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月Journa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27 No.1
Jan. 2004
论5瓦尔登湖6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
翁德修, 毕丽君
y
(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通过对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5瓦尔登湖6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5瓦尔登湖6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以及超验主义文学的特点。关键词:
亨利#大卫#梭罗;5瓦尔登湖6;篇章结构;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04)01-0105-03
OntheStructureandSymbolicMeaningsinWalden
WENGDe-xiu,BILi-jun
(SchoolofForegnLanguagesLiaonngNormalUniversity,Dalain116029,China)
Abstract:ThroughananalysisofthestructureandsymbolicmeaningsinWaldenbythe19thcenturyAmericantranscendentalistHenryDavidThoreau,thisarticleexploresitsartisticcharm,epistemologicalvalueandthefeaturesofTranscendentalism.Keywords:HenryDavidThoreau;Walden;structure;symbolicmeanings 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超验主义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梭罗也不例外。5瓦尔登湖6正是一部全面展示梭罗精神世界的精美绝伦的作品。在这部书中,既有优美细致的景色描写,也有精辟透彻的说理论道。它记录了在各个不同过渡时期人与自然的结合和对社会的抗争。实际上,5瓦尔登湖6也是梭罗本人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梭罗认为人生的目的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历程:要超越物质生活的束缚去探求人生的真谛,去寻找真理,并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崭新的人。他认为这样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完善,而这几十年的时间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1](P177)。面对这样一个崇拜时尚和物质享受至上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梭罗发出的/简单,简单,再简单0的大声疾呼,如同火警一样震荡着人们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着战争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世界上,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那些静谧安详的夏日午后唤起了人们对往日的回忆。时至今日,这本写于150多年前的5瓦尔登湖6仍然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远离尘嚣的感悟和冲动。
5瓦尔登湖6整个的结构安排有始有终,条理清晰,前后
照应,对称有致。第一章/经济篇0是全书的前言,最后一章/结束语0则是全书的收场。在/经济篇0中梭罗对他的邻居们以及世人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疾病0做了正确的诊断。他说:/大多数的人,即使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的错误,满载着虚幻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丽果实0
[2](P5)
。/这是一个愚蠢的生命,
生前或者不明白,临终时人们终会明白的0。而在/结束语0中他又叙述了对这些病症的预断:/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我们是沉睡的。可是我们却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在地球上建立了秩序0[2](p321)。/可是尽管时光流逝,黎明始终不来的那个明天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0[2](p323)。全书的主体部分叙述的则是如何诊治这些/病症0。梭罗认为,生命中的诀窍,不是(一周)工作6天而只休息1天,而是尽量减少自身的需要,并且尽可能高效率地工作,其结果是1天的工作就足以让人在其余的6天轻松的度过,去追求更重要的精神上的幸福。全书的主体部分的叙述并不局限于人外在的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记录人的心路历程。标题为/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0的第二章开始了这个历程。梭罗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到瓦尔登湖畔居住时,写下
y
收稿日期:2003-07-13作者简介:翁德修(1942-毕丽君(1977-
),女,上海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
),女,辽宁海城人,辽宁师范大学2002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集中体现他的人生价值观的一段话:/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的生活,只需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0[2](p88)。/春天0里,作者终于到达了精神的目的地。
如果我们细细推敲就会发现,梭罗在第三章和第十六章采用了一种别致精巧的对照式的结构安排:安静对声音(/阅读0-/声0);孤独对社交(/寂寞0-/访客0);乡村对城镇(/种豆0-/村子0);纯净对堕落(/湖0-/倍克山庄0);精神的悸动对兽性的冲动(/更高的规律0-/禽兽为邻0);现在对过去(/室内的取暖0-/旧居民:冬天的访客0);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活对人对自然的探索(/冬天的禽兽0-/冬天的湖0)。
梭罗自己把5瓦尔登湖6看成是引领读者畅游大自然的旅行手册[3]。他自己就是一个导游。但这里决不简单是对一个旅程的描述,更是对真理的追求。尽管读者像旅行家一样向着新的目的地不断的前进,梭罗还是不断的提醒人们:最终我们的航程一定是要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读者的任务就是把/你们的目光转移到心灵的深处0[4]。5瓦尔登湖6中的关于精神和心理探索的循环轨迹体现在它按季节更替为基础的时序的结构安排上。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0这一章中,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与独立日(7月4日)那天搬了进去。这就是一个远离尘嚣、争取独立的一个象征。梭罗从这一天起,踏上了他寻找精神上的幸福源泉的征途。接下来的十章里记录了他对瓦尔登湖及其周边的植物,动物和人的探索过程。暑往冬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周而复始。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的身体也处于极度活跃的时期。梭罗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他建造木屋和室内布置工作的细节)简洁而富于情趣。他甚至开始种起了豆子,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农夫那样遵循着季节的变化,侍弄他的豆田。梭罗收获的不只是豆子,也是在他灵魂的升华中结出的果实。正如圣经旧约中说的那样:/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0。梭罗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从大自然中收获到了果实,同时也在他精神上播下了探索的种子,并且开始生根发芽。在/屋内取暖0一章中,他描述了在十月里,隐居在他的小屋中,守着他的火炉,这样的情境可以让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回忆过去,思考现在。大多数的时候,他与自己的灵魂在交流,偶尔也会有一些合得来的朋友来访,这就成为接下来的/旧居民:冬天的访客0一章的主要内容。在冬季,瓦尔登湖水结了冰,又给梭罗提供了一种对旧景观的新体验。这一点在/冬天的禽兽0和/冬天的湖0两章中也有所体现。他可以在湖面上行走,领略大自然赋予的别样情趣。正是在冬天里,他才有机会测量到了瓦尔登湖的深度,这也象征着他探测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梭罗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有/瓦尔登湖是无底的0这样的传言,到后来只能给自己这样一个解释:/当人们相信无
[2](p278)限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湖被认为是无底的了0。随着寒
着哈欠从睡梦中醒来,梭罗在/春天0这章里,让/瓦尔登湖死而复生了0[2](p300)。/春江水暖鸭先知0,解冻了的瓦尔登湖成了飞鹅嬉戏的人造池塘。梭罗说:/每一个季节,在我看来,对于我们都是各具奇妙的。因此春天的来临,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再现0[2](p302)。这里,人类所有的罪恶都能得到宽恕而且从中得到永生。季节的变更因此也通过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交流完成了人们精神历程的一个循环周期,也为整本书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梭罗在5瓦尔登湖6中通过精心安排的多重结构向读者展示出这一幅幅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美丽画面,不仅读起来前后照应,而且透过这些季节更替的不同画面,让人们解读出他在湖边的生活历程中所感悟到的一个真理:通往任何一个目的地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需求。
在5瓦尔登湖6中,梭罗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描写瓦尔登湖,森林里的禽兽以及严冬冰封的湖水。解读这些象征的意蕴对我们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瓦尔登湖的象征意义有很多。这一方小小的湖水在梭罗的文章里几乎可以象征任何精神上的,哲学上的以及人本身的东西。它位于森林深处,远离尘世,让人可以抛掉所有的凡事纷扰,与青山碧水为伴,它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安静祥和,也代表着自然的可知性和不可知性[5]。湖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很清晰,尤其是当梭罗把湖比做是一面镜子的时候。大地代表着物质世界,天空代表着精神世界,而湖就是这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媒介,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熠熠的光芒。/,,瓦尔登湖是森林中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安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这一面明镜,石子敲不碎它,它的水银也永远檫不掉,它的外表的装饰,大自然经常地在那里弥补,没有风暴,没有尘垢能使它常新的表面暗然无光,,这一面镜子,如果任何不洁落在它的表面,马上就会沉淀。0[2](p184)仿佛觉得这样的赞美还意犹未尽似的,梭罗又说:/这样的湖再也没有比这时候更平静的了,,湖水充满了光明和倒影,成为一个下界的天堂,更加值得珍视。0[2](p84)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瓦尔登湖在梭罗的眼里就是一个唾手可得的人间天堂,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读出他对这湖的崇拜景仰之情。/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竟无一丝一毫的虚伪。0/我不可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0[2](p189)该章的结尾处更是大发感慨:/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0[2](p195)人间不逊于天堂,人们可以处处感到天堂的存在,它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现在。但需要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去观察,一颗善于挖掘的心去挖掘。
水晶一样的湖水,纯净无瑕,象征着人类道德本质的纯洁。在/冬天的湖0中,梭罗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湖面这样小,而有这样的深度,真是让人惊奇,,难道它不会在人类的心灵上反映出来吗?0[2](p278)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可人却
冰解冻的震人声响,瓦尔登湖像一个巨人一样伸着懒腰,打
可以去探索茫茫宇宙的秘密,虽然不能很全面,可毕竟也是很伟大的过程。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湖况且如此,在人类的道德伦理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梭罗指引着我们善于观察人心,探求人的性格的高峰和低谷,/如果他的周围是多山的环境,湖岸险峻,山峰高耸,他一定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可是如果一个低平的湖岸,就说明这人在某一方面也很肤浅。0[2](p282)这样的对比何其精妙,又何等贴切。梭罗就是这样擅长从大自然中获取精神和伦理上的启示,因为他已经把自己与大自然溶为一体了。
梭罗搬到瓦尔登湖畔以后,在大多数的时间里聊以为伴的就是森林中的各种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无疑成为他从人类社会中隐退,更亲密地接近大自然的见证者。梭罗描写了很多有关土拨鼠、松鸡、潜水鸟和老鼠等动物的行为表现。但是他的这些描写绝不是像动物学家那样记录的满是科学化的术语,梭罗把这些动物拟人化,着力描述他们人化的性格特征,像5伊索寓言6一样,把它们刻画在人文景观的风景画上。比如,一只松鸡带着她的子女从梭罗的窗台走过,梭罗让读者充分感到了母爱的存在。母亲,任何一位母亲在危难的时候都会奋不顾身地去呵护自己的孩子。当梭罗看到潜水鸟一头扎到水里的时候,他又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人类。人类在寻求真理的这种线形的旅程其实也可以定义为垂直的开拓而不是水平的迁移。向潜水鸟一样扎得深,探索得也深。同样,当梭罗观察到两伙蚂蚁种群之间的/战争0时,采用的完全是描述人类战争的手笔,读来让人惊心动魄,似乎真正经历了一场战争。作者本人也/仿佛因为目击了这一场战争而激动和痛苦,仿佛就在我的门口发生了一场人类的血淋淋的恶战一样。0[2](p226)梭罗不是一个昆虫学家,他以哲学家的眼光去评判动物界中的一切,客观而又深邃。
另外,梭罗在书中还描述了动物和他所遇到的一些人的相似之处。他把在去康科德路上遇到的人比作草原土拨鼠,贪婪而又浅薄无知;极度讽刺地说那些把他关进监狱的官员比森林里的野兽还要残酷(梭罗一次由于忘了交纳人头税而被监禁一夜)。梭罗与瓦尔登湖边的动物如此亲密无间表明他并不是一个孤单的人,他也不是那种不喜欢社交、与世隔绝的人。当他孤身呆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时,他比旁人更容易接触到大自然中这些灵性十足的动物,也比旁人更容易和它们建立这种亲密的联系。
冬天的瓦尔登湖结成了十六英寸厚的冰,这些冰是瓦尔登湖唯一的可用资源,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大自然的社会用途的一个象征,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的一个象征。精明的地主老爷在一月份就来取冰准备冰冻夏天的冷饮。/但这样的聪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觉得可
[2](p284)悲0。梭罗还详细描述了一百个爱尔兰人在1864-
馆之用。这些爱尔兰挖冰人成了梭罗亲眼见过的那些精打细算、极尽剥削、欺诈的人的一个缩影;而挖冰人在瓦尔登湖上的所作所为也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乍一看,人类好像占了上风,因为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挖走10万吨的冰,无情地占有瓦尔登湖的财富,/剥去了瓦尔登湖的唯一的外衣,不,是剥去了它的皮,而且是在这样严寒的冬天里。0但看到后来,我们发现还是大自然胜利了,/瓦尔登这印地安女子复仇了。0[2](p285)常有不小心的挖冰人掉进冰窟窿里,魂断他乡,而且在被运走的千万吨的冰中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之多到不了目的地,/最后湖还是把它们的大部分收了回来。0人类妄想掠夺、剥削自然的企图都是徒劳的。自然本身蕴藏着的力量比人们预想的要大得多,它不会受人的影响,更不要说威胁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任何破坏性的活动最终得到的只能是大自然的惩罚。这一点正和当今社会一直在呼唤的/环境保护0和/可持续发展0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梭罗真可以称得上是环保先驱了。
挖冰人对瓦尔登湖的无情掠夺恰恰与梭罗赋予它的诗情画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描述冰的时候,梭罗折服于那蓝蓝的美和它那冰清玉洁的纯净。/冰是沉思的一个最有趣
[2](p287)
的题目0。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梭罗在心中反复
地问自己:/为什么一桶水放久了,要臭,而结冰以后,就永远甘美呢?0[2](p287)一般人说,这是情感和理智的之间的不同。情感是易变的,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理智和人类内在的东西,不会轻易地变质。在梭罗看来,这些冰决不是商品,而是灵性与美的大自然的化身。它会给你启示,净化你的心灵,使你在大自然中找到永恒。
在5瓦尔登湖6中,梭罗观察,感受,梦想,并把这一切化为清新隽永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这是一个归隐的神话,一个返回伊甸园的神话,一个让人血液凝滞的神话,在这样日新月异的后工业化的社会里,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神话0[1](P92)。构思巧妙的篇章结构,引人入胜的象征手法,极具感召力的思想观念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一切使5瓦尔登湖6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赏。梭罗不愧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文学运动产生的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作家。
参考文献:
[1]JoelMyerson.TheCambridgeCompaniontoHenryDavidThoreau[M].
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2]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沈阳:沈阳出版社,1999.
[3]CavellStanley.Thesensesof/Walden0[M].NewYork:Viking,1972.[4]MartinBickmanWalden:VolatileTruths[M].NewYork:Twayne,
1992.
1847年的冬天从剑桥来瓦尔登挖冰的过程。他们带来各式各样的工具,把湖上的冰切成一方块一方块,再装车拉走,足足有10万吨的冰被运到市场上出售,以备城里的住户和旅
1责任编辑:贾世传2
)
第27卷第1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月Journa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27 No.1
Jan. 2004
论5瓦尔登湖6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
翁德修, 毕丽君
y
(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通过对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5瓦尔登湖6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5瓦尔登湖6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以及超验主义文学的特点。关键词:
亨利#大卫#梭罗;5瓦尔登湖6;篇章结构;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04)01-0105-03
OntheStructureandSymbolicMeaningsinWalden
WENGDe-xiu,BILi-jun
(SchoolofForegnLanguagesLiaonngNormalUniversity,Dalain116029,China)
Abstract:ThroughananalysisofthestructureandsymbolicmeaningsinWaldenbythe19thcenturyAmericantranscendentalistHenryDavidThoreau,thisarticleexploresitsartisticcharm,epistemologicalvalueandthefeaturesofTranscendentalism.Keywords:HenryDavidThoreau;Walden;structure;symbolicmeanings 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超验主义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梭罗也不例外。5瓦尔登湖6正是一部全面展示梭罗精神世界的精美绝伦的作品。在这部书中,既有优美细致的景色描写,也有精辟透彻的说理论道。它记录了在各个不同过渡时期人与自然的结合和对社会的抗争。实际上,5瓦尔登湖6也是梭罗本人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梭罗认为人生的目的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历程:要超越物质生活的束缚去探求人生的真谛,去寻找真理,并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崭新的人。他认为这样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完善,而这几十年的时间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1](P177)。面对这样一个崇拜时尚和物质享受至上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梭罗发出的/简单,简单,再简单0的大声疾呼,如同火警一样震荡着人们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着战争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世界上,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那些静谧安详的夏日午后唤起了人们对往日的回忆。时至今日,这本写于150多年前的5瓦尔登湖6仍然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远离尘嚣的感悟和冲动。
5瓦尔登湖6整个的结构安排有始有终,条理清晰,前后
照应,对称有致。第一章/经济篇0是全书的前言,最后一章/结束语0则是全书的收场。在/经济篇0中梭罗对他的邻居们以及世人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疾病0做了正确的诊断。他说:/大多数的人,即使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的错误,满载着虚幻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丽果实0
[2](P5)
。/这是一个愚蠢的生命,
生前或者不明白,临终时人们终会明白的0。而在/结束语0中他又叙述了对这些病症的预断:/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我们是沉睡的。可是我们却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在地球上建立了秩序0[2](p321)。/可是尽管时光流逝,黎明始终不来的那个明天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0[2](p323)。全书的主体部分叙述的则是如何诊治这些/病症0。梭罗认为,生命中的诀窍,不是(一周)工作6天而只休息1天,而是尽量减少自身的需要,并且尽可能高效率地工作,其结果是1天的工作就足以让人在其余的6天轻松的度过,去追求更重要的精神上的幸福。全书的主体部分的叙述并不局限于人外在的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记录人的心路历程。标题为/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0的第二章开始了这个历程。梭罗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到瓦尔登湖畔居住时,写下
y
收稿日期:2003-07-13作者简介:翁德修(1942-毕丽君(1977-
),女,上海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
),女,辽宁海城人,辽宁师范大学2002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集中体现他的人生价值观的一段话:/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的生活,只需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0[2](p88)。/春天0里,作者终于到达了精神的目的地。
如果我们细细推敲就会发现,梭罗在第三章和第十六章采用了一种别致精巧的对照式的结构安排:安静对声音(/阅读0-/声0);孤独对社交(/寂寞0-/访客0);乡村对城镇(/种豆0-/村子0);纯净对堕落(/湖0-/倍克山庄0);精神的悸动对兽性的冲动(/更高的规律0-/禽兽为邻0);现在对过去(/室内的取暖0-/旧居民:冬天的访客0);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活对人对自然的探索(/冬天的禽兽0-/冬天的湖0)。
梭罗自己把5瓦尔登湖6看成是引领读者畅游大自然的旅行手册[3]。他自己就是一个导游。但这里决不简单是对一个旅程的描述,更是对真理的追求。尽管读者像旅行家一样向着新的目的地不断的前进,梭罗还是不断的提醒人们:最终我们的航程一定是要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读者的任务就是把/你们的目光转移到心灵的深处0[4]。5瓦尔登湖6中的关于精神和心理探索的循环轨迹体现在它按季节更替为基础的时序的结构安排上。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0这一章中,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与独立日(7月4日)那天搬了进去。这就是一个远离尘嚣、争取独立的一个象征。梭罗从这一天起,踏上了他寻找精神上的幸福源泉的征途。接下来的十章里记录了他对瓦尔登湖及其周边的植物,动物和人的探索过程。暑往冬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周而复始。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的身体也处于极度活跃的时期。梭罗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他建造木屋和室内布置工作的细节)简洁而富于情趣。他甚至开始种起了豆子,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农夫那样遵循着季节的变化,侍弄他的豆田。梭罗收获的不只是豆子,也是在他灵魂的升华中结出的果实。正如圣经旧约中说的那样:/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0。梭罗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从大自然中收获到了果实,同时也在他精神上播下了探索的种子,并且开始生根发芽。在/屋内取暖0一章中,他描述了在十月里,隐居在他的小屋中,守着他的火炉,这样的情境可以让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回忆过去,思考现在。大多数的时候,他与自己的灵魂在交流,偶尔也会有一些合得来的朋友来访,这就成为接下来的/旧居民:冬天的访客0一章的主要内容。在冬季,瓦尔登湖水结了冰,又给梭罗提供了一种对旧景观的新体验。这一点在/冬天的禽兽0和/冬天的湖0两章中也有所体现。他可以在湖面上行走,领略大自然赋予的别样情趣。正是在冬天里,他才有机会测量到了瓦尔登湖的深度,这也象征着他探测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梭罗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有/瓦尔登湖是无底的0这样的传言,到后来只能给自己这样一个解释:/当人们相信无
[2](p278)限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湖被认为是无底的了0。随着寒
着哈欠从睡梦中醒来,梭罗在/春天0这章里,让/瓦尔登湖死而复生了0[2](p300)。/春江水暖鸭先知0,解冻了的瓦尔登湖成了飞鹅嬉戏的人造池塘。梭罗说:/每一个季节,在我看来,对于我们都是各具奇妙的。因此春天的来临,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再现0[2](p302)。这里,人类所有的罪恶都能得到宽恕而且从中得到永生。季节的变更因此也通过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交流完成了人们精神历程的一个循环周期,也为整本书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梭罗在5瓦尔登湖6中通过精心安排的多重结构向读者展示出这一幅幅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美丽画面,不仅读起来前后照应,而且透过这些季节更替的不同画面,让人们解读出他在湖边的生活历程中所感悟到的一个真理:通往任何一个目的地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需求。
在5瓦尔登湖6中,梭罗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描写瓦尔登湖,森林里的禽兽以及严冬冰封的湖水。解读这些象征的意蕴对我们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瓦尔登湖的象征意义有很多。这一方小小的湖水在梭罗的文章里几乎可以象征任何精神上的,哲学上的以及人本身的东西。它位于森林深处,远离尘世,让人可以抛掉所有的凡事纷扰,与青山碧水为伴,它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安静祥和,也代表着自然的可知性和不可知性[5]。湖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很清晰,尤其是当梭罗把湖比做是一面镜子的时候。大地代表着物质世界,天空代表着精神世界,而湖就是这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媒介,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熠熠的光芒。/,,瓦尔登湖是森林中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安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这一面明镜,石子敲不碎它,它的水银也永远檫不掉,它的外表的装饰,大自然经常地在那里弥补,没有风暴,没有尘垢能使它常新的表面暗然无光,,这一面镜子,如果任何不洁落在它的表面,马上就会沉淀。0[2](p184)仿佛觉得这样的赞美还意犹未尽似的,梭罗又说:/这样的湖再也没有比这时候更平静的了,,湖水充满了光明和倒影,成为一个下界的天堂,更加值得珍视。0[2](p84)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瓦尔登湖在梭罗的眼里就是一个唾手可得的人间天堂,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读出他对这湖的崇拜景仰之情。/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竟无一丝一毫的虚伪。0/我不可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0[2](p189)该章的结尾处更是大发感慨:/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0[2](p195)人间不逊于天堂,人们可以处处感到天堂的存在,它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现在。但需要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去观察,一颗善于挖掘的心去挖掘。
水晶一样的湖水,纯净无瑕,象征着人类道德本质的纯洁。在/冬天的湖0中,梭罗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湖面这样小,而有这样的深度,真是让人惊奇,,难道它不会在人类的心灵上反映出来吗?0[2](p278)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可人却
冰解冻的震人声响,瓦尔登湖像一个巨人一样伸着懒腰,打
可以去探索茫茫宇宙的秘密,虽然不能很全面,可毕竟也是很伟大的过程。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湖况且如此,在人类的道德伦理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梭罗指引着我们善于观察人心,探求人的性格的高峰和低谷,/如果他的周围是多山的环境,湖岸险峻,山峰高耸,他一定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可是如果一个低平的湖岸,就说明这人在某一方面也很肤浅。0[2](p282)这样的对比何其精妙,又何等贴切。梭罗就是这样擅长从大自然中获取精神和伦理上的启示,因为他已经把自己与大自然溶为一体了。
梭罗搬到瓦尔登湖畔以后,在大多数的时间里聊以为伴的就是森林中的各种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无疑成为他从人类社会中隐退,更亲密地接近大自然的见证者。梭罗描写了很多有关土拨鼠、松鸡、潜水鸟和老鼠等动物的行为表现。但是他的这些描写绝不是像动物学家那样记录的满是科学化的术语,梭罗把这些动物拟人化,着力描述他们人化的性格特征,像5伊索寓言6一样,把它们刻画在人文景观的风景画上。比如,一只松鸡带着她的子女从梭罗的窗台走过,梭罗让读者充分感到了母爱的存在。母亲,任何一位母亲在危难的时候都会奋不顾身地去呵护自己的孩子。当梭罗看到潜水鸟一头扎到水里的时候,他又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人类。人类在寻求真理的这种线形的旅程其实也可以定义为垂直的开拓而不是水平的迁移。向潜水鸟一样扎得深,探索得也深。同样,当梭罗观察到两伙蚂蚁种群之间的/战争0时,采用的完全是描述人类战争的手笔,读来让人惊心动魄,似乎真正经历了一场战争。作者本人也/仿佛因为目击了这一场战争而激动和痛苦,仿佛就在我的门口发生了一场人类的血淋淋的恶战一样。0[2](p226)梭罗不是一个昆虫学家,他以哲学家的眼光去评判动物界中的一切,客观而又深邃。
另外,梭罗在书中还描述了动物和他所遇到的一些人的相似之处。他把在去康科德路上遇到的人比作草原土拨鼠,贪婪而又浅薄无知;极度讽刺地说那些把他关进监狱的官员比森林里的野兽还要残酷(梭罗一次由于忘了交纳人头税而被监禁一夜)。梭罗与瓦尔登湖边的动物如此亲密无间表明他并不是一个孤单的人,他也不是那种不喜欢社交、与世隔绝的人。当他孤身呆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时,他比旁人更容易接触到大自然中这些灵性十足的动物,也比旁人更容易和它们建立这种亲密的联系。
冬天的瓦尔登湖结成了十六英寸厚的冰,这些冰是瓦尔登湖唯一的可用资源,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大自然的社会用途的一个象征,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的一个象征。精明的地主老爷在一月份就来取冰准备冰冻夏天的冷饮。/但这样的聪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觉得可
[2](p284)悲0。梭罗还详细描述了一百个爱尔兰人在1864-
馆之用。这些爱尔兰挖冰人成了梭罗亲眼见过的那些精打细算、极尽剥削、欺诈的人的一个缩影;而挖冰人在瓦尔登湖上的所作所为也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乍一看,人类好像占了上风,因为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挖走10万吨的冰,无情地占有瓦尔登湖的财富,/剥去了瓦尔登湖的唯一的外衣,不,是剥去了它的皮,而且是在这样严寒的冬天里。0但看到后来,我们发现还是大自然胜利了,/瓦尔登这印地安女子复仇了。0[2](p285)常有不小心的挖冰人掉进冰窟窿里,魂断他乡,而且在被运走的千万吨的冰中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之多到不了目的地,/最后湖还是把它们的大部分收了回来。0人类妄想掠夺、剥削自然的企图都是徒劳的。自然本身蕴藏着的力量比人们预想的要大得多,它不会受人的影响,更不要说威胁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任何破坏性的活动最终得到的只能是大自然的惩罚。这一点正和当今社会一直在呼唤的/环境保护0和/可持续发展0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梭罗真可以称得上是环保先驱了。
挖冰人对瓦尔登湖的无情掠夺恰恰与梭罗赋予它的诗情画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描述冰的时候,梭罗折服于那蓝蓝的美和它那冰清玉洁的纯净。/冰是沉思的一个最有趣
[2](p287)
的题目0。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梭罗在心中反复
地问自己:/为什么一桶水放久了,要臭,而结冰以后,就永远甘美呢?0[2](p287)一般人说,这是情感和理智的之间的不同。情感是易变的,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理智和人类内在的东西,不会轻易地变质。在梭罗看来,这些冰决不是商品,而是灵性与美的大自然的化身。它会给你启示,净化你的心灵,使你在大自然中找到永恒。
在5瓦尔登湖6中,梭罗观察,感受,梦想,并把这一切化为清新隽永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这是一个归隐的神话,一个返回伊甸园的神话,一个让人血液凝滞的神话,在这样日新月异的后工业化的社会里,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神话0[1](P92)。构思巧妙的篇章结构,引人入胜的象征手法,极具感召力的思想观念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一切使5瓦尔登湖6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赏。梭罗不愧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文学运动产生的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作家。
参考文献:
[1]JoelMyerson.TheCambridgeCompaniontoHenryDavidThoreau[M].
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2]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沈阳:沈阳出版社,1999.
[3]CavellStanley.Thesensesof/Walden0[M].NewYork:Viking,1972.[4]MartinBickmanWalden:VolatileTruths[M].NewYork:Twayne,
1992.
1847年的冬天从剑桥来瓦尔登挖冰的过程。他们带来各式各样的工具,把湖上的冰切成一方块一方块,再装车拉走,足足有10万吨的冰被运到市场上出售,以备城里的住户和旅
1责任编辑:贾世传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