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一、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按规定时限(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网络直报)。
报告时限的计算,以本次就诊医生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上网录入时间为截止时间。
二、报告程序
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送交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一个病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定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2、订正报告
责任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型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类别选择
“订正报告”项,填写新“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但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时,除将“病例分类”由“临床诊断病例”改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外,无需更改其他项目。传染病订正为其他疾病或其他传染病时,要在备注中注明订正前和订正后的病名。
三、谁报告
1、传染病报告为谁接诊、谁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医师均为责任报告人。
四、哪些病种需要报告?
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39种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采供血机构艾滋病检测阳性检测结果,都需要报告。
需要报疫情的8种性病:梅毒、艾滋病、淋病、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
五、怎么填写?
必须填11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属地、现住
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8种性病报告时同时填写性病附卡。
六、如何报告
传染病报告流程:填卡、检测、核对、录入。
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非典、人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在疾病诊断后2小时内网络直报。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24小时上报。
七、填报要求
1、诊断日期与医生填卡日期必须一致;医生报卡时间与网络报卡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同一病人患有两种法定传染病需要填写2种传染病报告卡。
2、监护人及现住址
14岁以下的患儿需填写家姓名。
现住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住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祥细填写要求到城市门牌号,农村到村组,以能找到该病人为原则。职业要求幼托儿童、学生必须要填写学校名称和所在班级。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地址。
八、纸质资料的保存
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为3年。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一、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按规定时限(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网络直报)。
报告时限的计算,以本次就诊医生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上网录入时间为截止时间。
二、报告程序
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送交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一个病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定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2、订正报告
责任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型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类别选择
“订正报告”项,填写新“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但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时,除将“病例分类”由“临床诊断病例”改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外,无需更改其他项目。传染病订正为其他疾病或其他传染病时,要在备注中注明订正前和订正后的病名。
三、谁报告
1、传染病报告为谁接诊、谁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医师均为责任报告人。
四、哪些病种需要报告?
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39种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采供血机构艾滋病检测阳性检测结果,都需要报告。
需要报疫情的8种性病:梅毒、艾滋病、淋病、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
五、怎么填写?
必须填11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属地、现住
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8种性病报告时同时填写性病附卡。
六、如何报告
传染病报告流程:填卡、检测、核对、录入。
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非典、人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在疾病诊断后2小时内网络直报。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24小时上报。
七、填报要求
1、诊断日期与医生填卡日期必须一致;医生报卡时间与网络报卡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同一病人患有两种法定传染病需要填写2种传染病报告卡。
2、监护人及现住址
14岁以下的患儿需填写家姓名。
现住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住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祥细填写要求到城市门牌号,农村到村组,以能找到该病人为原则。职业要求幼托儿童、学生必须要填写学校名称和所在班级。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地址。
八、纸质资料的保存
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