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

  谈毁誉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   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地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正常的人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还有我们常常讲什么“党同伐异”,又讲什么“臭味相投”等等。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禀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好恶观等等,都不会一样,都会有点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避免误会。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谈礼貌      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许多年前,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针对上述的情况有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传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睛。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我想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   富者有礼高贵,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谈压力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从大处来看,现在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人口爆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的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没有它,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这个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怀疑真有这种人,过去由于一些我曾经说过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实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压力如何排除呢?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我的“三不主义”的第三条是“不嘀咕”,我认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编辑 薛峰

  谈毁誉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   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地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正常的人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还有我们常常讲什么“党同伐异”,又讲什么“臭味相投”等等。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禀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好恶观等等,都不会一样,都会有点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避免误会。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谈礼貌      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许多年前,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针对上述的情况有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传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睛。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我想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   富者有礼高贵,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谈压力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从大处来看,现在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人口爆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的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没有它,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这个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怀疑真有这种人,过去由于一些我曾经说过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实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压力如何排除呢?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我的“三不主义”的第三条是“不嘀咕”,我认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编辑 薛峰


相关内容

  •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600字
  •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季老先生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 ...

  • eeqs%vkv作文素材(关于史铁生和季羡林)
  • .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史铁生]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 ...

  •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 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 作者:季羡林 季羡林,字希逋.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季羡林曾经说过: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分别是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 我的童年 季羡林
  • 第5课 我的童年 四川德阳五中  肖冬  编写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教案
  • <我的童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生疏""琐事""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肃然起敬""不 ...

  • 季羡林画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长者季羡林 人们所见到的季老,总是笑眯眯的,他是那种初见之下给人感觉特别慈祥的人.先生的学问确实很大,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一个性情中人,也是一个很有情味的长首. 90年代,应该说是季羡林先生个人生活最为悲苦的日子.在这段岁月里,他的几位亲属,都相继去世,尤其是伴随了他从半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平淡朴素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

  • 季羡林谈人生经典语录
  • 1、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2、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3、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 4、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 ...

  • 季羡林人生智慧书_附录
  • 大师妙语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做人与处世> 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 ...

  • 阅世心语: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经典散文集
  • <阅世心语> 序 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 作者介绍 内容介绍 <阅世心语> 第一章 纵浪大化中 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