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二、基本思路:

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科学探究过程为教学主线索,同时又设科学知识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这两条教学暗线。使三条教学线索和学习目标在逻辑化的教学程序、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化的教学体验中整体推进,互为促进。又借助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和富有暗示性的语言技巧,促成课堂的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达到一种“静水流深”的教学意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制作曲线图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并能运用数据和曲线图进行分析,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并得出结论。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四、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关键:1、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2、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五、 教学准备:

教师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米尺等;

学生用:一号材料(垫片一盒、盒子两个、卡纸一张。各组材料各不相同),二号材料(垫片一盒\盒子两个\四种厚度的纸条,实验记录表);曲线图等;

六、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学,开宗明义(3分钟)

教师演示搭纸桥游戏,引入教学;

“薄纸做的桥抗弯曲能力很差,换一张同样大小的厚一点的纸做桥面,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猜猜厚纸(2倍纸)能承受几个垫圈?

“今天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纸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2、实验初探,聚焦差异(12分钟)

“究竟厚纸做的桥能承受几个垫圈?想不想自己试试!”小组领取材料完成对2倍纸的承重能力的测试并汇报测试结果。

“为什么同样大小的厚纸,各组的测试结果却相差这么大”。问题出在哪里呢?师生共议分析找出原因。

“看来要研究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并统一实验条件;

3、 实验再探,分析总结(17分钟)

小组完成对3号纸的预测和实测。采集数据,讨论分析:通过实验和表格中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又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师参与小组实验和交流。)

总结初步发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明显增强。

“如果我们借助曲线图来表示纸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又能够看到什么情况呢?”

师指导小组绘制曲线图,并提出思考分析:你能从曲线图中看懂什么?这条曲线说明了纸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实践运用,巩固认识(5分钟)

观看认识桥梁中的横梁,说说横梁起什么作用?找一找教室内的横梁,说说横梁的横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横梁都是立放而不是横放的?”

能不能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现场验证一下?

小结提炼——材料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显著提高。

5、小结对话,拓展延伸(3分钟)

课外同学们还想继续研究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研究发现材料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就会显著提高。除了增加材料的厚度外,有没有其它办法也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请同学们课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七、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显著)增强

控制的量:厚度

不控制的量:架空距离:7厘米

桥墩高度:3厘米

垫圈位置:中间

垫圈大小:中号

放垫圈速度:慢 放垫圈方式:单排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二、基本思路:

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科学探究过程为教学主线索,同时又设科学知识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这两条教学暗线。使三条教学线索和学习目标在逻辑化的教学程序、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化的教学体验中整体推进,互为促进。又借助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和富有暗示性的语言技巧,促成课堂的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达到一种“静水流深”的教学意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制作曲线图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并能运用数据和曲线图进行分析,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并得出结论。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四、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关键:1、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2、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五、 教学准备:

教师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米尺等;

学生用:一号材料(垫片一盒、盒子两个、卡纸一张。各组材料各不相同),二号材料(垫片一盒\盒子两个\四种厚度的纸条,实验记录表);曲线图等;

六、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学,开宗明义(3分钟)

教师演示搭纸桥游戏,引入教学;

“薄纸做的桥抗弯曲能力很差,换一张同样大小的厚一点的纸做桥面,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猜猜厚纸(2倍纸)能承受几个垫圈?

“今天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纸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2、实验初探,聚焦差异(12分钟)

“究竟厚纸做的桥能承受几个垫圈?想不想自己试试!”小组领取材料完成对2倍纸的承重能力的测试并汇报测试结果。

“为什么同样大小的厚纸,各组的测试结果却相差这么大”。问题出在哪里呢?师生共议分析找出原因。

“看来要研究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并统一实验条件;

3、 实验再探,分析总结(17分钟)

小组完成对3号纸的预测和实测。采集数据,讨论分析:通过实验和表格中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又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师参与小组实验和交流。)

总结初步发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明显增强。

“如果我们借助曲线图来表示纸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又能够看到什么情况呢?”

师指导小组绘制曲线图,并提出思考分析:你能从曲线图中看懂什么?这条曲线说明了纸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实践运用,巩固认识(5分钟)

观看认识桥梁中的横梁,说说横梁起什么作用?找一找教室内的横梁,说说横梁的横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横梁都是立放而不是横放的?”

能不能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现场验证一下?

小结提炼——材料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显著提高。

5、小结对话,拓展延伸(3分钟)

课外同学们还想继续研究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研究发现材料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就会显著提高。除了增加材料的厚度外,有没有其它办法也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请同学们课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七、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显著)增强

控制的量:厚度

不控制的量:架空距离:7厘米

桥墩高度:3厘米

垫圈位置:中间

垫圈大小:中号

放垫圈速度:慢 放垫圈方式:单排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案例
  • <抵抗弯曲>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 ...

  •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池州市贵池区梅龙中心校 王 枝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 ...

  • 教科版-[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如东施小丰
  • 抵抗弯曲 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施小丰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本课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

  • 抵抗弯曲说课稿
  • 我说课的课题是<抵抗弯曲>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节课的内容. 根据这一章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结合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梁"和&quo ...

  • 岩土钻掘工程学所有重点
  • 第一章 1.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哪些? 岩石力学性质是岩石在受外力作用后所表现的性质,包括岩石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表面特性等.变形特性包括弹性塑性和脆性:强度特性包括抗压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表面特性包括硬度和研磨性,这些力学性质对钻进速度.碎岩功耗和钻头寿命等有直接的影响. 3.岩石在静载作用 ...

  • 材料力学题库及答案
  • <材料力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266小题)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变形与破坏的规律.( A ) 2.内力只能是力.( B ) 3.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 A ) 4.截面法是分析应力的基本方法.( B ) 5.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刚度.( B ) 6 ...

  • 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 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第1章P20 1. 什么是冲压成型工艺?冲压成型加工有什么特点? 答:(1)利用冲模使板料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有冷冲压.热冲压(板料厚度大于8~10时). (2)获得质量轻.材料消耗少的零件:工艺过程简单:产量大时,零件成本低. 2. 冲压成型时,常用的板料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 ...

  • 模板计算式
  • 8.2.1截面尺寸:b ×h =1000mm ×1500mm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ct β1β2V 1/ ...

  • 科学六年级第二单元
  •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 )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 )还可以( )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如果改变薄形材料的( )也可以增强它们的抗弯能力.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