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德尔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②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验证方法:自交(子代分离比3∶1); 测交(子代分离比为1∶1) 。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①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验证方法:[自交子代分离比(3∶1)n];测交[分离比为(1∶1)n]。 (3)两大定律适应范围: 2.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3. 纯合子、杂合子鉴定 (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
2) 测交法(更适于动物):
3) 花粉鉴别法:
(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并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 根据植株性状来判断待测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4. 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①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
②1∶2∶1→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AA 与Aa 表现型不同) 。 (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 ①9∶6∶1→9∶(3+3)∶1 ②12∶3∶1→(9+3)∶3∶1 ③9∶4∶3→9∶(3+1)∶3 ④15∶1→(9+3+3)∶1 ⑤9∶7→9∶(3+3+1) ⑥13∶3→(9+3+1)∶3
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16”, 其基因型比例不变, 即A B (9)∶A bb(3)∶aaB (3)∶aabb(1),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 倘若F2总组合数呈现“15”则表明有1/16的比例“致死”。 热点考向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研究过 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考点二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
知识精讲
思考~请总结真核细胞, 核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哪些情况?
提示: (1)一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2)两对非等位基因的位置
归纳拓展
1.XY 染色体各区段遗传特点分析
(1)基因位于Ⅱ1区段——属于伴Y 染色体遗传, 相关性状只在雄性(男性) 个体中表现, 与雌性(女性) 无关。
(2)基因位于Ⅱ2区段:属于伴X 染色体遗传, 包括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色盲和血友病遗传) 和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遗传) 。
(3)基因位于Ⅰ区段:涉及Ⅰ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XAXA 、XAXa 、XaXa, 男性为XAYA 、XAYa 、XaYA 、XaYa, 尽管此区段包含等位基因, 但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仍有明显差异, 即:遗传仍与性别有关, 如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Aa ×aa 后代中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均既有显性性状(Aa)又有隐性性状(aa),然而, 倘若基因在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则其遗传状况为
2. 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即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染色体上
3. 分析遗传系谱图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一步确定是否伴Y 遗传 → 第二步判断显隐性 → 第三步判断基因位置
归纳拓展
1. 致死问题归类及主要特征分析
致死的原因从不同角度划分有不同类型:如从致死来源可分为配子致死、合子(胚胎) 致死; 从基因显隐性的角度可分为显性基因致死和隐性基因致死; 从基因与染色体角度可分为常染色体上基因致死及性染色体上基因致死; 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异常致死; 从基因数量角度又可分为一对基因控制的致死及两对基因控制的致死现象等。 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
2. 遗传致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
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 但解此类题时照样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分离定律解题; 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 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系数。
1. 孟德尔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②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验证方法:自交(子代分离比3∶1); 测交(子代分离比为1∶1) 。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①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验证方法:[自交子代分离比(3∶1)n];测交[分离比为(1∶1)n]。 (3)两大定律适应范围: 2.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3. 纯合子、杂合子鉴定 (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
2) 测交法(更适于动物):
3) 花粉鉴别法:
(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并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 根据植株性状来判断待测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4. 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①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
②1∶2∶1→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AA 与Aa 表现型不同) 。 (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 ①9∶6∶1→9∶(3+3)∶1 ②12∶3∶1→(9+3)∶3∶1 ③9∶4∶3→9∶(3+1)∶3 ④15∶1→(9+3+3)∶1 ⑤9∶7→9∶(3+3+1) ⑥13∶3→(9+3+1)∶3
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16”, 其基因型比例不变, 即A B (9)∶A bb(3)∶aaB (3)∶aabb(1),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 倘若F2总组合数呈现“15”则表明有1/16的比例“致死”。 热点考向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研究过 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考点二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
知识精讲
思考~请总结真核细胞, 核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哪些情况?
提示: (1)一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2)两对非等位基因的位置
归纳拓展
1.XY 染色体各区段遗传特点分析
(1)基因位于Ⅱ1区段——属于伴Y 染色体遗传, 相关性状只在雄性(男性) 个体中表现, 与雌性(女性) 无关。
(2)基因位于Ⅱ2区段:属于伴X 染色体遗传, 包括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色盲和血友病遗传) 和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遗传) 。
(3)基因位于Ⅰ区段:涉及Ⅰ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XAXA 、XAXa 、XaXa, 男性为XAYA 、XAYa 、XaYA 、XaYa, 尽管此区段包含等位基因, 但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仍有明显差异, 即:遗传仍与性别有关, 如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Aa ×aa 后代中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均既有显性性状(Aa)又有隐性性状(aa),然而, 倘若基因在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则其遗传状况为
2. 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即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染色体上
3. 分析遗传系谱图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一步确定是否伴Y 遗传 → 第二步判断显隐性 → 第三步判断基因位置
归纳拓展
1. 致死问题归类及主要特征分析
致死的原因从不同角度划分有不同类型:如从致死来源可分为配子致死、合子(胚胎) 致死; 从基因显隐性的角度可分为显性基因致死和隐性基因致死; 从基因与染色体角度可分为常染色体上基因致死及性染色体上基因致死; 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异常致死; 从基因数量角度又可分为一对基因控制的致死及两对基因控制的致死现象等。 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
2. 遗传致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
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 但解此类题时照样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分离定律解题; 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 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