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

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

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其中,“生动的直观”就是指感性认识,“抽象的思维”就是指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科学完整地概括了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2。其中,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首先形成的是感性认识,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会形成理性认识,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不表示认识过程的完结,要实现完整的认识过程,还需要通过认识来指导实践,并且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这样就实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是由实践到认识,由物质到精神的飞跃,具体来说,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那么,认识为什么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如何实现的?

认识之所以必然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相关的。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不在现象之外而在现象之中,但现象又不直接是其本质而是包含1

《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1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着本质,本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体现出来,所以现象是本质的向导。现象和本质具有统一性,所以人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性则决定了人的认识必然要经历先认识现象再认识本质、先形成感性认识再形成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说:“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制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1因此,要想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事物的现象,同时,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2

综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彼此相互区分有互相联系。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人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事物的现象,得到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形成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成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内在规律的认识,因此,就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人的认识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不意味着认识运动的结束,要实现完整的认识过程,还必须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运动更加重要的那一半,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呢?

首先,人们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毛泽东曾说:“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2如果理论不回到实践,对于人的实践活动不起任何的指导作用,实际上是前功尽弃,浪费了前人所做的一切努力,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因此,理论必须回到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

其次,理论只有回到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是否正确。一个理论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反映了客观真理,既不能靠自己的吹嘘,也不能靠教条或权威来解释,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如毛泽东所说:“理论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4一般来说,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理论就是成功的理论,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实践的成败与否与理论的真理性直接画上绝对的等号,我们应该对成功、失败与理论的正确、错误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当然,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在实践中成功的,就能证明理论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最后,理论只有回到实践才会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文中说:“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5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有一个逐步进1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步的过程,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暴露也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

1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即使是正确的认识,

也不能一下子把事物的本质认识清楚,可能一些正确的理论也会存在错误的成分,或者说,一个理论,在目前的条件下正确的理论而以后的条件下可能就是错误的。所以,“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不会完结。”2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

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其中,“生动的直观”就是指感性认识,“抽象的思维”就是指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科学完整地概括了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2。其中,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首先形成的是感性认识,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会形成理性认识,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不表示认识过程的完结,要实现完整的认识过程,还需要通过认识来指导实践,并且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这样就实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是由实践到认识,由物质到精神的飞跃,具体来说,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那么,认识为什么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如何实现的?

认识之所以必然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相关的。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不在现象之外而在现象之中,但现象又不直接是其本质而是包含1

《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1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着本质,本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体现出来,所以现象是本质的向导。现象和本质具有统一性,所以人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性则决定了人的认识必然要经历先认识现象再认识本质、先形成感性认识再形成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说:“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制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1因此,要想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事物的现象,同时,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2

综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彼此相互区分有互相联系。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人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事物的现象,得到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形成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成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内在规律的认识,因此,就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人的认识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不意味着认识运动的结束,要实现完整的认识过程,还必须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运动更加重要的那一半,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呢?

首先,人们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毛泽东曾说:“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2如果理论不回到实践,对于人的实践活动不起任何的指导作用,实际上是前功尽弃,浪费了前人所做的一切努力,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因此,理论必须回到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

其次,理论只有回到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是否正确。一个理论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反映了客观真理,既不能靠自己的吹嘘,也不能靠教条或权威来解释,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如毛泽东所说:“理论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4一般来说,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理论就是成功的理论,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实践的成败与否与理论的真理性直接画上绝对的等号,我们应该对成功、失败与理论的正确、错误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当然,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在实践中成功的,就能证明理论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最后,理论只有回到实践才会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文中说:“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5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有一个逐步进1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步的过程,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暴露也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

1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即使是正确的认识,

也不能一下子把事物的本质认识清楚,可能一些正确的理论也会存在错误的成分,或者说,一个理论,在目前的条件下正确的理论而以后的条件下可能就是错误的。所以,“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不会完结。”2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主义文学
  • 何为美 201202404杨慧舜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相关文艺论著理论相结合,从劳动创造美的角度,对"何为美"美审美个体性以及美异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在哲学史上对于美的探讨,黑格尔主张在理念世界中去寻找美,在这种感性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则将人视为"感性的对象& ...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1963年5月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在肯定了人的 ...

  • 实事求是的两座里程碑
  •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井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精神 ...

  • 天津综合知识
  • 11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20.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21.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22.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 ...

  • 原理试卷及答案2
  • 课 一.单项选择题(1-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上打"",然后把这个答案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表格内的相应位置)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图解
  • 图一说明: 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同一.其中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注意:在考研政治中,通常把"思维"等同于"意识" ...

  •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复习
  • 高二政治 学案 5.2.1认识的根本任务 预习导学 一.心中有数 1.重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2.难点: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觉与假象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什么是感性认识 是什么 什么是理性认识 根本任务 为什么 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 从认识的作用来看: ...

  • 自考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 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201404 /201201)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形而上学唯 ...

  •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1.辩证法及其形态 2.形而上学及形式 3.二者的对立 (二)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