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的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评价的研究

  摘要:信息社会里,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开设不但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也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基于全球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部分学院学生为取样对象,评价我校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从而给我校对计算机基础能力相关课程设计提出参考性建议,进而提升我校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强化其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40-02   一、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素养,最早是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经过信息资源运用方面的训练,能够掌握信息工具,并熟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信息运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2007年,吕庆阳和刘孝文在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概念的诸多说法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后,给予了信息素养新的内涵,即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基本信息水准的测量尺度,包含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等要素。尽管,关于信息素养内涵的表述多种多样,但是在内涵的本质上基本是统一的,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创新以及计算机网络技能的掌握,最终将影响学生参与科研和其创业活动。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创新以及网络商务传播技能的掌握,最终将终生影响学生科研和创业活动。   二、研究设计与实现   1.研究初始情况及条件。本研究将以我校信息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动力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四个二级学院2013级一年级学生共40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Certiport全球计算机综合能力测验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考试,检测参与测试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所显示的信息能力程度的差异性,并对其考试结果的成绩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挖掘出需求数据,最后分析哪些变量因素能够影响我校学生对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2.研究工具。计算机综合能力考核・全球标准认证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简称IC3,是世界上第一个借助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学习与评定系统对学员数字化能力进行培训和认证的验证体系。   IC3认证考试侧重于计算机基础概论的实际应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完美结合,能更全面、真实地考核考生的能力,被公认为是全球首个计算机基础综合技能认证项目。它包含三大领域的测试:Computing Fundamental(IC3计算机基础)、Key Application(IC3计算机应用)、Living on Line(IC3网络在线应用)。考试开发方每年还组织资深计算机专家对IC3认证标准进行鉴定,以保证该标准的新鲜度和有效性。因此,本研究采用IC3计算机综合能力认证为检测工具。   3.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表现。表1列出各学院学生在IC3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表现。信息技术学院在各领域都优于其他学院学生;运输管理学院、动力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学生相对较差,虽然信息技术学院整体上优于其他学院,但是不合格人数比例高于合格人数比例,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因此,我校还应大大加强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结果及建议   使用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IC3)来测试我校相关学生得知:21%的学生通过IC3认证检验,信息技术学院相较于其他学院来说通过率较高,但是信息技术学院通过率也仅仅只有30%,其影响的指标我们还有待深入研究。   学生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普遍较差,基于以上结果,对于本次研究的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状况,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是和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领域的情况和时间有显著的影响。那么,对于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资源,引入IC3辅助教学,选择面向具体实践应用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现有计算机一级考证的要求下还可以学到大量的实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技能。   第二,将IC3认证的课程内容和计算机一级考证任务以及其他多元化技能培养目标相结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信息素养的需求,提升后续自我发展。   第三,在满足计算机一级考证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加IC3考证并获得IC3认证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结束语   结合信息素养的内涵,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技术、理论、应用等,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借助书籍和参考资料获得更多计算机学科资源,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应用能力,并且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更多学习问题,从而胜任瞬息万变的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各种工作岗位。   信息素养能力是当今社会和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更为重要。在当前尚未普及信息素养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能力,并实现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Bereiter,C.(2002).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Mahwah,New Jersey:Erbaum Associates.   [2]Certiport(2003).IC3 Validation Brief. Utah:Certiport Inc. Chaffanjon,M.(1994).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10(2):36.   [3]贝蓓,王元立.李艳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农业网络信息,2010,(3):88-89.   [4]娜日,吴晓伟.吕继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0,(8):178-181.   [5]周杰.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及提高措施[J].价值工程,2011,(09):291.

  摘要:信息社会里,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开设不但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也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基于全球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部分学院学生为取样对象,评价我校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从而给我校对计算机基础能力相关课程设计提出参考性建议,进而提升我校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强化其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40-02   一、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素养,最早是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经过信息资源运用方面的训练,能够掌握信息工具,并熟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信息运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2007年,吕庆阳和刘孝文在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概念的诸多说法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后,给予了信息素养新的内涵,即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基本信息水准的测量尺度,包含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等要素。尽管,关于信息素养内涵的表述多种多样,但是在内涵的本质上基本是统一的,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创新以及计算机网络技能的掌握,最终将影响学生参与科研和其创业活动。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创新以及网络商务传播技能的掌握,最终将终生影响学生科研和创业活动。   二、研究设计与实现   1.研究初始情况及条件。本研究将以我校信息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动力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四个二级学院2013级一年级学生共40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Certiport全球计算机综合能力测验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考试,检测参与测试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所显示的信息能力程度的差异性,并对其考试结果的成绩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挖掘出需求数据,最后分析哪些变量因素能够影响我校学生对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2.研究工具。计算机综合能力考核・全球标准认证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简称IC3,是世界上第一个借助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学习与评定系统对学员数字化能力进行培训和认证的验证体系。   IC3认证考试侧重于计算机基础概论的实际应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完美结合,能更全面、真实地考核考生的能力,被公认为是全球首个计算机基础综合技能认证项目。它包含三大领域的测试:Computing Fundamental(IC3计算机基础)、Key Application(IC3计算机应用)、Living on Line(IC3网络在线应用)。考试开发方每年还组织资深计算机专家对IC3认证标准进行鉴定,以保证该标准的新鲜度和有效性。因此,本研究采用IC3计算机综合能力认证为检测工具。   3.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表现。表1列出各学院学生在IC3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表现。信息技术学院在各领域都优于其他学院学生;运输管理学院、动力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学生相对较差,虽然信息技术学院整体上优于其他学院,但是不合格人数比例高于合格人数比例,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因此,我校还应大大加强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结果及建议   使用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IC3)来测试我校相关学生得知:21%的学生通过IC3认证检验,信息技术学院相较于其他学院来说通过率较高,但是信息技术学院通过率也仅仅只有30%,其影响的指标我们还有待深入研究。   学生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普遍较差,基于以上结果,对于本次研究的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状况,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是和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领域的情况和时间有显著的影响。那么,对于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资源,引入IC3辅助教学,选择面向具体实践应用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现有计算机一级考证的要求下还可以学到大量的实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技能。   第二,将IC3认证的课程内容和计算机一级考证任务以及其他多元化技能培养目标相结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信息素养的需求,提升后续自我发展。   第三,在满足计算机一级考证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加IC3考证并获得IC3认证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结束语   结合信息素养的内涵,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技术、理论、应用等,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借助书籍和参考资料获得更多计算机学科资源,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应用能力,并且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更多学习问题,从而胜任瞬息万变的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各种工作岗位。   信息素养能力是当今社会和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更为重要。在当前尚未普及信息素养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能力,并实现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Bereiter,C.(2002).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Mahwah,New Jersey:Erbaum Associates.   [2]Certiport(2003).IC3 Validation Brief. Utah:Certiport Inc. Chaffanjon,M.(1994).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10(2):36.   [3]贝蓓,王元立.李艳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农业网络信息,2010,(3):88-89.   [4]娜日,吴晓伟.吕继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0,(8):178-181.   [5]周杰.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及提高措施[J].价值工程,2011,(09):291.


相关内容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

  • 职业技术教育学[316套]
  • 21世纪初欧盟VET政策研究 ICT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职教路径 STC:21世纪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向 WebLog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WY学习法中等职业学校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 "卫星式"校企合作中职办学模式研究--温州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启示 &quo ...

  • 2005年度教育技术硕士论文(318篇,检索日期06-02-26)
  • 序号 中文题名 作者姓名 网络出版投稿人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学位年度 论文级别 1 基于蒙古文的英语辅助教学软件系统 松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08-24 2005 硕士 2 基于校园网的教师口语考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范鹏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08-24 2005 硕士 3 基于蒙古文 ...

  • _农业网络信息_2011年总目次
  • <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总目次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探析 苏建英蔡立(83) 郭 凌(85) 第1期 高校图书馆和谐阅览环境的构建 基于读者信息行为规律的信息服务管理策略构建高校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的意义与作用 综述与专论 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科技远程服务平台构建 任玉珍(88) 贺兰 ...

  •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及思考
  •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了解教学实验班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剖析其获得认可的原因,并提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效果 调查分析 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

  • 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
  • 教改探析JIAoGAl TAN× 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 口成 洁 摘要:现代学徒制学校试点工作是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特征.提炼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要素--"培养形式"."课程建构&q ...

  • 期货市场教程课程标准
  • <期货市场教程>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金融学教研室 执笔人: 罗军林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3 年 9 月 1 日 教 研 室 主 任: 系(部) 主 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专业必修课(选修) 管理.财经各专业 课程名称 总学时 期货市场教程 32 学分 ...

  •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简介
  • 特等奖 1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等奖 1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2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4 创新性 ...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