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

第四章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贵阳市民族中学 王义兰([1**********])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概况。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理解:①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及短暂的原因;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华民国的建立,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精神与个人特质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中国近代一批坚韧自强的实业家;

2、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局限性,从而理解,独立才是自强的真正途径。

3、探究民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先辈的创业经历中传承哪些精神?

★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解除了一些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进步社会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状况下,后者是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也只是昙花一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分析原因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了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

2.难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况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丰富的图表资料,通过情景再现和数字统计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特点,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利用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展厅资料,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和历史地位,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封面:人物: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简照南、简玉阶、

宋炜臣、范旭东等近代实业家;

背景音乐:永恒依然

导课:60周年国庆阅兵式,同学们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是祖国的强大和 我们的自豪,是国防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撼,但是国防现代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建立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从洋务运动开始,为了求富,为了自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做着工业强国的梦,当我们看到前人的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我们不禁想拂开历史的尘埃,走近曾经为这一梦想执着前行的人们,这一群人中,有我们不能忽略的一批,他们就是近代中国百年商海中艰苦创业的实业家们,有为南通人留下一座城市的张謇,与张謇并称南张北周的周学熙,跨越三个世纪的荣氏家族的创始人荣宗敬、荣德生,还有创办南洋烟草公司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以服务大众为企业宗旨的范旭东„„如今,这批实业家的身影早已远去,但他们的追求永恒,当我走进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今天,我们就以无锡展馆的资料为线索,追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轨迹,感受一百年前中国实业界的悲喜,思索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

☆ 讲授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场景一:主题: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资料:荣氏企业和大生纱厂早期创业资料:图片和视频片断(略) 思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期创业为何如此艰难?在什么时候出现

了转机?为什么会出现转机?

场景二:主题: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资料: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中华民国颁布(张謇亲颁)的发展工商业的文件(略)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相关资料(略)

西方国家输入中国商品的两组数据(见附表1)

“本店不卖外国货”的招贴,有爱国字样的火花(略)

讨论一:师生互动解读相关材料,最后总结四个有利条件:

1.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政策推动(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引用相

关材料说明部分解决了劳动力和资金问题)

请学生阅读第三章第四节教材中表格材料的经济部分,并朗读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职后发表的第一篇演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结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孙中山先生,将发展实业作为民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但最终目的,却是民生。)

2、“实业救国”思潮的激荡——思想基础

宣传发展实业的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踊跃投资于国内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

3、一战中欧洲列强放松侵华——国际环境(抢回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从进出口货物量变化的示意图可以分析,资本主义各国对华商品输入和中国商品对外输出各呈怎样趋势?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欧洲列强均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战争的消耗使它们需要商品作为补充,而远离战场的中国恰恰能够提供其所需的一部分商品。因此,外部世界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市场条件。

思 考: 这四幅图片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4、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群众基础(占领国内市场)

大约到1919年,日本在华势力已能与雄踞列强之首的英国势均力敌。所以,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集中在反日侵略上,重点在反对日本的经济侵略上。

辛亥革命前后,尤其是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教材173页历史照片是当时这一运动的真实反映。从3月份开始,上海成立“爱用国货会”。4月,运动扩展到长江一带,汉口日商甚至做好了回国的打算。天津“日租界各店静若无人。而每日均有箱车装满国货,沿途摇铃,大呼‘中国人要用国货’。”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实业救国”已不仅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在这样有利的内外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它“短暂的春天”。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场景三:主题:百年商海,长袖善舞

资料:张謇、周学熙、荣氏企业、贵阳文通书局、汉口宋炜臣等企

业图片,部分机器、商品实物展,当时的生产流程视频;

讨论二:根据资料归纳,“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概况:(1)厂矿企业增多;

(2)投资总额增加;

(3)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讨论三:根据场景三资料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①依据张謇、荣氏等企业的扩展行业,得出第一个结论:民族工业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依据张謇筹资遇到的困难、与日本工厂的竞争、相关图表资料等,

得出第二个特征:资本力量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③依据荣氏等占有水田和土地数量,分析第三个特征:封建自然经济

仍占绝对优势,依然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结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场景四:主题:山河破碎,乍暖还寒

资料:张謇企业破产资料、荣氏的挫折,企业下降数据

讨论四:张謇企业为何如此之快地衰落?(列强卷土重来,共同侵华;军阀

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

结论: 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年代产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劣境中推动着其发展。而它们最终的命运告诉

我们: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振兴中华的前提条件!

显然,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投身于创业洪流的资产阶级,

没能够真正实现强国之梦,但他们致力于实业,却使一个新的阶级

力量队伍空前壮大:无产阶级。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

依据教材相关资料、数据和补充资料分析: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小 结:

辛亥革命扫除封建障碍,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一、背景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支持

二、概况 厂矿增加 资本增加 两大行业 一批实业家 三、特征

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弱,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很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一战结束后迅速萧条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 四、影响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奠定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

☆ 练习:

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什么时候发展最为迅速?(单选)

A 1903—1906 B 1906—1915 C 1915—1918

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多选)

A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B 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D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推动

3、依据材料归纳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中外反动势力压力减小,它发展就快,反之则慢。

☆ 探究性学习(自制课件截图) 阅读教材中关于简氏兄弟创业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附表一: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附表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

第四章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贵阳市民族中学 王义兰([1**********])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概况。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理解:①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及短暂的原因;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华民国的建立,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精神与个人特质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中国近代一批坚韧自强的实业家;

2、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局限性,从而理解,独立才是自强的真正途径。

3、探究民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先辈的创业经历中传承哪些精神?

★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解除了一些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进步社会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状况下,后者是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也只是昙花一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分析原因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了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

2.难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况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丰富的图表资料,通过情景再现和数字统计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特点,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利用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展厅资料,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和历史地位,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封面:人物: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简照南、简玉阶、

宋炜臣、范旭东等近代实业家;

背景音乐:永恒依然

导课:60周年国庆阅兵式,同学们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是祖国的强大和 我们的自豪,是国防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撼,但是国防现代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建立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从洋务运动开始,为了求富,为了自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做着工业强国的梦,当我们看到前人的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我们不禁想拂开历史的尘埃,走近曾经为这一梦想执着前行的人们,这一群人中,有我们不能忽略的一批,他们就是近代中国百年商海中艰苦创业的实业家们,有为南通人留下一座城市的张謇,与张謇并称南张北周的周学熙,跨越三个世纪的荣氏家族的创始人荣宗敬、荣德生,还有创办南洋烟草公司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以服务大众为企业宗旨的范旭东„„如今,这批实业家的身影早已远去,但他们的追求永恒,当我走进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今天,我们就以无锡展馆的资料为线索,追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轨迹,感受一百年前中国实业界的悲喜,思索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

☆ 讲授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场景一:主题: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资料:荣氏企业和大生纱厂早期创业资料:图片和视频片断(略) 思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期创业为何如此艰难?在什么时候出现

了转机?为什么会出现转机?

场景二:主题: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资料: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中华民国颁布(张謇亲颁)的发展工商业的文件(略)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相关资料(略)

西方国家输入中国商品的两组数据(见附表1)

“本店不卖外国货”的招贴,有爱国字样的火花(略)

讨论一:师生互动解读相关材料,最后总结四个有利条件:

1.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政策推动(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引用相

关材料说明部分解决了劳动力和资金问题)

请学生阅读第三章第四节教材中表格材料的经济部分,并朗读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职后发表的第一篇演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结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孙中山先生,将发展实业作为民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但最终目的,却是民生。)

2、“实业救国”思潮的激荡——思想基础

宣传发展实业的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踊跃投资于国内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

3、一战中欧洲列强放松侵华——国际环境(抢回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从进出口货物量变化的示意图可以分析,资本主义各国对华商品输入和中国商品对外输出各呈怎样趋势?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欧洲列强均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战争的消耗使它们需要商品作为补充,而远离战场的中国恰恰能够提供其所需的一部分商品。因此,外部世界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市场条件。

思 考: 这四幅图片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4、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群众基础(占领国内市场)

大约到1919年,日本在华势力已能与雄踞列强之首的英国势均力敌。所以,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集中在反日侵略上,重点在反对日本的经济侵略上。

辛亥革命前后,尤其是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教材173页历史照片是当时这一运动的真实反映。从3月份开始,上海成立“爱用国货会”。4月,运动扩展到长江一带,汉口日商甚至做好了回国的打算。天津“日租界各店静若无人。而每日均有箱车装满国货,沿途摇铃,大呼‘中国人要用国货’。”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实业救国”已不仅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在这样有利的内外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它“短暂的春天”。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场景三:主题:百年商海,长袖善舞

资料:张謇、周学熙、荣氏企业、贵阳文通书局、汉口宋炜臣等企

业图片,部分机器、商品实物展,当时的生产流程视频;

讨论二:根据资料归纳,“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概况:(1)厂矿企业增多;

(2)投资总额增加;

(3)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讨论三:根据场景三资料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①依据张謇、荣氏等企业的扩展行业,得出第一个结论:民族工业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依据张謇筹资遇到的困难、与日本工厂的竞争、相关图表资料等,

得出第二个特征:资本力量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③依据荣氏等占有水田和土地数量,分析第三个特征:封建自然经济

仍占绝对优势,依然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结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场景四:主题:山河破碎,乍暖还寒

资料:张謇企业破产资料、荣氏的挫折,企业下降数据

讨论四:张謇企业为何如此之快地衰落?(列强卷土重来,共同侵华;军阀

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

结论: 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年代产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劣境中推动着其发展。而它们最终的命运告诉

我们: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振兴中华的前提条件!

显然,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投身于创业洪流的资产阶级,

没能够真正实现强国之梦,但他们致力于实业,却使一个新的阶级

力量队伍空前壮大:无产阶级。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

依据教材相关资料、数据和补充资料分析: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小 结:

辛亥革命扫除封建障碍,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一、背景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支持

二、概况 厂矿增加 资本增加 两大行业 一批实业家 三、特征

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弱,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很薄弱,不可能独立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一战结束后迅速萧条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 四、影响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奠定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

☆ 练习:

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什么时候发展最为迅速?(单选)

A 1903—1906 B 1906—1915 C 1915—1918

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多选)

A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B 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D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推动

3、依据材料归纳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中外反动势力压力减小,它发展就快,反之则慢。

☆ 探究性学习(自制课件截图) 阅读教材中关于简氏兄弟创业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附表一: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附表二:


相关内容

  • 我国民族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作者:金炳镐 中国民族报 2008年12期 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平等.团结.互助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 ...

  • 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的民族纲领
  • 作者:金炳镐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4年04期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4)01-0010-0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各民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民族政策,包括作为总政策 ...

  • 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的当代思考
  • 作者:莫岳云 广东社会科学 2012年02期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1)06-0131-0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融合有许多论述.恩格斯提出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各民族通过融合达到消亡的问题: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使各民族融合的论断:斯大林 ...

  • 如何克服文化中心主义倾向
  • 多民族国家中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腐蚀剂.就我国来看,以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族主义思潮客观存在.我们党在民族工作中历来坚持反对和克服两种民族主义错误倾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 ...

  • 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 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发展理论研究 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研究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包含一系列紧密联系又融会贯通 的基本观点,涵盖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 ...

  • 答案2.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
  •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生版: 1.专题总览: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 近代(1840-1949)1895-1912)--初步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12-1919)--短暂春天 一战战后(1919-1927)--萧条 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 ...

  • 李德洙: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 李德洙: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编者按:1月19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心组举行"广东学习论坛"第二十五期报告会,邀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作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专题报告.南方网理论频道现将由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提供的文 ...

  • 民族理论论文txt
  • 第三节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出自WordPress Chinese 中文文档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的最高目标,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 ...

  •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师课件
  • 绪 论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了解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了解中国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掌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