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重力教案7

二、重力 万有引力

[教学目标]⑴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万有引力;⑵掌握重力三要素。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麽是力?什麽是力的三要素?

2、什麽是力的图示?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

问题1:什麽是重力?它是怎样产生的?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说明:(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2)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都是被研究对象。

问题2:同一只铅球,在下列情况下,所受重力的方向各是怎

样的(见右图) ?

共同讨论之后,教师小结。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

是运动的,无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量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形状、质量分布有关。不

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找。

5、重力大小: G =mg , g =9. 8N /kg

6、重力的测量:重力的测量用弹簧秤。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然后提问: 图甲、乙中,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

物体、受力物体是谁?

问题3: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对地球是否有力的作用?由此说明: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吸引作用,从而引出:万有引力。

(二)万有引力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说明:(1)宇宙空间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万有引

力越大,物体间的距离越大,万有引力越小。在此可给出万有引力数学表达式:

F =G m 1m 2

r 2

式中,m1、m2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物体间的距离。G为引力恒量,其值

-1122为:6. 67⨯10N ⋅m /kg 。

(3)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三、布置作业:练习二(1)、(2)、(3)

二、重力 万有引力

[教学目标]⑴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万有引力;⑵掌握重力三要素。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麽是力?什麽是力的三要素?

2、什麽是力的图示?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

问题1:什麽是重力?它是怎样产生的?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说明:(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2)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都是被研究对象。

问题2:同一只铅球,在下列情况下,所受重力的方向各是怎

样的(见右图) ?

共同讨论之后,教师小结。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

是运动的,无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量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形状、质量分布有关。不

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找。

5、重力大小: G =mg , g =9. 8N /kg

6、重力的测量:重力的测量用弹簧秤。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然后提问: 图甲、乙中,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

物体、受力物体是谁?

问题3: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对地球是否有力的作用?由此说明: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吸引作用,从而引出:万有引力。

(二)万有引力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说明:(1)宇宙空间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万有引

力越大,物体间的距离越大,万有引力越小。在此可给出万有引力数学表达式:

F =G m 1m 2

r 2

式中,m1、m2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物体间的距离。G为引力恒量,其值

-1122为:6. 67⨯10N ⋅m /kg 。

(3)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三、布置作业:练习二(1)、(2)、(3)


相关内容

  •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3
  • 1.2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3.知道重力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4.知道等效法在建立重心概念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 难点:物体重心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 ...

  •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13
  •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上一切物体都 受到吸引作用,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 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 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会用G=mg(g=9.8N ...

  •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任务,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 ...

  • 高一物理位置和位移教案2
  •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 教学目的: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 ...

  • 高一物理教案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 2.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会用来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 四.教学用具 弹簧秤二个,钩码 ...

  • 高一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3
  •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 ⑵理解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力的图示. ⑶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⑷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 =mg (g =9.8N/kg)计算重力. ⑸知道用悬 ...

  • 高一 摩擦力(教案)
  • [教学目标] 摩擦力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摩擦力的存在. 2.使学生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特征,并会判断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使学生了解摩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已学的知识来加以分析. 2.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

  •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案5
  • §7.3 功和能 新疆乌鲁木齐61中 傅永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 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 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 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能力目标 5.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 ...

  •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3
  • 牛 顿 第 三 定 律 教学要求:1.理解力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能区别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重点难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