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如何变出金凤凰?

乐视、小米、360、阿里巴巴是如何登上互联网细分领域的王座的?其中乐视、360市值几百亿人民币,小米估值100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这些公司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伟大的商业竞争胜利?为什么他们的公关部里那么多资深媒体人,却是公司的重要资产?

我们先来阅读下以上这段话,摘自猎手11-hawk:技术分析第二篇:各种投资流派的哲学思想及应用误区(2),该文对反身性解释如下:

索罗斯认为,公司与股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身体与影子关系,股价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被动反映,两者其实是相互影响的。而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的预期(情绪)。

例如,假如投资者觉得A公司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B公司会落败,投资者就买入A公司股票,抛弃B公司股票。随着A公司股价上涨,A公司去做股权质押贷款时就能贷到更多钱,并且银行会给出更多授信额度。而B公司由于股价暴跌,抵押贷款时会被要求追加抵押物,从银行贷到钱也比A公司要少数倍。于是A公司拼命扩张,B公司由于资金不足,只能不断关闭门面,裁员。而这种做法又会导致股价进一步暴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于是大家当初的预期实现了:A公司果然在竞争中胜出。但其实刚开始时,A和B的基本面是一模一样的,仅仅就是因为大家预期不一样,从而导致两者的命运相差甚远。

这里说到了反身性的关键,调整自身的预期,那么你可知他们是怎么做的吗?他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操纵舆论;达到一个效果,圈住粉丝;做到一个事实,粉丝愿意保护公司品牌去攻击反对者;最终呈现一个结果,成为超级知名品牌,开始有了竞争优势。

操纵舆论的基础是公司有一定的产品和现金流,产品有一定的创新性,肯定不是同质化产品而是差异化产品。现金流是指或融资或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不会为了公司的生死存亡而困扰。

在操纵舆论前要做几个重要的准备:找到产品的亮点,这个亮点很好的解决了以前不痛快的问题,也就是痛点,比如乐视的超高性价比大屏电视机,小米的高性价比手机和超优化手机系统MIUI,360的免费杀毒,阿里的淘宝开店免费等,他一定是一个值得包装的东西,而不是传统的只是竞争品牌,只是竞争配置。

其次是这家公司有强烈的意愿做大,有极强的企业家精神,哪怕牺牲短期利润也可以看到长期的希望,就比如小米的微利手机,乐视的微利电视等,实际上是为了打通整个智能家居生态,吃下未来的大生态产业链,志不仅限现在,这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气,非一般企业主可为。

然后是这家公司执行力较强,有很多人愿意吃苦,团队有较为狼性的文化,这样可以保证及时准确的倾听市场的声音,得到市场或正面或负面的反馈,并及时进行做出合理的反应保证操纵舆论的效果。

操纵舆论的做法是,第一个是扩大覆盖面,连接更多传播的节点,就像阿里巴巴有着100名公关部人员,小米不断挖平媒的资深媒体人担任财经公关,乐视网的公关策略策划人是互联网媒体圈大佬,360的公关常年20点下班,资深媒体人众多。

连接了很多传播节点后,传播内容可以快速落位,当一个事件发生后,可以达到几个不同角度解读问题的文章已经覆盖到了不同的传播点,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吸引他们喜欢这个品牌。

第二个是要选择传播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传播一种形象,比如360的免费杀毒重在免费,阿里巴巴的上市重在全球上市之最,小米手机重在高性价比,有眼光的人都会选择,乐视的是新时代的智能电视,有了这电视就能轻松看遍互联网内容。

这种形象一旦生成,不管公司领导接受采访也好,微博微信也好,还是媒体发文也好,其实都是维持着这么一种没法对话、没法质疑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流动是单向的,仅限于我传递给你,你接受不接受,不存在你还能修正我的事情。

我这里再延伸出来,大多数人和企业都会用这种方式,包括毛泽东是绝对正确的形象,马云是创造增长奇迹的企业家,贾跃亭是科技创新企业家,雷军是站在风口上抓住机会的劳模。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种做法得罪的人少,不会伤害自己组织的品牌,不像第二种……

前面说的是提供别人虚无缥缈的形象来敬奉,第二种就是有鲜明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案例的典范就是罗永浩和邓紫棋自我品牌的打造,他们的特点就是让人觉得“这个人不一样”,看问题很特别,能力很特别,做法很特别,然后聚拢大批粉丝群。其实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在大传播的前提下,做得比别人特别一些,爱憎分明,就像罗永浩以前是著名愤青,在愤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粉丝,邓紫棋个性爽朗,唱歌成绩突出,形象好,微博内容前卫,很快就吸引了大批铁杆粉丝。这种做法在于排除那些不支持你的人,精选那些愿意和你保持一致的人,再让这群人攻击那群人造成你的影响力滚雪球一样扩大,让你的影响力遍布整个传播网络。

这种做法的缺点是要得罪人,得罪的人多是因为你选择的立场是少数人的立场,得罪的人少是因为你选择的立场是多数人的立场。就像罗永浩骂诺基亚,其实得罪很多人,砸西门子冰箱,因为很多人认同这个观点,所以就吸粉无数得罪的人少,罗永浩其实现在是想纯粹做产品而不是做自己品牌,所以对很多事的态度都模糊了,反而从第二种走向了第一种,但是其实第二种才是他粉丝和销售的来源,好处就是粉丝特别爱你,票房号召力特别强,能变出巨大的财富,你看邓紫棋的演唱会,杨幂的电影票房就知道了。

一旦开始操纵舆论,就要频繁发布消息,频繁进入可能成为第一的新领域,有完善的市值管理体系,知道利用市场的热点为自己的品牌所用,在提高曝光度的时候同时吸粉,然后用前面粉丝送的钱赚更多后来人的钱。

当别人看到你的东西用的人越来越多,微博微信粉丝数,活跃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公司的预期就提高了,政府开始邀请你,媒体就开始愿意以低成本帮你进行报道,这样就圈到了更多的资源。

对于这样的公司,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是公司的生死线,因为市场份额或者营业收入两个里至少有一个要不断提高,对于新领域,这些公司都会宣传要做第一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当然他们团队确实很强,拿个前列没问题。

数据不断增长,资本市场狂热,引发羊群效应,在这基础上滚大雪球,就是这群企业家的最好写照。

最后总结下,反身性公司需要一个了不起的企业领袖,他的做法与众不同,一定是对某些方面有所牺牲的,然后以产品的爆点引发市场的热点,进而不断有更多新消息出来,宣布将进军更多领域,在这些领域都要做第一,开始有越来越多轰动性财经事件,粉丝越来越多,说坏话会被粉丝骂,粉丝时刻有护主反击的意愿,粉丝愿意向别人介绍该公司产品,往往多展开并购,但是并购不是主要目的,维持消息曝光量是主要目的,基本就是这些了。

像碰到这样的反身性公司,只有一种操作思路,买买买!长期持有到企业家生命尽头!

作者认为这篇文章是思想度很高的作品,求打赏!!!

已有3人赞助了这篇帖子8雪球币:

6

1

1

转发(5)收藏赞助(8)评论(4)

修改于01-25 22:48来自雪球举报

乐视、小米、360、阿里巴巴是如何登上互联网细分领域的王座的?其中乐视、360市值几百亿人民币,小米估值100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这些公司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伟大的商业竞争胜利?为什么他们的公关部里那么多资深媒体人,却是公司的重要资产?

我们先来阅读下以上这段话,摘自猎手11-hawk:技术分析第二篇:各种投资流派的哲学思想及应用误区(2),该文对反身性解释如下:

索罗斯认为,公司与股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身体与影子关系,股价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被动反映,两者其实是相互影响的。而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的预期(情绪)。

例如,假如投资者觉得A公司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B公司会落败,投资者就买入A公司股票,抛弃B公司股票。随着A公司股价上涨,A公司去做股权质押贷款时就能贷到更多钱,并且银行会给出更多授信额度。而B公司由于股价暴跌,抵押贷款时会被要求追加抵押物,从银行贷到钱也比A公司要少数倍。于是A公司拼命扩张,B公司由于资金不足,只能不断关闭门面,裁员。而这种做法又会导致股价进一步暴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于是大家当初的预期实现了:A公司果然在竞争中胜出。但其实刚开始时,A和B的基本面是一模一样的,仅仅就是因为大家预期不一样,从而导致两者的命运相差甚远。

这里说到了反身性的关键,调整自身的预期,那么你可知他们是怎么做的吗?他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操纵舆论;达到一个效果,圈住粉丝;做到一个事实,粉丝愿意保护公司品牌去攻击反对者;最终呈现一个结果,成为超级知名品牌,开始有了竞争优势。

操纵舆论的基础是公司有一定的产品和现金流,产品有一定的创新性,肯定不是同质化产品而是差异化产品。现金流是指或融资或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不会为了公司的生死存亡而困扰。

在操纵舆论前要做几个重要的准备:找到产品的亮点,这个亮点很好的解决了以前不痛快的问题,也就是痛点,比如乐视的超高性价比大屏电视机,小米的高性价比手机和超优化手机系统MIUI,360的免费杀毒,阿里的淘宝开店免费等,他一定是一个值得包装的东西,而不是传统的只是竞争品牌,只是竞争配置。

其次是这家公司有强烈的意愿做大,有极强的企业家精神,哪怕牺牲短期利润也可以看到长期的希望,就比如小米的微利手机,乐视的微利电视等,实际上是为了打通整个智能家居生态,吃下未来的大生态产业链,志不仅限现在,这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气,非一般企业主可为。

然后是这家公司执行力较强,有很多人愿意吃苦,团队有较为狼性的文化,这样可以保证及时准确的倾听市场的声音,得到市场或正面或负面的反馈,并及时进行做出合理的反应保证操纵舆论的效果。

操纵舆论的做法是,第一个是扩大覆盖面,连接更多传播的节点,就像阿里巴巴有着100名公关部人员,小米不断挖平媒的资深媒体人担任财经公关,乐视网的公关策略策划人是互联网媒体圈大佬,360的公关常年20点下班,资深媒体人众多。

连接了很多传播节点后,传播内容可以快速落位,当一个事件发生后,可以达到几个不同角度解读问题的文章已经覆盖到了不同的传播点,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吸引他们喜欢这个品牌。

第二个是要选择传播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传播一种形象,比如360的免费杀毒重在免费,阿里巴巴的上市重在全球上市之最,小米手机重在高性价比,有眼光的人都会选择,乐视的是新时代的智能电视,有了这电视就能轻松看遍互联网内容。

这种形象一旦生成,不管公司领导接受采访也好,微博微信也好,还是媒体发文也好,其实都是维持着这么一种没法对话、没法质疑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流动是单向的,仅限于我传递给你,你接受不接受,不存在你还能修正我的事情。

我这里再延伸出来,大多数人和企业都会用这种方式,包括毛泽东是绝对正确的形象,马云是创造增长奇迹的企业家,贾跃亭是科技创新企业家,雷军是站在风口上抓住机会的劳模。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种做法得罪的人少,不会伤害自己组织的品牌,不像第二种……

前面说的是提供别人虚无缥缈的形象来敬奉,第二种就是有鲜明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案例的典范就是罗永浩和邓紫棋自我品牌的打造,他们的特点就是让人觉得“这个人不一样”,看问题很特别,能力很特别,做法很特别,然后聚拢大批粉丝群。其实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在大传播的前提下,做得比别人特别一些,爱憎分明,就像罗永浩以前是著名愤青,在愤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粉丝,邓紫棋个性爽朗,唱歌成绩突出,形象好,微博内容前卫,很快就吸引了大批铁杆粉丝。这种做法在于排除那些不支持你的人,精选那些愿意和你保持一致的人,再让这群人攻击那群人造成你的影响力滚雪球一样扩大,让你的影响力遍布整个传播网络。

这种做法的缺点是要得罪人,得罪的人多是因为你选择的立场是少数人的立场,得罪的人少是因为你选择的立场是多数人的立场。就像罗永浩骂诺基亚,其实得罪很多人,砸西门子冰箱,因为很多人认同这个观点,所以就吸粉无数得罪的人少,罗永浩其实现在是想纯粹做产品而不是做自己品牌,所以对很多事的态度都模糊了,反而从第二种走向了第一种,但是其实第二种才是他粉丝和销售的来源,好处就是粉丝特别爱你,票房号召力特别强,能变出巨大的财富,你看邓紫棋的演唱会,杨幂的电影票房就知道了。

一旦开始操纵舆论,就要频繁发布消息,频繁进入可能成为第一的新领域,有完善的市值管理体系,知道利用市场的热点为自己的品牌所用,在提高曝光度的时候同时吸粉,然后用前面粉丝送的钱赚更多后来人的钱。

当别人看到你的东西用的人越来越多,微博微信粉丝数,活跃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公司的预期就提高了,政府开始邀请你,媒体就开始愿意以低成本帮你进行报道,这样就圈到了更多的资源。

对于这样的公司,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是公司的生死线,因为市场份额或者营业收入两个里至少有一个要不断提高,对于新领域,这些公司都会宣传要做第一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当然他们团队确实很强,拿个前列没问题。

数据不断增长,资本市场狂热,引发羊群效应,在这基础上滚大雪球,就是这群企业家的最好写照。

最后总结下,反身性公司需要一个了不起的企业领袖,他的做法与众不同,一定是对某些方面有所牺牲的,然后以产品的爆点引发市场的热点,进而不断有更多新消息出来,宣布将进军更多领域,在这些领域都要做第一,开始有越来越多轰动性财经事件,粉丝越来越多,说坏话会被粉丝骂,粉丝时刻有护主反击的意愿,粉丝愿意向别人介绍该公司产品,往往多展开并购,但是并购不是主要目的,维持消息曝光量是主要目的,基本就是这些了。

像碰到这样的反身性公司,只有一种操作思路,买买买!长期持有到企业家生命尽头!

作者认为这篇文章是思想度很高的作品,求打赏!!!

已有3人赞助了这篇帖子8雪球币:

6

1

1

转发(5)收藏赞助(8)评论(4)

修改于01-25 22:48来自雪球举报


相关内容

  • 揭秘索罗斯反身性理论 从市场错误中获利
  •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5月6日,<悉尼先驱晨报>称索罗斯正计划做空澳元.5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索罗斯对外汇市场的操作 ...

  • 索罗斯中欧大学系列演讲:反身性概论
  • [注:本篇演讲浓缩了索罗斯一生智慧结晶,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几十年前,为了保卫开放社会,卡尔波普尔将批判的炮火对准了马克思主义.然而几十年之后,声称是波普尔学生的索罗斯为了保卫开放社会,却把炮火对准了资本主义. 但那些想把索罗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拉来为社会主义和权威主义张目的人却失望了, ...

  •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和投机策略
  • 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建立在"反身性理论"的基础之上.这个"反身性",也有人翻译成"反射性" 假设:y = 行为 x = 认知 或"反馈性".它的理论含义是: 由于人的行动一定是由人的认识所左右的,因此,行为是认识 ...

  • 索罗斯理论及其经历
  • 索罗斯的投资理念及经历 反身性的概念 简而言之,就是相互决定性.在数学上,一个元素等价于自己,称为它具有反身性.因为这个元素是怎样的,就决定了它的等价元素是怎样的.在语言学上的反身代词是指:两个指代同一事物的词,因为它们具有相互决定性. 这是投资大师索罗斯所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在<金融炼金术 ...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金融炼金术]读书笔记
  • 作为入行即被推荐的公认经典,<金融炼金术>的理解是个难题.翻过数遍却如浮云飘过天际了无痕.最近略有体悟,攒一些观点供指正. 无论是生活还是投资,我们总是在寻找确定性,背后的隐喻是存在均衡价格.学者和权威们构建和宣扬各种社会学理论体系证明人类社会是有序的,不稳定是暂时的,稳定是永恒的,均值 ...

  • 守不到的"云开日出"
  • 人的认识天生就不完美,因为人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而局部是无法完全认识整体的.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实际上需要处理的信息却是无限的. ――索罗斯 正如索罗斯所说的那样,人的认知天生就不完美,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同时,索罗斯最著名的"反身性"理论也说明, ...

  • 预测与预期
  • 我们似乎可以先扔出一个观点,就是从预测到预期到调整预期,其实就是一个投资过程,它们在时间上有先后,在逻辑上有因果,在辩证法上又互相有反身性,这似乎又是个常识,但知易行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总是陷入一个个误区,造成整个投资过程的强行割裂. 所谓预测,既是基于现有条件,综合历史经验与基本逻辑而建立起来 ...

  • [政经改革]陈禹: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
  • 观察者网推出的茅于轼.陈平等经济学家关于真理标准以及西方经济学的讨论,引发了诸多学人的关注.此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赐稿观察者网文章<经济学的科学主义谬误>,认为经济学永远无法成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孙涤来信对经济理性人等问题展开论述--今天, ...

  • [凤凰译林版]高中英语基础知识[专题三_代词]重点
  • 专题三 代词 一. 不定代词 ---Can you come on Monday or Tuesday? ---I'm afraid neither is possible.(这两天哪天都不行) I've bought two books;you can have either. I have 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