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的分析

  【摘要】商业模式是指组织与管理企业的人力、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无法自力但必须购买的服务与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构建,要从保险金融企业的大局出发,掌握好资源、信息、创新与风险管理等关键因素,使其与社会经济以及保险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相符合,以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紧紧围绕“协同发展模式、信息化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模式、持续盈利模式”等方面展开对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商业模式 保险金融企业 风险管理   一、整合资源、注重创新,构建协同发展商业模式   对于现代商业模式而言,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价值创新是其核心与灵魂,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同样如此,其构建要从自身实际以及市场的发展态势出发,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企业整体战略布局,实现战略协同与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寻找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有效对接点,从而使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成为能够与保险金融市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起成功的商业模式。   (一)着眼于集团化趋势,优化资源整合   当前,集团化发展是保险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应因势而为,在积极加强总部建设的前提下,以集中股权为载体,强化干部管理,加强战略布局与资源整合。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强化总部建设。集团总部是现代保险金融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管控中心,是企业各子公司业务实现业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进行集团建设的目标定位,并于集团内部实施精细化的战略管理,强化资源整合,建立专业的保险金融集团总部。例如,在总部建设中,保险金融企业可以建设战略管控为主要的集团建设目标,在建设中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强企业内部“人员、产品、股权”等的资源整合与战略管理,根据集团的主要业务及其流程设置专门部门实施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为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商业模式的正常运作奠定组织基础。   2.集中股权,完善治理结构。保险金融企业必要实现高效的资源整合,其前提条件便是加强对分公司的股权控制。为此,保鲜金融企业应结合市场趋势,积极建立股份公司,提高对资产的持股比例。同时,保险金融企业要深入分析当前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如程序复杂,决策环节偏多等,应积极发挥垂直领导体制的作用,加强干部管理,坚持市场配置以及组织选拔相结合的原则,选拔董事会,使保险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其核心岗位中引入党委成员。并积极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等多层级的运营机制,从而建立起多层级的、协调性的保险金融企业的治理结构。   3.创新营销模式。面临竞争激烈的保险金融市场,保险金融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交叉互动销售模式,创新营销模式,构建与客户需求相适应,利于提升客户忠诚度与满意度的一体化金融服务营销,使保险金融企业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与整合效率,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保险金融企业的协调发展模式。   (二)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现价值创新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各类惠农与富农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险金融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这一总体发展趋势之下,应顺势而为,充分开发农村的保险金融需求,充分结合国家的相关强农政策,开发政策性业务,积极实现涉农保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大农网建设力度,探索农村保险金融工作新模式,顺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趋势,开拓农村保险金融市场,拓宽业务范围,实现保险金融企业业务的快速增长与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保险金融企业的业务拓展模式。   二、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积极打造运营管理商业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运营的主要载体便是信息化技术。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强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的资源共享,推动保险金融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其商业模式的正常有序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可积极推动实施信息化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加大云计算平台、客户资源数据库等网络建设,建立起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的整合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推动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营销服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可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保险金融企业的营销服务流程实施全面的优化。同时,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要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强化售后服务,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客户专门打造售后服务平台,解决客户的各类问题,提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与忠诚度,通过综合化的信息移动平台、网络营销以及电话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以及个性化的售后服务,为保险金融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以信息化推动保险金融企业的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此外,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还应针对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与发展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积极建立各类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中心与共享中心,如保险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集中管理与共享中心等,实现对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各项费用等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各项业务能够处于有效的管控之下,并积极建立核心业务系统,充分结合市场费率,积极完善定价以及赔付率等自动化管理平台,根据保险金融企业客户类别以及业务类型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理赔措施,构建起保险金融集团的综合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集团决策的集中管理,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企业的赔付成本,提升保险金融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注重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   风险管理是保险金融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的基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保险金融行业积极掀起了强化风险管理的去风险化浪潮,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保险金融企应将风险防控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工作之一,置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位置,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实施垂直化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实施资本补充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保险金融管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保险金融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中,主要可从如下方面着手,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   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即是突破现有的风险管理局限,将项目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实施项目化的企业风险管理,同时,还可借助专门的咨询机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规划与指导,积极建立内部风险防控以及外部风险控制的双重指标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组织建设,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确保保险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应用系统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必须积极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建立,加强风险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建设,使其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为保障保险金融企业的各个业务单元管理以及经营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企业应根据常见的风险类型及其特性,积极设立立体化的稽查审核中心,针对企业中相应的风险管理岗位实施垂直化管理,实现保险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再次,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借助专门咨询机构的力量,进行风险管理中信息化规划,分析企业的风险源。以中国人寿为例,其与HP的信息化合作规划,使其能掌握风险的存在之处,为其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最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还须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风险应对计划编制,实现风险的规避与转移,加强风险管理监控,突破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局限,构建起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培养企业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去风险化发展趋势下,要积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企业的企业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业务运转中强化风险防控。一方面,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充分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的提升,使其具备能够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保险金融企业要充分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对职工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雷曼破产等风险损失事件中,可以看出保险金融企业中风险管理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据此,保险金融企业应积极于企业内部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宣传教育,自上而下,牢牢树立起“强化风险管理,积极创造价值”、“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动态控制”等风险管理理念,营造浓厚的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积极建立风险管理的责任机制,并将风险管理指标积极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使其成为保险金融企业业绩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员工的考核,加强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惩戒机制等的建立,强化保险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   (三)建立系统化的资本补充机制   对于保险金融企业而言,资本不足是其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若在缺少财政货币资本的注入的情况下,应积极加强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企业资本补充的多渠道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偿付能力,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同时,保险金融企业还须多方拓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促进资本补充机制的可持续化与市场化,为保险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保障,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通过风险防控体系、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以及企业职工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全面建立起高效的风险防控模式。   四、充分重视资本内生化发展,构建持续盈利商业模式   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而言,其构建的终极目的就在于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盈利,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资本内生化的发展趋势,在加强承保的同时,要兼顾投资,促进呈报盈利提升,为保险金融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此外,保险金融企业应积极实现主业的多元化与均衡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保险金融企可通过如下方式构建稳健性与成长性兼顾的盈利模式:   (一)主业的多元与均衡格局构建   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而言,多元、均衡的主业发展格局的建立利于应对市场的波动与变化,确保其盈利增长的稳定性。以中国人保为例,在2011年,人身险与财产险成为其主业驱动的重头戏,而通过人身险与财产险资产使其盈利能力急速提升,两项资产实现了双超2600亿元,超越了行业基准业务平均增速的6.8%,使其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可见,积极构建多元化与均衡化的主业发展格局与盈利模式成为了保险金融企业全面提升自身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兼顾承保与投资双向发展   当前,在我国的保险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投资盈利而承保亏损”的片面观点,加之获取保单的成本偏高,使对数保险金融企业都过分注重运用投资的方式盈利,而忽略了通过承保盈利,从而使多数保险金融企业都过分依赖投资,投资模式逐步陷入不良的发展轨迹之中。针对这一现象,保险金融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注重投资与承保的双向兼顾,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加强承保战略规划与执行,强化成本、理赔、承保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优化保险金融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升投资效益,从承保与投资双渠道实现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另外,保险金融企业还可积极推行理赔权限集中,在保险经营中,充分发挥定价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促进保险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构建起承保与投资的双渠道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而言,利于其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应是充分考虑保险金融市场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资源整合与价值创新为主体的协同发展与业务拓展模式,是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重视风险管理与资本内生化发展,构建的信息化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模式、盈利模式等的综合体。唯有在这一综合化商业模式的推动下,才能充分发挥保险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米俣飞.基于价值创造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进宝.中国人保成立六十周年巡礼之六:奋进篇 打造大型现代保险金融集团[J].中国保险,2009,(10):58-61.   [3]齐严.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4]杨海平,苏健.商业模式与银行服务创新[J].中国金融,2013,(11):43-44.   [5]李香雨.中国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苏洁.对保险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问题的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1-05-17002.   作者简介:张宏丽(1971-),女,吉林通化人,研究生学历,中级经济师,现就职于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市分公司,研究方向:金融类。

  【摘要】商业模式是指组织与管理企业的人力、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无法自力但必须购买的服务与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构建,要从保险金融企业的大局出发,掌握好资源、信息、创新与风险管理等关键因素,使其与社会经济以及保险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相符合,以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紧紧围绕“协同发展模式、信息化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模式、持续盈利模式”等方面展开对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商业模式 保险金融企业 风险管理   一、整合资源、注重创新,构建协同发展商业模式   对于现代商业模式而言,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价值创新是其核心与灵魂,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同样如此,其构建要从自身实际以及市场的发展态势出发,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企业整体战略布局,实现战略协同与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寻找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有效对接点,从而使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成为能够与保险金融市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起成功的商业模式。   (一)着眼于集团化趋势,优化资源整合   当前,集团化发展是保险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应因势而为,在积极加强总部建设的前提下,以集中股权为载体,强化干部管理,加强战略布局与资源整合。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强化总部建设。集团总部是现代保险金融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管控中心,是企业各子公司业务实现业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进行集团建设的目标定位,并于集团内部实施精细化的战略管理,强化资源整合,建立专业的保险金融集团总部。例如,在总部建设中,保险金融企业可以建设战略管控为主要的集团建设目标,在建设中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强企业内部“人员、产品、股权”等的资源整合与战略管理,根据集团的主要业务及其流程设置专门部门实施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为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商业模式的正常运作奠定组织基础。   2.集中股权,完善治理结构。保险金融企业必要实现高效的资源整合,其前提条件便是加强对分公司的股权控制。为此,保鲜金融企业应结合市场趋势,积极建立股份公司,提高对资产的持股比例。同时,保险金融企业要深入分析当前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如程序复杂,决策环节偏多等,应积极发挥垂直领导体制的作用,加强干部管理,坚持市场配置以及组织选拔相结合的原则,选拔董事会,使保险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其核心岗位中引入党委成员。并积极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等多层级的运营机制,从而建立起多层级的、协调性的保险金融企业的治理结构。   3.创新营销模式。面临竞争激烈的保险金融市场,保险金融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交叉互动销售模式,创新营销模式,构建与客户需求相适应,利于提升客户忠诚度与满意度的一体化金融服务营销,使保险金融企业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与整合效率,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保险金融企业的协调发展模式。   (二)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现价值创新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各类惠农与富农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险金融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这一总体发展趋势之下,应顺势而为,充分开发农村的保险金融需求,充分结合国家的相关强农政策,开发政策性业务,积极实现涉农保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大农网建设力度,探索农村保险金融工作新模式,顺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趋势,开拓农村保险金融市场,拓宽业务范围,实现保险金融企业业务的快速增长与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保险金融企业的业务拓展模式。   二、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积极打造运营管理商业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运营的主要载体便是信息化技术。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强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的资源共享,推动保险金融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其商业模式的正常有序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可积极推动实施信息化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加大云计算平台、客户资源数据库等网络建设,建立起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的整合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推动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营销服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可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保险金融企业的营销服务流程实施全面的优化。同时,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要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强化售后服务,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客户专门打造售后服务平台,解决客户的各类问题,提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与忠诚度,通过综合化的信息移动平台、网络营销以及电话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以及个性化的售后服务,为保险金融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以信息化推动保险金融企业的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此外,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还应针对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与发展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积极建立各类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中心与共享中心,如保险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集中管理与共享中心等,实现对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各项费用等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各项业务能够处于有效的管控之下,并积极建立核心业务系统,充分结合市场费率,积极完善定价以及赔付率等自动化管理平台,根据保险金融企业客户类别以及业务类型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理赔措施,构建起保险金融集团的综合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集团决策的集中管理,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企业的赔付成本,提升保险金融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注重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   风险管理是保险金融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的基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保险金融行业积极掀起了强化风险管理的去风险化浪潮,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保险金融企应将风险防控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工作之一,置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位置,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实施垂直化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实施资本补充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保险金融管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保险金融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中,主要可从如下方面着手,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   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即是突破现有的风险管理局限,将项目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实施项目化的企业风险管理,同时,还可借助专门的咨询机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规划与指导,积极建立内部风险防控以及外部风险控制的双重指标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组织建设,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确保保险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应用系统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必须积极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建立,加强风险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建设,使其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为保障保险金融企业的各个业务单元管理以及经营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企业应根据常见的风险类型及其特性,积极设立立体化的稽查审核中心,针对企业中相应的风险管理岗位实施垂直化管理,实现保险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再次,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借助专门咨询机构的力量,进行风险管理中信息化规划,分析企业的风险源。以中国人寿为例,其与HP的信息化合作规划,使其能掌握风险的存在之处,为其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最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还须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风险应对计划编制,实现风险的规避与转移,加强风险管理监控,突破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局限,构建起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培养企业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去风险化发展趋势下,要积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企业的企业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业务运转中强化风险防控。一方面,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充分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的提升,使其具备能够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保险金融企业要充分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对职工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雷曼破产等风险损失事件中,可以看出保险金融企业中风险管理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据此,保险金融企业应积极于企业内部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宣传教育,自上而下,牢牢树立起“强化风险管理,积极创造价值”、“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动态控制”等风险管理理念,营造浓厚的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积极建立风险管理的责任机制,并将风险管理指标积极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使其成为保险金融企业业绩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员工的考核,加强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惩戒机制等的建立,强化保险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   (三)建立系统化的资本补充机制   对于保险金融企业而言,资本不足是其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若在缺少财政货币资本的注入的情况下,应积极加强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企业资本补充的多渠道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偿付能力,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同时,保险金融企业还须多方拓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促进资本补充机制的可持续化与市场化,为保险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保障,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通过风险防控体系、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以及企业职工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全面建立起高效的风险防控模式。   四、充分重视资本内生化发展,构建持续盈利商业模式   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而言,其构建的终极目的就在于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盈利,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资本内生化的发展趋势,在加强承保的同时,要兼顾投资,促进呈报盈利提升,为保险金融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此外,保险金融企业应积极实现主业的多元化与均衡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保险金融企可通过如下方式构建稳健性与成长性兼顾的盈利模式:   (一)主业的多元与均衡格局构建   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而言,多元、均衡的主业发展格局的建立利于应对市场的波动与变化,确保其盈利增长的稳定性。以中国人保为例,在2011年,人身险与财产险成为其主业驱动的重头戏,而通过人身险与财产险资产使其盈利能力急速提升,两项资产实现了双超2600亿元,超越了行业基准业务平均增速的6.8%,使其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可见,积极构建多元化与均衡化的主业发展格局与盈利模式成为了保险金融企业全面提升自身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兼顾承保与投资双向发展   当前,在我国的保险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投资盈利而承保亏损”的片面观点,加之获取保单的成本偏高,使对数保险金融企业都过分注重运用投资的方式盈利,而忽略了通过承保盈利,从而使多数保险金融企业都过分依赖投资,投资模式逐步陷入不良的发展轨迹之中。针对这一现象,保险金融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注重投资与承保的双向兼顾,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加强承保战略规划与执行,强化成本、理赔、承保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优化保险金融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升投资效益,从承保与投资双渠道实现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另外,保险金融企业还可积极推行理赔权限集中,在保险经营中,充分发挥定价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促进保险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构建起承保与投资的双渠道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而言,利于其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应是充分考虑保险金融市场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资源整合与价值创新为主体的协同发展与业务拓展模式,是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重视风险管理与资本内生化发展,构建的信息化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模式、盈利模式等的综合体。唯有在这一综合化商业模式的推动下,才能充分发挥保险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米俣飞.基于价值创造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进宝.中国人保成立六十周年巡礼之六:奋进篇 打造大型现代保险金融集团[J].中国保险,2009,(10):58-61.   [3]齐严.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4]杨海平,苏健.商业模式与银行服务创新[J].中国金融,2013,(11):43-44.   [5]李香雨.中国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苏洁.对保险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问题的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1-05-17002.   作者简介:张宏丽(1971-),女,吉林通化人,研究生学历,中级经济师,现就职于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市分公司,研究方向:金融类。


相关内容

  • 现代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思考
  • 摘要:金融国际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伴随着这些客观结果连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金融混业经营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模式,本文从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历程出发,结合我国金融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了对我国 ...

  •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38个)
  •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系统,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论文,可点此进入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38个) ★我国寿险市场竞争方式探讨 ★也谈保险信用问题 ★保险营销方式创新谈 ★试论我国寿险产品发展趋势 ★车险费率市场化之我见 ★ ...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首先,了解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明确银行业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介绍一下混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分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各自的经营模式的分类以及各自经营模式的优缺点. ...

  • 健康保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15-2020年中国健康保险市场深度调查研 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0208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海派经济学
  • 如何建立我国金融业层次性混业经营模式 周肇光 内容提要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权,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应当调整现行的分业经营管理体制.中国金融业管理体制具有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多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为特点,这与国外许多国家 ...

  • 环京津贫困带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 [提要]创意农业是随着新的消费需求升级逐渐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成为环京津贫困带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从创意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主要模式入手,通过数据分析目前环京津贫困带所获金融支持现状,提出构建多元金融支持 ...

  • 商业银行课程论文
  • 分业与混业经营模式分析与中国银行体制的选择 内容摘要: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思考有关于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又引起新的争论.我国的金融体制的变迁有着本国特有的国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模式来应对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竞争,不仅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 ...

  • 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参考
  • 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毕 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5.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 ...

  •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一、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1、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2、利率市场化: 农信社如何利用利率“杠杆”进行风险控制 3、利率市场化与货币市场发展 [提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就是其中一个非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