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受英媒专访: 西方真正了解中国还要100年(图)

李泽厚受英媒专访: 西方真正了解中国还要100年

据《青年参考》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是中国思想界的

一位先锋人物。他所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等,曾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广泛影响。

2009年12月初,年近80的李泽厚在京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的采访。以下

是张力奋对李泽厚的部分采访内容。

西方了解中国还要很长时间

我 (李泽厚)是1992年1月份出去的(从北京去美国科罗拉多的一个大学教书)。从1993年开始,每

年回国一次。我二三十年前出的书,现在还在卖,而且卖得不错。《批判哲学的批判》是1979年出

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也是1979年出版的,《美的历程》1981年出版。几部思想史的书也都

是上世纪 80年代出的。

有篇文章说我在美国宣传儒学,我从来没有宣传儒学。我认为外国人真正要了解中国至少是50

年、100年以后的事,我是这么看的。他们了解中国,就如同看电影《孙悟空大闹天宫》,图个热

闹。我1993年在德国的时候就说过,西方了解中国,跟我们了解他们是不成比例的。我们找一个中

国知识分子,不管是基层干部或者是其他什么背景,让他从古到今举出20个外国人的名字,都能说

得出。我想在德国,除了搞汉学的教授,有多少人能举出20个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就是他们认

为不需要了解中国。就好像我们认为不需要了解肯尼亚、厄瓜多尔一样。不需要,是因为它的存在

与我们没关系。现在中国走向世界。我对中国经济是乐观的,当年我讲过,书上也说过,现在“中

国制造”越来越多。中国的存在对世界开始有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中特别看得明显。因此西方慢慢

开始感觉需要了解中国了。但要到一般外国老百姓的层面,还早得很,他们顶多了解些经济情况,

文化上还早。一幅梵高的画卖多少钱?我们一幅最好的画卖多少钱?相差太远了。所以了解中国要

很长的时间。在国外,《红楼梦》有几个人在看?没兴趣的。我的书,你翻译不翻译没关系,或者

说,我的书是为未来写的,未来会有外国人读。现在不会,还早。

现在谈“中国模式”为时太早

老实讲,我很顽固。人家问我,出国十年,看法上有什么改变,我觉得没有。以前的看法,现在

还是这样。最近,有关“中国模式”的文章,只是个大学生水平,没有什么本质的东西。十多年

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是1995年4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讲演,这里面的观点跟我现在

的看法,基本是一样的。现在看了,完全可以不改。在《告别革命》一书里,我把政治民主摆在最

后一个。

你刚才提到“中国模式”,我是赞成有中国模式的。中国若能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过去社会主义,

也不同于现在资本主义的新路,会对人类作出贡献。但是这样的“第三条道路”现在还没有看到,

谈模式还为时太早。

我曾跟一个年轻朋友讲过,经济进步是很难的,这几十年中国实行的市场改革机制很好,经济发

展有很大进步。我认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改变相对经济发展是比较容易的,再稍微深一点就起来

了,这就看当政者的智慧。我知道,你的看法正好相反。

李泽厚受英媒专访: 西方真正了解中国还要100年

据《青年参考》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是中国思想界的

一位先锋人物。他所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等,曾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广泛影响。

2009年12月初,年近80的李泽厚在京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的采访。以下

是张力奋对李泽厚的部分采访内容。

西方了解中国还要很长时间

我 (李泽厚)是1992年1月份出去的(从北京去美国科罗拉多的一个大学教书)。从1993年开始,每

年回国一次。我二三十年前出的书,现在还在卖,而且卖得不错。《批判哲学的批判》是1979年出

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也是1979年出版的,《美的历程》1981年出版。几部思想史的书也都

是上世纪 80年代出的。

有篇文章说我在美国宣传儒学,我从来没有宣传儒学。我认为外国人真正要了解中国至少是50

年、100年以后的事,我是这么看的。他们了解中国,就如同看电影《孙悟空大闹天宫》,图个热

闹。我1993年在德国的时候就说过,西方了解中国,跟我们了解他们是不成比例的。我们找一个中

国知识分子,不管是基层干部或者是其他什么背景,让他从古到今举出20个外国人的名字,都能说

得出。我想在德国,除了搞汉学的教授,有多少人能举出20个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就是他们认

为不需要了解中国。就好像我们认为不需要了解肯尼亚、厄瓜多尔一样。不需要,是因为它的存在

与我们没关系。现在中国走向世界。我对中国经济是乐观的,当年我讲过,书上也说过,现在“中

国制造”越来越多。中国的存在对世界开始有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中特别看得明显。因此西方慢慢

开始感觉需要了解中国了。但要到一般外国老百姓的层面,还早得很,他们顶多了解些经济情况,

文化上还早。一幅梵高的画卖多少钱?我们一幅最好的画卖多少钱?相差太远了。所以了解中国要

很长的时间。在国外,《红楼梦》有几个人在看?没兴趣的。我的书,你翻译不翻译没关系,或者

说,我的书是为未来写的,未来会有外国人读。现在不会,还早。

现在谈“中国模式”为时太早

老实讲,我很顽固。人家问我,出国十年,看法上有什么改变,我觉得没有。以前的看法,现在

还是这样。最近,有关“中国模式”的文章,只是个大学生水平,没有什么本质的东西。十多年

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是1995年4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讲演,这里面的观点跟我现在

的看法,基本是一样的。现在看了,完全可以不改。在《告别革命》一书里,我把政治民主摆在最

后一个。

你刚才提到“中国模式”,我是赞成有中国模式的。中国若能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过去社会主义,

也不同于现在资本主义的新路,会对人类作出贡献。但是这样的“第三条道路”现在还没有看到,

谈模式还为时太早。

我曾跟一个年轻朋友讲过,经济进步是很难的,这几十年中国实行的市场改革机制很好,经济发

展有很大进步。我认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改变相对经济发展是比较容易的,再稍微深一点就起来

了,这就看当政者的智慧。我知道,你的看法正好相反。


相关内容

  • 误读的"启蒙"--驳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论
  • 误读的"启蒙"--驳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论 来源: 大学网    作者:大道师说    时间:2011年9月01日 13:55 393次浏览 0条评论 11次顶 欢迎分享大学网精彩文章: 导读:"救亡压倒启蒙"是李泽厚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 ...

  • 李泽厚:北大聘金庸 成龙为客座教授是荒唐事情
  • 李泽厚 哲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知名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1988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 ...

  • 易中天对话李泽厚:警惕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合流
  • 2010年09月18日 16:10新京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52条 谈思想 警惕民族与民粹主义 易中天:先生怎么看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李泽厚:<己卯五说>"说历史悲剧"文中我说过与这两派的异同.十年来,我的基本看法没变,但也有一些变化,那就是跟新左派的距 ...

  • 李泽厚学术研究方法管窥
  • 李泽厚学术研究方法管窥(上) 易中天在<盘点李泽厚>的文章里说过:"想当年,李泽厚的人气多旺啊!80年代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几个不知道李泽厚?就连他那本其实没多少人读得懂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也是许多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有人甚至宣称,以77.78级本科生和7 ...

  • 入党积极分子第一次小组讨论会议记录
  • 入党积极分子第一次小组讨论会议记录 时 间:2010年4月3日 地 点:2105教室 主持人: 李泽艺 记录人: 王国婷 出席人员:李泽艺 王国婷 那颖 刘婧骅 朱悦 沈婷 纪航菲 鲜娇蕾 许佳 项俊 夫 方嘉骅 王少帅 王昊 王佳伟 顾春波 李泽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小组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认 ...

  • 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论
  • 第10期(总第299期) 2008年10月Number10(GeneralSerialNo1299) Researchon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October,2008财经问题研究 ・理论研究・ 丁丁按语:这份讲义是我于2008年7月16日和23日以"东北财经 ...

  • 文化中国与第三世界处境
  • 海外汉学界或中国学界中,有一批思想活跃的学者,他们或对后现代后殖民问题提出新的话语批评,或对中国国内的后现代研究提出质疑,或对国学热.民族主义.女性主义在中国的问题发出另类声音.在这种"后学"反省中,我以为以下学者的言说是相当有思想个性并值得倾听的,他们是杜维明.李泽厚.叶维廉. ...

  • 1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 1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 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 ...

  • 专访阿塞拜疆驻华大使亚沙尔·阿利耶夫
  • 记者:中国和阿塞拜疆两国1992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至今已经十六年了,您如何评价目前的中阿关系,又是如何看待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 大使:中国是最早承认阿塞拜疆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后阿塞拜疆作为独立国家与中国发展了友好关系,这种关系是有利于双方的.实际在此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