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品德与社会"

走进小学“品德与社会”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关系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形成,所以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品德与是非观念。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师;小学生

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科目学习的效果好坏,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有效性。

一、扮演教材中的典型人物角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内涵丰富、情节非常吸引人的课文,这些课文之所以故事动人,是因为课文内容由一个个各式各样的人物组成,这些人物在不同的课文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师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内容的生动性。小学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典型角色,然后组织一部分学生将书中的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且由于是亲身体验,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一课“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工人,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这些角色,如:工人、电脑工程师、农民、销售员等。通过扮演不同行业的角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行业职工对于社会的贡献,这样学生能够很快地明白课文表达的含义。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不能够将教育局限在教材之中,而是应该适当地进行拓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之中,教师除了需要完成课内的教学之外,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室外的实践教学。这需要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课文的实践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情感更加的理智,让学生能够有是非认识。例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一课“红灯的约束与绿灯的自由”强调了规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并不强,教师在讲解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将课文叙述一遍,学生可能绝大部分对于“规则”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教师要想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去室外亲身体验“规则”。例如,让学生感受一下马路的交通规则,或者让其在售票厅感受一下排队的规则。在学生体验完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规则会怎么样,这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能够真正认识规则的作用,并能在生活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安排小组辩论,提高思想认识

小组辩论的方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同样是非常有必要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同于数学、语文,它探讨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因此学生通过学习需要认识到对和错之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方是正方,一方是反方,事先确定一个有争论性的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一位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一个陌生人突然过来,请求他帮个忙,这位学生应该帮助陌生人吗?教师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学生开展课堂辩论。通过辩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与社

会。

总之,小学是学生品德与社会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小组辩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就能够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了。

参考文献:

[1]颜振国.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幸福:初中社会·思品学科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分析与培养[J].科技信息,2010(5).

[2]林夏雯.如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成功:教育,2013(3).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开封小学)

走进小学“品德与社会”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关系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形成,所以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品德与是非观念。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师;小学生

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科目学习的效果好坏,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有效性。

一、扮演教材中的典型人物角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内涵丰富、情节非常吸引人的课文,这些课文之所以故事动人,是因为课文内容由一个个各式各样的人物组成,这些人物在不同的课文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师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内容的生动性。小学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典型角色,然后组织一部分学生将书中的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且由于是亲身体验,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一课“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工人,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这些角色,如:工人、电脑工程师、农民、销售员等。通过扮演不同行业的角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行业职工对于社会的贡献,这样学生能够很快地明白课文表达的含义。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不能够将教育局限在教材之中,而是应该适当地进行拓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之中,教师除了需要完成课内的教学之外,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室外的实践教学。这需要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课文的实践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情感更加的理智,让学生能够有是非认识。例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一课“红灯的约束与绿灯的自由”强调了规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并不强,教师在讲解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将课文叙述一遍,学生可能绝大部分对于“规则”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教师要想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去室外亲身体验“规则”。例如,让学生感受一下马路的交通规则,或者让其在售票厅感受一下排队的规则。在学生体验完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规则会怎么样,这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能够真正认识规则的作用,并能在生活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安排小组辩论,提高思想认识

小组辩论的方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同样是非常有必要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同于数学、语文,它探讨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因此学生通过学习需要认识到对和错之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方是正方,一方是反方,事先确定一个有争论性的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一位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一个陌生人突然过来,请求他帮个忙,这位学生应该帮助陌生人吗?教师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学生开展课堂辩论。通过辩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与社

会。

总之,小学是学生品德与社会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小组辩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就能够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了。

参考文献:

[1]颜振国.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幸福:初中社会·思品学科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分析与培养[J].科技信息,2010(5).

[2]林夏雯.如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成功:教育,2013(3).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开封小学)


相关内容

  • "六一儿童节"相关活动总结范文
  • 5月27日,我们宿城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六一"教研工作室一行,到陈集小学送教.调研.本学期东南片的六个乡镇全部送教完毕,因此,同时在陈小召开东南片的工作总结会,要求所有东南片各校的工作室成员,无特殊情况一律到会.加上陈集乡的全体品德老师,一共有四五十人. 会议包括:上课 ...

  • 未来版六年级思品下册教学计划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分十二课.有走进地球村,世界大舞台,只有一个地球,放飞和平鸽,告别小学时代.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 ...

  • 小议中小学德育基地的建设
  • 一.德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探究.分析.理解,找出相应的答案,不断地自我提升.这就是常说的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由此可见,德育基地作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实践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日益显现.德育基地泛指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按照 ...

  • 小学品德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 南宁市爱华教育集团校级微型课题 小学品德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结题报告 黄海明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问题的提出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小学<思品与生活>的实践中,我发现,在思品课上系统地传授思品知识, 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以及对学生行为的促进作用不大,所教班级学 ...

  • 让品德与社会课从课堂走向实践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品德与社会课从课堂走向实践 作者:胡龙学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3期 摘 要: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入手,探讨实践体验教学在品德学习中的促进作用,提升小学品德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实践 ...

  •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让课堂回归生活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 ...

  •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握课程特点.深钻教材.充分准备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 现在的< ...

  • 2014二年级品生指导意见
  • 2014-2015学年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注意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增加了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并且注意到了学生生活圈的逐步扩展.教材选择了一些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着重培养探究习惯.探究方法,使学生品味到动脑筋 ...

  • 北师大版小学四上品德与社会期终试卷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终试卷 一.填空题. 1.这一学期,我们用眼.用心观察中,走进了美丽的 :我们在调查体验中,聆听了家乡的 :在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们情不自禁地说:"家乡,我为你 . 2.在走进不同的家乡中,我们惊叹祖国各地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不同:华北平原 :天山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