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向管资本

原标题:国资委只须当好出资人 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向管资本

新一轮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开启。11月4日,国务院向社会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列入未来5年国企改革任务。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职责边界,确保国有资产所有权有效行使,保障企业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改革的“牛鼻子”

“以管资本为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应该当好而且只当好出资人代表。”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彭建国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基本建立。但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违纪违法问题在一些领域和企业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此次改革的方向是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向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转变职能,今后将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

“做到这一点就抓住了国企国资改革的‘牛鼻子’。”楼继伟说。

对“管资本为主”的理解,彭建国认为,首先是政府任何部门不应该再管经营性国有资产,应由专门的出资人代表机构来承担,而出资人代表机构则是干净的出资人,不应该再承担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政府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也存在一些管得过多过细的问题。”一位来自大型国企的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

比如,在管人方面,经理层管理权主要还在组织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在管事方面,董事会职权还有待进一步到位,投资管理有些也过多过细。

“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这也正是改革的重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稳妥有序地推进。”楼继伟说。

而“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其经营性,经营与企业、与市场是紧密联在一起的,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政府承担的则是公共管理职能,其管理是面向全社会、面向各类企业的,是市场经济秩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

彭建国认为,如果政府同时又承担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就会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生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确定职责边界

《意见》提出,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重要途径,成为此次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楼继伟说。

在楼继伟看来,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提升产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因此,投资、运营公司要在足够的空间和领域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具备一定资本规模,同时户数也不宜过多。

“当务之急要做好国资监管机构的自我改革。要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该管的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说。

《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主要就是该放的要放开,该管的要管好。”楼继伟对记者说。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国有资产监管将更多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监管方式,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核准事项。监管的重点主要包括,改进对监管企业主业界定和投资并购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及财务状况的监测等。

资本分类布局

国有资本一个重要使命,是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如何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并不是什么赚钱就投什么,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是非常明确的。”楼继伟进一步解释说。

《意见》和十三五规划建议均提出,按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楼继伟认为,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规则,然后监管机构根据政府宏观政策和有关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进退机制,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负面清单,进行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推进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分类是改革的前提,调整国有资本布局也离不开分类,需要通过分类确定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彭建国称。

据介绍,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突出国有经济功能导向;充分竞争性商业类企业突出竞争优势、突出主业、突出效率。突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航母。

“新的管理体制下,通过退出一批、重组合并一批、创立一批国企等方式,将引导国有资本更多向核心领域和关键行业转移,并通过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流动。”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称。

彭建国认为,应该打破原有框架,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不同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源,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在实践中应突出灵活性,既可横向合并同类项,也可纵向产业链整合。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陈岩鹏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原标题:国资委只须当好出资人 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向管资本

新一轮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开启。11月4日,国务院向社会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列入未来5年国企改革任务。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职责边界,确保国有资产所有权有效行使,保障企业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改革的“牛鼻子”

“以管资本为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应该当好而且只当好出资人代表。”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彭建国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基本建立。但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违纪违法问题在一些领域和企业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此次改革的方向是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向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转变职能,今后将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

“做到这一点就抓住了国企国资改革的‘牛鼻子’。”楼继伟说。

对“管资本为主”的理解,彭建国认为,首先是政府任何部门不应该再管经营性国有资产,应由专门的出资人代表机构来承担,而出资人代表机构则是干净的出资人,不应该再承担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政府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也存在一些管得过多过细的问题。”一位来自大型国企的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

比如,在管人方面,经理层管理权主要还在组织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在管事方面,董事会职权还有待进一步到位,投资管理有些也过多过细。

“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这也正是改革的重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稳妥有序地推进。”楼继伟说。

而“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其经营性,经营与企业、与市场是紧密联在一起的,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政府承担的则是公共管理职能,其管理是面向全社会、面向各类企业的,是市场经济秩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

彭建国认为,如果政府同时又承担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就会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生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确定职责边界

《意见》提出,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重要途径,成为此次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楼继伟说。

在楼继伟看来,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提升产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因此,投资、运营公司要在足够的空间和领域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具备一定资本规模,同时户数也不宜过多。

“当务之急要做好国资监管机构的自我改革。要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该管的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说。

《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主要就是该放的要放开,该管的要管好。”楼继伟对记者说。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国有资产监管将更多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监管方式,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核准事项。监管的重点主要包括,改进对监管企业主业界定和投资并购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及财务状况的监测等。

资本分类布局

国有资本一个重要使命,是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如何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并不是什么赚钱就投什么,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是非常明确的。”楼继伟进一步解释说。

《意见》和十三五规划建议均提出,按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楼继伟认为,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规则,然后监管机构根据政府宏观政策和有关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进退机制,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负面清单,进行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推进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分类是改革的前提,调整国有资本布局也离不开分类,需要通过分类确定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彭建国称。

据介绍,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突出国有经济功能导向;充分竞争性商业类企业突出竞争优势、突出主业、突出效率。突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航母。

“新的管理体制下,通过退出一批、重组合并一批、创立一批国企等方式,将引导国有资本更多向核心领域和关键行业转移,并通过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流动。”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称。

彭建国认为,应该打破原有框架,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不同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源,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在实践中应突出灵活性,既可横向合并同类项,也可纵向产业链整合。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陈岩鹏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相关内容

  • 13 当前县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
  • 当前县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 <企业国有资产法>颁布实施后,如何充分发挥国资部门的监管职能,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摆在县级国资部门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结合云梦县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对此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当前县级企业国 ...

  • 2015年北京大学法学考研真题经济法卷
  • 2015年北京大学法学考研真题经济法卷 (凯程学员回忆版) 凯程教育专注于北大法学考研集训营辅导,涌现出了一大批如王少堂(国经第一).邓世缘(经济法复试第一).雷路(刑法第一)等一大批成功学员,考研成功率极高! 北京大学法学经济法 1.ipo在深市沪市上市,深市沪市的竞争,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法制度,经 ...

  • 国有企业管理改革
  • 不只是当前, 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由此可以想见,讲政治,绝不是停留于旧观念上的空头政治,而是同党和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实实在在的政治.例如,国有企业是否注意改变管理落后状态,决非一般作风或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经营效益好或差的大问题:经营效益好或差,是在新形势下讲不讲 ...

  • 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 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第一次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会前,xx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资委的汇报,做了重要指示,会议开始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党的xx大以来 ...

  • 国资委首设总会计师职位建立健全国企绩效
  • 经济观察网记者康怡经济观察网记者独家获悉,国务院国资委[微博]在新的 一轮领导干部职位调整中,首次设立了总会计师一职,首任总会计师由沈莹担任. 资料显示,沈莹此前担任国务院国资委[微博]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局长, 该局主要承办所监管企业财务预决算的有关工作:完善所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对所 ...

  • 国有企业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和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到2020年完成改革目标.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实 ...

  • 国资委高级研修班学习报告
  • 国资委高级研修班学习报告 博雅塔下,未名湖畔.认真聆听专家教授的精彩课程,从国企监管我们所做的工作,到投资贸易.并购重组.资本运作中的风险防范及其资本市场的多层次解读,上海自贸区的探析等知识拓展.培训班上清茶一杯,一日三餐自助,无酒水自扰,无案牍劳刑,聚精会神,凝神聚力.思路开拓了,认识提高了,收获 ...

  •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工作意见
  • 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我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完善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本实施 ...

  • 市国资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11年,张家口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提速、增效、进位”的总要求,在没有出资人企业的情况下,顺应单位性质的转变(从政府特设部门转变为政府组成部门),以部门机构改革、职责重新调整为契机,大胆推进思维创新、工作创新,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推进“五化”化解难题的总体思路,使各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