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教育学原理17春在线作业2 免费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时()

A. 实验活动

B. 德育活动

C. 教学活动

D. 智育活动

标准答案:C

2.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C

3.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标准答案:A

4. 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

A. 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 道德行为规范

D.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标准答案:D

5. 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 洛克

B. 卢梭

C. 斯宾塞

D. 福禄贝尔

标准答案:B

6. 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 )。

A. 校外教育

B. 配合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社区教育

标准答案:C

7. 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 学科课程理论

B. 结构主义课程论

C. 实用主义课程论

D. 综合课程论

标准答案:B

8.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 实施素质教育

D. 个性发展

标准答案:B

9. 受教育者个性得以充分施展的最好途径是()

A. 教学

B. 社会实践

C. 课外活动

D. 劳动

标准答案:C

10.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A. 生物性和社会性

B. 生物性和阶级性

C. 历史性和阶级性

D. 受教性和可教性

标准答案:D

11. 社会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与环节是(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综合技术教育

标准答案:D

12.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标准答案:C

13.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的共同特征是( )

A.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B. 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C. 师生双边活动平衡

D. 运用多媒体技术

标准答案:B

14. 被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称为“危机期”的是( )

A. 幼儿期

B. 童年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标准答案:C

15.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 育德

B. 促智

D. 健体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流派有( )

A. 儿童中心论

B. 环境决定论

C. 社会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标准答案:CD

2. 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 )

A. 先导性

B. 感染性

C. 终身性

D. 个别性

标准答案:ABCD

3. 下列哪些教育理论著作属于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作品?( )

A. 《学记》

B. 《论语》

C. 柏拉图《理想国》

D.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标准答案:ABC

4.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 认知领域

B. 日常生活领域

C. 情感领域

D. 动作技能

标准答案:ACD

5.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B.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C.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标准答案:ACD

6. 美国学制改革的特点有( )。

A. 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

B. “综合中学”迅速发展

C. 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

D.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很大

标准答案:BCD

7.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B. 多样性

C. 开放性

D. 群众性

标准答案:ABCD

8. 马克思认为现代生产劳动的主要形式是()

A. 直接劳动

B. 一般劳动

C. 脑力劳动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育是以人的遗传素质为前提的,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学校抓德育和体育必然会影响智育。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别是分工的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6.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义务教育就是指免费的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8. 有了各种网络教育、远程教学等新的教育和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可以取消了。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A. 错误

B. 正确

10.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

A. 文化传统

B. 受教育者的需求

C. 生产力水平

D. 教育的规模

标准答案:C

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

标准答案:D

3.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教育—人之间的辨证关系

B. 培养人

C. 促进社会发展

D. 教育自身的发展

标准答案:A

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是属于( )

A. 原始社会的教育

B. 古代社会的教育

C.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标准答案:C

5.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 )

A. 社区内的少年儿童

B. 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

C. 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

D. 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

标准答案:C

6. 马克思认为的提高社会生产的重要方法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教劳结合

B. 消灭旧的分工

C. 缩短劳动时间

D. 减小劳动强度

7.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对象

C. 教育手段

D. 教育原则

标准答案:C

8. 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实践活动

B. 一种主体活动

C. 一种文化活动

D. 一种认识活动

标准答案:D

9. 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创造力、个性、学习动机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价值因素

B. 遗传因素

C. 情意因素

D. 品德因素

标准答案:C

10. 奖励和惩罚的运用在德育工作中是属于( )。

A. 比较法

B. 榜样法

C. 评价法

D. 自我教育法

标准答案:C

11. 学校教育始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标准答案:B

12.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涂尔干

B. 卢梭

C. 赞科夫

D. 福禄倍尔

标准答案:A

13. 教育的客观依据是( )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环境

C. 人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水平

D. 遗传素质

标准答案:C

14.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

B. 科技进步

C. 教育技术进步

D. 产业革命

标准答案:A

15. 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

A. 决定作用

B. 保证作用

C. 主导作用

D. 条件作用

标准答案:B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当前德育工作成效不大的原因是:()

A. 不良德育观念的影响

B. 不良德育环境的制约

C. 升学竞争的冲击

D. 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标准答案:ABCD

2.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 )

A. 教师中心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 儿童中心论

标准答案:AD

3. 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特质是:()

A. 民主平等

B. 尊师爱生

C. 教学相长

D. 教师至上

标准答案:ABC

4. 教育的基本职能有()

A. 选拔人才

B. 促进社会发展

C. 促进个体发展

D. 传递知识经验

标准答案:BCD

5. 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

A.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 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 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标准答案:ABD

6.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全面施教

B. 以身作则

C. 严爱相济

D. 耐心原则

标准答案:ABCD

7.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

A. 教育即生活

B. 社会即教育

C. 生活即教育

D. 教学做合一

标准答案:BCD

8. 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要素 ( )。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知识

C. 教师职业道德

D. 教师专业精神

标准答案:ABD

9.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 )

A. 个性已基本形成

B. 性格已基本定型

C.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标准答案:CD

10.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B.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 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D. 制约教育目的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但不能搞教学唯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国家课程是自下而上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只有学校教育就可以了,家庭教育无所谓。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6. 社会物质生产也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只要发展了人的某些专长和特性,就是发展了个性。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 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标准答案:A

2.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是()

A. 《学记》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教育漫话》

标准答案:B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思想是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标准答案:B

4.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A. 活动课时制

B. 分组教学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标准答案:B

5.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杜威

标准答案:C

6.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A. 基础教育

B. 中学教育

C. 中等教育

D. 职业教育

标准答案:A

7. 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

A. 原始社会初期

B.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 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标准答案:C

8.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方法

C. 教育手段

D. 教育内容

标准答案:D

9. 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

A. 孔子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布鲁纳

标准答案:B

10.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

A. 义务教育要求

B. 素质教育要求

C. 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 奠基工程

标准答案:D

11. 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柏拉图

B. 卢梭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标准答案:D

12.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 )

A. 17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末

标准答案:C

13. 在协调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社区

B. 家庭

C. 学校

D. 父母

标准答案:C

14.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 育德

B. 促智

C. 育美

D. 健体

标准答案:C

15.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 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 发现教学

B. 班组授课制

C. 分组教学

D. 个别教学

标准答案:BCD

2. 我国教育形式构成主要有()

A. 自学

B. 全日制学校

C. 半日制学校

D. 业余制学校

标准答案:BCD

3. 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B. 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C. 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D. 义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

标准答案:ACD

4.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身心发展的互补?( )

A. 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 聪明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

C. 坚强的意志能战胜肢体残缺的困难

D. 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

标准答案:ACD

5. 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

A. 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B. 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 )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D.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标准答案:ABCD

6. 隐性课程的特点:()

A. 隐蔽性

B. 广泛性

C. 非预期性

D. 权威性

标准答案:ABC

7.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B.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C.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标准答案:ACD

8.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

A. 思想政治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教育理论素质

D. 教育能力素质

标准答案:ABCD

9. 进行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 )

A. 教学

B. 课外活动

C. 训练

D. 综合实践活动

标准答案:ABD

10.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

A. 身体锻炼

B. 精神生活

C. 品德培养

D. 智力开发

标准答案:ABC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对于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次要的学习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人的社会化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5.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社会教育同社区教育是一回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7.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 错误

B. 正确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合并课程

标准答案:B

2.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初期

D.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标准答案:B

3.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是( )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标准答案:B

4.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

A. 皮亚杰

B. 赞可夫

C. 维果茨基

D. 苏霍姆林斯基

标准答案:C

5. 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是()

A.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B. 文科综合

C. 理科综合

D. 音体美综合

标准答案:A

6. 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标准答案:D

7. 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标准答案:B

8.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

A. 文化传统

B. 受教育者的需求

C. 生产力水平

D. 教育的规模

标准答案:C

9. 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 )

A. 高等教育制度

B. 特殊教育制度

C. 奖惩作息制度

D. 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

标准答案:A

10. 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

A. 对话行为

B. 讲述行为

C. 指导行为

D. 提问行为

标准答案:B

11.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 育德

B. 促智

C. 育美

D. 健体

标准答案:C

12.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 引导法

B. 榜样法

D. 讨论法

标准答案:B

13. 培养人的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是()

A. 社会实践

B. 教学

C. 劳动

D. 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A

14.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

标准答案:D

15.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 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区教育的作用()

A. 协调育人

B. 优化环境

C. 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D. 发展经济

标准答案:ABC

2. 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B. 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C. 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 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标准答案:ABD

3. 教学原则主要包括()

A. 整体性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D.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BCD

4.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 ( )

A. 中小学教育

B. 社会教育

D. 家庭教育

标准答案:ABCD

5. 构成人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 行

B. 情

C. 思

D. 知

标准答案:ABD

6. 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有( )。

A. 生存的权利

B. 受教育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安全的权利

标准答案:ABCD

7. 教师的劳动所具有的特点 ( )

A. 创造性

B. 示范性

C. 长期性

D. 重复性

标准答案:ABCD

8.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A.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 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 有利于人口迁移

D. 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标准答案:ABCD

9.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标准答案:AC

10.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 教育思想改革

B. 教育制度改革

C. 教育内容改革

D. 教育手段改革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

A. 错误

标准答案:B

2. 福禄贝尔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罗杰斯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4. 新课程改革就是课程内容的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8. 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的事,与家庭、社会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9. 为社会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A. 参观法

B. 实验法

D. 练习法

标准答案:C

2.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 实施素质教育

D. 个性发展

标准答案:B

3.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

A. 知识拓展能力

B. 设计教学的能力

C. 教学创新能力

D. 教育教学能力

标准答案:D

4.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 )

A. 《教育漫话》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尔》

D. 《普通教育学》

标准答案:C

5. 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

A. 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 道德行为规范

D.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标准答案:D

6. 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

A. 教学和教育

B. 升学和就业

C. 教学和科研

D. 生活和生产

标准答案:C

7.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

A. 义务教育要求

B. 素质教育要求

C. 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 奠基工程

标准答案:D

8. 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决定性的条件是( )

A. 遗传素质

B. 教育

C. 环境

D. 主观能动性

9. 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实现:( )

A. 教师讲授过程

B. 学生学习过程

C. 校长管理过程

D. 教材呈现过程

标准答案:B

10.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杜威

标准答案:C

11.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标准答案:C

12. 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

A. 社会交往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自我修养

标准答案:A

13.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A. 课程设计

B. 课程制订

C. 教材编制

D. 课程设置

标准答案:D

14. 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

A. 广域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学科课程

标准答案:C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思想是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标准答案:B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 模仿性

B. 意识性

C. 规律性

D. 社会性

标准答案:BD

2. 教育的基本职能有()

A. 选拔人才

B. 促进社会发展

C. 促进个体发展

D. 传递知识经验

标准答案:BCD

3. 教育对社会精神文化的作用是()

A. 传递文化

B. 创新文化

C. 选择文化

D. 交流文化

标准答案:ABCD

4. 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

A.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 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 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标准答案:ABD

5.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标准答案:AC

6.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

A. 个性已基本形成

B. 性格已基本定型

C.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标准答案:CD

7. 教育目的规定着:( )

A.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 教育内容和方法

标准答案:BC

8.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基础教育真正变成( )

A. 发展性教育

B. 预备性教育

C. 选择性教育

D. 普及性教育

标准答案:AD

9. 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 )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

A. 实践精神

B. 实干能力

C. 创新精神

D. 创造能力

标准答案:CD

10. 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 ( )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个人不过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所以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社会的意志。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2. 劳动技术教育就是教学生怎么干活。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教育目的应当反映社会要求,应与人自身发展需要辩证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的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的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5. 教育对社会发生作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用的整体性与全方位性以及作用重心的转移性。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8. 人的“未特定化”是人可教育性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9.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教育总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教育是由社会生活条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谋学网www.mouxue.com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时()

A. 实验活动

B. 德育活动

C. 教学活动

D. 智育活动

标准答案:C

2.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C

3.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标准答案:A

4. 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

A. 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 道德行为规范

D.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标准答案:D

5. 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 洛克

B. 卢梭

C. 斯宾塞

D. 福禄贝尔

标准答案:B

6. 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 )。

A. 校外教育

B. 配合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社区教育

标准答案:C

7. 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 学科课程理论

B. 结构主义课程论

C. 实用主义课程论

D. 综合课程论

标准答案:B

8.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 实施素质教育

D. 个性发展

标准答案:B

9. 受教育者个性得以充分施展的最好途径是()

A. 教学

B. 社会实践

C. 课外活动

D. 劳动

标准答案:C

10.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A. 生物性和社会性

B. 生物性和阶级性

C. 历史性和阶级性

D. 受教性和可教性

标准答案:D

11. 社会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与环节是(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综合技术教育

标准答案:D

12.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标准答案:C

13.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的共同特征是( )

A.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B. 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C. 师生双边活动平衡

D. 运用多媒体技术

标准答案:B

14. 被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称为“危机期”的是( )

A. 幼儿期

B. 童年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标准答案:C

15.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 育德

B. 促智

D. 健体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流派有( )

A. 儿童中心论

B. 环境决定论

C. 社会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标准答案:CD

2. 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 )

A. 先导性

B. 感染性

C. 终身性

D. 个别性

标准答案:ABCD

3. 下列哪些教育理论著作属于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作品?( )

A. 《学记》

B. 《论语》

C. 柏拉图《理想国》

D.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标准答案:ABC

4.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 认知领域

B. 日常生活领域

C. 情感领域

D. 动作技能

标准答案:ACD

5.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B.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C.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标准答案:ACD

6. 美国学制改革的特点有( )。

A. 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

B. “综合中学”迅速发展

C. 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

D.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很大

标准答案:BCD

7.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B. 多样性

C. 开放性

D. 群众性

标准答案:ABCD

8. 马克思认为现代生产劳动的主要形式是()

A. 直接劳动

B. 一般劳动

C. 脑力劳动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育是以人的遗传素质为前提的,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学校抓德育和体育必然会影响智育。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别是分工的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6.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义务教育就是指免费的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8. 有了各种网络教育、远程教学等新的教育和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可以取消了。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A. 错误

B. 正确

10.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

A. 文化传统

B. 受教育者的需求

C. 生产力水平

D. 教育的规模

标准答案:C

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

标准答案:D

3.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教育—人之间的辨证关系

B. 培养人

C. 促进社会发展

D. 教育自身的发展

标准答案:A

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是属于( )

A. 原始社会的教育

B. 古代社会的教育

C.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标准答案:C

5.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 )

A. 社区内的少年儿童

B. 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

C. 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

D. 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

标准答案:C

6. 马克思认为的提高社会生产的重要方法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教劳结合

B. 消灭旧的分工

C. 缩短劳动时间

D. 减小劳动强度

7.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对象

C. 教育手段

D. 教育原则

标准答案:C

8. 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实践活动

B. 一种主体活动

C. 一种文化活动

D. 一种认识活动

标准答案:D

9. 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创造力、个性、学习动机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价值因素

B. 遗传因素

C. 情意因素

D. 品德因素

标准答案:C

10. 奖励和惩罚的运用在德育工作中是属于( )。

A. 比较法

B. 榜样法

C. 评价法

D. 自我教育法

标准答案:C

11. 学校教育始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标准答案:B

12.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涂尔干

B. 卢梭

C. 赞科夫

D. 福禄倍尔

标准答案:A

13. 教育的客观依据是( )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环境

C. 人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水平

D. 遗传素质

标准答案:C

14.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

B. 科技进步

C. 教育技术进步

D. 产业革命

标准答案:A

15. 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

A. 决定作用

B. 保证作用

C. 主导作用

D. 条件作用

标准答案:B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当前德育工作成效不大的原因是:()

A. 不良德育观念的影响

B. 不良德育环境的制约

C. 升学竞争的冲击

D. 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标准答案:ABCD

2.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 )

A. 教师中心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 儿童中心论

标准答案:AD

3. 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特质是:()

A. 民主平等

B. 尊师爱生

C. 教学相长

D. 教师至上

标准答案:ABC

4. 教育的基本职能有()

A. 选拔人才

B. 促进社会发展

C. 促进个体发展

D. 传递知识经验

标准答案:BCD

5. 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

A.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 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 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标准答案:ABD

6.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全面施教

B. 以身作则

C. 严爱相济

D. 耐心原则

标准答案:ABCD

7.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

A. 教育即生活

B. 社会即教育

C. 生活即教育

D. 教学做合一

标准答案:BCD

8. 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要素 ( )。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知识

C. 教师职业道德

D. 教师专业精神

标准答案:ABD

9.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 )

A. 个性已基本形成

B. 性格已基本定型

C.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标准答案:CD

10.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B.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 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D. 制约教育目的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但不能搞教学唯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国家课程是自下而上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只有学校教育就可以了,家庭教育无所谓。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6. 社会物质生产也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只要发展了人的某些专长和特性,就是发展了个性。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 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标准答案:A

2.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是()

A. 《学记》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教育漫话》

标准答案:B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思想是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标准答案:B

4.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A. 活动课时制

B. 分组教学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标准答案:B

5.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杜威

标准答案:C

6.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A. 基础教育

B. 中学教育

C. 中等教育

D. 职业教育

标准答案:A

7. 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

A. 原始社会初期

B.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 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标准答案:C

8.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方法

C. 教育手段

D. 教育内容

标准答案:D

9. 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

A. 孔子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布鲁纳

标准答案:B

10.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

A. 义务教育要求

B. 素质教育要求

C. 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 奠基工程

标准答案:D

11. 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柏拉图

B. 卢梭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标准答案:D

12.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 )

A. 17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末

标准答案:C

13. 在协调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社区

B. 家庭

C. 学校

D. 父母

标准答案:C

14.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 育德

B. 促智

C. 育美

D. 健体

标准答案:C

15.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 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 发现教学

B. 班组授课制

C. 分组教学

D. 个别教学

标准答案:BCD

2. 我国教育形式构成主要有()

A. 自学

B. 全日制学校

C. 半日制学校

D. 业余制学校

标准答案:BCD

3. 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B. 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C. 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D. 义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

标准答案:ACD

4.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身心发展的互补?( )

A. 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 聪明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

C. 坚强的意志能战胜肢体残缺的困难

D. 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

标准答案:ACD

5. 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

A. 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B. 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 )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D.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标准答案:ABCD

6. 隐性课程的特点:()

A. 隐蔽性

B. 广泛性

C. 非预期性

D. 权威性

标准答案:ABC

7.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B.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C.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D.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标准答案:ACD

8.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

A. 思想政治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教育理论素质

D. 教育能力素质

标准答案:ABCD

9. 进行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 )

A. 教学

B. 课外活动

C. 训练

D. 综合实践活动

标准答案:ABD

10.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

A. 身体锻炼

B. 精神生活

C. 品德培养

D. 智力开发

标准答案:ABC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对于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次要的学习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人的社会化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5.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社会教育同社区教育是一回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7.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 错误

B. 正确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合并课程

标准答案:B

2.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初期

D.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标准答案:B

3.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是( )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标准答案:B

4.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

A. 皮亚杰

B. 赞可夫

C. 维果茨基

D. 苏霍姆林斯基

标准答案:C

5. 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是()

A.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B. 文科综合

C. 理科综合

D. 音体美综合

标准答案:A

6. 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标准答案:D

7. 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标准答案:B

8.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

A. 文化传统

B. 受教育者的需求

C. 生产力水平

D. 教育的规模

标准答案:C

9. 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 )

A. 高等教育制度

B. 特殊教育制度

C. 奖惩作息制度

D. 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

标准答案:A

10. 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

A. 对话行为

B. 讲述行为

C. 指导行为

D. 提问行为

标准答案:B

11.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 育德

B. 促智

C. 育美

D. 健体

标准答案:C

12.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 引导法

B. 榜样法

D. 讨论法

标准答案:B

13. 培养人的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是()

A. 社会实践

B. 教学

C. 劳动

D. 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A

14.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

标准答案:D

15.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 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区教育的作用()

A. 协调育人

B. 优化环境

C. 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D. 发展经济

标准答案:ABC

2. 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B. 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C. 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 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标准答案:ABD

3. 教学原则主要包括()

A. 整体性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D.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BCD

4.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 ( )

A. 中小学教育

B. 社会教育

D. 家庭教育

标准答案:ABCD

5. 构成人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 行

B. 情

C. 思

D. 知

标准答案:ABD

6. 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有( )。

A. 生存的权利

B. 受教育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安全的权利

标准答案:ABCD

7. 教师的劳动所具有的特点 ( )

A. 创造性

B. 示范性

C. 长期性

D. 重复性

标准答案:ABCD

8.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A.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 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 有利于人口迁移

D. 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标准答案:ABCD

9.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标准答案:AC

10.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 教育思想改革

B. 教育制度改革

C. 教育内容改革

D. 教育手段改革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

A. 错误

标准答案:B

2. 福禄贝尔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罗杰斯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4. 新课程改革就是课程内容的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8. 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的事,与家庭、社会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9. 为社会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A. 参观法

B. 实验法

D. 练习法

标准答案:C

2.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 实施素质教育

D. 个性发展

标准答案:B

3.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

A. 知识拓展能力

B. 设计教学的能力

C. 教学创新能力

D. 教育教学能力

标准答案:D

4.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 )

A. 《教育漫话》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尔》

D. 《普通教育学》

标准答案:C

5. 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

A. 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 道德行为规范

D.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标准答案:D

6. 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

A. 教学和教育

B. 升学和就业

C. 教学和科研

D. 生活和生产

标准答案:C

7.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

A. 义务教育要求

B. 素质教育要求

C. 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 奠基工程

标准答案:D

8. 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决定性的条件是( )

A. 遗传素质

B. 教育

C. 环境

D. 主观能动性

9. 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实现:( )

A. 教师讲授过程

B. 学生学习过程

C. 校长管理过程

D. 教材呈现过程

标准答案:B

10.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杜威

标准答案:C

11.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标准答案:C

12. 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

A. 社会交往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自我修养

标准答案:A

13.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A. 课程设计

B. 课程制订

C. 教材编制

D. 课程设置

标准答案:D

14. 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

A. 广域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学科课程

标准答案:C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思想是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标准答案:B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 模仿性

B. 意识性

C. 规律性

D. 社会性

标准答案:BD

2. 教育的基本职能有()

A. 选拔人才

B. 促进社会发展

C. 促进个体发展

D. 传递知识经验

标准答案:BCD

3. 教育对社会精神文化的作用是()

A. 传递文化

B. 创新文化

C. 选择文化

D. 交流文化

标准答案:ABCD

4. 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

A.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 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 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标准答案:ABD

5.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标准答案:AC

6.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

A. 个性已基本形成

B. 性格已基本定型

C.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标准答案:CD

7. 教育目的规定着:( )

A.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 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 教育内容和方法

标准答案:BC

8.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基础教育真正变成( )

A. 发展性教育

B. 预备性教育

C. 选择性教育

D. 普及性教育

标准答案:AD

9. 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 )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

A. 实践精神

B. 实干能力

C. 创新精神

D. 创造能力

标准答案:CD

10. 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 ( )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个人不过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所以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社会的意志。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2. 劳动技术教育就是教学生怎么干活。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教育目的应当反映社会要求,应与人自身发展需要辩证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的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的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5. 教育对社会发生作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用的整体性与全方位性以及作用重心的转移性。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8. 人的“未特定化”是人可教育性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9.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教育总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教育是由社会生活条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谋学网www.mouxue.com


相关内容

  •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路基填料的强度指标是() A. 压实度 B.CBR 值 C. 稳定度 D. 塑性指数 [答案]B [解析]考查路基填料选择.强度要求是按CBR 值确定.教材2. 2.填石路基采用强力夯实施工时,填补夯坑的填料应选用() A. 碎石土 B. 砂 ...

  • 15春福师[教育管理原理]在线作业一 答案
  • 福师<教育管理原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专家问卷调查法又称(). A. 头脑风暴法 B. 反向头脑风暴法 C. 德尔菲法 D. 哥顿法 正确答案:C 2. 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属于(). A. 研修培训 ...

  • 信息能力提升湖北10
  • 1.Moodle的单机版和网络版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2.正版软件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3.学科教学资源本地化二次开发指在卫星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由当地教育工作者结合本地或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所接 ...

  • 中南大学现代护理学-在线作业三答案
  • 现代护理学_在线作业三 一. 单选题 (共10题, 共4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要的范畴( ) (4分) A. 生理需要 B. 心理需要 C. 安全需要 D. 社交需要 ★标准答案:B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奥瑞姆护理系统( ) (4分) A. 基本护理系统 B. 部分补偿系 ...

  • 电子科技16春[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2
  • 16春<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按需求定理,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则总收益会 . 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 随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 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 不确定 正确答案: 2. 必需品和奢侈品相比 . 必需品需求弹性大 . 奢侈品需求 ...

  • 管理学原理_在线作业_1
  • 管理学原理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2-16 16:09:52 一.单选题 1. (5分) ( )制又被称为泰罗制. ∙ ∙ ∙ ∙ 得分: 5 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A. 人际关系制 B. 霍桑实验 C. 一般管理理论 D. 科学管理制 2. (5分) 古典经济 ...

  • 东师范高级英语16秋在线作业2免费答案
  • :1cb91954-db29-4cb6-ac0c-9be8a27cb3a8 :db1cc7e8-8f8d-4b35-89b0-07abc29e1e8a 高级英语16秋在线作业2 1:Which sentences apply the rhetorical device of metaphor? A ...

  • 大工15春[船舶设计原理]在线作业1 答案
  • 大工15春<船舶设计原理>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1. 要使船舶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GM=O B. GM C. GM>O D. GM≥0 正确答案:B 2. 船舶设计主要包括()阶段. A. 初步设计 B. 详细设计 ...

  • 15春西交[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在线作业答案
  • 西交<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原位化学淋洗操作系统不包括() A. 向土壤试驾淋洗液的设备 B. 上层淋出液收集系统 C. 下层淋出液收集系统 D. 淋出液处理系统 正确答案:B 2. 在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常用的氧化剂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