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蒋集中学手足口病宣传及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O版):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3.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手足口病主要在什么时候高发?

答:全年均可发病,一般5— 7月是发病高峰。据卫生部通报,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且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八、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答:(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九、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答:(1)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2)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3)患儿的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小学、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当地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如何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预防手足口病工作?

答:1、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广大学生和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充足睡眠、膳食均衡、多锻炼身体。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2、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和缺课登记制度,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正规医院就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4、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6、学校和托幼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7、一旦发现疑似症状患者,应迅速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或者拨打“120”救助电话,并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公卫办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蒋集中学手足口病宣传及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O版):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3.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手足口病主要在什么时候高发?

答:全年均可发病,一般5— 7月是发病高峰。据卫生部通报,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且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八、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答:(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九、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答:(1)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2)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3)患儿的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小学、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当地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如何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预防手足口病工作?

答:1、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广大学生和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充足睡眠、膳食均衡、多锻炼身体。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2、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和缺课登记制度,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正规医院就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4、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6、学校和托幼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7、一旦发现疑似症状患者,应迅速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或者拨打“120”救助电话,并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公卫办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相关内容

  • 檬垭小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 檬垭小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

  • 手足口病防治汇报.
  • 千阳县卫生局 关于我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 7月28日县人民医院发现并报告我县首例手足口病以来,截止9月27日我县共报告病例33例,发病儿童主要分布在城区.城关镇.高崖乡.南寨镇.柿沟乡.沙家坳乡.张家塬镇.文家坡乡.崔家头镇9个乡镇.特别是9月18日以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显示,全 ...

  •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 -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 ...

  • 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 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转发给每位家长阅读 今年3月上旬,安徽省阜阳市几家医院陆续收治了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的疾病患者,少数伴有脑.心.肺严重损害.3月27日出现第1例死亡病例,到4月23日确认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相隔近两个月.至5月份,安徽省阜阳报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22例. ...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 [摘要] 目的 了解沙湾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对沙湾区2008-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沙湾区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74/10万, ...

  • 市疾病防控上半年工作总结
  • *年上半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及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精心制订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全面落实。积极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实现“一个确保”为首要工作目标,积极、稳妥地全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

  • 春季学校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 春季学校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 ...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目1作,制定本指南.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出现暴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我 ...

  •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 岱岳区2010年3月24日手足口病疫情上升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患儿日趋减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