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神]读后感

《微神》读后感

简介:1933年,老舍发表短篇小说《微神》,写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恋,一段让人落泪的初恋。俩人家住不远,一并成长,相互爱慕却未表达。之后,她家中落,我下南洋,虽是内心牵挂,终将姻缘错过。待我回国,已是物非人非,她迫于生计,先是嫁人后沦为暗娼。我平添悔恨,又忘却不下,愿意和她将爱重新拾起。而此时的她,虽珍重心底爱恋,却知无法找回自己,病中无奈选择自杀,将最美的青春留在我的心中……

小说虽以悲剧收场,可开头写得极美,现实的光彩,梦境的美幻,让我充满欣喜和希望,如文所说:“爱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样平凡。可是平凡的人们偏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诗意。”这一实一虚,一喜一忧,一来一回,一生一死,让故事冲满了张力。

我是在室友的推荐下看的《微神》,因为她说是部短篇,文字很优美,故事很感人,结局很悲惨,我才决定看一看的,但做好了随时放下的准备。

谁知道一读快把眼泪读出来了,一读竟读上瘾了。于是,我带着悲痛开始读第二遍,第三遍。当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怎么会这样”的感叹时,定向思维将“社会”二字浮现出来。社会的悲剧造成个人的悲剧,不管个人的性格或命运是否是造成悲剧的因素,始终摆脱不了的还是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相信也是大家都认可的。在此,我并不想大谈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以我短短的人生经历,去解剖当时的社会,岂不是很可笑吗?我可没那么深沉,那么博大啊,我只想把我,一个小青年,从中感受到的两位主人公之间的那份情展现给大家,并不求赢得共鸣。

其实,我觉得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那份美好的初恋(当然,最主要是社会原因,可这不是我要谈的)。这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呢?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我”怎么可能愿意娶一个暗娼?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她”为何一定要住在“我”心里?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我”不去见“她”,“她”依然可以过她那种生活,也就不会自杀了,也就不会有悲剧了。不是吗?

小说在讲述故事之前有一段话:“爱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样平凡。可是平凡的人们偏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诗意;那么,想必是世界上多数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可怜的人们!”是的,若论故事情节,很简单:两位互相倾慕的年轻人并没有在一起,几年后,“我”出国了,而“她”还留在国内。十几年后,当我回国时却打听到她已沦为暗娼的消息,而“她”为了还活在他心中,自杀了。

平凡的爱情故事,获得了成功,除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外,当然还归功于文学大师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老舍自己所说的“想必是世界上多数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爱情更加索然无味了呢?或许吧,因为我在小说中感触最深的还是两人的那份感情。越是没有便越是渴望,而小说,恰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安慰的地方。 十七岁的花季雨季,总是那么诗意绵绵,而初恋,就像一朵开在细雨中的鲜花,朦胧,羞涩,美丽。这种感觉,淡淡的,纯纯的,甜甜的。“听见我来了,她象燕儿似的从帘下飞出来;没顾得换鞋,脚下一双小绿拖鞋象两片嫩绿的叶儿。她喜欢得象清早的阳光,腮上的两片苹果比往常红着许多倍,似乎有两颗香红的心在脸上开了两个小井,溢着红润的胭脂泉。”我的心不愿动,我的脑知道非走不可。我的眼盯住了她的。她要低头,还没低下去,便又勇敢地抬起来,故意地,不怕地,羞而不肯羞地,迎着我的眼。直到不约而同地垂下头去,又不约而同地抬起来,又那么看。心似乎已碰着心。”

如果不是初恋,不是纯粹的感情,哪会有这般娇憨羞涩之态。这对于现在越来越早熟的年轻

人,越来越失真的感情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了。问问他们,多少人还会有心跳的感觉,多少人还懂得羞涩,呵呵,估计最多只能找小学生了。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观念无疑让更多的人跳出了爱情的苦海。我不知道这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值得同情。追求自我的解放,包括从感情中,这在让我们获得自我安慰的同时,会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麻木更加冷漠呢?

或许有人会说是她太傻了。“我把爱藏在心中,拿肉体挣来的茶饭营养着它。我深恐肉体死了,爱便不存在。”“为满足肉体,还得利用肉体,身体是现成的本钱。凡给我钱的便买去我点筋肉的笑。我很会笑:我照着镜子练习那迷人的笑。”是啊,如果她当初不选择这条路,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但小说是不能由我们假设的,否则它也就不会成为名著了。但我一直觉得她是可以原谅的,至少她的心一直是为他守着的,而身体,是她无法控制的,她是不得已的。想想吧,父亲要吸烟,自己得生存,而凭她的能力只能教小学,那点薪水还不够她父亲买烟吃呢。又想起老舍的另一篇小说《月牙儿》,讲述的是母女二人逐渐沦为暗娼的故事。锥心的痛,在那个社会,女人能干什么,生存的艰难,让人不得不抛弃道德责任,“我”不是没有反抗过,可结果呢,又有什么用,只是受更多的苦罢了。在命运面前,没有多少人会伟大得宁死不屈的,要不然世界的人口肯定会减少一半的,活着的都是光彩体面之人了。她只是个平凡的弱女子,不是英雄,她只要她的爱活下去,这个生存的理由也过分吗?

或许有人对她的自杀不解,何必呢?“我命定的只能住在你心中,生存在一首诗里,生死有什么区别?在打胎的时候我自己下了手。有你在我左右,我没法子再笑。不笑,我怎么挣钱?只有一条路,名字叫死。你回来迟了,我别再死迟了:我再晚死一会儿,我便连住在你心中的希望也没有了。我住在这里,这里便是你的心。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声响,只有一些颜色。颜色是更持久的,颜色画成咱们的记忆。看那双小鞋,绿的,是点颜色,你我永远认识它们。”这就是她的回答!还是爱惹的祸!“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是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爱之深,悲之切!大悲往往是建立在大爱的基础上的。没有大爱,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没有大爱,人生又有何意义,而这一矛盾,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人性的悲剧了吧。

《微神》读后感

简介:1933年,老舍发表短篇小说《微神》,写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恋,一段让人落泪的初恋。俩人家住不远,一并成长,相互爱慕却未表达。之后,她家中落,我下南洋,虽是内心牵挂,终将姻缘错过。待我回国,已是物非人非,她迫于生计,先是嫁人后沦为暗娼。我平添悔恨,又忘却不下,愿意和她将爱重新拾起。而此时的她,虽珍重心底爱恋,却知无法找回自己,病中无奈选择自杀,将最美的青春留在我的心中……

小说虽以悲剧收场,可开头写得极美,现实的光彩,梦境的美幻,让我充满欣喜和希望,如文所说:“爱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样平凡。可是平凡的人们偏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诗意。”这一实一虚,一喜一忧,一来一回,一生一死,让故事冲满了张力。

我是在室友的推荐下看的《微神》,因为她说是部短篇,文字很优美,故事很感人,结局很悲惨,我才决定看一看的,但做好了随时放下的准备。

谁知道一读快把眼泪读出来了,一读竟读上瘾了。于是,我带着悲痛开始读第二遍,第三遍。当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怎么会这样”的感叹时,定向思维将“社会”二字浮现出来。社会的悲剧造成个人的悲剧,不管个人的性格或命运是否是造成悲剧的因素,始终摆脱不了的还是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相信也是大家都认可的。在此,我并不想大谈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以我短短的人生经历,去解剖当时的社会,岂不是很可笑吗?我可没那么深沉,那么博大啊,我只想把我,一个小青年,从中感受到的两位主人公之间的那份情展现给大家,并不求赢得共鸣。

其实,我觉得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那份美好的初恋(当然,最主要是社会原因,可这不是我要谈的)。这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呢?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我”怎么可能愿意娶一个暗娼?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她”为何一定要住在“我”心里?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我”不去见“她”,“她”依然可以过她那种生活,也就不会自杀了,也就不会有悲剧了。不是吗?

小说在讲述故事之前有一段话:“爱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样平凡。可是平凡的人们偏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诗意;那么,想必是世界上多数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可怜的人们!”是的,若论故事情节,很简单:两位互相倾慕的年轻人并没有在一起,几年后,“我”出国了,而“她”还留在国内。十几年后,当我回国时却打听到她已沦为暗娼的消息,而“她”为了还活在他心中,自杀了。

平凡的爱情故事,获得了成功,除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外,当然还归功于文学大师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老舍自己所说的“想必是世界上多数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爱情更加索然无味了呢?或许吧,因为我在小说中感触最深的还是两人的那份感情。越是没有便越是渴望,而小说,恰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安慰的地方。 十七岁的花季雨季,总是那么诗意绵绵,而初恋,就像一朵开在细雨中的鲜花,朦胧,羞涩,美丽。这种感觉,淡淡的,纯纯的,甜甜的。“听见我来了,她象燕儿似的从帘下飞出来;没顾得换鞋,脚下一双小绿拖鞋象两片嫩绿的叶儿。她喜欢得象清早的阳光,腮上的两片苹果比往常红着许多倍,似乎有两颗香红的心在脸上开了两个小井,溢着红润的胭脂泉。”我的心不愿动,我的脑知道非走不可。我的眼盯住了她的。她要低头,还没低下去,便又勇敢地抬起来,故意地,不怕地,羞而不肯羞地,迎着我的眼。直到不约而同地垂下头去,又不约而同地抬起来,又那么看。心似乎已碰着心。”

如果不是初恋,不是纯粹的感情,哪会有这般娇憨羞涩之态。这对于现在越来越早熟的年轻

人,越来越失真的感情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了。问问他们,多少人还会有心跳的感觉,多少人还懂得羞涩,呵呵,估计最多只能找小学生了。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观念无疑让更多的人跳出了爱情的苦海。我不知道这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值得同情。追求自我的解放,包括从感情中,这在让我们获得自我安慰的同时,会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麻木更加冷漠呢?

或许有人会说是她太傻了。“我把爱藏在心中,拿肉体挣来的茶饭营养着它。我深恐肉体死了,爱便不存在。”“为满足肉体,还得利用肉体,身体是现成的本钱。凡给我钱的便买去我点筋肉的笑。我很会笑:我照着镜子练习那迷人的笑。”是啊,如果她当初不选择这条路,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但小说是不能由我们假设的,否则它也就不会成为名著了。但我一直觉得她是可以原谅的,至少她的心一直是为他守着的,而身体,是她无法控制的,她是不得已的。想想吧,父亲要吸烟,自己得生存,而凭她的能力只能教小学,那点薪水还不够她父亲买烟吃呢。又想起老舍的另一篇小说《月牙儿》,讲述的是母女二人逐渐沦为暗娼的故事。锥心的痛,在那个社会,女人能干什么,生存的艰难,让人不得不抛弃道德责任,“我”不是没有反抗过,可结果呢,又有什么用,只是受更多的苦罢了。在命运面前,没有多少人会伟大得宁死不屈的,要不然世界的人口肯定会减少一半的,活着的都是光彩体面之人了。她只是个平凡的弱女子,不是英雄,她只要她的爱活下去,这个生存的理由也过分吗?

或许有人对她的自杀不解,何必呢?“我命定的只能住在你心中,生存在一首诗里,生死有什么区别?在打胎的时候我自己下了手。有你在我左右,我没法子再笑。不笑,我怎么挣钱?只有一条路,名字叫死。你回来迟了,我别再死迟了:我再晚死一会儿,我便连住在你心中的希望也没有了。我住在这里,这里便是你的心。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声响,只有一些颜色。颜色是更持久的,颜色画成咱们的记忆。看那双小鞋,绿的,是点颜色,你我永远认识它们。”这就是她的回答!还是爱惹的祸!“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是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爱之深,悲之切!大悲往往是建立在大爱的基础上的。没有大爱,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没有大爱,人生又有何意义,而这一矛盾,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人性的悲剧了吧。


相关内容

  • 查理九世读后感大全
  • 读<查理九世>黑贝街的亡灵有感35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35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40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30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30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400字 <恐怖的女巫面具> ...

  • 名著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三
  • 标题 名著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三 红楼中,贾府里地位最高的人物不是贾母,而是这位着墨不多的大小姐--贾元春.文中曰 此女才德兼备,因而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因为她,贾府成为皇亲国戚,真正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时,也就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 ...

  • 小学读后感怎么写
  • 篇一:小学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 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 ...

  • 浅谈"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 浅谈"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杨秀芬 (卓尼县柳林镇中心小学 甘肃 卓尼 747600) 关键词:读后感:写作要求:写作方法: 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一段材料,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在领会原作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写心得体会的一种文体.它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 ...

  • 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 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 ...

  •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详解
  •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 小学生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 ...

  • 丛飞读后感
  • [丛飞读后感]丛飞读后感丛飞读后感 1.去年在电视上认识到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便有这篇文的主要内容: 丛飞是位著名的歌手,丛飞读后感.如果按他每场商业演出纯挣上万元,他早已过上了富有的生活.但他却在10余年来对178个来自十多个少数民族的贫困生进行捐助.丛飞的做法使妻子接受不了,因而和他 ...

  • 铁骑公子的读后感与描写文章集
  • 共 29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蜡笔小黑>读后感 <蜡笔小黑>是日本作家中屋美和的代表作之一,书里讲了一盒蜡笔的故事.只有黑蜡笔无所事事,而且蜡笔伙伴们也觉得蜡笔小黑没用,不让小黑一起来画画.铅笔哥哥过来安慰他:"打起精神来,小黑!"突然,蜡笔们 ...

  • 野草读后感600
  • [野草读后感600]野草读后感600深夜,一间旧屋,一盏小油灯,几缕轻烟,一个微曲的背影,野草读后感600. 屋里不时会发出一点动静,那是飞虫撞击窗户玻璃的声音.有时还有飞蛾扑向油灯惨烈身亡的声响.但更多的仍是安静.屋子里的人在写东西,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或许是他已经快完稿了吧.不经意, ...

  •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100篇
  •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四大名著中最受中学生青睐的一部作品,它是我国古典名著中充满神话色彩与浪漫主义的一部经典之作.而书写<西游记>读后感历来是中小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后作业之一,为此,本站精编100余篇西游记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字数从50字至3000归类,应有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