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
第四章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贵阳市民族中学 王义兰([1**********])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概况。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理解:①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及短暂的原因;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华民国的建立,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精神与个人特质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中国近代一批坚韧自强的实业家;
2、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局限性,从而理解,独立才是自强的真正途径。
3、探究民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先辈的创业经历中传承哪些精神?
★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解除了一些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进步社会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状况下,后者是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也只是昙花一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分析原因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了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
2.难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况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丰富的图表资料,通过情景再现和数字统计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特点,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利用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展厅资料,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和历史地位,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封面:人物: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简照南、简玉阶、
宋炜臣、范旭东等近代实业家;
背景音乐:永恒依然
导课:60周年国庆阅兵式,同学们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是祖国的强大和 我们的自豪,是国防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撼,但是国防现代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建立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从洋务运动开始,为了求富,为了自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做着工业强国的梦,当我们看到前人的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我们不禁想拂开历史的尘埃,走近曾经为这一梦想执着前行的人们,这一群人中,有我们不能忽略的一批,他们就是近代中国百年商海中艰苦创业的实业家们,有为南通人留下一座城市的张謇,与张謇并称南张北周的周学熙,跨越三个世纪的荣氏家族的创始人荣宗敬、荣德生,还有创办南洋烟草公司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以服务大众为企业宗旨的范旭东„„如今,这批实业家的身影早已远去,但他们的追求永恒,当我走进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今天,我们就以无锡展馆的资料为线索,追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轨迹,感受一百年前中国实业界的悲喜,思索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
☆ 讲授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场景一:主题: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资料:荣氏企业和大生纱厂早期创业资料:图片和视频片断(略) 思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期创业为何如此艰难?在什么时候出现
了转机?为什么会出现转机?
场景二:主题: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资料: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中华民国颁布(张謇亲颁)的发展工商业的文件(略)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相关资料(略)
西方国家输入中国商品的两组数据(见附表1)
“本店不卖外国货”的招贴,有爱国字样的火花(略)
讨论一:师生互动解读相关材料,最后总结四个有利条件:
1.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政策推动(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引用相
关材料说明部分解决了劳动力和资金问题)
请学生阅读第三章第四节教材中表格材料的经济部分,并朗读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职后发表的第一篇演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结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孙中山先生,将发展实业作为民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但最终目的,却是民生。)
2、“实业救国”思潮的激荡——思想基础
宣传发展实业的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踊跃投资于国内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
3、一战中欧洲列强放松侵华——国际环境(抢回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从进出口货物量变化的示意图可以分析,资本主义各国对华商品输入和中国商品对外输出各呈怎样趋势?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欧洲列强均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战争的消耗使它们需要商品作为补充,而远离战场的中国恰恰能够提供其所需的一部分商品。因此,外部世界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市场条件。
思 考: 这四幅图片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4、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群众基础(占领国内市场)
大约到1919年,日本在华势力已能与雄踞列强之首的英国势均力敌。所以,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集中在反日侵略上,重点在反对日本的经济侵略上。
辛亥革命前后,尤其是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教材173页历史照片是当时这一运动的真实反映。从3月份开始,上海成立“爱用国货会”。4月,运动扩展到长江一带,汉口日商甚至做好了回国的打算。天津“日租界各店静若无人。而每日均有箱车装满国货,沿途摇铃,大呼‘中国人要用国货’。”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实业救国”已不仅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在这样有利的内外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它“短暂的春天”。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场景三:主题:百年商海,长袖善舞
资料:张謇、周学熙、荣氏企业、贵阳文通书局、汉口宋炜臣等企
业图片,部分机器、商品实物展,当时的生产流程视频;
讨论二:根据资料归纳,“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概况:(1)厂矿企业增多;
(2)投资总额增加;
(3)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讨论三:根据场景三资料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①依据张謇、荣氏等企业的扩展行业,得出第一个结论:民族工业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依据张謇筹资遇到的困难、与日本工厂的竞争、相关图表资料等,
得出第二个特征:资本力量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③依据荣氏等占有水田和土地数量,分析第三个特征:封建自然经济
仍占绝对优势,依然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结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场景四:主题:山河破碎,乍暖还寒
资料:张謇企业破产资料、荣氏的挫折,企业下降数据
讨论四:张謇企业为何如此之快地衰落?(列强卷土重来,共同侵华;军阀
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
结论: 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年代产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劣境中推动着其发展。而它们最终的命运告诉
我们: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振兴中华的前提条件!
显然,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投身于创业洪流的资产阶级,
没能够真正实现强国之梦,但他们致力于实业,却使一个新的阶级
力量队伍空前壮大:无产阶级。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
依据教材相关资料、数据和补充资料分析: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小 结:
辛亥革命扫除封建障碍,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一、背景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支持
二、概况 厂矿增加 资本增加 两大行业 一批实业家 三、特征
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弱,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很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一战结束后迅速萧条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 四、影响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奠定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
☆ 练习:
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什么时候发展最为迅速?(单选)
A 1903—1906 B 1906—1915 C 1915—1918
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多选)
A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B 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D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推动
3、依据材料归纳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中外反动势力压力减小,它发展就快,反之则慢。
☆ 探究性学习(自制课件截图) 阅读教材中关于简氏兄弟创业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附表一: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附表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
第四章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贵阳市民族中学 王义兰([1**********])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概况。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理解:①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及短暂的原因;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华民国的建立,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精神与个人特质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中国近代一批坚韧自强的实业家;
2、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局限性,从而理解,独立才是自强的真正途径。
3、探究民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先辈的创业经历中传承哪些精神?
★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解除了一些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进步社会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状况下,后者是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也只是昙花一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分析原因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了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
2.难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况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丰富的图表资料,通过情景再现和数字统计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特点,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利用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展厅资料,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和历史地位,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封面:人物: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简照南、简玉阶、
宋炜臣、范旭东等近代实业家;
背景音乐:永恒依然
导课:60周年国庆阅兵式,同学们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是祖国的强大和 我们的自豪,是国防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撼,但是国防现代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建立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从洋务运动开始,为了求富,为了自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做着工业强国的梦,当我们看到前人的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我们不禁想拂开历史的尘埃,走近曾经为这一梦想执着前行的人们,这一群人中,有我们不能忽略的一批,他们就是近代中国百年商海中艰苦创业的实业家们,有为南通人留下一座城市的张謇,与张謇并称南张北周的周学熙,跨越三个世纪的荣氏家族的创始人荣宗敬、荣德生,还有创办南洋烟草公司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以服务大众为企业宗旨的范旭东„„如今,这批实业家的身影早已远去,但他们的追求永恒,当我走进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今天,我们就以无锡展馆的资料为线索,追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轨迹,感受一百年前中国实业界的悲喜,思索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
☆ 讲授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场景一:主题: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资料:荣氏企业和大生纱厂早期创业资料:图片和视频片断(略) 思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期创业为何如此艰难?在什么时候出现
了转机?为什么会出现转机?
场景二:主题: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资料: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中华民国颁布(张謇亲颁)的发展工商业的文件(略)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相关资料(略)
西方国家输入中国商品的两组数据(见附表1)
“本店不卖外国货”的招贴,有爱国字样的火花(略)
讨论一:师生互动解读相关材料,最后总结四个有利条件:
1.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政策推动(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引用相
关材料说明部分解决了劳动力和资金问题)
请学生阅读第三章第四节教材中表格材料的经济部分,并朗读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职后发表的第一篇演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结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孙中山先生,将发展实业作为民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但最终目的,却是民生。)
2、“实业救国”思潮的激荡——思想基础
宣传发展实业的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踊跃投资于国内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
3、一战中欧洲列强放松侵华——国际环境(抢回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从进出口货物量变化的示意图可以分析,资本主义各国对华商品输入和中国商品对外输出各呈怎样趋势?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欧洲列强均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战争的消耗使它们需要商品作为补充,而远离战场的中国恰恰能够提供其所需的一部分商品。因此,外部世界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市场条件。
思 考: 这四幅图片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4、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群众基础(占领国内市场)
大约到1919年,日本在华势力已能与雄踞列强之首的英国势均力敌。所以,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集中在反日侵略上,重点在反对日本的经济侵略上。
辛亥革命前后,尤其是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教材173页历史照片是当时这一运动的真实反映。从3月份开始,上海成立“爱用国货会”。4月,运动扩展到长江一带,汉口日商甚至做好了回国的打算。天津“日租界各店静若无人。而每日均有箱车装满国货,沿途摇铃,大呼‘中国人要用国货’。”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实业救国”已不仅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在这样有利的内外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它“短暂的春天”。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场景三:主题:百年商海,长袖善舞
资料:张謇、周学熙、荣氏企业、贵阳文通书局、汉口宋炜臣等企
业图片,部分机器、商品实物展,当时的生产流程视频;
讨论二:根据资料归纳,“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概况:(1)厂矿企业增多;
(2)投资总额增加;
(3)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讨论三:根据场景三资料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①依据张謇、荣氏等企业的扩展行业,得出第一个结论:民族工业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依据张謇筹资遇到的困难、与日本工厂的竞争、相关图表资料等,
得出第二个特征:资本力量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③依据荣氏等占有水田和土地数量,分析第三个特征:封建自然经济
仍占绝对优势,依然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结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场景四:主题:山河破碎,乍暖还寒
资料:张謇企业破产资料、荣氏的挫折,企业下降数据
讨论四:张謇企业为何如此之快地衰落?(列强卷土重来,共同侵华;军阀
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
结论: 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年代产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劣境中推动着其发展。而它们最终的命运告诉
我们: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振兴中华的前提条件!
显然,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投身于创业洪流的资产阶级,
没能够真正实现强国之梦,但他们致力于实业,却使一个新的阶级
力量队伍空前壮大:无产阶级。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
依据教材相关资料、数据和补充资料分析: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小 结:
辛亥革命扫除封建障碍,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一、背景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支持
二、概况 厂矿增加 资本增加 两大行业 一批实业家 三、特征
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弱,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很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一战结束后迅速萧条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 四、影响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奠定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
☆ 练习:
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什么时候发展最为迅速?(单选)
A 1903—1906 B 1906—1915 C 1915—1918
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多选)
A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B 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D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推动
3、依据材料归纳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中外反动势力压力减小,它发展就快,反之则慢。
☆ 探究性学习(自制课件截图) 阅读教材中关于简氏兄弟创业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附表一: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附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