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必须死不单单因为兵权和秦桧

往往大家都是认为岳飞是因为权力和兵权被杀掉的,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觉得整个事情完全不是之前所想的岳飞是因为兵权被杀掉的了!

近听岳飞评书的时候,对这个故事的概念其实特别简单,一般说的都是岳飞所向披靡、秦桧大奸大恶,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这个故事就这么非常简单的一个情节,后来稍微大一点之后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秦桧其实不重要,别看他跪在岳王坟前好像千古罪人,其实真正的千古罪人是皇帝赵构,因为他怕岳飞直捣黄龙府,迎二圣还朝,俩皇帝回来了 他怎么办啊?就得脱袍让位! 所以他就要下12道金牌催岳飞搬师回朝 即使是朱仙镇郾城大捷也不要了!然后自毁长城把岳飞杀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读史书读的深一点的人可能都是这样理解的。但是随着小编读这段史料的时候,读的越深就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岳飞必须死,其实是理解所有传统权利社会的一把钥匙,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真相!

岳飞之所以必须死 其实特别蹊跷,宋代也是有祖制的 太祖皇帝当年在太庙就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的就非常清楚,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不杀,子孙当皇帝的只要杀这种人 天必遣之!虽然这个是在祖宗的太庙里供着是一个皇家的秘密,但是在靖康之乱的时候基本上外界都知道了,而恰巧在两宋交接的时候发生了三起杀大臣的事,第一起就是杀张邦昌,金人当时给张邦昌立了一个傀儡,就这样张邦昌一下就当上了皇帝,张邦昌心里的滋味那叫一个不好受啊,整天哭,天天死活都不敢进正殿,然后还把所有的府库给封了然后等金人一退去,张邦昌就赶紧抱着玉玺去找赵构,说 “ 来来来 还是你来吧 我这肯定不行” 但是赵构为什么对这个没有错处 只是被动当皇帝的张邦昌还是要杀?道理其实很简单嘛!因为皇统不对嘛!如果你不杀张邦昌那你的皇位怎么来的,外人肯定想,金朝人打败了赵宋皇家然后把位置传给了张邦昌张邦昌在传位给你赵构皇帝,那你等于是一个伪朝的后代啊,所以他只能把张邦昌杀掉!在政治上的合法性他才成立,我不承认我是从张邦昌手里拿到的政权!所以张邦昌该死!

第二个呢是太学生陈东和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叫欧阳澈,这两个上书言事 但说说的实在太难听了,难听到已经非常危及到赵构的统治了,意思大概就是 你赵构不该当皇帝 钦宗皇帝没死啊 他只是北狩啊 他人还活着呢你这怎么能当皇帝呢,你只能叫称制而不该元 你当家你做主但年号还得用钦宗的 什么时候迎二圣还朝钦宗继续当皇帝 他二人就老说这个 !赵构就烦了,这么危难的时候你还在这里裹这个乱 搞意识形态斗争,然后就把这个陈正和欧阳澈就杀掉了,可即使杀掉陈东和欧阳澈之后,赵构立即就开始做反面文章,没过多少天他就说后悔啊 真不该杀之类的话有是写信又是给人家做各种各样的政治表示之类的等等..,刘豫后面就又形成了一个伪王朝,就把陈正和欧阳澈的排位供起来,非常排斥宋家皇帝杀上书言事者的这种行为,从这个例子就能看的出来,对于宋代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 杀大臣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是一种非常在道德上站不住脚的行为,那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要杀岳飞呢?而且是功勋如此卓著在任何具体的错处上又逮不着 最后不是说莫须有吗?也许、或许有,当然这句话说话多了去,总而言之逮不着任何错出为什么还要杀 这是一个疑点,第二个疑点就更有意思了!

(刘豫)

大家都在说赵构就怕迎二圣还朝,这个说法其实你越读史书你就越觉得扯淡,因为第一迎二圣还朝这个说法不是别人提的,是高宗赵构自己提的,而且岳飞这个人他不是个愣头青,岳飞在有一次出兵的时候给高总赵构上奏的奏表里面就特地还写了这么一句“迎天眷还朝”,原来都说迎二圣还朝,岳飞就特地改了一个词叫天眷,而且岳飞是有这个政治脑筋的,更何况迎二圣还朝高宗赵构也是把他当一张政治牌来打,有一次他跟金兀术谈判的时候对方是同意吧钦宗还给你 所以他已经指定开封府替渊圣皇帝造他的宫殿,这件事情离实现最近的有一次就是高宗跟北人经过谈判说把自己的亲母亲韦皇后给迎回来,当时钦宗赵桓就跪在地上攀住了韦太后的车驾就说“你回去就跟我弟弟说,我回去就想当一个太乙观的观主,无敢望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回去你给我一个道馆就行了 我出家当和尚去了 其他的也不敢多想,韦太后也把这句话带给了赵构,所以从这件事情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当时绝不能提的政治禁忌。而且岳飞是知道这个禁忌的 而且是绕着走的 这是非常清楚的 ,那么更往深一点来说,就算钦宗回来了手里也没有军队和朝廷上的人事权也对赵构造不成任何威胁就算有再大的名为又能怎么样呢?

(赵构)

更典型的是明代,朱元璋把张士诚也打败了 ,整个吴国也建立了,当时他尊的是小明王韩林儿的国号,后来派廖永忠去把小明王接到南京当皇帝,船走在路上到瓜步州那人家直接给弄死了, 当你手里有军队的时候你光有点名分有什么用啊,就说宋代本身吧,其实宋徽宗一看金人打来了 跑了 “去镇江为国家祈福烧香去了”还带着自己的人马,然后把皇位生生的塞给宋钦宗说你在这里当皇帝了我去为国家祈福烧香去了,其实不就是跑了吗!跑了之后 宋徽宗就觉得安全了,然后就开始发各种太上皇令旨。宋钦宗只要做到皇帝位置上,你发什么令旨啊! 国家这么乱你还给我填乱!你发一道我就发一道,到最后太上皇在镇江的时候发现谁都不听他的了,没有军队和权利,没有军队和权利就你身边那几个兵能保护到你什么?

(宋徽宗)

所以后来金人第一次围困汴京之后,然后退去 徽宗就回来了! 当时的钦宗说是奉养太上皇在隆德宫其实就是坐牢嘛!宋徽宗还跟宋钦宗抖心眼儿 说“咱爷俩都在汴京呆着不合适 我这样吧 我到洛阳去帮你招兵去 万一金人在打过来我们爷俩分出两地安全系数高啊跟美国总统似的 正总统跟副总统不坐一架飞机啊”宋钦宗说“别废话了 我还不知道你??你跑洛阳去干嘛我还不知道吗”要知道宋徽宗给宋钦宗上表皇上陛下的署名是什么? 老拙 就是一个有老有笨的一个老人我想替你尽出一点心力!宋钦宗的态度直接是别废话 接着在隆德宫里呆着吧你!那年10月10号宋徽宗过生日,钦宗毕竟是他儿子嘛!去给他祝寿,老人家颤巍巍的倒了一杯酒,来给你喝一杯酒!宋钦宗一看这个酒他心里就疑惑了,心里在想 我知道你这个酒里面有什么啊!后面他一个随从就踩了踩他脚跟 别喝!这个钦宗就是生没喝这杯酒,老爹过生日给他第一杯酒他就生是没喝!最后宋徽宗是号泣而走 ,所以说一个已经失去权位的皇帝就是宋钦宗回到了赵构身边真能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吗?难道宋高宗赵构不明白吗?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还是要坚持杀掉岳飞呢?

(宋徽宗)

为什么岳飞必须死,我们对岳飞的印象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金营里甚至喊出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都说他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岳飞在古代是跟关王爷一起供的,叫关岳庙嘛,但岳飞真的有这么神吗?你真的仔细去细读史料,你会发现岳飞的朱仙镇大捷、所谓的郾城大捷,实际上写的最天花乱坠了 是在一本书里叫《金佗粹编》这本书实际上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写的而在当时的官修史书里其实就根本没有把这个大捷看得多重要甚至在官修史书里根本没有提到朱仙镇这几个字,当然这也说不清,秦桧当时和他那个孩子叫秦禧两人后半辈子没干别的事了,天天跑到宫里去改官修史料,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改了,这个也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岳家军当时是步兵,如果岳飞在深入敌后不是在中州战场自己的主场作战 真的是直捣黄龙府 包括会宁府徽钦二帝受罪那个地方,在现代就是黑龙江阿城,跑到那儿去,你步兵怎么可能打的过骑兵,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事实上当时宋朝的国力,已经不支持这一场战争了。北宋时很富强的,最富的时候是宋神宗时代,一年收入大概是6000多万贯,可是到两宋交接的时候 兵荒马乱中央政府的税收已经只有1000万贯,一直到12世纪的中期才恢复到6000万贯的水平,可是当时岳飞一年的军费多少知道吗?光这一只军队一年700万贯,所以皇帝老儿基本上是在家里扫仓库给他啊,他又不能不扫,而宋高宗是一个非常勤俭的皇帝,制造宫室其实没有那么壮丽豪华据说他那个大殿经常换牌子,干什么就换一个什么名字,因为没有那么多宫殿嘛!我们从电视上得到的什么青山外青山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没有那么糜烂的!打仗啊 要筹军费啊!那还有钱有心思搞这些东西,又有人改问了 那为什么得筹军费呢?为什么不能让将帅自筹啊,往往很多王朝到后期兵荒马乱的时候都是将帅自筹军费啊!清代晚期,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都是自筹军费的啊!宋高宗这点算盘打的算是明白的!不能让岳飞自筹军费啊,你自筹了我这里是松快了,你们将来全割据了,钦宗心里的算盘基本上是这么打的算盘!所以宋太祖理国制度的时候就把行政权、司法权和财证权分开,财政权叫转运使直接对中央负责,如果这三个权利在一起又管老百姓又管案子还管财政税收那跟军阀有什么区别?还什么节度使啊?你就是造过反的人!所以宋高宗非常清楚,即使扫仓库勒紧裤腰带我也得供你的军费,要让所有的老百姓和军卒知道 你岳飞岳家军是我养活的而不是你岳飞养活的,所以但是宋代朝政那么艰困的情况下能不能支持岳飞能够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其实后代的史家你会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比如说离那个时候非常近的人,比如朱熹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朱熹,如果高宗趁那个时候国势稍张,是不是能成功是不是能成功呢?就不和就跟他死打死磕!朱熹的答案是这样的“将骄兵惰 未可知也”

(秦桧)

所以岳飞的作用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大,这就几乎是一个定论了,那问题来了、既然打不赢,高宗赵构心里他最想得主要的敌人是什么?恰恰不是什么徽钦二帝,恰恰不是什么金兀术,而是你岳飞本人,因为你那么能打,你掌握了全国几乎5/7的兵马然后你还打赢了,你不当皇帝谁当皇帝啊?当然我们现在觉得岳飞那是忠臣呐!背上都刺这精忠报国四个字呢!高宗也写了精忠岳飞赐给他 忠臣呐!他怎么会干那个事?岳飞后来临死的时候有人劝他反他都不反!高宗也这么想的,有一次高宗在那儿说“哎呀 这个岳飞还是个忠臣啊”秦桧就在旁边说“对 岳飞是忠臣 我们太祖陛下赵匡胤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换句话讲 你岳飞不反如果你掌握了全国5/7的兵马,如果你又拿下了故地甚至你又迎回了徽钦二帝的尸骨,如果你是这么一个声名赫赫的人 你不反、你的弟兄都会让你反,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样啊,他还没想反,走到陈桥驿的地方和醉了酒,被他的弟兄们搁到椅子上黄袍加身!因为兄弟们跟着你受苦,我们也想当公爵侯爵侯爷啊、我也想分疆裂土啊,所以到时候不反都可能由不得他了,其实岳飞的这个悲剧我们不能只看这一小段历史,你会看整个宋代的历史,比如说北宋,历史上有句话叫“北宋却将 南宋缺相”

(赵匡胤)

北宋时名相很多,南宋就名将多但是没有好的丞相,北宋名将就一个 狄青 宋仁宗时代的,人宗时代说实话是一个非常灿烂的时代,宋仁宗是个老好人所以有人说宋仁宗是百无一能只会做官家。这个人实在太脓包啥也不会干。性格柔软,只会听臣子的话臣子跟他说个问题,把吐沫星子喷他脸上。都不带生气的这么一老头,宋仁宗时候的大将的狄青亲征西夏也胜了!后来当了枢密使国防部部长,原来狄青没当枢密使的之前所有的士大夫都看这个小伙子多好 人又年轻 又帅 又能打仗,可是狄青到了东京汴京当了官之后,全都是坏事了!比如说:狄青家里夜里搞什么祭祖活动家里烧点蜡烛 忘记报告开封府说家里有点事,然后衙役们就看到他家怎么有火光,第二天这个话一传就不是这个味了,甚至有人说狄青家里夜有怪光! 然后士大夫就说 对啊 簨掉唐朝的那个后梁的太祖朱温,他原来当皇帝之前家里就夜有怪光!这个话就这么滴出来了!后来欧阳修害狄青一封表一封表的上,这个仁宗还说留中不发 后来文彦博又去找这个仁宗,说“这个狄青你得把他拿走”仁宗还是这句话,狄青是个忠臣啊!结果文彦博说的话跟秦桧说的话一摸一样!后来狄青走的时候去找文彦博说“为啥呀,我啥也没干 我好好的 你们干嘛要害我呢?”文彦博也就冷冷的几句话“唯猜忌尔”意思就是我们不知道你要干什么!我们就是猜疑你!正所谓猜忌天下乱缘也 主疑臣则诛 臣疑主则反 主疑臣不诛则臣疑而反 臣疑主不反而主必诛之 大家应该都能听得吧!欧阳修文彦博害狄青和后来的秦桧害岳飞是出于同一个理由,有的历史学家研究岳飞的时候就发现一个特别怪的现象,岳飞当年被杀的时候士大夫阶层没有替他说话的,一直到后来宋孝宗登基他要备伐,要从新抗金的时候才给岳飞恢复了名位等等..,那岳飞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了,对岳飞本身的评价已经没有关系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仍然是认为像这样的骄兵悍将,我不管你在战场上立了多少功夫,杀掉对于权力是最最安全的,当然了这还没破解到问题的最根本。

(文彦博)

既然他是骄兵悍将,那其实你看南宋四大名将吧 刘光世,刘光世自己不会打仗早早的就把部队交出来不干了,张俊、张俊帮着高宗赵构害岳飞所以后来得以善终但是后来也是被罢官,最有趣的是韩世忠、韩世忠这个人他本来是个浪子型的人物,虽然打仗很能打,但是他比岳飞就多一个心眼,他就天天找高宗皇帝要金银财宝。要土地、要田宅,这就是古时候武将跟皇帝玩心眼管用的手法,让皇帝心里想这个人就贪图享乐没想你的位置,这样就不会被猜忌,韩世忠后来也蒙混过关了!即使这样韩世忠也是天天闭门不出,就这样才躲过这一祸。

(韩世忠)

那按说像岳飞这样不近女色不贪财又近民心提笔又能写两句的人为什么仍然还要杀他而不是仅仅剥夺他的兵权呢?很多历史学家在研究岳飞为什么必须死的时候往往都在强调岳飞 的性格,岳飞这个人的性格确实有点不好 特别倔,当然这种倔在皇上眼里看来就叫跋扈!最具体的是两个例子。要知道原来岳飞跟高宗赵构之前那也是有“蜜月期”的,刚开始赵构觉得这小伙子太能干了之类的,一直是赵构把岳飞从很低级的武官慢慢提拔上来,后来把岳飞提拔成了节度使的时候岳飞还30岁不到!整个宋朝就不到两个人成为了节度使,岳飞就很高傲一个是太祖一个是我,岳飞当时就私下跟人这么讲!

岳飞这个人性格倔在那个地方呢?小编这里写了一个通宵了也就不举太多个例子了,这里举个例子:他跟宋高宗翻脸的时候是在绍兴七年,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刘光世,他带着淮西军,他自己实在不愿意打仗,结果这军队交给朝廷自己不愿意管了,高宗就说 把这个军队交给岳飞,就这样岳飞就拥有了天下5/7的兵马,后来跟岳飞刚说完这个话之后,赵构回去一想,不对 这兵权交给他了,他哪天造反我是一点没辙啊!就这么跟高宗一说,高宗很快就反悔了,而岳飞这叫个高兴啊 老顽童似的,可是高宗赵构反悔之后就跟岳飞说“不给你了 直属中央了”岳飞听到这话就不愿意了,就直接罢官回庐山了,因为他的老母亲就葬在庐山!在庐山闲住也不干,后来秦桧就激情四溢的信是一封一封的飘往庐山,这个岳飞是一点都不搭理,后来赵构没招了就找了岳飞的两个手下一个叫李若虚一个叫王贵去请岳飞,若是请不回来便砍了你们的脑袋!这来老部将就跑去庐山见岳飞了,然后岳飞刚开始还是耿耿的,后来李若虚跟他说了一句话“你真的以为你能跟朝廷翻脸吗?”这一句话说完,岳飞是满头大汗!想想真不对,然后就跟他们两个人下山去了,后来岳飞跟皇帝高宗认错,高宗表示我没生气的样子,我要是生气的话我就动你了 ,知道我怎么动你吗?太祖皇帝有句话叫乱吾法者 唯有剑耳!意思就是说我要是生气我就弄死你了!这就是两个人第一次翻脸!岳飞的这个性格是真的有问题,可是岳飞的性格问题真的能导致他被杀吗?小编到现在都还觉得不至于,因为宋代毕竟是个文弱相对来说比较文明的,不象朱元璋那个时期,那为什么还要杀岳飞这种愣头青呢?军权剥脱不就完事了吗?

(岳飞)

这就又得说到宋代的政治,宋代的政治其实从北宋仁宗开始,就开始完成了一个叫士大夫阶层的觉醒,可是到了仁宗朝再往后,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叫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从这个时候士大夫的力量开始成为朝堂之上主导的力量,这就又暴露出中国文化的一个缺陷 就是士大夫基于意气!凡事认死理凡事搞党政,宋英宗时候的濮议包括那最典型的是王安石变法,那就是有你没我,这已经不是政治之争,这应该叫国事之争了!所以整个宋代的政治基本就是这样了,这是一个失去弹性的政治,用邓小平讲的一句话可以这么说,凡事要实事求事嘛!那么到了高宗赵构和岳飞的那个时候这个弹性就变得非常脆弱,当时朝廷上只有两派,第一派主和,第二派主战!主和派就是围着秦桧身边那群士大夫,那主站派是不是一定就是说抗金名将?不一定的哦!比如说甲午战争的时候翁同龢那些主站派 不对那是误国的文人,真正在前线弥补这个大局的人像李鸿章这样的人都被污蔑为投降派主和派,所以说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当中真正敢站出来说我主和的人不仅要有政治智慧而且要有道德担当,否则皇帝都不敢单说我投降我弹劾这种话 像明代的崇祯皇帝 他其实到最后也想跟金人谈判刚这个意思漏出来结果风声漏掉然后他就只好把这个人杀掉 根本就不敢这样单说,因为政治已经变得失去了弹性,他只有站在两派中其中一派,那既然国家的大计已定跟金国谈和怎么办呢?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就必须要去杀掉一个主战派的大员,只有杀你岳飞其他人就老实了 整个主和派还是不能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所以争国事成为当时宋代整个政治缺乏弹性的一个最终结果所以岳飞必须死!这跟岳飞自己有没有野心、跟赵构是不是怕你其实已经没有关系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再来看岳飞的这个悲剧,他其实不是那个人的悲剧也不是奸臣和良臣 也不是昏君和忠臣之间的冲突,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个人跟僵化的 僵硬的 僵死的政治结构之间的悲剧!本文完 这个结局是小编仔细研究史书得来的,希望大家满意,谢谢!

(李鸿章)

文章不错,扫一扫打赏

往往大家都是认为岳飞是因为权力和兵权被杀掉的,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觉得整个事情完全不是之前所想的岳飞是因为兵权被杀掉的了!

近听岳飞评书的时候,对这个故事的概念其实特别简单,一般说的都是岳飞所向披靡、秦桧大奸大恶,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这个故事就这么非常简单的一个情节,后来稍微大一点之后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秦桧其实不重要,别看他跪在岳王坟前好像千古罪人,其实真正的千古罪人是皇帝赵构,因为他怕岳飞直捣黄龙府,迎二圣还朝,俩皇帝回来了 他怎么办啊?就得脱袍让位! 所以他就要下12道金牌催岳飞搬师回朝 即使是朱仙镇郾城大捷也不要了!然后自毁长城把岳飞杀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读史书读的深一点的人可能都是这样理解的。但是随着小编读这段史料的时候,读的越深就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岳飞必须死,其实是理解所有传统权利社会的一把钥匙,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真相!

岳飞之所以必须死 其实特别蹊跷,宋代也是有祖制的 太祖皇帝当年在太庙就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的就非常清楚,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不杀,子孙当皇帝的只要杀这种人 天必遣之!虽然这个是在祖宗的太庙里供着是一个皇家的秘密,但是在靖康之乱的时候基本上外界都知道了,而恰巧在两宋交接的时候发生了三起杀大臣的事,第一起就是杀张邦昌,金人当时给张邦昌立了一个傀儡,就这样张邦昌一下就当上了皇帝,张邦昌心里的滋味那叫一个不好受啊,整天哭,天天死活都不敢进正殿,然后还把所有的府库给封了然后等金人一退去,张邦昌就赶紧抱着玉玺去找赵构,说 “ 来来来 还是你来吧 我这肯定不行” 但是赵构为什么对这个没有错处 只是被动当皇帝的张邦昌还是要杀?道理其实很简单嘛!因为皇统不对嘛!如果你不杀张邦昌那你的皇位怎么来的,外人肯定想,金朝人打败了赵宋皇家然后把位置传给了张邦昌张邦昌在传位给你赵构皇帝,那你等于是一个伪朝的后代啊,所以他只能把张邦昌杀掉!在政治上的合法性他才成立,我不承认我是从张邦昌手里拿到的政权!所以张邦昌该死!

第二个呢是太学生陈东和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叫欧阳澈,这两个上书言事 但说说的实在太难听了,难听到已经非常危及到赵构的统治了,意思大概就是 你赵构不该当皇帝 钦宗皇帝没死啊 他只是北狩啊 他人还活着呢你这怎么能当皇帝呢,你只能叫称制而不该元 你当家你做主但年号还得用钦宗的 什么时候迎二圣还朝钦宗继续当皇帝 他二人就老说这个 !赵构就烦了,这么危难的时候你还在这里裹这个乱 搞意识形态斗争,然后就把这个陈正和欧阳澈就杀掉了,可即使杀掉陈东和欧阳澈之后,赵构立即就开始做反面文章,没过多少天他就说后悔啊 真不该杀之类的话有是写信又是给人家做各种各样的政治表示之类的等等..,刘豫后面就又形成了一个伪王朝,就把陈正和欧阳澈的排位供起来,非常排斥宋家皇帝杀上书言事者的这种行为,从这个例子就能看的出来,对于宋代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 杀大臣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是一种非常在道德上站不住脚的行为,那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要杀岳飞呢?而且是功勋如此卓著在任何具体的错处上又逮不着 最后不是说莫须有吗?也许、或许有,当然这句话说话多了去,总而言之逮不着任何错出为什么还要杀 这是一个疑点,第二个疑点就更有意思了!

(刘豫)

大家都在说赵构就怕迎二圣还朝,这个说法其实你越读史书你就越觉得扯淡,因为第一迎二圣还朝这个说法不是别人提的,是高宗赵构自己提的,而且岳飞这个人他不是个愣头青,岳飞在有一次出兵的时候给高总赵构上奏的奏表里面就特地还写了这么一句“迎天眷还朝”,原来都说迎二圣还朝,岳飞就特地改了一个词叫天眷,而且岳飞是有这个政治脑筋的,更何况迎二圣还朝高宗赵构也是把他当一张政治牌来打,有一次他跟金兀术谈判的时候对方是同意吧钦宗还给你 所以他已经指定开封府替渊圣皇帝造他的宫殿,这件事情离实现最近的有一次就是高宗跟北人经过谈判说把自己的亲母亲韦皇后给迎回来,当时钦宗赵桓就跪在地上攀住了韦太后的车驾就说“你回去就跟我弟弟说,我回去就想当一个太乙观的观主,无敢望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回去你给我一个道馆就行了 我出家当和尚去了 其他的也不敢多想,韦太后也把这句话带给了赵构,所以从这件事情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当时绝不能提的政治禁忌。而且岳飞是知道这个禁忌的 而且是绕着走的 这是非常清楚的 ,那么更往深一点来说,就算钦宗回来了手里也没有军队和朝廷上的人事权也对赵构造不成任何威胁就算有再大的名为又能怎么样呢?

(赵构)

更典型的是明代,朱元璋把张士诚也打败了 ,整个吴国也建立了,当时他尊的是小明王韩林儿的国号,后来派廖永忠去把小明王接到南京当皇帝,船走在路上到瓜步州那人家直接给弄死了, 当你手里有军队的时候你光有点名分有什么用啊,就说宋代本身吧,其实宋徽宗一看金人打来了 跑了 “去镇江为国家祈福烧香去了”还带着自己的人马,然后把皇位生生的塞给宋钦宗说你在这里当皇帝了我去为国家祈福烧香去了,其实不就是跑了吗!跑了之后 宋徽宗就觉得安全了,然后就开始发各种太上皇令旨。宋钦宗只要做到皇帝位置上,你发什么令旨啊! 国家这么乱你还给我填乱!你发一道我就发一道,到最后太上皇在镇江的时候发现谁都不听他的了,没有军队和权利,没有军队和权利就你身边那几个兵能保护到你什么?

(宋徽宗)

所以后来金人第一次围困汴京之后,然后退去 徽宗就回来了! 当时的钦宗说是奉养太上皇在隆德宫其实就是坐牢嘛!宋徽宗还跟宋钦宗抖心眼儿 说“咱爷俩都在汴京呆着不合适 我这样吧 我到洛阳去帮你招兵去 万一金人在打过来我们爷俩分出两地安全系数高啊跟美国总统似的 正总统跟副总统不坐一架飞机啊”宋钦宗说“别废话了 我还不知道你??你跑洛阳去干嘛我还不知道吗”要知道宋徽宗给宋钦宗上表皇上陛下的署名是什么? 老拙 就是一个有老有笨的一个老人我想替你尽出一点心力!宋钦宗的态度直接是别废话 接着在隆德宫里呆着吧你!那年10月10号宋徽宗过生日,钦宗毕竟是他儿子嘛!去给他祝寿,老人家颤巍巍的倒了一杯酒,来给你喝一杯酒!宋钦宗一看这个酒他心里就疑惑了,心里在想 我知道你这个酒里面有什么啊!后面他一个随从就踩了踩他脚跟 别喝!这个钦宗就是生没喝这杯酒,老爹过生日给他第一杯酒他就生是没喝!最后宋徽宗是号泣而走 ,所以说一个已经失去权位的皇帝就是宋钦宗回到了赵构身边真能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吗?难道宋高宗赵构不明白吗?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还是要坚持杀掉岳飞呢?

(宋徽宗)

为什么岳飞必须死,我们对岳飞的印象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金营里甚至喊出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都说他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岳飞在古代是跟关王爷一起供的,叫关岳庙嘛,但岳飞真的有这么神吗?你真的仔细去细读史料,你会发现岳飞的朱仙镇大捷、所谓的郾城大捷,实际上写的最天花乱坠了 是在一本书里叫《金佗粹编》这本书实际上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写的而在当时的官修史书里其实就根本没有把这个大捷看得多重要甚至在官修史书里根本没有提到朱仙镇这几个字,当然这也说不清,秦桧当时和他那个孩子叫秦禧两人后半辈子没干别的事了,天天跑到宫里去改官修史料,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改了,这个也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岳家军当时是步兵,如果岳飞在深入敌后不是在中州战场自己的主场作战 真的是直捣黄龙府 包括会宁府徽钦二帝受罪那个地方,在现代就是黑龙江阿城,跑到那儿去,你步兵怎么可能打的过骑兵,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事实上当时宋朝的国力,已经不支持这一场战争了。北宋时很富强的,最富的时候是宋神宗时代,一年收入大概是6000多万贯,可是到两宋交接的时候 兵荒马乱中央政府的税收已经只有1000万贯,一直到12世纪的中期才恢复到6000万贯的水平,可是当时岳飞一年的军费多少知道吗?光这一只军队一年700万贯,所以皇帝老儿基本上是在家里扫仓库给他啊,他又不能不扫,而宋高宗是一个非常勤俭的皇帝,制造宫室其实没有那么壮丽豪华据说他那个大殿经常换牌子,干什么就换一个什么名字,因为没有那么多宫殿嘛!我们从电视上得到的什么青山外青山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没有那么糜烂的!打仗啊 要筹军费啊!那还有钱有心思搞这些东西,又有人改问了 那为什么得筹军费呢?为什么不能让将帅自筹啊,往往很多王朝到后期兵荒马乱的时候都是将帅自筹军费啊!清代晚期,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都是自筹军费的啊!宋高宗这点算盘打的算是明白的!不能让岳飞自筹军费啊,你自筹了我这里是松快了,你们将来全割据了,钦宗心里的算盘基本上是这么打的算盘!所以宋太祖理国制度的时候就把行政权、司法权和财证权分开,财政权叫转运使直接对中央负责,如果这三个权利在一起又管老百姓又管案子还管财政税收那跟军阀有什么区别?还什么节度使啊?你就是造过反的人!所以宋高宗非常清楚,即使扫仓库勒紧裤腰带我也得供你的军费,要让所有的老百姓和军卒知道 你岳飞岳家军是我养活的而不是你岳飞养活的,所以但是宋代朝政那么艰困的情况下能不能支持岳飞能够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其实后代的史家你会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比如说离那个时候非常近的人,比如朱熹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朱熹,如果高宗趁那个时候国势稍张,是不是能成功是不是能成功呢?就不和就跟他死打死磕!朱熹的答案是这样的“将骄兵惰 未可知也”

(秦桧)

所以岳飞的作用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大,这就几乎是一个定论了,那问题来了、既然打不赢,高宗赵构心里他最想得主要的敌人是什么?恰恰不是什么徽钦二帝,恰恰不是什么金兀术,而是你岳飞本人,因为你那么能打,你掌握了全国几乎5/7的兵马然后你还打赢了,你不当皇帝谁当皇帝啊?当然我们现在觉得岳飞那是忠臣呐!背上都刺这精忠报国四个字呢!高宗也写了精忠岳飞赐给他 忠臣呐!他怎么会干那个事?岳飞后来临死的时候有人劝他反他都不反!高宗也这么想的,有一次高宗在那儿说“哎呀 这个岳飞还是个忠臣啊”秦桧就在旁边说“对 岳飞是忠臣 我们太祖陛下赵匡胤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换句话讲 你岳飞不反如果你掌握了全国5/7的兵马,如果你又拿下了故地甚至你又迎回了徽钦二帝的尸骨,如果你是这么一个声名赫赫的人 你不反、你的弟兄都会让你反,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样啊,他还没想反,走到陈桥驿的地方和醉了酒,被他的弟兄们搁到椅子上黄袍加身!因为兄弟们跟着你受苦,我们也想当公爵侯爵侯爷啊、我也想分疆裂土啊,所以到时候不反都可能由不得他了,其实岳飞的这个悲剧我们不能只看这一小段历史,你会看整个宋代的历史,比如说北宋,历史上有句话叫“北宋却将 南宋缺相”

(赵匡胤)

北宋时名相很多,南宋就名将多但是没有好的丞相,北宋名将就一个 狄青 宋仁宗时代的,人宗时代说实话是一个非常灿烂的时代,宋仁宗是个老好人所以有人说宋仁宗是百无一能只会做官家。这个人实在太脓包啥也不会干。性格柔软,只会听臣子的话臣子跟他说个问题,把吐沫星子喷他脸上。都不带生气的这么一老头,宋仁宗时候的大将的狄青亲征西夏也胜了!后来当了枢密使国防部部长,原来狄青没当枢密使的之前所有的士大夫都看这个小伙子多好 人又年轻 又帅 又能打仗,可是狄青到了东京汴京当了官之后,全都是坏事了!比如说:狄青家里夜里搞什么祭祖活动家里烧点蜡烛 忘记报告开封府说家里有点事,然后衙役们就看到他家怎么有火光,第二天这个话一传就不是这个味了,甚至有人说狄青家里夜有怪光! 然后士大夫就说 对啊 簨掉唐朝的那个后梁的太祖朱温,他原来当皇帝之前家里就夜有怪光!这个话就这么滴出来了!后来欧阳修害狄青一封表一封表的上,这个仁宗还说留中不发 后来文彦博又去找这个仁宗,说“这个狄青你得把他拿走”仁宗还是这句话,狄青是个忠臣啊!结果文彦博说的话跟秦桧说的话一摸一样!后来狄青走的时候去找文彦博说“为啥呀,我啥也没干 我好好的 你们干嘛要害我呢?”文彦博也就冷冷的几句话“唯猜忌尔”意思就是我们不知道你要干什么!我们就是猜疑你!正所谓猜忌天下乱缘也 主疑臣则诛 臣疑主则反 主疑臣不诛则臣疑而反 臣疑主不反而主必诛之 大家应该都能听得吧!欧阳修文彦博害狄青和后来的秦桧害岳飞是出于同一个理由,有的历史学家研究岳飞的时候就发现一个特别怪的现象,岳飞当年被杀的时候士大夫阶层没有替他说话的,一直到后来宋孝宗登基他要备伐,要从新抗金的时候才给岳飞恢复了名位等等..,那岳飞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了,对岳飞本身的评价已经没有关系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仍然是认为像这样的骄兵悍将,我不管你在战场上立了多少功夫,杀掉对于权力是最最安全的,当然了这还没破解到问题的最根本。

(文彦博)

既然他是骄兵悍将,那其实你看南宋四大名将吧 刘光世,刘光世自己不会打仗早早的就把部队交出来不干了,张俊、张俊帮着高宗赵构害岳飞所以后来得以善终但是后来也是被罢官,最有趣的是韩世忠、韩世忠这个人他本来是个浪子型的人物,虽然打仗很能打,但是他比岳飞就多一个心眼,他就天天找高宗皇帝要金银财宝。要土地、要田宅,这就是古时候武将跟皇帝玩心眼管用的手法,让皇帝心里想这个人就贪图享乐没想你的位置,这样就不会被猜忌,韩世忠后来也蒙混过关了!即使这样韩世忠也是天天闭门不出,就这样才躲过这一祸。

(韩世忠)

那按说像岳飞这样不近女色不贪财又近民心提笔又能写两句的人为什么仍然还要杀他而不是仅仅剥夺他的兵权呢?很多历史学家在研究岳飞为什么必须死的时候往往都在强调岳飞 的性格,岳飞这个人的性格确实有点不好 特别倔,当然这种倔在皇上眼里看来就叫跋扈!最具体的是两个例子。要知道原来岳飞跟高宗赵构之前那也是有“蜜月期”的,刚开始赵构觉得这小伙子太能干了之类的,一直是赵构把岳飞从很低级的武官慢慢提拔上来,后来把岳飞提拔成了节度使的时候岳飞还30岁不到!整个宋朝就不到两个人成为了节度使,岳飞就很高傲一个是太祖一个是我,岳飞当时就私下跟人这么讲!

岳飞这个人性格倔在那个地方呢?小编这里写了一个通宵了也就不举太多个例子了,这里举个例子:他跟宋高宗翻脸的时候是在绍兴七年,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刘光世,他带着淮西军,他自己实在不愿意打仗,结果这军队交给朝廷自己不愿意管了,高宗就说 把这个军队交给岳飞,就这样岳飞就拥有了天下5/7的兵马,后来跟岳飞刚说完这个话之后,赵构回去一想,不对 这兵权交给他了,他哪天造反我是一点没辙啊!就这么跟高宗一说,高宗很快就反悔了,而岳飞这叫个高兴啊 老顽童似的,可是高宗赵构反悔之后就跟岳飞说“不给你了 直属中央了”岳飞听到这话就不愿意了,就直接罢官回庐山了,因为他的老母亲就葬在庐山!在庐山闲住也不干,后来秦桧就激情四溢的信是一封一封的飘往庐山,这个岳飞是一点都不搭理,后来赵构没招了就找了岳飞的两个手下一个叫李若虚一个叫王贵去请岳飞,若是请不回来便砍了你们的脑袋!这来老部将就跑去庐山见岳飞了,然后岳飞刚开始还是耿耿的,后来李若虚跟他说了一句话“你真的以为你能跟朝廷翻脸吗?”这一句话说完,岳飞是满头大汗!想想真不对,然后就跟他们两个人下山去了,后来岳飞跟皇帝高宗认错,高宗表示我没生气的样子,我要是生气的话我就动你了 ,知道我怎么动你吗?太祖皇帝有句话叫乱吾法者 唯有剑耳!意思就是说我要是生气我就弄死你了!这就是两个人第一次翻脸!岳飞的这个性格是真的有问题,可是岳飞的性格问题真的能导致他被杀吗?小编到现在都还觉得不至于,因为宋代毕竟是个文弱相对来说比较文明的,不象朱元璋那个时期,那为什么还要杀岳飞这种愣头青呢?军权剥脱不就完事了吗?

(岳飞)

这就又得说到宋代的政治,宋代的政治其实从北宋仁宗开始,就开始完成了一个叫士大夫阶层的觉醒,可是到了仁宗朝再往后,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叫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从这个时候士大夫的力量开始成为朝堂之上主导的力量,这就又暴露出中国文化的一个缺陷 就是士大夫基于意气!凡事认死理凡事搞党政,宋英宗时候的濮议包括那最典型的是王安石变法,那就是有你没我,这已经不是政治之争,这应该叫国事之争了!所以整个宋代的政治基本就是这样了,这是一个失去弹性的政治,用邓小平讲的一句话可以这么说,凡事要实事求事嘛!那么到了高宗赵构和岳飞的那个时候这个弹性就变得非常脆弱,当时朝廷上只有两派,第一派主和,第二派主战!主和派就是围着秦桧身边那群士大夫,那主站派是不是一定就是说抗金名将?不一定的哦!比如说甲午战争的时候翁同龢那些主站派 不对那是误国的文人,真正在前线弥补这个大局的人像李鸿章这样的人都被污蔑为投降派主和派,所以说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当中真正敢站出来说我主和的人不仅要有政治智慧而且要有道德担当,否则皇帝都不敢单说我投降我弹劾这种话 像明代的崇祯皇帝 他其实到最后也想跟金人谈判刚这个意思漏出来结果风声漏掉然后他就只好把这个人杀掉 根本就不敢这样单说,因为政治已经变得失去了弹性,他只有站在两派中其中一派,那既然国家的大计已定跟金国谈和怎么办呢?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就必须要去杀掉一个主战派的大员,只有杀你岳飞其他人就老实了 整个主和派还是不能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所以争国事成为当时宋代整个政治缺乏弹性的一个最终结果所以岳飞必须死!这跟岳飞自己有没有野心、跟赵构是不是怕你其实已经没有关系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再来看岳飞的这个悲剧,他其实不是那个人的悲剧也不是奸臣和良臣 也不是昏君和忠臣之间的冲突,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个人跟僵化的 僵硬的 僵死的政治结构之间的悲剧!本文完 这个结局是小编仔细研究史书得来的,希望大家满意,谢谢!

(李鸿章)

文章不错,扫一扫打赏


相关内容

  • 中国故事·爱国篇 9 岳飞
  • 岳飞死于杭州的风波亭.八百多年后仍为人念叨.一是因为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元代开始,就看到最有元杂剧写岳飞的事.明的传奇繁荣,有<精忠记>等戏剧与小说.清代有长篇小说<说岳全传>.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兰芳讲了<岳飞传>.各种文学形式在传颂着岳飞,就是不朽.二是岳庙全国林立 ...

  • 历史上的岳飞是怎么死的
  • 历史上的岳飞是怎么死的 大部分人也都会选择"宁可错杀一千,此其三,秦桧是以议和为主导的主和派.岳飞是南宋主要的主战派大臣之一,宋高宗准备削减将领权力本来要先收拾张俊.你要是皇帝会喜欢他吗,我不得不随着成长.韩世忠,解除了几位当年和他一起生死打天下的节度使们的兵权,曾想逼宋国犯错.后来有人发 ...

  • 你不知道的岳飞与宋史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 ...

  • 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两则
  • 执之不下 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舆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遽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 ...

  • 浅析小人得志
  • 亚鲁 古往今来,小人得志比比皆是:从今而后,小人得志仍然会绵绵不绝. 小人有两重含义:一,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二,指人格卑鄙的人:小人得志,势利小人.今天人们所说的"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小人得志,即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小人是一个全社 ...

  •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中国古代无"民族"概念,何来"民族英雄"? 梁启超等人相信"民族主义救中国",遂引进.宣传近代"民族"概念 先秦历史文献中没有"民族"这个词汇.先秦时代所谓的 ...

  • 古代史复习资料
  • 1洪武四大案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大兴狱讼,策划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即经济领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通过这四起大案,朱元璋逐渐巩固了自己的 ...

  • 何为"莫须有"
  • 何为"莫须有" 在<宋史·岳飞传>里面有如下文字: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此文中的"莫须有"这看似不起眼的字却引起了 ...

  • 秦桧简介 秦桧的下场 名人传记
  • 秦桧(1090-1155) ,字会之, 江宁(今江苏南京) 人.其父秦敏学曾任湖州吉安县丞. 信州玉山县令等职.他早年曾拜过作宰相的奸臣汪伯彦为师,从汪伯彦那里学到不少知识,也学会了左右逢源. 玩弄权术的本领.宋徽宗时, 秦桧得中进士,任过密州(今山东县诸城县)州学教授.后又中宏词科.由于得到投降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