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阈中的官僚制研究_解析安东尼_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

01

行政学理论2009年第2期(第16卷,总第92期)XINGZHENGLUNTAN行政论坛

经济学视阈中的官僚制研究

—解析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

黄新伟

(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广州510440)

摘要:对理性官僚制理论的解析和反思一直是公共行政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大热点。在这些争论中,安东尼·唐斯率先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透析官僚体制、官僚组织和官僚行为等问题,开创了官僚经济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唐斯对官僚组织的生命周期、官僚的行为以及官僚组织等理论的系统梳理与研究,形成了官僚经济理论,其主要贡献是更加注重寻找官僚组织和官僚整体的内在行为动机,更加注重对现实的解释,更加注重对官僚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

关键词:官僚制;经济学;官僚经济理论;安东尼·唐斯;解析中图分类号:D035.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460X(2009)02-0001-03

自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以后,对官僚制的探析就一直安东尼·唐斯率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官僚没有停止过。

制的有关问题,创立了官僚经济理论,成为公共选择学派的唐斯1957年在《民主的经济理论》中第一次一大理论基础。

引入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实证分析了政党、政府与选民的最优化行为后,又于1966年在《官僚制内幕》中通过对官僚组织和官僚动机、行为模式进行经济学分析以预测官僚行为。唐斯的官僚组织和官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汇集成唐斯官僚经济理论,其理论中心是:政府的任何政策行为,不管是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或仅仅为某一部分社会成员谋福利,都取决于将政府成员的自利及与这种自利相联系的制度安排;对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必须置于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中,而且经济学的分析必须与政治学的分析结合起来。

立,如果一个群体所拥护的政策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就能设立和运作一个大型的非市场组织。

官僚组织的发展演化也遵循着某种规律。一般而言,新官僚组织为了生存下去,必须不断地向那些能够影响其有效资源的团体展现其所提供服务的价值,并且它必须迅速组织起来将脆弱的、分散的外部支持变为一种常规化的支持。因此,新生官僚组织创立之始,与达到其生存基准之间存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通常新官僚组织在其规模和职能的相对社会地位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后达到这个基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加速效应,因为任何整体快速成长的组织都因能产生更多的晋升机会而吸引权力攀登者。当新生官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因社会职能的相对重要性降低而减速发展。当官僚组织在快速发展后,总体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依然相对稳定,那么它的组织成员的平均年龄将随着官僚组织的发展而上升,于是产生官僚组织的渐进即一个官僚组织变得越成熟,它就越不保守主义定律[1]21,

可能死亡,因为它的领导人会改变组织的主要目的。这也是官僚组织在其组织职能消失后仍然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

官僚组织的消亡进度是缓慢的,其原因在于不论是在市场经济的民主社会中还是在非民主社会中,一些关键的社会职责如巨大的外部收益或成本、不可分割性收益、收入的再分配、垄断的管制、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与缺陷、开发

一、官僚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

唐斯研究发现,每一个官僚组织都有着起源、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周期。他认为,从起源上看,官僚组织以四种不同方式形成:一是官僚组织可由韦伯所称的魅力型组织演变而来;二是社会中的一个或多个群体有意创立的官僚组织,以求实现他们认同的特殊职能;三是新官僚组织可能从现“企业精神”设存的官僚组织中产生;四是官僚组织可通过

收稿日期:2008-11-17

作者简介:黄新伟(1980-),男,广东普宁人。讲师,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安管理研究。

02

(第16卷,总第92期)XINGZHENGLUNTAN行政学理论行政论坛2009年第2期

无组织的领域和创立法律以及其他社会准则等必须由非市场导向的组织来执行。

[1]77-78

:每个官员向上层传递的信息都倾向于扭曲信息的见

真实度,即都会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尽量减少或隐藏对自己有害的信息;每个官员都对特定的政策和行动抱有偏见,即使他的职责要求他执行这些政策或行动,他仍旧会努力推行那些于己有利的政策或行动,反对或不履行损害自己利益的政策或行动;每个官员在他遵守上级指示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遵守程度取决于这些指示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在执行组织职能的过程中,官员在寻找增强责任和接受有风险的职责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特定目标。

二、官僚行为理论

1.官僚的动机。尽管官僚组织各不相同,但其成员面对的却都是同一种情形:身在层级制官僚组织中,都处于一种由上级、同级和下级所组成的组织网络中,他除了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外,还需要协调与不同部门经常来往的人员的关系。因为官僚组织的产出无法直接衡量,官员的功绩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直接上级对他工作的评价,所以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官员都会致力于发展这种与上级的良好关系。官员的一般动机包括五个纯个人动机,即权力、金钱收入、声望、便利和安全;四个混精通工作的自豪感、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愿合动机,即忠诚、望和对特定行动计划的承诺。

2.官僚的行为类型。按照官员的目的和动机,官员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五种类型,即完全自私的官员包括权力攀升保守者,混合动机的官员包括狂热者、倡导者和政治家。者、

权力攀升者希望通过晋升、扩张、跳槽来实现权力、收入和威望最大化;保守者则把便利和安全最大化,设法保持目前已拥有的利益,几乎抵制所有激进的组织变革;狂热者与攀升者一样,乐于拥护激进的变革,常以貌似寻求公共利益的方式行事,实质是源于他们对权力的追求;倡导者有着更一般、更理想化的倾向,力图使个人福利与组织福利相一致。对于外部世界,他们是积极寻求更广泛的角色和更多资源的组织同党。他们有进取心,对其认为适宜其组织的任何事物锲而不舍。由于各种因素,官员常倾向于采取倡导者行为,他们寻求权力就是为了实现共同福利,有大局观但不喜欢冲突,乐于通过一种基于其广泛忠诚的妥协来调和不同观点的冲突。

新机构往往吸引了大量的把新机构当成快速晋升阶梯的攀升者和对机构的新项目有着使命责任感的狂热者。随着机构年龄的增长,攀升者的数量降至正常水平。处于晚年时期的机构越来越不具有扩张性,而主要倾向于维持既定的角色。在没有得到迅速增长或没有人员跳槽的情况下,机构存在的时间越长,它就越可能被保守者支配,越可能抵制任何形式的变革。

3.官僚的局限性。官员投入决策的时间有限,进行决策权衡时所使用的信息有限,获得更多信息的成本高昂导致的信息量的有限,以及每个官员各自的职能使得他们都只注意自己关心的部分,很多重要信息尤其是关于未来事件的动态信息的缺乏,以致决策的制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官僚组织中的每一个官员都有一套关于他自己利益的特殊目标。每一个成员的目标都与其他人的目标至少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同,这使得官僚中常常有“偏见”,这里的“偏见”没有任何不道德的含义。官员中有四种共同的偏

三、官僚组织理论

1.官僚组织的信息沟通。大型组织的固有本性妨碍了官僚组织的有效协调和沟通,而等级结构又非常需要沟通。组织中的信息沟通网络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用来传递官僚组织明确认定为官方消息的正式信息沟通,专门传递那些在非正式权力结构中出现的信息的半正式信息沟通,以及官员以个人身份传递传闻的个人信息沟通。根据塔洛克的观点,在信息的垂直流动中,每个信息的平均歪曲程度,要比水平传播中的歪曲程度大得多[1]124。因此,官僚常常会采取一些行为来降低信息歪曲程度,如使用官僚组织外部在一个部门内设置重叠的职责、在不同部门之的信息资源、

间设置重叠职责等多种方法进行信息备份,使用反偏见机制,维持扁平型组织或通过迂回机制来减少信息中间传递环节等。

2.官僚组织的控制。由于个体官员有不同的目标,且每个官员在把来自上级的命令向下传达的时候都具有自由裁量权,所以上司头脑中的意图不可能精确地贯彻到下层官员的命令中,这种权威不断流失的累积使得大型多层次的官僚组织中有很大部分执行行动与官僚组织的目标完全不相关。官僚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着三大定律:其一为不完全控即在监控他人行为时,任何个人都必然只有制定律[1]151,

有限的控制范围,因而控制大型组织要求延伸的、多层次的层级结构。但在沟通流向上运动的每个阶段,官员都会过滤向上传递的信息从而维护自我利益。其二为控制递减规律,组织规模越大,顶层官员对组织行为的控制力就越弱。其三为协调递减规律,在等级结构的机构中,个体官员或整个部门之间的冲突不能得到和平的解决,而是沿着命令链向上推进,经由某个权威行动者的仲裁来解决。因为控制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所以这些想法就意味着“组织变得越大,就越难协调诸多的行为”。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官僚组织中的控制手段主要有:发布的命令尽可能减少模糊性,实现最大限度的明确和具体;创造用以发现下属实时行动的必要信息;挑选所有行动中的小部分进行审查;运用反信息扭曲机制以获得遵从;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设置参谋部门来协助控制一线职员以及任人唯亲等控制手段。

03

行政学理论ADMINISTRATIVETRIBUNEVol16.No2.2009(SerialNo92)行政论坛

3.官僚组织的僵化和变革。在特定的条件下,组织的行为方式会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改变。组织僵化的产生常常是因为,为增强对组织的控制而设立的独立监控机构会加重执行部门的僵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专业分工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决策权的升级使得低层官员与他们的决策获得最终批准的层级距离增大。由于上述趋势的影响,组织的执组织绩效差行行为逐渐僵化,但是官僚组织很少完全僵化。距的产生是因为内部人员调整、内部技术变革、外部变化以及对官僚组织履行职能的反应等,当官员受到的影响越大,其拒绝重大变革的意愿会越强;自利的官员反对任何会导渴望致纯粹削弱他们自身价值的变革;而希望把工作做好、扩张、自我防卫等则是推动组织走向变革的主要动力。这些内在动机的差异会导致官僚组织针对绩效差距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

其过分理性而导致的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一直被视为一种僵化教条而受到理论界及实践界的批评。而唐斯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官员及官僚组织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分析,试图发展一种有用的官僚化的政策制定理论,由于唐斯在论述中更多采用的是心理体验描述,契合了人们对官僚制的观察和了解,因而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当然,唐斯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停留在对官僚组织运行的浅表现象的观察上,而是深入官僚制内部,通过分析官员行为及动机,寻找如分析多余行为、任人唯一些看似不合理现象的内在原因。

亲、官僚组织中的个人忠诚等等,为我们从理论上理解官僚组织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并且这其中还暗含着解决问题的出路。与传统行政学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唐斯的这种以经济学的方式透视官僚制所关注的中“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政府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众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

3.从经济学的视角透视官僚制对官僚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的研究也有着重要启示。从经济学视角来剖析官员的动机和目标、局限和偏见、心理和行为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官僚组织中行为运行的内在机理。官僚组织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与组织中人的行为有关。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体系内的人员都被假定为只有着单一的政治追求的公仆,因此正统行政学研究中,大多直接针对政府组织及其环境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而现实官僚组织中又大量存在着种种官员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行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上不得学术殿堂的玩弄权术的不道德行为,很少认为其可作为行政学研究的基础性假设。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困惑和误区。因此,运用经济学方法,从个人理性的角度出发,分析组织中的官员的各种行为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有利于我们理解政府管理中的种种实际现象,并通过准确预测官员行为,完善人事管理和激励机制,进而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M].郭小聪,等,译.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

学中的经济学解释[M].张庆东,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81.

四、对唐斯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通过一系列假设和命题有逻辑地开展论述,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官僚组织与官员行为图景。但也存在着不足,在作者看来,其理论中所有的假设和命题都缺乏系统化的经验性证明[1]3,将官僚仅仅划分为五种类虽然型只是一种理想分类,是出于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作者作了辩解和说明,但是改变不了学者对他的这一断言的批评。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和公共管理学家帕特里克·敦利威指出其四个缺陷[2]:(1)将所有的机构当成严格的直线型官僚制模式;(2)对官僚效用函数的组成要素采取了过于宽泛的定义;(3)对所有官僚行为作出了本质相同的解释,因而不能合理地解释机构目标和策略的变化;(4)将机构体系当成单个机构同比扩大的相似物而加以分析。敦利威正是在对唐斯的模型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机构重塑模型,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这些批评不无道理,但是相比于同类别对官僚组织和官僚行为进行分析的研究,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有着非常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1.相比于尼斯坎南的预算最大化模型,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更加注重寻找官僚组织和官僚个体的内在行为动机。虽然都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官僚组织,但二者的关注点不同,尼斯坎南以经济学上的效率为核心关注点,以公共预算和公共服务供给关系为逻辑起点,通过分析官僚机构供给理论的关键因素,比较各种公共服务供给模型,力图阐述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若干解决官僚制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方案与建议,而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重在分析官僚机构内部的行为,寻找官僚组织和官僚个体的内在行为动机,发展了官僚机构内部管理过程的整体理论。

2.相比于韦伯的纯粹理性官僚制,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更加注重对现实的解释。韦伯提出官僚组织理论以来,因

(责任编辑:于建慧)

01

行政学理论2009年第2期(第16卷,总第92期)XINGZHENGLUNTAN行政论坛

经济学视阈中的官僚制研究

—解析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

黄新伟

(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广州510440)

摘要:对理性官僚制理论的解析和反思一直是公共行政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大热点。在这些争论中,安东尼·唐斯率先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透析官僚体制、官僚组织和官僚行为等问题,开创了官僚经济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唐斯对官僚组织的生命周期、官僚的行为以及官僚组织等理论的系统梳理与研究,形成了官僚经济理论,其主要贡献是更加注重寻找官僚组织和官僚整体的内在行为动机,更加注重对现实的解释,更加注重对官僚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

关键词:官僚制;经济学;官僚经济理论;安东尼·唐斯;解析中图分类号:D035.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460X(2009)02-0001-03

自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以后,对官僚制的探析就一直安东尼·唐斯率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官僚没有停止过。

制的有关问题,创立了官僚经济理论,成为公共选择学派的唐斯1957年在《民主的经济理论》中第一次一大理论基础。

引入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实证分析了政党、政府与选民的最优化行为后,又于1966年在《官僚制内幕》中通过对官僚组织和官僚动机、行为模式进行经济学分析以预测官僚行为。唐斯的官僚组织和官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汇集成唐斯官僚经济理论,其理论中心是:政府的任何政策行为,不管是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或仅仅为某一部分社会成员谋福利,都取决于将政府成员的自利及与这种自利相联系的制度安排;对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必须置于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中,而且经济学的分析必须与政治学的分析结合起来。

立,如果一个群体所拥护的政策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就能设立和运作一个大型的非市场组织。

官僚组织的发展演化也遵循着某种规律。一般而言,新官僚组织为了生存下去,必须不断地向那些能够影响其有效资源的团体展现其所提供服务的价值,并且它必须迅速组织起来将脆弱的、分散的外部支持变为一种常规化的支持。因此,新生官僚组织创立之始,与达到其生存基准之间存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通常新官僚组织在其规模和职能的相对社会地位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后达到这个基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加速效应,因为任何整体快速成长的组织都因能产生更多的晋升机会而吸引权力攀登者。当新生官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因社会职能的相对重要性降低而减速发展。当官僚组织在快速发展后,总体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依然相对稳定,那么它的组织成员的平均年龄将随着官僚组织的发展而上升,于是产生官僚组织的渐进即一个官僚组织变得越成熟,它就越不保守主义定律[1]21,

可能死亡,因为它的领导人会改变组织的主要目的。这也是官僚组织在其组织职能消失后仍然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

官僚组织的消亡进度是缓慢的,其原因在于不论是在市场经济的民主社会中还是在非民主社会中,一些关键的社会职责如巨大的外部收益或成本、不可分割性收益、收入的再分配、垄断的管制、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与缺陷、开发

一、官僚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

唐斯研究发现,每一个官僚组织都有着起源、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周期。他认为,从起源上看,官僚组织以四种不同方式形成:一是官僚组织可由韦伯所称的魅力型组织演变而来;二是社会中的一个或多个群体有意创立的官僚组织,以求实现他们认同的特殊职能;三是新官僚组织可能从现“企业精神”设存的官僚组织中产生;四是官僚组织可通过

收稿日期:2008-11-17

作者简介:黄新伟(1980-),男,广东普宁人。讲师,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安管理研究。

02

(第16卷,总第92期)XINGZHENGLUNTAN行政学理论行政论坛2009年第2期

无组织的领域和创立法律以及其他社会准则等必须由非市场导向的组织来执行。

[1]77-78

:每个官员向上层传递的信息都倾向于扭曲信息的见

真实度,即都会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尽量减少或隐藏对自己有害的信息;每个官员都对特定的政策和行动抱有偏见,即使他的职责要求他执行这些政策或行动,他仍旧会努力推行那些于己有利的政策或行动,反对或不履行损害自己利益的政策或行动;每个官员在他遵守上级指示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遵守程度取决于这些指示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在执行组织职能的过程中,官员在寻找增强责任和接受有风险的职责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特定目标。

二、官僚行为理论

1.官僚的动机。尽管官僚组织各不相同,但其成员面对的却都是同一种情形:身在层级制官僚组织中,都处于一种由上级、同级和下级所组成的组织网络中,他除了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外,还需要协调与不同部门经常来往的人员的关系。因为官僚组织的产出无法直接衡量,官员的功绩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直接上级对他工作的评价,所以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官员都会致力于发展这种与上级的良好关系。官员的一般动机包括五个纯个人动机,即权力、金钱收入、声望、便利和安全;四个混精通工作的自豪感、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愿合动机,即忠诚、望和对特定行动计划的承诺。

2.官僚的行为类型。按照官员的目的和动机,官员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五种类型,即完全自私的官员包括权力攀升保守者,混合动机的官员包括狂热者、倡导者和政治家。者、

权力攀升者希望通过晋升、扩张、跳槽来实现权力、收入和威望最大化;保守者则把便利和安全最大化,设法保持目前已拥有的利益,几乎抵制所有激进的组织变革;狂热者与攀升者一样,乐于拥护激进的变革,常以貌似寻求公共利益的方式行事,实质是源于他们对权力的追求;倡导者有着更一般、更理想化的倾向,力图使个人福利与组织福利相一致。对于外部世界,他们是积极寻求更广泛的角色和更多资源的组织同党。他们有进取心,对其认为适宜其组织的任何事物锲而不舍。由于各种因素,官员常倾向于采取倡导者行为,他们寻求权力就是为了实现共同福利,有大局观但不喜欢冲突,乐于通过一种基于其广泛忠诚的妥协来调和不同观点的冲突。

新机构往往吸引了大量的把新机构当成快速晋升阶梯的攀升者和对机构的新项目有着使命责任感的狂热者。随着机构年龄的增长,攀升者的数量降至正常水平。处于晚年时期的机构越来越不具有扩张性,而主要倾向于维持既定的角色。在没有得到迅速增长或没有人员跳槽的情况下,机构存在的时间越长,它就越可能被保守者支配,越可能抵制任何形式的变革。

3.官僚的局限性。官员投入决策的时间有限,进行决策权衡时所使用的信息有限,获得更多信息的成本高昂导致的信息量的有限,以及每个官员各自的职能使得他们都只注意自己关心的部分,很多重要信息尤其是关于未来事件的动态信息的缺乏,以致决策的制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官僚组织中的每一个官员都有一套关于他自己利益的特殊目标。每一个成员的目标都与其他人的目标至少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同,这使得官僚中常常有“偏见”,这里的“偏见”没有任何不道德的含义。官员中有四种共同的偏

三、官僚组织理论

1.官僚组织的信息沟通。大型组织的固有本性妨碍了官僚组织的有效协调和沟通,而等级结构又非常需要沟通。组织中的信息沟通网络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用来传递官僚组织明确认定为官方消息的正式信息沟通,专门传递那些在非正式权力结构中出现的信息的半正式信息沟通,以及官员以个人身份传递传闻的个人信息沟通。根据塔洛克的观点,在信息的垂直流动中,每个信息的平均歪曲程度,要比水平传播中的歪曲程度大得多[1]124。因此,官僚常常会采取一些行为来降低信息歪曲程度,如使用官僚组织外部在一个部门内设置重叠的职责、在不同部门之的信息资源、

间设置重叠职责等多种方法进行信息备份,使用反偏见机制,维持扁平型组织或通过迂回机制来减少信息中间传递环节等。

2.官僚组织的控制。由于个体官员有不同的目标,且每个官员在把来自上级的命令向下传达的时候都具有自由裁量权,所以上司头脑中的意图不可能精确地贯彻到下层官员的命令中,这种权威不断流失的累积使得大型多层次的官僚组织中有很大部分执行行动与官僚组织的目标完全不相关。官僚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着三大定律:其一为不完全控即在监控他人行为时,任何个人都必然只有制定律[1]151,

有限的控制范围,因而控制大型组织要求延伸的、多层次的层级结构。但在沟通流向上运动的每个阶段,官员都会过滤向上传递的信息从而维护自我利益。其二为控制递减规律,组织规模越大,顶层官员对组织行为的控制力就越弱。其三为协调递减规律,在等级结构的机构中,个体官员或整个部门之间的冲突不能得到和平的解决,而是沿着命令链向上推进,经由某个权威行动者的仲裁来解决。因为控制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所以这些想法就意味着“组织变得越大,就越难协调诸多的行为”。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官僚组织中的控制手段主要有:发布的命令尽可能减少模糊性,实现最大限度的明确和具体;创造用以发现下属实时行动的必要信息;挑选所有行动中的小部分进行审查;运用反信息扭曲机制以获得遵从;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设置参谋部门来协助控制一线职员以及任人唯亲等控制手段。

03

行政学理论ADMINISTRATIVETRIBUNEVol16.No2.2009(SerialNo92)行政论坛

3.官僚组织的僵化和变革。在特定的条件下,组织的行为方式会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改变。组织僵化的产生常常是因为,为增强对组织的控制而设立的独立监控机构会加重执行部门的僵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专业分工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决策权的升级使得低层官员与他们的决策获得最终批准的层级距离增大。由于上述趋势的影响,组织的执组织绩效差行行为逐渐僵化,但是官僚组织很少完全僵化。距的产生是因为内部人员调整、内部技术变革、外部变化以及对官僚组织履行职能的反应等,当官员受到的影响越大,其拒绝重大变革的意愿会越强;自利的官员反对任何会导渴望致纯粹削弱他们自身价值的变革;而希望把工作做好、扩张、自我防卫等则是推动组织走向变革的主要动力。这些内在动机的差异会导致官僚组织针对绩效差距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

其过分理性而导致的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一直被视为一种僵化教条而受到理论界及实践界的批评。而唐斯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官员及官僚组织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分析,试图发展一种有用的官僚化的政策制定理论,由于唐斯在论述中更多采用的是心理体验描述,契合了人们对官僚制的观察和了解,因而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当然,唐斯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停留在对官僚组织运行的浅表现象的观察上,而是深入官僚制内部,通过分析官员行为及动机,寻找如分析多余行为、任人唯一些看似不合理现象的内在原因。

亲、官僚组织中的个人忠诚等等,为我们从理论上理解官僚组织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并且这其中还暗含着解决问题的出路。与传统行政学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唐斯的这种以经济学的方式透视官僚制所关注的中“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政府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众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

3.从经济学的视角透视官僚制对官僚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的研究也有着重要启示。从经济学视角来剖析官员的动机和目标、局限和偏见、心理和行为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官僚组织中行为运行的内在机理。官僚组织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与组织中人的行为有关。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体系内的人员都被假定为只有着单一的政治追求的公仆,因此正统行政学研究中,大多直接针对政府组织及其环境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而现实官僚组织中又大量存在着种种官员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行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上不得学术殿堂的玩弄权术的不道德行为,很少认为其可作为行政学研究的基础性假设。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困惑和误区。因此,运用经济学方法,从个人理性的角度出发,分析组织中的官员的各种行为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有利于我们理解政府管理中的种种实际现象,并通过准确预测官员行为,完善人事管理和激励机制,进而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M].郭小聪,等,译.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

学中的经济学解释[M].张庆东,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81.

四、对唐斯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通过一系列假设和命题有逻辑地开展论述,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官僚组织与官员行为图景。但也存在着不足,在作者看来,其理论中所有的假设和命题都缺乏系统化的经验性证明[1]3,将官僚仅仅划分为五种类虽然型只是一种理想分类,是出于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作者作了辩解和说明,但是改变不了学者对他的这一断言的批评。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和公共管理学家帕特里克·敦利威指出其四个缺陷[2]:(1)将所有的机构当成严格的直线型官僚制模式;(2)对官僚效用函数的组成要素采取了过于宽泛的定义;(3)对所有官僚行为作出了本质相同的解释,因而不能合理地解释机构目标和策略的变化;(4)将机构体系当成单个机构同比扩大的相似物而加以分析。敦利威正是在对唐斯的模型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机构重塑模型,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这些批评不无道理,但是相比于同类别对官僚组织和官僚行为进行分析的研究,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有着非常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1.相比于尼斯坎南的预算最大化模型,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更加注重寻找官僚组织和官僚个体的内在行为动机。虽然都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官僚组织,但二者的关注点不同,尼斯坎南以经济学上的效率为核心关注点,以公共预算和公共服务供给关系为逻辑起点,通过分析官僚机构供给理论的关键因素,比较各种公共服务供给模型,力图阐述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若干解决官僚制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方案与建议,而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重在分析官僚机构内部的行为,寻找官僚组织和官僚个体的内在行为动机,发展了官僚机构内部管理过程的整体理论。

2.相比于韦伯的纯粹理性官僚制,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更加注重对现实的解释。韦伯提出官僚组织理论以来,因

(责任编辑:于建慧)


相关内容

  • 复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
  • 我是2010年考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现在把自己备考的一些经验写下来,希望能给后来的考生一些帮助. 首先我想先说一下,大家一定要有考复旦的信心和勇气.我是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考的复旦,本科学校也不好.复试时我才第一次去复旦.复旦真的很公平,只要你有实力,不用过分担心杂七杂八的问题.我见过很多想考复 ...

  •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读书书目推荐
  • 研究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法]迪尔凯姆著,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 ...

  •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高春芽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3) 摘 要: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理性的集团成员根据成本---收益决定是否 ...

  • 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
  • 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 --读书报告 书名:<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 主编:毛寿龙 内容简介:编者选择了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的21本著作,这21本著作分别代表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四种主要范式: (1)范式一:官僚制行政理论 这一理论事实上包括两个时期,即传统公共行政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 ...

  • 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 作者:何俊志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来源日期:2002-5-22 本站发布时间:2009-8-22 10:37:13 阅读量:95次 [提 要] 历史制度主义既是当代西方以经验为基础的政治科学的主要分析范式之一,也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内部的一个重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一方面继承和改造了政治科学中的旧制度主 ...

  • 电影[饥饿游戏]中学舌鸟的象征意义
  • [摘要]本文从象征人类学视角解读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饥饿游戏>中学舌鸟的象征意义.学舌鸟在<饥饿游戏>中的不同时空背景下体现出了四个层面的象征意义,包括政治意义.族群意义.文化意义以及精神意义.通过对学舌鸟的 ...

  • 行政管理专业书籍
  • 行政管理专业经典与前沿书目清单(一)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 1.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D0/73 2.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C931/74 3.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 ...

  • 从"两军对峙"到"共同的问题域"
  • [摘 要]韦伯与马克思关系的诠释经历了从"两军对峙"到"共同的问题域"的转换."共同的问题域"即反思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成为两人对话的新平台:两人分别通过合理化范式和劳动范式进行资本主义诊断:韦伯承继和拓展了马克思的异化主题,立足于政治哲学视域 ...

  • 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比较
  • 第五代导演指以北京电影学院82届毕业生为主体的一代电影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吴子牛.黄建新.田壮壮等.他们的作品有:<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日>.<荆轲刺秦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