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单元检测:专题三(含答案)]

语文苏教必修5专题三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芳菲/妄自菲薄 陨石/殒身不恤 长歌当哭/螳臂当车 ......

B .憔悴/群英荟萃 门槛/直栏横槛 牲畜/倡优所畜 ......

C .罪恶/贪生恶死 创伤/草创未就 没收/鄙陋没世 ......

D .仆人/前仆后继 漂白/漂洋过海 巷道/大街小巷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风糜全国,只是它没有提到中国的饮食禁忌。多数饮食禁忌不是由文本记载、供人民谨守的律法,它随着社会习俗的承袭而流传至今。

B .2012年6月,一个名为三沙市的地级市宣告成立,管辖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囊括西南中沙三大群岛及周边海域。该市的诞生,是中央孕酿已久的行政管理安排。

C .河北阜城部分工厂生产工业明胶并销售给药企的事件曝光后,副县长在回应质疑时,只谈功绩,对问题置若罔闻,引来媒体的批评和一些网友的谩骂。

D .最近出版的《肖扬法治文集》收录了肖扬这位前首席大法官近26年公开发表的文章。肖扬为自己的文集字斟句酌,几乎手不离卷,彻底怡养天年是他很难做到的事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语言不合规范,塑造的形象怪异偏激,令人不忍卒读。中学生容....

易模仿这些作品,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B .很多人在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 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一片哗然。尤其是绝大....

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 .近些年来,众多电视连续剧在题材方面陈陈相因,导致剧情枯燥乏味,越来越满足....

不了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D .现在,书法差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的通病。不少学生上了高中,字体依然稚嫩,歪歪扭扭;还有的学生故作潇洒,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 ....

4.下列选项分别摘自四个人的“获奖感言”,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次被评为公司年度优秀员工的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高兴,感谢贵公司对我的厚爱与信任,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认可。

B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也浮现在眼前。

C .粗浅之作在本次大奖赛中得到各位评委的垂青,荣获了一等奖,我高兴之余又感到受之有愧,我一定不负众望,让逐梦的脚步永不停歇。

D .今天的荣誉即将成为过去,但它将激励我继续前行!我愿竭尽所能,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5.适当增删词语,将下列语句重组为一个以“后世仁人志士”为开头的长单句。(4分)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6.教育部于今年5月18日发布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要求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意味着诸如“out ”“杯具”等网络语言将不能在高考答题时使用。一位同学对此不太理解,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他解说作出这一规定的理由。(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9分)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

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

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

①②“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

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

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司空,管理囚徒的官;②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

B .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

C .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

D .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 .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 .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 .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4分)

(2)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3分)

(3)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20分)

白 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地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

“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全文以“白发”为线索,以“我”的心理变化为写作思路,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B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表达了“我”对黑发的赞美和对白发的憎恶,为下文写自己也参加染发作了铺垫。

C .“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说明人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故不要惊慌、掩饰,而应坦然面对。

D .文章结尾段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我”困惑解除后坦然、快乐的心理,并与开头段相呼应。

E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12.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的情景,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5分)

14.文章开始把白发比作“落叶”和“枯草”,后来又把白发比作 “银丝”,这期间反映出“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分条概括。(6分)

三、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闲暇的欢乐、劳作中的充实、精神上的富足,即便只是一杯清茶、一盏灯,或抽出时间和兴致再读读写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幸福仿佛已经在身边,而且满有把握了。也许这就是生活,也就是幸福。

请以“请守住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等;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答案:D 解析:A 项,陨石/殒身不恤(yǔn);B 项,憔悴/群英荟萃(cuì);C 项,....

没收/鄙陋没世(mò)。 ..

2. 答案:C 解析:A 项,“风糜”应为“风靡”;B 项,“孕酿”应为“酝酿”;D 项,“怡养天年”应为“颐养天年”。

3. 答案:C 解析:C 项,“陈陈相因”比喻沿袭旧的思想和方法,不能开拓创新。A 项,“不忍卒读”是说文章的内容悲惨动人,让人无法看下去。B 项,“一片哗然”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一般用于形容消息传开,引起轰动,是贬义词,不合语境。D 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不合语境。

4. 答案:C 解析:A 项,“评为„„称号”搭配不当,“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用在此处不当。对本人所在的公司,不能称“贵公司”。B 项,“莅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此处不当。D 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5. 解析:将第③句定为主干句,然后将第④句放在“‘求索’精神”的前面作定语,将第①句放在“《离骚》”前面作定语,最后第②句的语序调整,使“《离骚》”作中心语。

答案示例: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 解析:主要从汉语的规范,汉语的传承,对青少年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答案:(1)有利于高考中学生规范答题;(2)可以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形成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的风气;(3)一些网络语言只在部分青少年网民中流行,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学生过多地运用网络语言,会影响他们的汉语言文字水平。

答案:

7.A 解析:A 项,“匡”应是“纠正、匡正”的意思。

8.D 解析:①是交代二人辩论这件事,⑤是说别人对辕固的诽谤。

9.B 解析:“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有误,这不是景帝通过类比含蓄表明自己态度的原因。

10.解析:重要采分点:(1)必、若、即,反问句式。(2)疾毁、罢、归。(3)正学、言、无、阿世。

参考答案:(1)一定像你所说,那么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置,不对吗?(2)那些谄谀的儒生大多嫉妒诋毁辕固生,说:“辕固生老了。”于是被罢官回家。(3)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学问来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来迎合时世!

参考译文: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他因为研究《诗经》,在孝景帝时任博士。有一次,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商汤、周武王不是秉承天命做天子,是弑君篡位。”辕固生说:“不对,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于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为他们所用而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不得已而立为天子,不是秉承天命是什么呢?”黄生说:“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这是为什么呢?是上下的制度分明。如今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却是君主;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但只是臣下。君主有错误行为,臣下不能够用正直的话匡正过失来尊奉天子,反而趁其过失而诛杀他们,取而代之,南面称王,不是弑君是什么呢?”辕固生说:“一定像你所说,那么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臵,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味道;谈论学问的人不谈论商汤、周武王受命的事情,不能算是愚蠢。”就停止了争论。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还是弑君这个问题。

窦太后喜欢《老子》一书,召来辕固生问《老子》一书的问题。辕固生说:“这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太后发怒说:“怎么能比得上狱吏囚徒的书呢?”于是让辕固生进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生气而辕固生是直言无罪,于是给辕生锋利的兵器,到猪圈里刺杀猪,正好刺中它的心脏,只一刺,猪应手倒地。太后默不作声,无法再加罪于他,就作罢了。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廉洁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过了很长时间,他因病免官。

当今皇上刚登位,又用征召贤良的名义征召辕固生。那些谄谀的儒生大多嫉妒诋毁辕固生,说:“辕固生老了。”于是被罢官回家。这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他斜着眼来看辕固生。辕固生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学问来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来迎合时世!”从这以后,齐地谈论《诗经》都依循辕固生的见解。那些凭借研究《诗经》而显贵的齐人,都是辕固生的学生。

答案:

11.BD 解析:B 项,“作铺垫”不正确,应为“希望妻子永保黑发和对妻子出现白发的愧疚与伤感”。D 项,没有夸张。

12.运用细节描写方法。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怕失去母亲之情。

13.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14.看到母亲的白发,联想到地上的落叶,流露出一种惊恐、害怕的心理;看到妻子的白发,联想到枯叶,流露出惊讶、愧疚的心理;看到老者的白发,联想到“银丝”,体现了“我”羡慕、释然的心理。

15. 答案:写作提示: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一个积极的、乐观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快乐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它和人的思维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多往好处想,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从另一个角度看,“幸福”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主要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或事业的成功,并且不断地追求和提高。要从自立自强发展中获取幸福感,而不能像阿Q 那样一味自我麻醉。幸福还要人们用心田的微笑去传播,幸福者心满意足的神情流露出穿透生活阴霾的喜悦,生活仿佛就像诗人所感叹的那样“可以这样的安详和美丽”。

参考例文:

请守住幸福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个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 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 ,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 也是幸福的。

面对死亡,是恐惧不已,还是坦然笑迎?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 ”,一个美国版“阿Q ”。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

历史的千年余晖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点评:开篇就设立了“寻找幸福”的探求目标,然后列举刘邦、武则天、杨国忠和项羽、

唐中宗、杜甫等人的例子,以反思“胜者王,败者寇”的幸福观引出“幸福在自己心中”的求证。接下来,作者深入一笔,以“双面镜”为喻,形象地阐述了“幸福取决于自己怎么看”的道理,将“幸福快乐”与“思维方式”的关联揭示出来。再通过两种不同选择的对比,鲜明地展示了“思维方式决定着幸福感受”。为了进一步证明,作文举贝多芬“由不幸中体会幸福”的事例为证。然后,文章进一步深入,以对“阿Q 精神”的积极理解来具体解说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能使人获得快乐幸福,并以尼克松乐观面对死亡的事例加强论证。文章举证丰富,论证得法,表现了作者较为丰厚的学识积累和比较深刻的认识。

语文苏教必修5专题三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芳菲/妄自菲薄 陨石/殒身不恤 长歌当哭/螳臂当车 ......

B .憔悴/群英荟萃 门槛/直栏横槛 牲畜/倡优所畜 ......

C .罪恶/贪生恶死 创伤/草创未就 没收/鄙陋没世 ......

D .仆人/前仆后继 漂白/漂洋过海 巷道/大街小巷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风糜全国,只是它没有提到中国的饮食禁忌。多数饮食禁忌不是由文本记载、供人民谨守的律法,它随着社会习俗的承袭而流传至今。

B .2012年6月,一个名为三沙市的地级市宣告成立,管辖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囊括西南中沙三大群岛及周边海域。该市的诞生,是中央孕酿已久的行政管理安排。

C .河北阜城部分工厂生产工业明胶并销售给药企的事件曝光后,副县长在回应质疑时,只谈功绩,对问题置若罔闻,引来媒体的批评和一些网友的谩骂。

D .最近出版的《肖扬法治文集》收录了肖扬这位前首席大法官近26年公开发表的文章。肖扬为自己的文集字斟句酌,几乎手不离卷,彻底怡养天年是他很难做到的事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语言不合规范,塑造的形象怪异偏激,令人不忍卒读。中学生容....

易模仿这些作品,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B .很多人在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 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一片哗然。尤其是绝大....

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 .近些年来,众多电视连续剧在题材方面陈陈相因,导致剧情枯燥乏味,越来越满足....

不了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D .现在,书法差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的通病。不少学生上了高中,字体依然稚嫩,歪歪扭扭;还有的学生故作潇洒,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 ....

4.下列选项分别摘自四个人的“获奖感言”,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次被评为公司年度优秀员工的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高兴,感谢贵公司对我的厚爱与信任,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认可。

B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也浮现在眼前。

C .粗浅之作在本次大奖赛中得到各位评委的垂青,荣获了一等奖,我高兴之余又感到受之有愧,我一定不负众望,让逐梦的脚步永不停歇。

D .今天的荣誉即将成为过去,但它将激励我继续前行!我愿竭尽所能,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5.适当增删词语,将下列语句重组为一个以“后世仁人志士”为开头的长单句。(4分)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6.教育部于今年5月18日发布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要求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意味着诸如“out ”“杯具”等网络语言将不能在高考答题时使用。一位同学对此不太理解,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他解说作出这一规定的理由。(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9分)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

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

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

①②“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

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

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司空,管理囚徒的官;②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

B .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

C .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

D .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 .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 .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 .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4分)

(2)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3分)

(3)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20分)

白 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地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

“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全文以“白发”为线索,以“我”的心理变化为写作思路,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B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表达了“我”对黑发的赞美和对白发的憎恶,为下文写自己也参加染发作了铺垫。

C .“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说明人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故不要惊慌、掩饰,而应坦然面对。

D .文章结尾段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我”困惑解除后坦然、快乐的心理,并与开头段相呼应。

E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12.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的情景,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5分)

14.文章开始把白发比作“落叶”和“枯草”,后来又把白发比作 “银丝”,这期间反映出“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分条概括。(6分)

三、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闲暇的欢乐、劳作中的充实、精神上的富足,即便只是一杯清茶、一盏灯,或抽出时间和兴致再读读写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幸福仿佛已经在身边,而且满有把握了。也许这就是生活,也就是幸福。

请以“请守住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等;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答案:D 解析:A 项,陨石/殒身不恤(yǔn);B 项,憔悴/群英荟萃(cuì);C 项,....

没收/鄙陋没世(mò)。 ..

2. 答案:C 解析:A 项,“风糜”应为“风靡”;B 项,“孕酿”应为“酝酿”;D 项,“怡养天年”应为“颐养天年”。

3. 答案:C 解析:C 项,“陈陈相因”比喻沿袭旧的思想和方法,不能开拓创新。A 项,“不忍卒读”是说文章的内容悲惨动人,让人无法看下去。B 项,“一片哗然”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一般用于形容消息传开,引起轰动,是贬义词,不合语境。D 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不合语境。

4. 答案:C 解析:A 项,“评为„„称号”搭配不当,“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用在此处不当。对本人所在的公司,不能称“贵公司”。B 项,“莅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此处不当。D 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5. 解析:将第③句定为主干句,然后将第④句放在“‘求索’精神”的前面作定语,将第①句放在“《离骚》”前面作定语,最后第②句的语序调整,使“《离骚》”作中心语。

答案示例: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 解析:主要从汉语的规范,汉语的传承,对青少年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答案:(1)有利于高考中学生规范答题;(2)可以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形成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的风气;(3)一些网络语言只在部分青少年网民中流行,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学生过多地运用网络语言,会影响他们的汉语言文字水平。

答案:

7.A 解析:A 项,“匡”应是“纠正、匡正”的意思。

8.D 解析:①是交代二人辩论这件事,⑤是说别人对辕固的诽谤。

9.B 解析:“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有误,这不是景帝通过类比含蓄表明自己态度的原因。

10.解析:重要采分点:(1)必、若、即,反问句式。(2)疾毁、罢、归。(3)正学、言、无、阿世。

参考答案:(1)一定像你所说,那么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置,不对吗?(2)那些谄谀的儒生大多嫉妒诋毁辕固生,说:“辕固生老了。”于是被罢官回家。(3)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学问来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来迎合时世!

参考译文: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他因为研究《诗经》,在孝景帝时任博士。有一次,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商汤、周武王不是秉承天命做天子,是弑君篡位。”辕固生说:“不对,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于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为他们所用而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不得已而立为天子,不是秉承天命是什么呢?”黄生说:“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这是为什么呢?是上下的制度分明。如今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却是君主;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但只是臣下。君主有错误行为,臣下不能够用正直的话匡正过失来尊奉天子,反而趁其过失而诛杀他们,取而代之,南面称王,不是弑君是什么呢?”辕固生说:“一定像你所说,那么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臵,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味道;谈论学问的人不谈论商汤、周武王受命的事情,不能算是愚蠢。”就停止了争论。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还是弑君这个问题。

窦太后喜欢《老子》一书,召来辕固生问《老子》一书的问题。辕固生说:“这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太后发怒说:“怎么能比得上狱吏囚徒的书呢?”于是让辕固生进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生气而辕固生是直言无罪,于是给辕生锋利的兵器,到猪圈里刺杀猪,正好刺中它的心脏,只一刺,猪应手倒地。太后默不作声,无法再加罪于他,就作罢了。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廉洁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过了很长时间,他因病免官。

当今皇上刚登位,又用征召贤良的名义征召辕固生。那些谄谀的儒生大多嫉妒诋毁辕固生,说:“辕固生老了。”于是被罢官回家。这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他斜着眼来看辕固生。辕固生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学问来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来迎合时世!”从这以后,齐地谈论《诗经》都依循辕固生的见解。那些凭借研究《诗经》而显贵的齐人,都是辕固生的学生。

答案:

11.BD 解析:B 项,“作铺垫”不正确,应为“希望妻子永保黑发和对妻子出现白发的愧疚与伤感”。D 项,没有夸张。

12.运用细节描写方法。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怕失去母亲之情。

13.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14.看到母亲的白发,联想到地上的落叶,流露出一种惊恐、害怕的心理;看到妻子的白发,联想到枯叶,流露出惊讶、愧疚的心理;看到老者的白发,联想到“银丝”,体现了“我”羡慕、释然的心理。

15. 答案:写作提示: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一个积极的、乐观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快乐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它和人的思维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多往好处想,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从另一个角度看,“幸福”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主要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或事业的成功,并且不断地追求和提高。要从自立自强发展中获取幸福感,而不能像阿Q 那样一味自我麻醉。幸福还要人们用心田的微笑去传播,幸福者心满意足的神情流露出穿透生活阴霾的喜悦,生活仿佛就像诗人所感叹的那样“可以这样的安详和美丽”。

参考例文:

请守住幸福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个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 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 ,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 也是幸福的。

面对死亡,是恐惧不已,还是坦然笑迎?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 ”,一个美国版“阿Q ”。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

历史的千年余晖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点评:开篇就设立了“寻找幸福”的探求目标,然后列举刘邦、武则天、杨国忠和项羽、

唐中宗、杜甫等人的例子,以反思“胜者王,败者寇”的幸福观引出“幸福在自己心中”的求证。接下来,作者深入一笔,以“双面镜”为喻,形象地阐述了“幸福取决于自己怎么看”的道理,将“幸福快乐”与“思维方式”的关联揭示出来。再通过两种不同选择的对比,鲜明地展示了“思维方式决定着幸福感受”。为了进一步证明,作文举贝多芬“由不幸中体会幸福”的事例为证。然后,文章进一步深入,以对“阿Q 精神”的积极理解来具体解说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能使人获得快乐幸福,并以尼克松乐观面对死亡的事例加强论证。文章举证丰富,论证得法,表现了作者较为丰厚的学识积累和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2013-2014学年度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津教委基[2013] 1号 市教委关于印发<2013-2014学年度天津市中 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天铁集团教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据教育部关于课程计 ...

  •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语文组:梁雪莲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 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 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和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一英语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 一.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5和16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转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以下是对本期教学情况的概括总结: 1. 本学年顺利完成了高中英语必修一和必修二两本书的课程。 2. 按照学校安排,参加了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 3.组织学生参加“高中英语技能比赛” 4.组织学生进行了“单词 ...

  • 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 新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领导.教师都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都要遵循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增强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围绕"培养有现代教养的中学生"的主课题,培养"有理想. ...

  •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
  • 专题一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绛紫(jiàn ɡ) 践踏(jiàn) .. 绯红(fěi) .伤痕累累(léi) . 罡风(ɡānɡ) . 玲珑剔透(tì) . 隧洞(suì) . 荒诞不经(d ...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进度
  •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语文组:李春霞 2013年8月25日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教学时要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