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莫能助--爱.生存与责任之关系(微信版)

爱莫能助——爱、生存与责任之关系

成语出处之一是《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是讲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甫虽然同情人们的举动,但杀君烧城是大逆不道。他决定快速行动,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并作诗歌颂他的功绩,如“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意思是说,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有愿望没能力。

我们为什么常常说爱莫能助,其实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小农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历史,除了靠天吃饭,邻里交往,定期交税粮外,不需要外来的帮助,就能获得生存。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与皇权税粮外,简单而无利益冲突。工业文明的到来,工厂的形成,城市化的建设,无不将农耕文明时期的分散而独立的个体人,汇聚一起,进行集约化的生产和劳动。人的生存,完全摆脱了单一依靠天气决定的因素,而变得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使每一个农民市民化、公民化。可以说,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被公民的时代。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几千年的专制极权,上百年的计划经济,使得中国只有农民与市民,没有公民。没有公民就没有责任,自然就爱莫能助了。

爱莫能助的核心不仅是为了生存不易、缺乏责任,更是因为中国人缺乏爱。弗罗姆在那本流传已久的经典之作《爱的艺术》指出,“爱领导人类进步”。人类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爱的历史,如果说是种族和语言的不同和差异让世界充满纷争,那么正是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结成团结和友谊,所以说爱是联结国家、种族、民族和人人的桥梁和纽带。 爱不仅指的两性的爱,更包括博爱、自爱和神爱。如果西方人说“上帝与我同在”,那么爱也是始终与我们同在。当我们缺乏爱时,自然缺乏责任,所以,我们常常用“爱莫能助”来回避责任,其实,我们是在用这句成语隐蔽爱的缺乏。爱的基本要素是“给予”。有爱,就能帮助、就能给予、就能承担责任。

爱莫能助不仅是爱的缺乏,还包括爱的无知。正如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

及哲学家帕拉塞萨斯所指出的:“一无所知的人儿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儿也就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儿是没有价值的。懂得事理的人儿也懂得爱、观察和发现„„对事物本质了解得越多,也就越钟爱„„设想所有水果与草莓同时成熟的人儿也就对葡萄一无所知”1

爱说到底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自然就缺乏责任感。责任感完全是人的一种由心里驾驭的自觉行为,是"我"对另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客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反应。所谓爱的责任感,就是建立再对他人的负责就像对自己负责一样的基础上的。现在,我们被太多的血缘、眼前的功利所误导,为了权力、金钱、名誉、地位,放弃爱、放弃责任,放弃帮助。也就是说,我们是在农耕文明是是仅仅为了生存的单向度的人,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什么是单向度的人呢?按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指出的,就是那种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按我的理解,就是缺乏爱,缺乏责任,爱莫能助的人。为什么人民会成为单向度的人呢?马尔库塞指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我们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是这个单向度的社会,使得我们冷漠、自私、麻木,缺少同情,缺乏关爱,缺少帮助,缺少责任。因为单向度的社会使得人民失去理想,自然就失去了爱与责任,自然就无爱也无助。

其实,从宏观层面,或许是人民创造历史,但从社会层面看,更是精英推进历史的进步,所以,社会精英更应该承担社会的责任。社会各类精英更应有爱、有责任,不能说爱莫能助。

我们知道在其他国家富人参与公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当年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到当代的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热心慈善事业早已成为富豪们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许多富豪认同卡内基的名言: 1转引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2008年6月26日,世界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慈善捐款,其中约300亿美元捐给了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基金会。盖茨夫妇此前已捐赠了近300亿美元。201512月2日,马克·扎克伯格将和他的妻子Priscilla Chan通过新成立的慈善基金在有生之年捐出他们所持有的Facebook股份中的99%。目前这些股份估值约为450亿美元。比尔·盖茨、巴菲特与马克·扎克伯格应该是中国富人的楷模。

根据福布斯统计,十年内美国富豪对各类慈善的捐赠总额超过2千亿美元,最富有的20%的富人捐的钱站所有的钱的三分之二。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讲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中国富豪精英也有有爱有助的企业家。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先后捐款

5.8亿元。其出发点就是爱。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很苦。我们从低层走到高层,就知道低层的痛苦。今天事业有所成功,对这些人就更加同情,很简单。”深入分析,发现黄如论从小由祖母带大,老太太信佛,多年中反复告诫他“不要骗人、害人、欺人、诈人”、“慈悲为本”。所以,有爱就有助。有关官员、学者、慈善人士话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称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当然,中国缺乏爱,缺乏帮助与责任,还有社会发展、文化层次、国家政策等综合性的原因。

其实,每位人都要承担帮助别人的责任,都是要承担帮助他人的责任。美国普通人有比较好的捐赠传统,都承担帮助他人的责任。美国捐赠善款的人,并不像许多人想象那样,大部分来自公司财团。75.6%的善款来自个人捐赠者。如果算上个人去世后向社会捐赠的遗产,那么个人捐赠占全部善款的83.4%。在美国,个人捐款来自各个收入层次的普通公民。在家庭收入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中,有65%是参与捐赠的。普通公民的捐赠意愿和捐赠行为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

根据同一年中华慈善总会公布的材料:在中国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中国以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中国上千万家企业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目前,中国私人捐赠不足10亿元。对比一下美国同类统计材料,就可以看出两国的差别。

普通公民参与公益,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社会风气和公民行为的相互补充关系。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现成不变的道德价值,人的道德价值是在人群关系中学习和逐渐形成的。这种人群关系包括家庭、交往者、学校、教会、职业联系、特定的社会,等等。如果人群期待和鼓励人们捐赠,把捐赠当作人群成员应尽的责任,形成一种风气,那么这种责任就会因习惯的内化而转变为一种道德价值。我认为壹基金的意义是深远的。一个人,一条短信,一块钱,去帮助那些从生活根本上需要我们帮助的中国人。大家齐动手,中国更繁荣!

有爱,就有责任,就要帮助他人;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爱莫能助可以休矣。

爱莫能助——爱、生存与责任之关系

成语出处之一是《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是讲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甫虽然同情人们的举动,但杀君烧城是大逆不道。他决定快速行动,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并作诗歌颂他的功绩,如“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意思是说,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有愿望没能力。

我们为什么常常说爱莫能助,其实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小农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历史,除了靠天吃饭,邻里交往,定期交税粮外,不需要外来的帮助,就能获得生存。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与皇权税粮外,简单而无利益冲突。工业文明的到来,工厂的形成,城市化的建设,无不将农耕文明时期的分散而独立的个体人,汇聚一起,进行集约化的生产和劳动。人的生存,完全摆脱了单一依靠天气决定的因素,而变得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使每一个农民市民化、公民化。可以说,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被公民的时代。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几千年的专制极权,上百年的计划经济,使得中国只有农民与市民,没有公民。没有公民就没有责任,自然就爱莫能助了。

爱莫能助的核心不仅是为了生存不易、缺乏责任,更是因为中国人缺乏爱。弗罗姆在那本流传已久的经典之作《爱的艺术》指出,“爱领导人类进步”。人类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爱的历史,如果说是种族和语言的不同和差异让世界充满纷争,那么正是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结成团结和友谊,所以说爱是联结国家、种族、民族和人人的桥梁和纽带。 爱不仅指的两性的爱,更包括博爱、自爱和神爱。如果西方人说“上帝与我同在”,那么爱也是始终与我们同在。当我们缺乏爱时,自然缺乏责任,所以,我们常常用“爱莫能助”来回避责任,其实,我们是在用这句成语隐蔽爱的缺乏。爱的基本要素是“给予”。有爱,就能帮助、就能给予、就能承担责任。

爱莫能助不仅是爱的缺乏,还包括爱的无知。正如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

及哲学家帕拉塞萨斯所指出的:“一无所知的人儿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儿也就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儿是没有价值的。懂得事理的人儿也懂得爱、观察和发现„„对事物本质了解得越多,也就越钟爱„„设想所有水果与草莓同时成熟的人儿也就对葡萄一无所知”1

爱说到底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自然就缺乏责任感。责任感完全是人的一种由心里驾驭的自觉行为,是"我"对另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客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反应。所谓爱的责任感,就是建立再对他人的负责就像对自己负责一样的基础上的。现在,我们被太多的血缘、眼前的功利所误导,为了权力、金钱、名誉、地位,放弃爱、放弃责任,放弃帮助。也就是说,我们是在农耕文明是是仅仅为了生存的单向度的人,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什么是单向度的人呢?按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指出的,就是那种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按我的理解,就是缺乏爱,缺乏责任,爱莫能助的人。为什么人民会成为单向度的人呢?马尔库塞指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我们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是这个单向度的社会,使得我们冷漠、自私、麻木,缺少同情,缺乏关爱,缺少帮助,缺少责任。因为单向度的社会使得人民失去理想,自然就失去了爱与责任,自然就无爱也无助。

其实,从宏观层面,或许是人民创造历史,但从社会层面看,更是精英推进历史的进步,所以,社会精英更应该承担社会的责任。社会各类精英更应有爱、有责任,不能说爱莫能助。

我们知道在其他国家富人参与公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当年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到当代的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热心慈善事业早已成为富豪们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许多富豪认同卡内基的名言: 1转引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2008年6月26日,世界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慈善捐款,其中约300亿美元捐给了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基金会。盖茨夫妇此前已捐赠了近300亿美元。201512月2日,马克·扎克伯格将和他的妻子Priscilla Chan通过新成立的慈善基金在有生之年捐出他们所持有的Facebook股份中的99%。目前这些股份估值约为450亿美元。比尔·盖茨、巴菲特与马克·扎克伯格应该是中国富人的楷模。

根据福布斯统计,十年内美国富豪对各类慈善的捐赠总额超过2千亿美元,最富有的20%的富人捐的钱站所有的钱的三分之二。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讲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中国富豪精英也有有爱有助的企业家。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先后捐款

5.8亿元。其出发点就是爱。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很苦。我们从低层走到高层,就知道低层的痛苦。今天事业有所成功,对这些人就更加同情,很简单。”深入分析,发现黄如论从小由祖母带大,老太太信佛,多年中反复告诫他“不要骗人、害人、欺人、诈人”、“慈悲为本”。所以,有爱就有助。有关官员、学者、慈善人士话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称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当然,中国缺乏爱,缺乏帮助与责任,还有社会发展、文化层次、国家政策等综合性的原因。

其实,每位人都要承担帮助别人的责任,都是要承担帮助他人的责任。美国普通人有比较好的捐赠传统,都承担帮助他人的责任。美国捐赠善款的人,并不像许多人想象那样,大部分来自公司财团。75.6%的善款来自个人捐赠者。如果算上个人去世后向社会捐赠的遗产,那么个人捐赠占全部善款的83.4%。在美国,个人捐款来自各个收入层次的普通公民。在家庭收入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中,有65%是参与捐赠的。普通公民的捐赠意愿和捐赠行为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

根据同一年中华慈善总会公布的材料:在中国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中国以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中国上千万家企业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目前,中国私人捐赠不足10亿元。对比一下美国同类统计材料,就可以看出两国的差别。

普通公民参与公益,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社会风气和公民行为的相互补充关系。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现成不变的道德价值,人的道德价值是在人群关系中学习和逐渐形成的。这种人群关系包括家庭、交往者、学校、教会、职业联系、特定的社会,等等。如果人群期待和鼓励人们捐赠,把捐赠当作人群成员应尽的责任,形成一种风气,那么这种责任就会因习惯的内化而转变为一种道德价值。我认为壹基金的意义是深远的。一个人,一条短信,一块钱,去帮助那些从生活根本上需要我们帮助的中国人。大家齐动手,中国更繁荣!

有爱,就有责任,就要帮助他人;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爱莫能助可以休矣。


相关内容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 ...

  • 自然辩证法考试上海大学
  • 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答: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 ...

  •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 广角 教育发展研究2011.7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笮孙秀丽 摘三赢. 要:校企合作是大学生立足本专业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创业实践,它解决了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和资 金匮乏两大难题,同时把大学生创业与地方特色.地方经济建设.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地方.企业和大学生的 关键词:校企 ...

  • [萤火虫之墓]:葬着我的叹息和眼泪
  • 这是战争堆砌的坟墓,葬着飞舞的萤火虫,葬着善良的人们,还有葬着我无奈的叹息和莫名的眼泪. 我不是卡通迷,我原本以为看动画片只是十年以前的回忆,去看宫崎骏的动漫电影是因为一个喜欢动画的好朋友的极力推荐,后来才知道,在变形金刚猫和老鼠小叮当圣斗士之外,还有这样动人的动画. 那是我好多年以后再一次见到萤火 ...

  • 科学与自然的关系.
  • 科学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 : 生态危机的例子随处可见,发人深省.通过学习,查阅文献,总结了一些学习所得.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的梳理,到现在科技时代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现状以及成因,最后落到要走可持续发展,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而对自身而言,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关键词 ...

  • 在国有林场党员冬训上的讲话
  • 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大林场改革发展力度 ----在国有林场党员冬训上的讲话 一 学习了解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国有林场的文件精神 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重大突破的.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

  • 主管如何让下属化压力为动力
  • 主管如何让下属化压力为动力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生存与壮大是树立一个一个"结果"的根底之上,所以我们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以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这本没有错,本人也绝对支持这么做,而且也应该这么做.问题的关键是当你告知下属想要的结果同时,你采取了那些行动辅佐他达成这个结果. 很多 ...

  • 农村教育学问题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教育论文 10初教专一班 漆丹 101021033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存在安全隐患多.学习成绩差.心理障碍凸显等诸多 ...

  •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小组成员:刘洁 陈裕花 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