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基础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基础技能培训课程 培训对象:实习学员、低年资护士、进修生\
模块一 婴儿沐浴
一、
培训目标
1、 熟悉婴儿沐浴的目的; 2、 掌握婴儿沐浴的准备; 3、 掌握婴儿沐浴的操作方法; 4、 掌握婴儿沐浴的注意事项。 二、
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婴儿沐浴的目的、准备、方法、注意事项。
2、婴儿沐浴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严格查对,注意安全。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目的、准备:10分钟
2、婴儿沐浴的操作方法及示范: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3-5人一组;
2、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教师运用婴儿模型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在婴儿模型上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受训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婴儿模型、电子婴儿秤、婴儿情况记录单1本、笔1支。
2、所需耗材及数量:新生儿衣服(内衣、外衣各1)、纸尿裤1张、护脐带(脐带卷及纱布);洗发精、沐浴露、爽身粉、护臀霜或鞣酸软膏、湿纸巾各1瓶;75%酒精1瓶、3%双氧水1瓶、消毒棉签1包、无菌持物镊、消毒石蜡油棉球各1;浴巾、洗脸巾各1张;发梳1把,托百士眼液1支。
3、场地特殊要求: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人员展开的相对独立空间,房间
温度在26~28 ℃,操作台柔软。 (三)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第四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563 《妇产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P77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六、相关基础知识 (一)婴儿沐浴的目的 1、清洁皮肤,预防感染;
2、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食欲和睡眠,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3、观察、了解婴儿全身情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二)操作要点 1、沐浴前准备
①操作者:剪短指甲,肥皂洗净双手。
②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保持在26~28 ℃ 。 ③物品:备齐所有用物放置妥当。
④时间:两次喂奶之间,尤其在早上或临睡前。 2、沐浴方法
①调配洗澡水:先冷水再热水,水温38~40℃ ,或手腕或手肘感觉,比较暖和就可以了。 ②洗脸:用毛巾一角从眼睛内角擦向外角,再用毛巾的其它三个角以同样的方法分别擦洗另一只眼睛以及鼻子、嘴巴,最后由内向外轻轻擦拭整个脸部及耳朵。
③洗头:左手臂、手掌托起婴儿的头跟颈,右手托稳宝宝小屁股,放宝宝在腋下并夹住婴儿的臀部和下肢,用左手中指和拇指压住宝宝的耳廓,倒洗发精洗净头部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 ④洗身体:
胸腹部:左侧:颈部、前胸、上臂、前臂、手掌、手指、后颈、后背。 右侧:同左侧。可换手,注意安全。
下肢:婴儿头靠在操作者的肘窝上,并握住婴儿的腰臀部,下肢、腘窝、脚趾头、洗腹股沟、会阴,特别是皮肤皱折的地方一定要洗干净。
⑤洗完后迅速用干毛巾包裹婴儿,从上到下轻轻拍打,吸干水分,尤其是皮肤皱折,不用力擦。 ⑥脐部护理:
用消毒棉签蘸3%双氧水和75%医用酒精,从脐部中央按顺时针方向慢慢向外轻抹,重复几次洗净污物、血痂,脐带敷巾包扎脐带。
⑦涂抹爽身粉:先撒在掌心,跟洗澡的顺序相同由上至下、由前到后涂抹皮肤皱折的地方。 ⑧穿衣服:
⑪ 先将衣服平放在台面上,婴儿平躺在衣服上。
⑫ 将婴儿的一只胳膊轻轻抬起,使肘关节稍稍弯曲,先向上再向外侧伸入袖子并拉出小手。 ⑬ 使用同样的方式将婴儿另一只手放进袖口。
⑭ 将衣服拉平,两边的衣服盖好,内侧的带子打活结并固定好。 ⑮ 最后将衣服袖口拉出,包覆住宝宝的双手,避免婴儿抓脸。
⑯ 操作者手从裤脚管中伸入,拉住小脚,将脚轻轻地拉过来,并把裤子拉直; ⑰另一条裤腿同法穿。
⑱最后将裤腰提上去包住上衣,整理平整。
⑲ 动作轻柔,顺着新生儿肢体弯曲和活动的方向进行,不能生拉硬拽。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表现,
发现异常。 ⑨换纸尿裤:
⑪轻放入新的纸尿裤于臀下,放置前后正确,带有搭扣的部分放在后腰处; ⑫肛周及会阴部涂护臀霜,由内向外擦,涂匀适量; ⑬纸尿裤粘贴正确松紧合适容两指;
⑭侧边翻好整平皱褶,上边翻下不遮盖脐部
⑩滴眼药水:头偏向所滴一侧;清洁耳部;查对:抱前、放回婴儿衣服处、洗澡后、抱至母亲身边。
(三)婴儿沐浴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水和泡沫勿溅入五官,抱稳婴儿。 2、动作迅速轻柔,以免新生儿惊吓或损伤和受凉; 3、一人一巾:洗澡巾、浴巾,预防交叉感染;
4、注意五官和皮肤皱折处的清洁。男婴:洗净阴囊和肛门周围,女婴:大小阴唇皮肤。扑粉时涂抹颈下或女婴腹股沟时要分别遮掩面部、会阴。 5、严格查对,严防抱错婴儿。 6、体格检查,及时报告处理。
模块二 婴儿抚触
一、培训目标
1、 熟悉婴儿抚触的概念及优点; 2、 掌握婴儿抚触的条件; 3、 掌握婴儿抚触的操作方法; 4、 掌握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婴儿抚触的概念、优点、条件、步骤、注意事项。
2、婴儿抚触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爱婴观念,情感交流。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概念、优点、条件、注意事项:10分钟 2、操作方法及示范: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3~5人一组;
2、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教师运用婴儿模型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受训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婴儿模型;
2、所需耗材及数量:按摩油或爽身粉1瓶、浴巾1张、纸尿裤1张、鞣酸软膏或护臀霜1盒、婴儿衣物1套。
3、场地特殊要求: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人员展开的相对独立空间,房间温度28℃以上,有轻柔背景音乐,操作台柔软。 (三)参考资料
1、主要参考书:《孕产妇健康教育教师参考手册》,重庆市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P72~74
2、相关网站:www.babycenter.com.cn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具体标准:
六、相关基础知识 (一)概念
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全身皮肤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 (二)婴儿抚触的优点
1、促进抚触者和婴儿情感的交流;
2、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3、增加睡眠,减少哭闹; 4、减弱应激反应、加强免疫力。 (三)条件
1、房间温度28℃以上,有轻柔背景音乐; 2、操作者与婴儿体位舒适,操作台柔软;
3、时间选择:两次进食中间,沐浴后、睡前,婴儿清醒、不疲倦时。 (四)步骤
1、头面部:永远微笑
①额部:两拇指从额部中央向两侧推。
②下颌部:两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两侧以上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
③头部:两手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两中指分别停在耳后,象洗头时用洗发香波一样。 2、胸部:大交叉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画成一个大的交叉,抚触避开乳头。 3、腹部:顺时按摩
两手依次从宝宝的右下腹向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划半圆,抚触避开脐部。 ★“我爱你”(I LOVE YOU):
用右手在婴儿左腹由上向下画一个英文字母I ;由左至右画一个倒的L(LOVE);由左向右画一个倒写的U(YOU),做这个动作时,用关爱的语调向婴儿说“我爱你”(I LOVE YOU),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 4、四肢:捏挤搓滚
两手抓住婴儿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象牧民挤牛奶一样,然后从上到下搓滚。对侧及双下肢做法相同。 5、手与足:指腹推进,捏拉关节
捏拉指趾各关节。用你两拇指的指腹从婴儿(掌面) 脚跟向脚趾方向交叉推进,并捏拉脚趾各关节。手的做法与足相同。 6、背部:分分合合、上上下
以脊椎为中分线,双手与脊椎成直角, 往相反方向重复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往臀部,再回肩膀。 (五)注意事项
1、婴儿疲劳、烦躁哭闹时不宜抚触;
2、4—7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学习爬行,有较大活动量,不需要过多按摩;
3、开始按摩时应轻轻抚触,逐渐增加压力,让婴儿慢慢适应起来; 4、不要强迫婴儿保持固定姿势, 留意宝宝的反应; 5、不要让婴儿的眼睛接触婴儿润肤油;
6、抚触的时间:每次从5分钟开始,再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每日2-3次; 7、抚触避开乳头及脐部;
8、抚触过程中,注意与婴儿进行感情交流,面带微笑,语言柔和。
模块三 母乳喂养
一、培训目标
1、 熟悉母乳喂养的相关基础知识; 2、 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 3、 掌握母乳喂养的操作方法; 4、 掌握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 二、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有关的知识、母亲正确的姿势、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母乳喂养的技巧、喂哺适当的指标、挤奶的适应症及方法、护理母乳不足、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的护理、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喂奶后的处理
2、母乳喂养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 3、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相关基础知识:20分钟 2、操作方法及示范: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5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3-5人分成一组;
2、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教师运用婴儿模型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受训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婴儿模型、乳房模型; 2、所需耗材及数量:垫枕;
3、场地特殊要求: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人员展开的相对独立空间。 (三)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妇产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P74~75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具体标准:
六、相关基础知识 1、母乳喂养的好处: ⑪对婴儿 ①营养/生长 ②免疫
③提高婴儿的社会适应性,可能与提高智商有关
④牙齿的发育与保护 ⑫对母亲
①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 ③哺乳闭经节制生育,延长生育周期。 ④减少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机会。 ⑬对家庭和社会
①促进家庭感情,稳定家庭关系。
②约人工喂养的费用,节约婴儿的医疗费。 ③降低婴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智商和人口素质。
总之,母乳喂养营养、防病、增加母婴感情,有利于母亲健康。 2、母乳喂养有关的知识
⑪“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新生儿断脐后30分钟内裸体放在产妇胸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⑫24小时母婴同室:婴儿出生后即到母亲身边和母亲24小时同室生活,医疗护理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⑬按需哺乳:按小儿需要哺乳、不规定时间和次数,坚持夜间哺乳。即小儿饥饿、奶胀哺乳。 ⑭废除“三奶”:奶瓶、奶嘴、代乳品 3、母乳喂养的技巧 ⑪母亲正确的姿势
① 体位:坐位(摇篮式、坐位环抱式)、卧位(仰卧、侧卧)、站位。
② 母亲放松舒适:孩子身体贴紧母亲、脸向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下颏碰到乳房,头与身体呈一直线,如果是刚出生的孩子则应托着他的臀部。 ③正确托乳姿势:“C”型
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拇指轻轻放在乳房上方,其余四指并拢贴在乳房下的胸壁上,用食指托乳房的底部,母亲的手不应离乳头太近。用乳头上下碰婴儿的双唇,引起婴儿的觅食反射,待嘴张大的一瞬间,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入婴儿口内。
避免“剪刀式”:反向推乳腺组织,阻碍婴儿将大部乳晕含入口内,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为错误姿势。(除奶流过急,婴儿有呛溢时)。 ④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鱼唇状:婴儿嘴张得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呈勺状环绕乳房,面颊鼓起呈圆形,含接时可见到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有慢深的吸吮,有时会暂停,能看到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 ⑬喂哺适当的指标:
①喂奶时听到吞奶声
②喂奶前乳房丰满,喂奶后柔软 ③母亲有下奶的感觉 ④湿尿布≥6次/24小时
⑤经常有软大便(每日多次少量或一次大量软便)。 ⑥两次喂奶之间,婴儿很满足、安静。 ⑦平均体重增加18-30g/天或125-210g/周。 ⑭挤奶: 适应征:
① 解除乳腺管堵塞或乳汁淤积; ② 母婴分离
③ 婴儿不能正确含接时
挤奶手法: 洗净双手和消毒容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乳晕两侧,离乳头根部2cm 处,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滑动,重复挤压、松弛达数分钟,先向胸壁挤压,沿乳头依次挤压所有乳窦。双侧乳房可反复数次持续20-30分钟。 4、常见问题的护理 ⑪母乳不足
原因:未作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护理:
① 树立母亲喂奶的信心,鼓励按需哺乳 ② 掌握正确的哺喂姿势
③ 保证充分的休息、愉悦的心情,注意合理的膳食,多饮汤类,可加中药催乳。
⑫ 乳头皲裂的护理
原因: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未将乳头乳晕充分放入嘴内。 护理:
①产前纠正平坦、内陷乳头。 ②帮助婴儿正确含接,母婴身体紧贴
③症状较轻,可先喂健侧,后喂患侧,疼痛拒乳时,可将乳汁挤出用小勺喂养。
④每次哺乳后,挤奶涂于皲裂乳头上并暴露干燥;或哺乳后涂次碳酸铋于乳头,下次喂奶前用清水洗净,可促进伤口愈合。 ⑬乳房肿胀的护理
原因:出生后最初几天没有充分做到有效的母乳喂养。
护理: ①婴儿频繁吸吮。
②热敷、按摩、拍打等方法,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③挤奶:手工挤奶,机械方法挤奶(吸奶器、奶泵) (二)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
1、婴儿方面:①极低体重儿或早产儿,体重小于1500g 或小于32周;②严重未成熟儿伴有潜在性严重低血糖或低血糖需要治疗,而通过增加母乳没有改善的婴儿;③婴儿先天性代谢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症),④婴儿急性脱水,母乳不能满足液体时(如黄疸光疗期间)。 2、母亲方面:①母亲患严重疾病(精神病、子痫、休克),②母亲在服用哺乳期禁用的药物(细胞毒素药物、放射性药物、抗甲状腺药物)。
模块四 小儿肌内注射
一、培训目标
1. 熟悉小儿肌内注射的相关基础知识 2. 掌握小儿肌内注射的目的 3. 掌握小儿肌内注射的操作方法 4. 掌握小儿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相关基础知识:小儿臀部、上臂及股外侧肌的解剖结构,肌内注射目的,各个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注意事项。
2、小儿肌内注射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无菌观念
3、注射后的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有无过敏等症状,病情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分组:3-5人/组;
2、教师通过挂图或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回顾肌内注射的相关基础知识; 3、教师运用模拟人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教员逐一进行指导;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学习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模拟人
2、所需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2~5ml 注射器、2%碘酊、75%乙醇、手消毒液、
无菌棉签、砂轮、无菌方纱、弯盘、无菌治疗巾或无菌垫、笔、利器盒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以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六、附录知识
(一)基础知识 肌内注射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技术,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起到治疗作用。由于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的生物膜快。
(二)肌内注射目的
(1)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而不能或不宜口服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挥药效。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三)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
1、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选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域
(2)连线法 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以示指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在髂嵴、示指、中指间 21
构成了一个三角行区域,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2)三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区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4、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段外侧,膝上10cm ,髋关节下10cm 处,宽约7.5cm 。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同时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儿注射。
(四)注意事项:
(1)进针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
(2)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3)2岁以下患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在未能独自行走前,臀部的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肌或臀小肌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能注射,不能在又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
(5)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6)长期注射的患儿,应当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7)对于不合作的患儿,一定要将其固定妥当以后再行注射
22
模块五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一 、培训目标
1、熟悉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
3、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4、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相关基础知识: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头皮静脉穿刺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小儿头皮静脉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无菌观念
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红肿等症状,病情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分组:3-5人/组;
2、教员通过挂图或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学习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
3、教员运用模拟人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学习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模拟人
2、所需用物:一次性输液器、液体、药物、治疗车、治疗盘(内铺清洁治疗巾)、75%乙醇、手消毒液、无菌棉签、弯盘、胶布、输液敷贴、头皮针4 1/2号、输液卡、笔、手表、剃刀、污物杯、纱布、小枕或消毒垫巾、输液架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为主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23
24
六、附录知识
(一)基础知识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故婴幼儿静脉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
(二)适应症: (1)因脱水及外伤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的患儿。
25
(2)需要维持渗透压、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的患儿。
(3)在检查和治疗时,需要通过输液达到某种目的的患儿,如控制感染、利尿等。
(4)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的患儿,以补充水分及营养物质,弥补经口摄取不足。
(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外渗 阳离子溶液、血管活性药、垂体后叶素、大分子物质药如发生外渗会发生组织坏死。
预防及处理 a 选择管径相对大的静脉穿刺,增加胶布固定 b 血管收缩液、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热敷及山莨菪碱湿敷 c 血管通透性高的药物可用50%硫酸镁湿敷。
(2)静脉炎
处理方法:a 严格消毒 b 局部湿敷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和污染物处理原则。
(2)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刺激性强的药物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4)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拔针,严防空气栓塞。
(5)针头刺入皮肤,如未见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以确定回血,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且点滴顺利,证实穿刺成功。
(6)穿刺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和一般情况。
(7)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不良反应,如不慎将药液漏出应及时拔出另换地方穿刺,局部肿胀及时处理。
(8)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如速度是否合适,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瓶内溶液是否滴完,各连接处有无漏液,以及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26
模块六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
一 、培训目标
1、熟悉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适应及禁忌症
3、掌握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4、掌握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相关基础知识:股静脉的解剖位置,股静脉穿刺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股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2、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无菌观念
3、穿刺后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新生儿病情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三、培训学时: 2学时(1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分组:学员3-5人/组;
2、教员通过挂图或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学习股静脉穿刺的基础知识;
3、教员运用模拟人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学习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学习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模拟人
2、所需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5~10ml 注射器或采血针、2%碘酊、75%乙醇、手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方纱、弯盘、无菌治疗巾或无菌垫、无菌棉球、输液或输 血用物、试管、胶布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为主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27
28
六、附录知识
(一)基础知识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的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由髂腰肌与耻骨肌及其筋膜所组成。股三角内的血管、神经排列关系是: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寻找股静脉时应以搏动的股动脉为标志。
(二)适应症: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血标本,临床上最常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
(三)相对禁忌症:下肢静脉血栓、出血倾向者。
(四)注意事项
(1)有出血倾向者禁用,肾病综合征等高度浮肿患儿慎用。
(2)不宜在同侧反复穿刺,一侧穿刺失败,在有效压迫止血后,再取对侧。穿刺三次不进时, 心情比较烦燥, 最好换人穿刺或等心情平静后再穿刺。
(3)患儿血压偏低或休克血压时, 回血较慢, 不要以为没有穿刺入股静脉;贫血较重时, 回抽入注射器中的血较鲜红, 不要误认为穿入股动脉。
(4)如刺入动脉,立即拔针,压迫止血。
(5)严格无菌操作, 保证针眼不被大小便污染, 防止感染。
(6)股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出血和血肿、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动静脉瘘、假性静脉瘤、穿透大隐静脉根部(穿刺点过低)等,故应做好病情观察。
29
《儿科护理基础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基础技能培训课程 培训对象:实习学员、低年资护士、进修生\
模块一 婴儿沐浴
一、
培训目标
1、 熟悉婴儿沐浴的目的; 2、 掌握婴儿沐浴的准备; 3、 掌握婴儿沐浴的操作方法; 4、 掌握婴儿沐浴的注意事项。 二、
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婴儿沐浴的目的、准备、方法、注意事项。
2、婴儿沐浴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严格查对,注意安全。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目的、准备:10分钟
2、婴儿沐浴的操作方法及示范: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3-5人一组;
2、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教师运用婴儿模型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在婴儿模型上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受训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婴儿模型、电子婴儿秤、婴儿情况记录单1本、笔1支。
2、所需耗材及数量:新生儿衣服(内衣、外衣各1)、纸尿裤1张、护脐带(脐带卷及纱布);洗发精、沐浴露、爽身粉、护臀霜或鞣酸软膏、湿纸巾各1瓶;75%酒精1瓶、3%双氧水1瓶、消毒棉签1包、无菌持物镊、消毒石蜡油棉球各1;浴巾、洗脸巾各1张;发梳1把,托百士眼液1支。
3、场地特殊要求: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人员展开的相对独立空间,房间
温度在26~28 ℃,操作台柔软。 (三)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第四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563 《妇产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P77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六、相关基础知识 (一)婴儿沐浴的目的 1、清洁皮肤,预防感染;
2、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食欲和睡眠,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3、观察、了解婴儿全身情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二)操作要点 1、沐浴前准备
①操作者:剪短指甲,肥皂洗净双手。
②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保持在26~28 ℃ 。 ③物品:备齐所有用物放置妥当。
④时间:两次喂奶之间,尤其在早上或临睡前。 2、沐浴方法
①调配洗澡水:先冷水再热水,水温38~40℃ ,或手腕或手肘感觉,比较暖和就可以了。 ②洗脸:用毛巾一角从眼睛内角擦向外角,再用毛巾的其它三个角以同样的方法分别擦洗另一只眼睛以及鼻子、嘴巴,最后由内向外轻轻擦拭整个脸部及耳朵。
③洗头:左手臂、手掌托起婴儿的头跟颈,右手托稳宝宝小屁股,放宝宝在腋下并夹住婴儿的臀部和下肢,用左手中指和拇指压住宝宝的耳廓,倒洗发精洗净头部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 ④洗身体:
胸腹部:左侧:颈部、前胸、上臂、前臂、手掌、手指、后颈、后背。 右侧:同左侧。可换手,注意安全。
下肢:婴儿头靠在操作者的肘窝上,并握住婴儿的腰臀部,下肢、腘窝、脚趾头、洗腹股沟、会阴,特别是皮肤皱折的地方一定要洗干净。
⑤洗完后迅速用干毛巾包裹婴儿,从上到下轻轻拍打,吸干水分,尤其是皮肤皱折,不用力擦。 ⑥脐部护理:
用消毒棉签蘸3%双氧水和75%医用酒精,从脐部中央按顺时针方向慢慢向外轻抹,重复几次洗净污物、血痂,脐带敷巾包扎脐带。
⑦涂抹爽身粉:先撒在掌心,跟洗澡的顺序相同由上至下、由前到后涂抹皮肤皱折的地方。 ⑧穿衣服:
⑪ 先将衣服平放在台面上,婴儿平躺在衣服上。
⑫ 将婴儿的一只胳膊轻轻抬起,使肘关节稍稍弯曲,先向上再向外侧伸入袖子并拉出小手。 ⑬ 使用同样的方式将婴儿另一只手放进袖口。
⑭ 将衣服拉平,两边的衣服盖好,内侧的带子打活结并固定好。 ⑮ 最后将衣服袖口拉出,包覆住宝宝的双手,避免婴儿抓脸。
⑯ 操作者手从裤脚管中伸入,拉住小脚,将脚轻轻地拉过来,并把裤子拉直; ⑰另一条裤腿同法穿。
⑱最后将裤腰提上去包住上衣,整理平整。
⑲ 动作轻柔,顺着新生儿肢体弯曲和活动的方向进行,不能生拉硬拽。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表现,
发现异常。 ⑨换纸尿裤:
⑪轻放入新的纸尿裤于臀下,放置前后正确,带有搭扣的部分放在后腰处; ⑫肛周及会阴部涂护臀霜,由内向外擦,涂匀适量; ⑬纸尿裤粘贴正确松紧合适容两指;
⑭侧边翻好整平皱褶,上边翻下不遮盖脐部
⑩滴眼药水:头偏向所滴一侧;清洁耳部;查对:抱前、放回婴儿衣服处、洗澡后、抱至母亲身边。
(三)婴儿沐浴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水和泡沫勿溅入五官,抱稳婴儿。 2、动作迅速轻柔,以免新生儿惊吓或损伤和受凉; 3、一人一巾:洗澡巾、浴巾,预防交叉感染;
4、注意五官和皮肤皱折处的清洁。男婴:洗净阴囊和肛门周围,女婴:大小阴唇皮肤。扑粉时涂抹颈下或女婴腹股沟时要分别遮掩面部、会阴。 5、严格查对,严防抱错婴儿。 6、体格检查,及时报告处理。
模块二 婴儿抚触
一、培训目标
1、 熟悉婴儿抚触的概念及优点; 2、 掌握婴儿抚触的条件; 3、 掌握婴儿抚触的操作方法; 4、 掌握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婴儿抚触的概念、优点、条件、步骤、注意事项。
2、婴儿抚触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爱婴观念,情感交流。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概念、优点、条件、注意事项:10分钟 2、操作方法及示范: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3~5人一组;
2、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教师运用婴儿模型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受训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婴儿模型;
2、所需耗材及数量:按摩油或爽身粉1瓶、浴巾1张、纸尿裤1张、鞣酸软膏或护臀霜1盒、婴儿衣物1套。
3、场地特殊要求: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人员展开的相对独立空间,房间温度28℃以上,有轻柔背景音乐,操作台柔软。 (三)参考资料
1、主要参考书:《孕产妇健康教育教师参考手册》,重庆市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P72~74
2、相关网站:www.babycenter.com.cn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具体标准:
六、相关基础知识 (一)概念
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全身皮肤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 (二)婴儿抚触的优点
1、促进抚触者和婴儿情感的交流;
2、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3、增加睡眠,减少哭闹; 4、减弱应激反应、加强免疫力。 (三)条件
1、房间温度28℃以上,有轻柔背景音乐; 2、操作者与婴儿体位舒适,操作台柔软;
3、时间选择:两次进食中间,沐浴后、睡前,婴儿清醒、不疲倦时。 (四)步骤
1、头面部:永远微笑
①额部:两拇指从额部中央向两侧推。
②下颌部:两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两侧以上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
③头部:两手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两中指分别停在耳后,象洗头时用洗发香波一样。 2、胸部:大交叉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画成一个大的交叉,抚触避开乳头。 3、腹部:顺时按摩
两手依次从宝宝的右下腹向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划半圆,抚触避开脐部。 ★“我爱你”(I LOVE YOU):
用右手在婴儿左腹由上向下画一个英文字母I ;由左至右画一个倒的L(LOVE);由左向右画一个倒写的U(YOU),做这个动作时,用关爱的语调向婴儿说“我爱你”(I LOVE YOU),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 4、四肢:捏挤搓滚
两手抓住婴儿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象牧民挤牛奶一样,然后从上到下搓滚。对侧及双下肢做法相同。 5、手与足:指腹推进,捏拉关节
捏拉指趾各关节。用你两拇指的指腹从婴儿(掌面) 脚跟向脚趾方向交叉推进,并捏拉脚趾各关节。手的做法与足相同。 6、背部:分分合合、上上下
以脊椎为中分线,双手与脊椎成直角, 往相反方向重复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往臀部,再回肩膀。 (五)注意事项
1、婴儿疲劳、烦躁哭闹时不宜抚触;
2、4—7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学习爬行,有较大活动量,不需要过多按摩;
3、开始按摩时应轻轻抚触,逐渐增加压力,让婴儿慢慢适应起来; 4、不要强迫婴儿保持固定姿势, 留意宝宝的反应; 5、不要让婴儿的眼睛接触婴儿润肤油;
6、抚触的时间:每次从5分钟开始,再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每日2-3次; 7、抚触避开乳头及脐部;
8、抚触过程中,注意与婴儿进行感情交流,面带微笑,语言柔和。
模块三 母乳喂养
一、培训目标
1、 熟悉母乳喂养的相关基础知识; 2、 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 3、 掌握母乳喂养的操作方法; 4、 掌握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 二、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有关的知识、母亲正确的姿势、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母乳喂养的技巧、喂哺适当的指标、挤奶的适应症及方法、护理母乳不足、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的护理、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喂奶后的处理
2、母乳喂养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 3、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相关基础知识:20分钟 2、操作方法及示范: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5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3-5人分成一组;
2、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教师运用婴儿模型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受训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婴儿模型、乳房模型; 2、所需耗材及数量:垫枕;
3、场地特殊要求: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人员展开的相对独立空间。 (三)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妇产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P74~75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具体标准:
六、相关基础知识 1、母乳喂养的好处: ⑪对婴儿 ①营养/生长 ②免疫
③提高婴儿的社会适应性,可能与提高智商有关
④牙齿的发育与保护 ⑫对母亲
①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 ③哺乳闭经节制生育,延长生育周期。 ④减少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机会。 ⑬对家庭和社会
①促进家庭感情,稳定家庭关系。
②约人工喂养的费用,节约婴儿的医疗费。 ③降低婴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智商和人口素质。
总之,母乳喂养营养、防病、增加母婴感情,有利于母亲健康。 2、母乳喂养有关的知识
⑪“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新生儿断脐后30分钟内裸体放在产妇胸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⑫24小时母婴同室:婴儿出生后即到母亲身边和母亲24小时同室生活,医疗护理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⑬按需哺乳:按小儿需要哺乳、不规定时间和次数,坚持夜间哺乳。即小儿饥饿、奶胀哺乳。 ⑭废除“三奶”:奶瓶、奶嘴、代乳品 3、母乳喂养的技巧 ⑪母亲正确的姿势
① 体位:坐位(摇篮式、坐位环抱式)、卧位(仰卧、侧卧)、站位。
② 母亲放松舒适:孩子身体贴紧母亲、脸向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下颏碰到乳房,头与身体呈一直线,如果是刚出生的孩子则应托着他的臀部。 ③正确托乳姿势:“C”型
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拇指轻轻放在乳房上方,其余四指并拢贴在乳房下的胸壁上,用食指托乳房的底部,母亲的手不应离乳头太近。用乳头上下碰婴儿的双唇,引起婴儿的觅食反射,待嘴张大的一瞬间,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入婴儿口内。
避免“剪刀式”:反向推乳腺组织,阻碍婴儿将大部乳晕含入口内,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为错误姿势。(除奶流过急,婴儿有呛溢时)。 ④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鱼唇状:婴儿嘴张得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呈勺状环绕乳房,面颊鼓起呈圆形,含接时可见到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有慢深的吸吮,有时会暂停,能看到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 ⑬喂哺适当的指标:
①喂奶时听到吞奶声
②喂奶前乳房丰满,喂奶后柔软 ③母亲有下奶的感觉 ④湿尿布≥6次/24小时
⑤经常有软大便(每日多次少量或一次大量软便)。 ⑥两次喂奶之间,婴儿很满足、安静。 ⑦平均体重增加18-30g/天或125-210g/周。 ⑭挤奶: 适应征:
① 解除乳腺管堵塞或乳汁淤积; ② 母婴分离
③ 婴儿不能正确含接时
挤奶手法: 洗净双手和消毒容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乳晕两侧,离乳头根部2cm 处,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滑动,重复挤压、松弛达数分钟,先向胸壁挤压,沿乳头依次挤压所有乳窦。双侧乳房可反复数次持续20-30分钟。 4、常见问题的护理 ⑪母乳不足
原因:未作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护理:
① 树立母亲喂奶的信心,鼓励按需哺乳 ② 掌握正确的哺喂姿势
③ 保证充分的休息、愉悦的心情,注意合理的膳食,多饮汤类,可加中药催乳。
⑫ 乳头皲裂的护理
原因: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未将乳头乳晕充分放入嘴内。 护理:
①产前纠正平坦、内陷乳头。 ②帮助婴儿正确含接,母婴身体紧贴
③症状较轻,可先喂健侧,后喂患侧,疼痛拒乳时,可将乳汁挤出用小勺喂养。
④每次哺乳后,挤奶涂于皲裂乳头上并暴露干燥;或哺乳后涂次碳酸铋于乳头,下次喂奶前用清水洗净,可促进伤口愈合。 ⑬乳房肿胀的护理
原因:出生后最初几天没有充分做到有效的母乳喂养。
护理: ①婴儿频繁吸吮。
②热敷、按摩、拍打等方法,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③挤奶:手工挤奶,机械方法挤奶(吸奶器、奶泵) (二)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
1、婴儿方面:①极低体重儿或早产儿,体重小于1500g 或小于32周;②严重未成熟儿伴有潜在性严重低血糖或低血糖需要治疗,而通过增加母乳没有改善的婴儿;③婴儿先天性代谢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症),④婴儿急性脱水,母乳不能满足液体时(如黄疸光疗期间)。 2、母亲方面:①母亲患严重疾病(精神病、子痫、休克),②母亲在服用哺乳期禁用的药物(细胞毒素药物、放射性药物、抗甲状腺药物)。
模块四 小儿肌内注射
一、培训目标
1. 熟悉小儿肌内注射的相关基础知识 2. 掌握小儿肌内注射的目的 3. 掌握小儿肌内注射的操作方法 4. 掌握小儿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相关基础知识:小儿臀部、上臂及股外侧肌的解剖结构,肌内注射目的,各个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注意事项。
2、小儿肌内注射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无菌观念
3、注射后的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有无过敏等症状,病情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分组:3-5人/组;
2、教师通过挂图或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回顾肌内注射的相关基础知识; 3、教师运用模拟人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教员逐一进行指导;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学习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模拟人
2、所需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2~5ml 注射器、2%碘酊、75%乙醇、手消毒液、
无菌棉签、砂轮、无菌方纱、弯盘、无菌治疗巾或无菌垫、笔、利器盒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以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六、附录知识
(一)基础知识 肌内注射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技术,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起到治疗作用。由于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的生物膜快。
(二)肌内注射目的
(1)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而不能或不宜口服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挥药效。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三)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
1、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选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域
(2)连线法 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以示指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在髂嵴、示指、中指间 21
构成了一个三角行区域,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2)三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区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4、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段外侧,膝上10cm ,髋关节下10cm 处,宽约7.5cm 。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同时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儿注射。
(四)注意事项:
(1)进针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
(2)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3)2岁以下患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在未能独自行走前,臀部的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肌或臀小肌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能注射,不能在又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
(5)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6)长期注射的患儿,应当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7)对于不合作的患儿,一定要将其固定妥当以后再行注射
22
模块五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一 、培训目标
1、熟悉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
3、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4、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相关基础知识: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头皮静脉穿刺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小儿头皮静脉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无菌观念
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红肿等症状,病情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三、培训学时:2学时(1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分组:3-5人/组;
2、教员通过挂图或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学习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
3、教员运用模拟人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学习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模拟人
2、所需用物:一次性输液器、液体、药物、治疗车、治疗盘(内铺清洁治疗巾)、75%乙醇、手消毒液、无菌棉签、弯盘、胶布、输液敷贴、头皮针4 1/2号、输液卡、笔、手表、剃刀、污物杯、纱布、小枕或消毒垫巾、输液架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为主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23
24
六、附录知识
(一)基础知识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故婴幼儿静脉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
(二)适应症: (1)因脱水及外伤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的患儿。
25
(2)需要维持渗透压、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的患儿。
(3)在检查和治疗时,需要通过输液达到某种目的的患儿,如控制感染、利尿等。
(4)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的患儿,以补充水分及营养物质,弥补经口摄取不足。
(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外渗 阳离子溶液、血管活性药、垂体后叶素、大分子物质药如发生外渗会发生组织坏死。
预防及处理 a 选择管径相对大的静脉穿刺,增加胶布固定 b 血管收缩液、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热敷及山莨菪碱湿敷 c 血管通透性高的药物可用50%硫酸镁湿敷。
(2)静脉炎
处理方法:a 严格消毒 b 局部湿敷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和污染物处理原则。
(2)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刺激性强的药物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4)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拔针,严防空气栓塞。
(5)针头刺入皮肤,如未见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以确定回血,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且点滴顺利,证实穿刺成功。
(6)穿刺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和一般情况。
(7)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不良反应,如不慎将药液漏出应及时拔出另换地方穿刺,局部肿胀及时处理。
(8)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如速度是否合适,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瓶内溶液是否滴完,各连接处有无漏液,以及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26
模块六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
一 、培训目标
1、熟悉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适应及禁忌症
3、掌握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4、掌握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
1、相关基础知识:股静脉的解剖位置,股静脉穿刺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股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2、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无菌观念
3、穿刺后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新生儿病情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三、培训学时: 2学时(1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学员分组:学员3-5人/组;
2、教员通过挂图或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学习股静脉穿刺的基础知识;
3、教员运用模拟人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员分组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
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学习情况;
6、教员总结学员学习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模拟人
2、所需用物:治疗车、治疗盘、一次性5~10ml 注射器或采血针、2%碘酊、75%乙醇、手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方纱、弯盘、无菌治疗巾或无菌垫、无菌棉球、输液或输 血用物、试管、胶布
五、考核测评
1、考核方式:操作考试为主
2、考核标准:根据操作的步骤明确相应得分
27
28
六、附录知识
(一)基础知识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的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由髂腰肌与耻骨肌及其筋膜所组成。股三角内的血管、神经排列关系是: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寻找股静脉时应以搏动的股动脉为标志。
(二)适应症: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血标本,临床上最常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
(三)相对禁忌症:下肢静脉血栓、出血倾向者。
(四)注意事项
(1)有出血倾向者禁用,肾病综合征等高度浮肿患儿慎用。
(2)不宜在同侧反复穿刺,一侧穿刺失败,在有效压迫止血后,再取对侧。穿刺三次不进时, 心情比较烦燥, 最好换人穿刺或等心情平静后再穿刺。
(3)患儿血压偏低或休克血压时, 回血较慢, 不要以为没有穿刺入股静脉;贫血较重时, 回抽入注射器中的血较鲜红, 不要误认为穿入股动脉。
(4)如刺入动脉,立即拔针,压迫止血。
(5)严格无菌操作, 保证针眼不被大小便污染, 防止感染。
(6)股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出血和血肿、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动静脉瘘、假性静脉瘤、穿透大隐静脉根部(穿刺点过低)等,故应做好病情观察。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