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听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十七大代表十分振奋。一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坦言,过去,一些农村税费重、上学难、看病贵,农民感叹:“你集我集农民急,你筹我筹农民愁”、“孩子越大,家长越怕”、“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今天,农民感慨:“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能报销,农民得实惠”。
变化缘自变革。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关键抉择
萌芽于小岗村农民的鲜红指印,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崭新决策,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靠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29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一语中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强国之路。29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从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国家变成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是富民之路。是改革,让人们扔掉了各种票证,远离了商品短缺,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无论通都大邑还是边远山区,全体中国人民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改革是文明之路。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极大解放。中国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
改革开放,沧桑巨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市场经济是人类的精巧发明,将市场经济写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在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我们坚持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
29年风云际会,29年风雨兼程。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正在不断完善:
市场主体多元发展——过去,一个“傻子瓜子”都会引发争议;现在,7家民营航空已经飞上蓝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经济既填补了市场空白,又发挥了“鲶鱼效应”。
市场体系发育成长——过去,连一盒火柴的价格都要国家制定;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达到95.6%和91.9%,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向我们走来……
历史,往往是多侧面的统一。一部市场取向的改革史,同时也是一部循序渐进的开放史。
揽四方菁华,纳八面来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这也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xx年的1760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利用外资金额排行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余额更是从1.67亿美元猛增到1万多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一。
破浪前进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改革的推进,利益调整加大,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具体问题。
对此,胡锦涛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判断。代表们一致表示,过去29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现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改革是强大动力,更是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共建和谐,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激发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
五年来,改革的步伐执着而又果敢,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农村改革春雷阵阵。取消农业税,具有划时代意义。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努力跳出农村税费改革减而复涨、愈涨愈高的“黄宗羲定律”,跨入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多予少取放活”,改革让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也为“三农”爬坡加油助力。
国企改革风帆高举。国有经济布局出现了“有减有增”的战略性变化。
“减”的是数量:xx年以来,国企户数年均减少8%。
“增”的却是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xx年以来,国企的利润年均增长35.2%,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3.4%;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结”;国有资本直接支配的社会资本比xx年增长了1.1倍。
金融改革浓墨重彩。周小川代表说,经过股份制改革,工行、中行、建行的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大型银行水平,并跻身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前十位,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亮丽“明星”。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刀阔斧。这些年,全国取消、调整了50%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管,应该管的事情一定管好,政府职能正从“划桨”变为“掌舵”,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响槌不等于鸣金,入世是开放的新起点。
认真履行入世承诺,紧紧抓住入世机遇,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五年来,对外开放打开了新的局面。
全面协调
改革发展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改革成果,也要由人民共享。
改革问计于民。五年来,无论是重大改革决策向社会公示,还是举行听证会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成为改革的基点。
改革协调推进。五年来,无论是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比翼齐飞,还是政治、文化、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齐头并进,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拧成了一股强劲的整体合力。
改革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改革开放已步入“而立”之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
29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听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十七大代表十分振奋。一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坦言,过去,一些农村税费重、上学难、看病贵,农民感叹:“你集我集农民急,你筹我筹农民愁”、“孩子越大,家长越怕”、“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今天,农民感慨:“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能报销,农民得实惠”。
变化缘自变革。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关键抉择
萌芽于小岗村农民的鲜红指印,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崭新决策,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靠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29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一语中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强国之路。29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从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国家变成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是富民之路。是改革,让人们扔掉了各种票证,远离了商品短缺,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无论通都大邑还是边远山区,全体中国人民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改革是文明之路。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极大解放。中国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
改革开放,沧桑巨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市场经济是人类的精巧发明,将市场经济写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在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我们坚持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
29年风云际会,29年风雨兼程。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正在不断完善:
市场主体多元发展——过去,一个“傻子瓜子”都会引发争议;现在,7家民营航空已经飞上蓝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经济既填补了市场空白,又发挥了“鲶鱼效应”。
市场体系发育成长——过去,连一盒火柴的价格都要国家制定;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达到95.6%和91.9%,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向我们走来……
历史,往往是多侧面的统一。一部市场取向的改革史,同时也是一部循序渐进的开放史。
揽四方菁华,纳八面来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这也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xx年的1760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利用外资金额排行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余额更是从1.67亿美元猛增到1万多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一。
破浪前进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改革的推进,利益调整加大,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具体问题。
对此,胡锦涛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判断。代表们一致表示,过去29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现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改革是强大动力,更是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共建和谐,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激发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
五年来,改革的步伐执着而又果敢,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农村改革春雷阵阵。取消农业税,具有划时代意义。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努力跳出农村税费改革减而复涨、愈涨愈高的“黄宗羲定律”,跨入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多予少取放活”,改革让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也为“三农”爬坡加油助力。
国企改革风帆高举。国有经济布局出现了“有减有增”的战略性变化。
“减”的是数量:xx年以来,国企户数年均减少8%。
“增”的却是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xx年以来,国企的利润年均增长35.2%,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3.4%;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结”;国有资本直接支配的社会资本比xx年增长了1.1倍。
金融改革浓墨重彩。周小川代表说,经过股份制改革,工行、中行、建行的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大型银行水平,并跻身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前十位,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亮丽“明星”。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刀阔斧。这些年,全国取消、调整了50%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管,应该管的事情一定管好,政府职能正从“划桨”变为“掌舵”,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响槌不等于鸣金,入世是开放的新起点。
认真履行入世承诺,紧紧抓住入世机遇,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五年来,对外开放打开了新的局面。
全面协调
改革发展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改革成果,也要由人民共享。
改革问计于民。五年来,无论是重大改革决策向社会公示,还是举行听证会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成为改革的基点。
改革协调推进。五年来,无论是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比翼齐飞,还是政治、文化、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齐头并进,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拧成了一股强劲的整体合力。
改革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改革开放已步入“而立”之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