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三校生第四次语文模拟试卷及其答案

云南省2016届三校生第四次语文模拟试卷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 每题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 .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 .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 .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 下列各组文字中,造字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日、月、下、木

B . 材、菜、一、鲤

C .从、男、苗 、采

D .武、桂、爬、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山阴道上,目不暇(xi á)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 ǐ)吗?

B .孟子开始游说(shu 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 ī)杀。

C .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 áo )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 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āi )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D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 ài )住了心窍(qi ào )。 4. 下列各词语中字的解释和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名——举世闻名

解释:“名”有“名声”的意思。判断:“著名”指有名声;“举世闻名”指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

B. 情境——身临其境

解释:“境”有“境地”的意思。 判断:“情境”指情景、境地;“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C. 期盼——不期而遇

解释:“期”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判断:“期盼”指盼了一段时间;“不期而遇”指没过一段时间就相遇了。

D. 惩罚——惩恶扬善

解释:“惩”有“处罚”的意思。判断:“惩罚”指严厉的处罚;“惩恶扬善”意思是惩戒恶行,显扬善举。指处罚有恶行的人,表扬有善行的人。

5.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 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 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精确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 .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 .总理指出,当前中德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7.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

B .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C .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

D .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8.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 .随着4G 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 .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 .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B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C .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

D .卡特林原先学的是法律,后来改学肖像画,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生活并学习。

10.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在工作中,有的人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1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通感修辞的一句是( )

A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B .这一天,我像是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啊,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D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学说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料。

B .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C .道家经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称“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为道家创始人。

D .道家学派的另一著作《庄子》,是庄周所著,其文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13. 选出对下面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只有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②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③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④从而逐步掌握规律,⑤取得胜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条件 假设 转折 递进

14. 下列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5. 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 .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 .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 .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16. 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 .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 .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 .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中,“风骚”一词源自 C

A. 《九章》、《离骚》 B. 《楚词》、《九章》

C. 《诗经》、《离骚》 D. 《诗经》、《楚词》

18. 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倪焕之》《林家铺子》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B. 巴金——《激流三部曲》《稻草人》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C. 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

D. 老舍——《骆驼祥子》《茶馆》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

19. 下列成语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

杯盘狼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五十步笑百步 完璧归赵

A. 《赤壁赋》《史记》《孟子》《史记》 B. 《史记》《赤壁赋》 《史记》 《孟子》

C. 《赤壁赋》《孟子》《史记》《史记》 D. 《孟子》《资治通鉴》《史记》 《赤壁赋》

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 .②③⑥④⑤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⑤②③⑥④①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

21. 音节是由一个或几个

22. 在多音节注音中,音节界限有可能混淆时,必须用上。

23. 一个汉字有多个读音,读音不同,字义也随之不同的汉字,叫做

24.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的单位。

25. 被高尔基称为“俄罗斯文学之始祖”的作家是

26. 鲁四老爷是鲁迅的小说《

27.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秋水共长天一色。

,哀民生之多艰。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答√,错误的答X )

31. 绝大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庭”“阁”“匡”“衷”都是外形内声的字。( )

32.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33. 罗贯中的《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34. 郭沫若先生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上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为辛弃疾写的。( )

35. 《孔雀东南飞》和《西洲曲》都属于南朝乐府民歌。( )

36. 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先帝”翻译为“先前的皇帝”,“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 )

37. 说明文的今本结构包括引说部分、主题部分、总结部分。( )

38. 文学作品一般包括小说、诗歌和散文。( )

39. 戴望舒的《雨巷》和巴金的《灯》都用了象征手法。( )

4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照在睡床之前的地上,地面上便好像撒了一层白霜。( )

四、现代文阅读

(一)(10分,每小题2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

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

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

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41.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42.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

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43.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

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44.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

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

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45.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

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

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

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

文活泼不呆板。

(二)(10分)

高处的灿烂

关 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

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

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

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

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

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

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46.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3分)

47.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那么,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2分)

48.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2

分)

49.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3分)

五、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

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5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

B .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C .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

D .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

5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B .①古谓之天门溪水 ②蚓无爪牙之利

C .①其级七千有余 ②其孰能讥之乎

D .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 .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

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 .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

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 .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

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53.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分)

答:

⑵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分)

六、诗歌鉴赏(10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54. 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55. “边烽不过秦”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分)

56.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57. 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七、作文(40分)

58.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40分)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

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双柏一中2016届三校生第四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 答案A

A 读音分别是ch ěng /p ìn ,sh ù/s ù,s ài /s â;B 读音分别是xi á/xi á,â/y â,f ǒu /p ǐ;C 读音分别是b àng /p áng ,d í/d í,l ěi /l âi ;D 读音分别是sh ân /ch ān ,f ǔ/f ǔ,xi ān /xi ǎn

2. 答案:C

3. 答案:B 解析 A 项语音全对,字形错在“福址”应为“福祉”;C 项字形错在“即然”应为“既然”,语音错在“挨打”的“挨”应为ái ;D 项语音错在“逮”应为d ǎi ,字形错在“烟销云散”应为“烟消云散”。

4. 答案:C

5. 答案:B 解析 精细:楕美细膩;精明能干;精密细致。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语出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楕确。”题中侧重“细膩”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明月松间照,凊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是仕阔的场景。

6. 答案:D (A 第一句号改为逗号;B 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C 第三个分号改为冒号)

7. 答案:D

8. 【答案】A 。【解析】A 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

B 项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望文生义。

C 项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象错。

D 项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合语境。)

9. 答案D A .种属概念不能并列。B .主客倒置。C .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10. 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解说】《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辑而成,主要记录孔子言行及孔子应答弟子时的对话,也有弟子互相谈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的话;《墨子》一书由其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庄子》一书非庄周一人著述,由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

13. 答案:A

14. 答案:B 自缘

15. 答案:B “梨花”不是。

16. 答案:A

17. 答案:C

18. 答案:D

19. 答案:A

20. 答案:B 【试题解析】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

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

21. 语素 22. 隔音符号 23. 多音多义字 24. 可以独立运用的 25. 普希金 26.祝福 27.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8. 雨露凋伤枫树林 29. 落霞与孤鹜齐飞30. 长太息以掩涕兮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答√,错误的答X )

答案:31√, 32X , 33X , 34√, 35X , 36X , 37√, 38X , 39√, 40X

四、现代文阅读

(一)(10分,每小题2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

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41.( B)

42.( D)

43.( B)

44.( D)

45.(A )

(二)(10分)

答案:46.(1)①第一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行动地描摹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②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③动静结合。(2)突出了以向日葵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

47.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第三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情色彩,与第四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的盛开作对比,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

48.①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②向日葵以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③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

49.①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②原野中的向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③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

五、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六、诗歌鉴赏(10分)

54. 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

烟稀少的静。

55. “边烽不过秦”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分) 答: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56.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

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57. 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三四句以“怪禽

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七八句隐隐约 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1分),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七、作文(40分)

58.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40分)

写作提示:这是2015年重庆高考作文。可写:宽容精神,敬畏生命,道德价值,应保持善良、光明,平和心态,感受生命的温情等。

云南省2016届三校生第四次语文模拟试卷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 每题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 .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 .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 .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 下列各组文字中,造字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日、月、下、木

B . 材、菜、一、鲤

C .从、男、苗 、采

D .武、桂、爬、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山阴道上,目不暇(xi á)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 ǐ)吗?

B .孟子开始游说(shu 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 ī)杀。

C .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 áo )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 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āi )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D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 ài )住了心窍(qi ào )。 4. 下列各词语中字的解释和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名——举世闻名

解释:“名”有“名声”的意思。判断:“著名”指有名声;“举世闻名”指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

B. 情境——身临其境

解释:“境”有“境地”的意思。 判断:“情境”指情景、境地;“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C. 期盼——不期而遇

解释:“期”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判断:“期盼”指盼了一段时间;“不期而遇”指没过一段时间就相遇了。

D. 惩罚——惩恶扬善

解释:“惩”有“处罚”的意思。判断:“惩罚”指严厉的处罚;“惩恶扬善”意思是惩戒恶行,显扬善举。指处罚有恶行的人,表扬有善行的人。

5.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 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 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精确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 .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 .总理指出,当前中德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7.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

B .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C .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

D .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8.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 .随着4G 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 .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 .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B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C .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

D .卡特林原先学的是法律,后来改学肖像画,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生活并学习。

10.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在工作中,有的人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1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通感修辞的一句是( )

A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B .这一天,我像是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啊,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D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学说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料。

B .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C .道家经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称“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为道家创始人。

D .道家学派的另一著作《庄子》,是庄周所著,其文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13. 选出对下面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只有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②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③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④从而逐步掌握规律,⑤取得胜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条件 假设 转折 递进

14. 下列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5. 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 .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 .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 .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16. 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 .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 .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 .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中,“风骚”一词源自 C

A. 《九章》、《离骚》 B. 《楚词》、《九章》

C. 《诗经》、《离骚》 D. 《诗经》、《楚词》

18. 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倪焕之》《林家铺子》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B. 巴金——《激流三部曲》《稻草人》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C. 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

D. 老舍——《骆驼祥子》《茶馆》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

19. 下列成语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

杯盘狼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五十步笑百步 完璧归赵

A. 《赤壁赋》《史记》《孟子》《史记》 B. 《史记》《赤壁赋》 《史记》 《孟子》

C. 《赤壁赋》《孟子》《史记》《史记》 D. 《孟子》《资治通鉴》《史记》 《赤壁赋》

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 .②③⑥④⑤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⑤②③⑥④①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

21. 音节是由一个或几个

22. 在多音节注音中,音节界限有可能混淆时,必须用上。

23. 一个汉字有多个读音,读音不同,字义也随之不同的汉字,叫做

24.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的单位。

25. 被高尔基称为“俄罗斯文学之始祖”的作家是

26. 鲁四老爷是鲁迅的小说《

27.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秋水共长天一色。

,哀民生之多艰。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答√,错误的答X )

31. 绝大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庭”“阁”“匡”“衷”都是外形内声的字。( )

32.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33. 罗贯中的《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34. 郭沫若先生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上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为辛弃疾写的。( )

35. 《孔雀东南飞》和《西洲曲》都属于南朝乐府民歌。( )

36. 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先帝”翻译为“先前的皇帝”,“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 )

37. 说明文的今本结构包括引说部分、主题部分、总结部分。( )

38. 文学作品一般包括小说、诗歌和散文。( )

39. 戴望舒的《雨巷》和巴金的《灯》都用了象征手法。( )

4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照在睡床之前的地上,地面上便好像撒了一层白霜。( )

四、现代文阅读

(一)(10分,每小题2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

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

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

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41.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42.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

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43.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

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44.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

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

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45.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

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

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

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

文活泼不呆板。

(二)(10分)

高处的灿烂

关 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

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

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

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

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

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

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46.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3分)

47.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那么,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2分)

48.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2

分)

49.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3分)

五、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

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5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

B .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C .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

D .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

5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B .①古谓之天门溪水 ②蚓无爪牙之利

C .①其级七千有余 ②其孰能讥之乎

D .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 .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

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 .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

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 .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

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53.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分)

答:

⑵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分)

六、诗歌鉴赏(10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54. 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55. “边烽不过秦”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分)

56.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57. 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七、作文(40分)

58.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40分)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

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双柏一中2016届三校生第四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 答案A

A 读音分别是ch ěng /p ìn ,sh ù/s ù,s ài /s â;B 读音分别是xi á/xi á,â/y â,f ǒu /p ǐ;C 读音分别是b àng /p áng ,d í/d í,l ěi /l âi ;D 读音分别是sh ân /ch ān ,f ǔ/f ǔ,xi ān /xi ǎn

2. 答案:C

3. 答案:B 解析 A 项语音全对,字形错在“福址”应为“福祉”;C 项字形错在“即然”应为“既然”,语音错在“挨打”的“挨”应为ái ;D 项语音错在“逮”应为d ǎi ,字形错在“烟销云散”应为“烟消云散”。

4. 答案:C

5. 答案:B 解析 精细:楕美细膩;精明能干;精密细致。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语出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楕确。”题中侧重“细膩”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明月松间照,凊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是仕阔的场景。

6. 答案:D (A 第一句号改为逗号;B 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C 第三个分号改为冒号)

7. 答案:D

8. 【答案】A 。【解析】A 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

B 项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望文生义。

C 项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象错。

D 项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合语境。)

9. 答案D A .种属概念不能并列。B .主客倒置。C .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10. 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解说】《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辑而成,主要记录孔子言行及孔子应答弟子时的对话,也有弟子互相谈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的话;《墨子》一书由其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庄子》一书非庄周一人著述,由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

13. 答案:A

14. 答案:B 自缘

15. 答案:B “梨花”不是。

16. 答案:A

17. 答案:C

18. 答案:D

19. 答案:A

20. 答案:B 【试题解析】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

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

21. 语素 22. 隔音符号 23. 多音多义字 24. 可以独立运用的 25. 普希金 26.祝福 27.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8. 雨露凋伤枫树林 29. 落霞与孤鹜齐飞30. 长太息以掩涕兮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答√,错误的答X )

答案:31√, 32X , 33X , 34√, 35X , 36X , 37√, 38X , 39√, 40X

四、现代文阅读

(一)(10分,每小题2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

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41.( B)

42.( D)

43.( B)

44.( D)

45.(A )

(二)(10分)

答案:46.(1)①第一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行动地描摹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②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③动静结合。(2)突出了以向日葵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

47.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第三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情色彩,与第四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的盛开作对比,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

48.①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②向日葵以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③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

49.①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②原野中的向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③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

五、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六、诗歌鉴赏(10分)

54. 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

烟稀少的静。

55. “边烽不过秦”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分) 答: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56.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

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57. 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三四句以“怪禽

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七八句隐隐约 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1分),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七、作文(40分)

58.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40分)

写作提示:这是2015年重庆高考作文。可写:宽容精神,敬畏生命,道德价值,应保持善良、光明,平和心态,感受生命的温情等。


相关内容

  • 2016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公告
  • 2016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公告 2016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面试公告还未发布,2016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尚未确定,考生可关注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网查看2015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公告.面试时间安排.广西教师招聘面试课程.2015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考试安排:网上报名时间:1月2 ...

  •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
  •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沪府发„2014‟57号)精神,2016年本市决定继续实施春季考试招生试 ...

  • 2016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16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病句
  • 专题六 病句 1. (2016·临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 ...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2016年首届优才精英赛_5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16年首届优才精英赛 语文思维能力检测 [学生注意]题目答案需填在答题卡内,只填在原题的横线上不得分! 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15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屋脊(jī) 宫阙(qu è ...

  • 2016新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 2016新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一.我会用下面的单韵母组成复韵母. ɑ o e i u û 二.看图写音节. 三.我会拼,我会填. l --ái ―→( ) n --ûâ―→( ) q--i ú―→( ) ( ) --( ) ―→xu ã ( ) --( ) ―→ti ý ...

  • 2018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师精编练习( 50份打包有答案)
  • 2018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师精编练习( 50份打包有答案):包含每课练习.单元测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 全册练习免费下载地址:点击进入>>> [教师原创]语文人教版(2016部编)习题:第一单元 四时的魅力习题(有答案 (6份打包).zip [教师原创]语文人教版(2 ...

  • 2016年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
  • 2016年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óu xì yǔ xuě shàng shēng ( ) ( ) ( ) 二.查字典,填空. 1. "颤"字共( )画,第8画是( ),组词( ). 2. "穿"字的音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