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影响_陈丽妹

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0No. 4August 2011

论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陈丽妹

(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

福州350004)

要:本文试图通过传播学原理和具体的事例论证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包

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了消极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大众传媒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竞技体育的推广,同时尽量避免对竞技体育的干扰和负影响,保证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达到双赢。关键词:大众传媒;竞技体育;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文章编号:1004-8790(2011)04-0010-03

中图分类号:G808. 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aims to prove mass media's great effects includ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ones on the sports. Finally ,we draw a conclusion :through its influences ,mass media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sports to spread ,and meanwhile ,do its best to avoid any interference or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ports. With this ,it will give a guarantee to the sports'healthy development to realze multi -benefits between the mass media ,sports and the audience.

Key words :The Mass Media ;Sports ;Positive Effects ;Negative Effects 大众传媒通常被认为具有强大的魔力,对社会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毫不例外,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深远和广泛的。本文认为: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深刻影响不仅包括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还包括消极的、负面的影响。11. 1

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正面影响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

西方有一句名言: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而在笔者看来,金钱同样也是竞技体育的母乳。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就曾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有偿转让体育比赛特别是大型运动赛马事的电视转播权已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1960年冬奥会上,电视转播权第一次被用于商业销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用5万美元购得了电视转播权。2002年,美国广播公司(ABC )、ESPN 体育电视网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3家公司联手买断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 )未来4年的电视转播权,这个转播合同的总价值达到了26. 4亿美元,

再次刷新了NBA 电视转播费的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括冬奥会)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25亿美元,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8. 7倍。

相比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更是这个星球上吸金能力最强的摇钱树。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电视版权全球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32亿美元。有了超高的电视转播费和各种广告收入做后盾,国际足联大幅提高了奖金额度,达到了4. 2亿美元,远远高于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2. 61亿美元奖金总额。因此,哪怕是3战皆负、在32支参赛球队中排名垫。底的朝鲜队也能获得800万美元的“参赛费”1. 2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沸腾了,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而骄傲自豪,民族的自尊心、归属感油然而生,社会:“我们赢凝聚力骤然增加,因此也就有了发自内心的大喊

。中国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可以说离不开中国了!”

各大媒体的宣传造势和加油鼓劲。张艺谋拍摄的申奥宣传片在欧美国家的媒体上播出,扩大了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和支持,为北京申奥的成功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作者简介:陈丽妹(1982-),女,福建莆田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大众传媒不仅通过自己的正面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通过揭露丑陋腐败的一面,来促进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前些年在中国炒得沸沸扬扬的“黑哨”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长期以来足坛一直存在着一些诸如黑哨、假球、赌球等黑暗的现象,但是媒体们本着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对受众负责的态度,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扬善惩恶,终于揪出了一批隐藏在联赛中的黑哨,净化了竞赛环境,保证了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促进了足球的健康持续发展。1. 3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无数的观众

如果说顾客是众商家的上帝,是衣食父母,那么观众便是竞技体育的上帝,是竞技运动员的衣食父母,没有了观众的关注和支持,那么竞技体育也会失去它存在的土壤。恰恰正是大众传媒不遗余力的宣传报道,为竞技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力和数以万计狂热的观众。

据全球知名媒介和资讯机构尼尔森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所收集的数据表明,收看北京奥运会的观众达到了47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70%,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9亿观众数增加了约21%,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36亿观——美众人数增加了约31%。做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赛事—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 )自1946年成立以来,迅速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事。目前,NBA 的比赛及相关节目分别以超过43种不同语言播放至215个国家和地区,观众和球迷分布于世界各地。

以上的事例和数据表明:正是由于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宣传报道的狂轰乱炸,而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或守候在电视机、电脑前收看比赛转播。在奥运会期间,人们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奥运会的比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110米跨栏的决赛中,中国的刘翔获得冠军,当时北京的转播是在凌晨3点,中国的观众人数却达到了4亿。1. 4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培养未来的运动员

美国的格伯纳提出培养分析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

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就是“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美国NBA 著名球星—“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虽然年纪轻轻,但球技超群,已成为整个NBA 的偶像。他曾对记者说过,他的偶像是“飞人”迈克尔·乔丹,从小就看着乔丹的比赛长大的,当时就立下了目标:有朝一日要成为一名像乔丹一样的篮球明星。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天赋,以及对偶像的崇拜,詹姆斯终于成为了继“飞人”乔丹之后新一代的NBA 超级明星。还有在足球界,众多再同志升起的巨星如梅西、

C ·罗纳尔多、鲁尼,哪一个不是看着一代球王马拉多纳一步步从孩提成长为足球巨星的。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篮球,开始从事这项运动,这一切都是因为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NBA 有他们的偶像姚明。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了解关注姚明和火箭队的比赛,梦想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像姚明一样在美——NBA 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国出人头地,在篮球的殿堂—

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但又有谁能保证数年后他们中间不会再出现一个新“姚明”呢?1. 5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大众传媒,特别是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传播手段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竞技体育与广大观众的关系。如今,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新兴电子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同步观看到各种精彩的比赛,实况图像和声音的数字舆技术在瞬间就能把比赛实况传播到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慢镜头重放,电脑设计的图形以及专家评论等也相伴着转播一起,进入了千千万万观众家庭,并能清楚观赏到比赛的进程与细节,为竞技体育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在竞技体育比赛中,甚,它可以看到很多人们肉眼看不清至可以引入“电子裁判”

楚的东西,准确地判断赛场上发生的任何情况,杜绝许多的假判误判。在2004年欧洲杯意大利对阵瑞典的比赛中,意大利队场上核心托蒂由于在比赛中向对方的球员吐口水,尽管当值裁判并未发现,但还是被无孔不入的摄像头抓拍到了。全世界的球迷都通过了电视机看到托蒂丑陋的一幕。赛后,托蒂被欧足联处以禁赛三场的严厉处罚,最终导致了夺冠大热门意大利早早被淘汰。22. 1

大众媒体对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

大众媒体的失真报道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众传媒也应该以这个原则为基石,做到客观公正。但事实上媒体很难遵循这个原则。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体育新闻事业随着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许多报道失真情况经常出现,或是因为媒介的某些利益因素,或是因为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有报道曾多次出现男子世界百米记录为9. 148秒之类的错误。失实的报道都会误导受众,不利于受众对竞技体育的更深层了解,也不利于受众对竞技体育的研究,甚至会对竞技体育产业困惑。我们依稀还记得2000年中国申奥过程中,大众媒体”、“胜券报吉不报忧的宣传方式,让民众产生“志在必得

在握”的错觉,当萨马兰奇宣传悉尼胜出的时候,不知多少中国民众的热情一落千丈,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很难接受

这个结果而对竞技体育失去了信心。2. 2

因为大众传媒从商业利益出发,对商业价值大、观众更多的运动项目投入更多的报道。在媒体体育中,对职业运动员的报道多于一般社会体育中的业余选手,存在着精英体育与业余体育之间的倾斜:多年来《芝加哥论坛报》一直坚持增加职业运动员报道,而一些社会体育和高中大学体育报道却少得可怜,美国其他城市报也是如此。在中国,《体坛周报》和《足球报》等专业体育报很少涉及业余和社会体育的栏目,众多的报纸体育版是在复制着一小撮体育精英的新闻;在美国,NBA 、棒球、橄榄球等把持最重要的播出时段和报道版面,而像羽毛球、乒乓、体操等等其他众多没观众的项目从事都是凤毛麟角。竞技体育两极分化日益严重。3

结论

体育与媒体,尤其是与电视、互联网的结合达到了双赢的结局:电视、互联网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电视、互联网自身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因此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加入无疑为体育的全球化打开了一扇门。而且,体育竞技、传媒、商业运作加观众形成了一种大众体育传媒文化产业。在这个产业中大众传媒方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它从竞技体育方买来转播权,又通过商业广告的形式赢利。体育电视转播权,它已经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而且成为维持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收入之一。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经济支持,带来无数的观众,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在传媒的影响下竞技体育有失去自己个性的倾向,失真的报道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激化”了大众的情绪。4

参考文献

竞技体育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慢慢失去自己的个性和为了适应大众媒介转播的需要,竞技体育也对自己提

公性力

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尽可能地增强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为了使电视转播体育比赛中能有更多的时间插播赞助商的广告,增加广告收入,许多的竞技项目不得不对比赛规则作出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媒体转播的需要。例如篮球的上下半场改为4节比赛,排球比赛改为彩色用球以及每球得分制,乒乓球比赛用球也一改传统的小球为大球等。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改变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甚至可以直接介入体育比赛本身,从而影响比赛的结果,干扰比赛的公正性。2004年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上,某报记才偶然从一名组委会官员口里得知,中国队进入四强就是亚足联考虑到电视转播、球市和赞助商等多重因素“内定”的。即使在NBA ,也有这样的例子。2003-2004赛季NBA 总决赛的结果至今仍是个谜。当时几乎所有舆论都倒向拥有奥尼尔和科比的湖人队一边,可湖人却莫名其妙地输掉了第一场,舆论普遍认为是NBA 考虑到赞助商的利益“内定”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总决赛不至于一边倒过早结束。最科湖人因先折头阵而一泻千里,活塞队却打出了感觉,最终4:1扳倒了湖人意外夺冠。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进入四强、日本进入16强,更是普遍被认为是韩、日东道主身份所起的作用。

现代竞技体育已经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商业运作和宣传包装,从这个意义上说,竞技体育的比赛结果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实力因素。随着媒体在竞技体育赞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介入的程度越来越深,有可能出现某些项目和赛事逐渐被某些跨国媒体集团所蚕食甚至垄断的趋势。媒体的参与使竞技体育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让体育主管部门保持高度警觉,以防止竞技体育失去其公平、公正、公开的公信力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2. 3

大众传媒造成竞技体育两极分化的加剧

现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包括足球、篮球、F1赛车、网球等,而举重、板球、射风吹草动等运动则相对冷门。此外,某些运动在不同的地方的受欢迎程度也大不一样,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中国极为流行,而在广大西方国家却并不为人们所知晓和喜爱。在气候较冷的地方,滑雪、冰上运动更流行;而在气候火热的地方,游泳运动更为人们所喜爱。这些现象的产生首先是因为运动本身不同的竞赛特点和比赛观赏性决定了其受欢迎程度,足球、篮球由于其激烈的对抗融入精彩的个人表演和团队合作,使得其更受广大年轻人特别是男性的喜欢。其次是

[1]张国良. 新闻媒介与社会[M ]. 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1:7-8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9:224-229

[3]张艳等. 现代传媒与竞技体育的关系辨析———传播媒

体的权力与竞技体育独立性辨析[J ]. 南京体育学报,2005(3):25-27

[4]张红军. 商业体育与媒体的双向建构[J ]. 辽宁大学

学报,2004(5):23-24

[5]岑传理. 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J ]. 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33-436

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0No. 4August 2011

论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陈丽妹

(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

福州350004)

要:本文试图通过传播学原理和具体的事例论证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包

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了消极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大众传媒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竞技体育的推广,同时尽量避免对竞技体育的干扰和负影响,保证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达到双赢。关键词:大众传媒;竞技体育;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文章编号:1004-8790(2011)04-0010-03

中图分类号:G808. 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aims to prove mass media's great effects includ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ones on the sports. Finally ,we draw a conclusion :through its influences ,mass media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sports to spread ,and meanwhile ,do its best to avoid any interference or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ports. With this ,it will give a guarantee to the sports'healthy development to realze multi -benefits between the mass media ,sports and the audience.

Key words :The Mass Media ;Sports ;Positive Effects ;Negative Effects 大众传媒通常被认为具有强大的魔力,对社会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毫不例外,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深远和广泛的。本文认为: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深刻影响不仅包括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还包括消极的、负面的影响。11. 1

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正面影响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

西方有一句名言: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而在笔者看来,金钱同样也是竞技体育的母乳。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就曾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有偿转让体育比赛特别是大型运动赛马事的电视转播权已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1960年冬奥会上,电视转播权第一次被用于商业销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用5万美元购得了电视转播权。2002年,美国广播公司(ABC )、ESPN 体育电视网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3家公司联手买断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 )未来4年的电视转播权,这个转播合同的总价值达到了26. 4亿美元,

再次刷新了NBA 电视转播费的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括冬奥会)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25亿美元,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8. 7倍。

相比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更是这个星球上吸金能力最强的摇钱树。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电视版权全球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32亿美元。有了超高的电视转播费和各种广告收入做后盾,国际足联大幅提高了奖金额度,达到了4. 2亿美元,远远高于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2. 61亿美元奖金总额。因此,哪怕是3战皆负、在32支参赛球队中排名垫。底的朝鲜队也能获得800万美元的“参赛费”1. 2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沸腾了,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而骄傲自豪,民族的自尊心、归属感油然而生,社会:“我们赢凝聚力骤然增加,因此也就有了发自内心的大喊

。中国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可以说离不开中国了!”

各大媒体的宣传造势和加油鼓劲。张艺谋拍摄的申奥宣传片在欧美国家的媒体上播出,扩大了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和支持,为北京申奥的成功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作者简介:陈丽妹(1982-),女,福建莆田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大众传媒不仅通过自己的正面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通过揭露丑陋腐败的一面,来促进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前些年在中国炒得沸沸扬扬的“黑哨”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长期以来足坛一直存在着一些诸如黑哨、假球、赌球等黑暗的现象,但是媒体们本着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对受众负责的态度,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扬善惩恶,终于揪出了一批隐藏在联赛中的黑哨,净化了竞赛环境,保证了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促进了足球的健康持续发展。1. 3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无数的观众

如果说顾客是众商家的上帝,是衣食父母,那么观众便是竞技体育的上帝,是竞技运动员的衣食父母,没有了观众的关注和支持,那么竞技体育也会失去它存在的土壤。恰恰正是大众传媒不遗余力的宣传报道,为竞技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力和数以万计狂热的观众。

据全球知名媒介和资讯机构尼尔森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所收集的数据表明,收看北京奥运会的观众达到了47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70%,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9亿观众数增加了约21%,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36亿观——美众人数增加了约31%。做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赛事—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 )自1946年成立以来,迅速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事。目前,NBA 的比赛及相关节目分别以超过43种不同语言播放至215个国家和地区,观众和球迷分布于世界各地。

以上的事例和数据表明:正是由于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宣传报道的狂轰乱炸,而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或守候在电视机、电脑前收看比赛转播。在奥运会期间,人们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奥运会的比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110米跨栏的决赛中,中国的刘翔获得冠军,当时北京的转播是在凌晨3点,中国的观众人数却达到了4亿。1. 4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培养未来的运动员

美国的格伯纳提出培养分析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

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就是“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美国NBA 著名球星—“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虽然年纪轻轻,但球技超群,已成为整个NBA 的偶像。他曾对记者说过,他的偶像是“飞人”迈克尔·乔丹,从小就看着乔丹的比赛长大的,当时就立下了目标:有朝一日要成为一名像乔丹一样的篮球明星。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天赋,以及对偶像的崇拜,詹姆斯终于成为了继“飞人”乔丹之后新一代的NBA 超级明星。还有在足球界,众多再同志升起的巨星如梅西、

C ·罗纳尔多、鲁尼,哪一个不是看着一代球王马拉多纳一步步从孩提成长为足球巨星的。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篮球,开始从事这项运动,这一切都是因为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NBA 有他们的偶像姚明。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了解关注姚明和火箭队的比赛,梦想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像姚明一样在美——NBA 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国出人头地,在篮球的殿堂—

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但又有谁能保证数年后他们中间不会再出现一个新“姚明”呢?1. 5

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大众传媒,特别是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传播手段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竞技体育与广大观众的关系。如今,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新兴电子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同步观看到各种精彩的比赛,实况图像和声音的数字舆技术在瞬间就能把比赛实况传播到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慢镜头重放,电脑设计的图形以及专家评论等也相伴着转播一起,进入了千千万万观众家庭,并能清楚观赏到比赛的进程与细节,为竞技体育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在竞技体育比赛中,甚,它可以看到很多人们肉眼看不清至可以引入“电子裁判”

楚的东西,准确地判断赛场上发生的任何情况,杜绝许多的假判误判。在2004年欧洲杯意大利对阵瑞典的比赛中,意大利队场上核心托蒂由于在比赛中向对方的球员吐口水,尽管当值裁判并未发现,但还是被无孔不入的摄像头抓拍到了。全世界的球迷都通过了电视机看到托蒂丑陋的一幕。赛后,托蒂被欧足联处以禁赛三场的严厉处罚,最终导致了夺冠大热门意大利早早被淘汰。22. 1

大众媒体对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

大众媒体的失真报道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众传媒也应该以这个原则为基石,做到客观公正。但事实上媒体很难遵循这个原则。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体育新闻事业随着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许多报道失真情况经常出现,或是因为媒介的某些利益因素,或是因为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有报道曾多次出现男子世界百米记录为9. 148秒之类的错误。失实的报道都会误导受众,不利于受众对竞技体育的更深层了解,也不利于受众对竞技体育的研究,甚至会对竞技体育产业困惑。我们依稀还记得2000年中国申奥过程中,大众媒体”、“胜券报吉不报忧的宣传方式,让民众产生“志在必得

在握”的错觉,当萨马兰奇宣传悉尼胜出的时候,不知多少中国民众的热情一落千丈,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很难接受

这个结果而对竞技体育失去了信心。2. 2

因为大众传媒从商业利益出发,对商业价值大、观众更多的运动项目投入更多的报道。在媒体体育中,对职业运动员的报道多于一般社会体育中的业余选手,存在着精英体育与业余体育之间的倾斜:多年来《芝加哥论坛报》一直坚持增加职业运动员报道,而一些社会体育和高中大学体育报道却少得可怜,美国其他城市报也是如此。在中国,《体坛周报》和《足球报》等专业体育报很少涉及业余和社会体育的栏目,众多的报纸体育版是在复制着一小撮体育精英的新闻;在美国,NBA 、棒球、橄榄球等把持最重要的播出时段和报道版面,而像羽毛球、乒乓、体操等等其他众多没观众的项目从事都是凤毛麟角。竞技体育两极分化日益严重。3

结论

体育与媒体,尤其是与电视、互联网的结合达到了双赢的结局:电视、互联网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电视、互联网自身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因此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加入无疑为体育的全球化打开了一扇门。而且,体育竞技、传媒、商业运作加观众形成了一种大众体育传媒文化产业。在这个产业中大众传媒方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它从竞技体育方买来转播权,又通过商业广告的形式赢利。体育电视转播权,它已经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而且成为维持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收入之一。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为竞技体育提供经济支持,带来无数的观众,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在传媒的影响下竞技体育有失去自己个性的倾向,失真的报道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激化”了大众的情绪。4

参考文献

竞技体育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慢慢失去自己的个性和为了适应大众媒介转播的需要,竞技体育也对自己提

公性力

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尽可能地增强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为了使电视转播体育比赛中能有更多的时间插播赞助商的广告,增加广告收入,许多的竞技项目不得不对比赛规则作出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媒体转播的需要。例如篮球的上下半场改为4节比赛,排球比赛改为彩色用球以及每球得分制,乒乓球比赛用球也一改传统的小球为大球等。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改变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甚至可以直接介入体育比赛本身,从而影响比赛的结果,干扰比赛的公正性。2004年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上,某报记才偶然从一名组委会官员口里得知,中国队进入四强就是亚足联考虑到电视转播、球市和赞助商等多重因素“内定”的。即使在NBA ,也有这样的例子。2003-2004赛季NBA 总决赛的结果至今仍是个谜。当时几乎所有舆论都倒向拥有奥尼尔和科比的湖人队一边,可湖人却莫名其妙地输掉了第一场,舆论普遍认为是NBA 考虑到赞助商的利益“内定”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总决赛不至于一边倒过早结束。最科湖人因先折头阵而一泻千里,活塞队却打出了感觉,最终4:1扳倒了湖人意外夺冠。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进入四强、日本进入16强,更是普遍被认为是韩、日东道主身份所起的作用。

现代竞技体育已经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商业运作和宣传包装,从这个意义上说,竞技体育的比赛结果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实力因素。随着媒体在竞技体育赞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介入的程度越来越深,有可能出现某些项目和赛事逐渐被某些跨国媒体集团所蚕食甚至垄断的趋势。媒体的参与使竞技体育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让体育主管部门保持高度警觉,以防止竞技体育失去其公平、公正、公开的公信力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2. 3

大众传媒造成竞技体育两极分化的加剧

现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包括足球、篮球、F1赛车、网球等,而举重、板球、射风吹草动等运动则相对冷门。此外,某些运动在不同的地方的受欢迎程度也大不一样,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中国极为流行,而在广大西方国家却并不为人们所知晓和喜爱。在气候较冷的地方,滑雪、冰上运动更流行;而在气候火热的地方,游泳运动更为人们所喜爱。这些现象的产生首先是因为运动本身不同的竞赛特点和比赛观赏性决定了其受欢迎程度,足球、篮球由于其激烈的对抗融入精彩的个人表演和团队合作,使得其更受广大年轻人特别是男性的喜欢。其次是

[1]张国良. 新闻媒介与社会[M ]. 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1:7-8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9:224-229

[3]张艳等. 现代传媒与竞技体育的关系辨析———传播媒

体的权力与竞技体育独立性辨析[J ]. 南京体育学报,2005(3):25-27

[4]张红军. 商业体育与媒体的双向建构[J ]. 辽宁大学

学报,2004(5):23-24

[5]岑传理. 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J ]. 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33-436


相关内容

  • 我国大众传媒体育报道中的女性歧视
  • 第22卷第3期 2007年9月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PhysicalEducationInstituteofShanxiNormalUniversity Vo.l22No.3 Sept.2007 我国大众传媒体育报道中的女性歧视 苏雄,陈日响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系,广东湛江524 ...

  • 顶尖实效营销奖的启示
  • 艾菲奖:为实效营销树典范 于2002年经美国营销协会特许授权全面引进国内的艾菲奖,是目前国内唯一按照国际标准执行的营销大奖.与戛纳奖.克里奥奖等在市场营销领域同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区别在于,该奖项更集中关注广告带来的实际效果,"小成本,大回报"是其衡量广告价值的尺度.自创立以来 ...

  • 体育新闻学大纲
  • <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河北体育学院2010年修订的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 划制定.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理解掌握体育新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结合体育新闻实践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供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正确运 ...

  • 大众传媒系体育部个人工作总结
  • 不知不觉中,大众传媒系学生会体育部本学期,已经接近末端。本学期中,大众传媒系在团总支何老师的带领下,在本届学生会成员全力配合下,全力贯彻“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圆满的完成了学院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下面就讲述我在大众传媒系学生会体育部一年的工作情况及工作报告。 基本情况 从大众传媒系学生开始招 ...

  • 近年受众研究述评
  • 受众是大众传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基点与立足点,在由传媒.社会与人的复杂关系建构起来的大众传播理论中,受众是一切问题的交叉点.正缘于此,受众研究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以国内主要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兼顾CSSCI期刊,对近年来的受众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述评. 特定群 ...

  • 2012-2013学生会体育部个人总结
  • 这一年,系学生会09级带领着,团支书何老师的指导着,各位10级学生会干事的努力着,大众传媒系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学生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在这里成长、汲取知识、并快乐的为大众传媒系服务着,为大众传媒系服务的同时我们也成长着。每一项活动少不了体育部人员的身影。 一、法制签名活动 “12·4” ...

  •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1
  • 第五单元 走进社会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 1. 一个道理: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2. 人胜过动物的优点: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 3. 群体种类:同龄群体.职业群体.民族群体.社会组织.消费群体.学生群体等等(在 选择题中要会分别不同的种类) ...

  • 新媒体网络时代体育传媒社会责任缺失论文
  • 新媒体网络时代体育传媒社会责任缺失论文 [摘要]坚持新闻真实的责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虚假新闻是对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最大挑战. [关键词]网络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 研究目的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其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 ...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下)熊海虹主编课文翻译
  • 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下)课文翻译 Unit 1 愉悦舒适不能指引你领略人生的全部,与逆境的艰苦搏斗常常会使人生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幸福隐藏的另一面 凯思琳•麦克高恩 1 咫风.房屋失火.癌症.激流漂筏失事.坠机.昏暗小巷遭歹徒袭击,没人想找上这些事儿.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人发现遭受这样一次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