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课堂实录

一.录音导入,揭示文章中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的一段经历,归心似箭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1日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52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清晨。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音乐起,教师引读。)

师:同学们,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爱国的人。

师:对,钱学森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的科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2——7小节,找出能体现他爱国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课件出示:读课文2-7小节,找出能体现他爱国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师:从我们有些同学写的句子可以看出,他是充满了智慧的。

(学生读课文,师巡视,相机解答)

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的时候请你先朗读句子,然后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其他同学作补充。

交流句1: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感受到他并没有乐不思蜀,想过一种富足的生活,而是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生2:他虽然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生3:他在美国学习,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为自己的祖国出力。

…………

师:老师很欣赏这位同学的学习方法,他不光找准了句子,而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谈出自己的感受。我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会有哪些收获?

(学生读第2自然段)

(幻灯出示“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1:我感受到他虽然享受优厚的待遇,但他并没有忘记祖国,而是时刻心系着自己的祖国。

生2:钱学森盼望可以早日回国,为祖国作出贡献。

生3:钱学森多么爱自己的祖国,虽然他身在国外,但心却在国内。

…………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待遇才是优厚的?怎样的工作条件才是优越的?(学生再谈)

生:美国人给了他这一切,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深深的知道,他是一个中国人!

师:一个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上的人,他的爱国之心卓然可见。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最得意”和“最得力”的?(地位高,勤奋的结果,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

(幻灯出示冯卡门对钱学森的评价)

生1:他是教授最信任的一个人,可见他的待遇肯定是不薄的,但他没有贪图享受,而是想着为自己的祖国多作一点贡献。

生2:钱学森非常聪明,肯定也得了很多奖项,在冯卡门的研究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师:我们看一看冯卡门是怎样来评价自己的学生的。

(出示)他的导师是世界著名航空大师、近代力学奠基人冯·卡门,他说:“36岁的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师小结:同学们,他所拥有的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羡慕!这是多少留学生不断追求的,也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所向往的!然而,他并不在乎,他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一.录音导入,揭示文章中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的一段经历,归心似箭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1日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52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清晨。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音乐起,教师引读。)

师:同学们,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爱国的人。

师:对,钱学森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的科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2——7小节,找出能体现他爱国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课件出示:读课文2-7小节,找出能体现他爱国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师:从我们有些同学写的句子可以看出,他是充满了智慧的。

(学生读课文,师巡视,相机解答)

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的时候请你先朗读句子,然后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其他同学作补充。

交流句1: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感受到他并没有乐不思蜀,想过一种富足的生活,而是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生2:他虽然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生3:他在美国学习,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为自己的祖国出力。

…………

师:老师很欣赏这位同学的学习方法,他不光找准了句子,而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谈出自己的感受。我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会有哪些收获?

(学生读第2自然段)

(幻灯出示“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1:我感受到他虽然享受优厚的待遇,但他并没有忘记祖国,而是时刻心系着自己的祖国。

生2:钱学森盼望可以早日回国,为祖国作出贡献。

生3:钱学森多么爱自己的祖国,虽然他身在国外,但心却在国内。

…………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待遇才是优厚的?怎样的工作条件才是优越的?(学生再谈)

生:美国人给了他这一切,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深深的知道,他是一个中国人!

师:一个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上的人,他的爱国之心卓然可见。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最得意”和“最得力”的?(地位高,勤奋的结果,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

(幻灯出示冯卡门对钱学森的评价)

生1:他是教授最信任的一个人,可见他的待遇肯定是不薄的,但他没有贪图享受,而是想着为自己的祖国多作一点贡献。

生2:钱学森非常聪明,肯定也得了很多奖项,在冯卡门的研究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师:我们看一看冯卡门是怎样来评价自己的学生的。

(出示)他的导师是世界著名航空大师、近代力学奠基人冯·卡门,他说:“36岁的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师小结:同学们,他所拥有的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羡慕!这是多少留学生不断追求的,也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所向往的!然而,他并不在乎,他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相关内容

  • 某一个早晨,拉开客厅的纱窗,发现阳台上的两盆芦荟已经
  •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漳州三中 林美燕 某一天早晨,拉开客厅的纱窗,发现阳台上的两盆芦荟已经开花了,花杆有一尺多高了.在这个过程,它们一定非常努力地生长,为主人添点装饰,也送来缕缕清香„„发现花儿是不经意间的事儿,也在不经意间发现它们已经长得老高了.如今,当我站在这个时间点上感叹"子在川上曰 ...

  • 长歌行读后感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 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 一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单的说几句好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 王君,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 150 多篇,近 10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推荐为封面人物.头版人物.曾应邀 ...

  • 19.钱学森教学设计
  • 19 钱学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 ...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的封面赫然油印着华老师的几张课堂实录照片,看起来并不魁梧还有点消瘦的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指点江山,那双明亮而深邃的小眼睛仿佛对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老师说:"跟我来吧,我传你课堂真经!"这本将近30 ...

  • 研读钱梦龙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有感(陶有杏)
  • 研读钱梦龙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有感 龙街中学 陶有杏 在仔细研读了钱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之后,我深受启发.以前我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主要侧重的是字.词.句和文意的基本把握,只要上文言文,课堂气氛就一片沉寂,学生都感觉非常的枯燥乏味.而钱先生所上的这篇 ...

  • 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 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我的业务水平,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领导委派我和贾国霞老师,于xx年11月12日到潍坊实验小学参加了"潍坊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聆听了6节优质课,这几堂课各有各的特色,让我受益匪浅.其中3位老师的课让我最佩服. 寿光的郑国芬老 ...

  • 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实录看教学对话
  • 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实录看教学对话 [关键词]课堂实录教学对话 观察目的:授课教师林凡工作6年,已经进行过高中教学的大循环.我们对她进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她向骨干教师转化.因此,既要发现她课堂的不足,进行矫正性观察:又要注意捕捉她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利于她教学风格的形成. 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