声响完全听得出。鞭炮声此起彼伏,谁放得多,谁放得少,竟有互相比较的意思。

除了大鞭,更多是小鞭。大小,指的是串在一起的鞭的个数,究竟以多少来划分,并没有固定的数字。小鞭,一般百把响,所以也叫“百子鞭”。春节第一次放鸡鸭出来,第一次开猪圈的门,都要放一挂小鞭。小孩子常常在口袋里揣上小鞭,拆开来,一个个地放。走家串户,主人家常常塞一挂小鞭。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这就看小孩子乖巧不乖巧,嘴巴甜不甜,还有父母亲的人缘好不好了。谁口袋里的鞭多,谁就很自豪地接受小伙伴们的羡慕嫉妒恨。

鞭炮炸开后,一地的红纸屑。孩子们就在里找没响的鞭炮,通常是引线烧没了,但没有炸,捡起来,拗断,把中间的黑色火药集中在一起,用火柴点着,刺啦,一阵蓝色火焰,几公分高,很好玩。大人看到,总是黑着脸制止,怕伤了眼睛。有调皮的小孩子把鞭塞进纸烟里面,把烟丝塞好,诡笑着递给大人。如果没有识破就中招了,抽着抽着,砰的一下,吓一跳,好在小鞭的威力小,不会有实际的风险。

(散装的小鞭)

鞭比较单一,就是长短之分。炮的花样多一些。宛若婴儿手腕粗的圆柱体,站稳在空地上,点燃,迅速跑开,真有震耳欲聋的感觉。有一种双响,点燃后在地面响一声,飞到空中后完全炸开,又响一声,有一种春雷震天的感觉。还有拉炮和摔炮,拉炮两头一根线,猛的一拉,炸开了;摔炮,使劲往地上一摔,炸响。拉炮和摔炮通常比鞭大不了多少,比“炮”要小许多。

改革开放后,有了烟火。小孩子可以玩的烟火,虽然绚丽,但缺点是声响小很多,也比较贵。所以代替不了鞭炮。“爆竹声中一岁除”,声音是很关键的。

(新年穿新衣,放鞭炮)

“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据说是一种泡酒的草,用来指代酒,过年喝酒自然是不可少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日,是指明亮的太阳。“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有门口挂桃符的传统,不过在王安石时代,春联已经取代了桃符,这里桃符就指贴春联的习俗了。“宝宝念诗”前几天介绍过。

嗯,该起床吃早饭了。在小县城的一片鞭炮声中,我祝福“宝宝念诗”的每一个朋友合家幸福,孩子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

宝宝念诗-韩可胜baobaonianshi


相关内容

  • 难忘的大年夜作文
  • 难忘的大年夜作文一:难忘的大年夜 过年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那就是过年了. 今天是大年夜,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我们今年在乡下过年,一到乡下,就收到了许多长辈给的红包,和长 ...

  • 辞旧迎新惠州古村落当地的春节盛况1-13
  • 辞旧迎新 惠州古村落当地的春节盛况 撰文/谭黄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14年的春节,一如往常,同时又花样百出.马年春晚送上了一道全民共享的视觉盛宴,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春节"小气候"也是遍地开花.2013年,大型3D人文纪录片<惠州古 ...

  • 初中历史听课评课活动
  • 初中历史听课评课活动(春节习俗11.20) - 内容 - 徐汇教师网 高一历史新版教材使用意见及教学研讨交流会 高三历史教研活动(11.1) "开发影视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辅导报告 高一历史教材(第二分册)培训资料 高一历史课堂研讨活动(10.23) 高一历史教材与课堂研讨活动 ...

  • 温馨的年画
  • 看着只剩下两张薄纸片的日历,心中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几幅过年的素描图. 腊月繁闹图 腊月,村落脱离冷清,各家各户处于迎接春节的繁闹之中. 婆媳不再斤斤计较平日的长长短短,一条心地在灶前.桌边忙活年菜.年轻的媳妇负责生火,忙不迭地把稻草.柴木送进灶膛:掌勺儿的婆婆系上花围裙,在两三口大小不一的锅旁忙碌着各 ...

  • 今天,我们这样过春节
  • 本报记者  陈原  赵婀娜  刘阳  郑海鸥  张贺 2016年02月04日04: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春联 最需要的是文化功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写春联.贴春联,大概最能显示春节的文化含义 ...

  • 雷琨家乡的年味儿
  • 家乡的年味儿 实验中学八年级六班 雷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北方,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 ...

  • 贺岁声中的年味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年一到辞旧迎新的日子,人们总是忙忙碌碌.满怀期待和憧憬.中国人过年喜欢喜庆,讲究热闹,恨不得将一年中所有的喜事.成果.欢聚都满满堆积在这有限的时光里.其实,过年无非就是求个"福"字,这让我想 ...

  • 古诗词赏读五十五 元日 宋 王安石
  • 古诗词赏读五十五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 ...

  • 又是一年春节到
  • 许多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眼界:许多文化随着岁月的长河被遗失在角落:许多不该遗忘的事却被忘记.尘封. ――题记 春联・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十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与爆竹,在印象中应该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爆竹祝喜,春联送福.但现在我还没来的及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