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7期 2011年7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史利利:特殊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145
特殊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史利利,张绪刚,张 斌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1400)
摘 要:利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是提高环氧树脂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目前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着重综述了特殊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分别介绍了液晶聚氨酯、含氟聚氨酯、高度支化聚氨酯、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含硅氧烷聚氨酯、高弹性聚氨酯和刚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取得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耐药品性能和粘结性能,可以作为涂料、浇铸料、模压料、胶粘剂、层压材料以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形式渗透到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新技术领域的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飞机、航天器中的复合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封装材料、发电机的绝缘材料、钢铁和木材的涂料、机械土木建筑用的胶粘剂、乃至食品罐头内壁涂层和金属抗蚀电泳涂装等都大量使用环氧树脂。它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但由于环氧树脂固化物存在脆性大,韧性低,耐冲击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环氧树脂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关键。由于聚氨酯有很多的优点,如高弹性、良好的物理性能和耐溶剂性,使其广泛的应用于改性环氧树脂,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对特殊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 液晶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液晶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模量高、强度大、自增强等特点,在液晶态下呈现出特有的易流动性、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较低的线膨胀系数等优良的综合性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液晶化合物增韧环氧树脂引起人们的关注。
[1]
黄志义等人以联苯二酚,2,4-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
脂起始分解温度提高了15-20℃,热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蒋玉梅等人采用自行合成的联苯型液晶聚氨酯对环
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发现改性后体系的冲击强度是纯环氧固化物的2.7倍,拉伸强度从52.73MPa提高到79.49MPa,弯曲强度由93.29MPa提高到146.52MPa,增加了57%,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也有很大的提高。SEM分析表明改性体系呈现了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2 含氟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含氟树脂具有低的表面能并且有高表面活性、高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和疏水疏油的特
性。有学者将氟引入聚氨酯预聚体中,用于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优异性能的环氧树脂。
[3]
展海涛等人合成了一种含氟聚氨酯预聚体,将其用于
改性E-12环氧树脂,经过红外图谱分析得知,异氰酸根和羟基两者参与了反应,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主体是环氧树脂,环氧基团未发生改变。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在其他基本性能无变化基础上具有优良的疏水性能。 3 高度支化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高度支化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结构的聚合物,.这类聚合物具有致密的结构, 大量的外部官能团及较低的粘度等优点, 可以作为改性剂,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4]
刘丹等人合成了含端氨基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
醇,N,N' -二(ω-羟乙基) 均苯四甲酰二亚胺为单体,加成反应合成了1 种同时含有联苯基和亚胺基的新型液晶聚氨酯,将其与环氧树脂E-51共混制备了液体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加入3%的液晶聚氨酯,使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了2.5倍,冲击断面呈现韧性断裂,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明显提高,改性后的环氧树
酯,在高温条件下与环氧树脂进
行固化交联反应。通过红外分析,表明聚氨酯与环氧树脂发生了交联反应。使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Tg 达到了18.97℃,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320℃以上。
146 史利利:特殊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拉伸强度最大达到23.05MPa。 4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高毒性和湿敏性的物质多异氰酸酯, 除具有与传统聚氨酯相同的性能外, 还不会产生气泡避免形成结构缺陷, 耐化学性、耐水解性以及抗渗透性均比较优异。
[5]
刘波等人通过用甲氧基聚丙二醇环碳酸酯与二乙烯
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聚硅氧烷后,玻璃化转变温度略有提高。
[9]
刘鸿志等人用二羟甲基丙酸对异氰酸酯封端的有机
硅改性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扩链,得到异氰酸酯封端的有机硅改性的含羧基的聚氨酯齐聚物。用此齐聚物作为增韧剂接枝改性环氧树脂,得到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当聚氨酯齐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5%时,所生成材料的抗冲强度为23.58kg/m,玻璃态模量为10MPa,比纯环氧树脂的相应值分别提高了116.7%和近100℃;而5%的质量热损失温度几乎保持不变。
6 除了以上几种特殊的聚氨酯,还有学者对高弹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和刚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做了研究
潘勤彦
[10]
2
3
三胺反应制备了线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用其与环氧树脂作用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通过红外分析,确定了聚氨酯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涂膜具有良好的硬度、柔韧性、耐冲击性、附着力、耐水性、耐汽油性和耐盐雾性。涂膜硬度(铅笔) ≥H; 耐冲击性
为4.9J; 对水、汽油、盐雾分别在96、48、500h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对金属底材有优异的附着力。 5 含硅氧烷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聚氨酯环氧树脂体系的耐热性十分有限, 利用硅氧烷封端的聚氨酯弹性体, 通过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能够赋予材料良好的耐热、耐候、电绝缘性, 阻燃性和憎水性。
[6]
何成汉等人用不同类型的低聚物二元醇与小分子硅
等人研究了高弹性聚氨酯改性双酚F型环氧
树脂固化体系在室温和液氮温度77K下的力学性能,观察研究了断裂面的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聚氨酯能够有效地改善环氧树脂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尤其在低温下具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当聚氨酯的质量含量为30%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在室温和77K下分别为87.35和118.73MPa,冲击强度分别为15.76和21.88MPa。聚氨酯的加入使体系玻璃化温度下降为92.4℃,能满足低温应用要求。
黄先威
[11]
烷偶联剂三乙氧硅丙基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用此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通过胺类固化剂及sol-gel技术,得到了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用扫描电镜、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及热重分析,研究了改性后体系的微观形态和热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低聚物在体系中形成了海岛结构,改善了体系的相容性,低聚物合成比例适中时,复合体系的5%热失重温度相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近100℃,达到275℃。
[7]
李永清等人将聚氨酯预聚物中引入聚硅氧烷,按一定
等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刚性聚氨酯用于
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中加入了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的端羟甲基芳香聚酯及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过红外分析表明端羟甲基芳香聚酯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在环氧树脂中发生了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刚性聚氨酯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并可提高其它力学性能。当端羟甲基芳香聚酯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得摩尔比为1:2,DDM用量为35%,加入5%的刚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弯曲强度最高提高13.9%,冲击强度最高提高352.9%,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35.0%。
参考文献
[1] 黄志义, 陆绍荣, 罗崇禧, 等. 新型液晶聚氨酯/环氧
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热固性树脂, 2011, 26(1): 31-34.
[2] 蒋玉梅, 陆绍荣, 龚永洋, 等. 联苯型液晶聚氨酯增
韧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A]. 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最新进展, 219-221. (下转第150页)
比例加入环氧树脂E-51中,加入扩链剂和交联剂等,混匀固化后得到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的加入拓宽了体系的阻尼温域,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微观相分离增大,当含量大于10%后,呈现宏观相分离。适量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环氧IPN是优良的宽温域高阻尼材料,tanδ>0.3时温域达到200℃以上,在-100℃左右时仍大于0.3。
[8]
汪水平等人采用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聚丙二醇
为主要原料合成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混合,加入不同分子量的氨基硅油,用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进行固化,得到聚硅氧烷/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
150 姜
宁: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工艺方法综述
图3 天然气脱碳方法初选图
参考文献
[1] 李国城, 诸 林. 油田气轻烃回收技术.
[2] 王开岳. 天然气净化工艺[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 122-140.
[3] [美]RN马道克斯,JH埃. 天然气预处理和加工[M]. 蔡
尔范等译.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0:156-162. [4] J.C.Poladsek et al. Using Mixed Amine Solution For
st
Gas Sweetening Proc. 71 GPA Annu,Conv, 1992:
67-70.
[6] 陈煜强, 等. 香料产品开发与应用(第一版)[M]. 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49-250. [7] 易封萍, 等. 合成香料工艺学(第一版)[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27.
[8] 毛祥源. 一种提高乙酰基异丁香酚合成收率的工艺[J].
香料香精化妆品, 1990(04): 18-20.
[9] 任晓红, 安新明. 油田气二氧化碳脱除工艺优选. 油
气田地面工程, 2005(11).
[10] 龚肇元, 王宝林, 等. 变压吸附法富集煤矿瓦斯气中
甲烷[P]. CN85 1 03557 A: 3-4.
58-63.
[5] A.M Goldstein et al. New Flexsord Gas Treating
Technology For Acid Gad Removal,Ene-rgy Prog, 1986:
(上接第146页)
[3] 展海涛, 杨 凯, 王贤明, 等. 特种聚氨酯改性环氧
树脂的研究[J]. 中国涂料, 2010, 25(05):27-30. [4] 刘 丹, 曾少敏, 胡 虔, 等. 高度支化聚氨酯/环氧
树脂的合成与性能[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3): 310-313.
[5] 刘 波, 周 莉, 赵彦芝, 等.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
氧树脂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精细化工, 2010, 27(7):639-641.
[6] 李永清, 朱 锡, 石 勇, 等. 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
环氧树脂IPN的动态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 24(11): 111-118. [7] 何成汉, 刘平桂, 赫丽华, 等. 端硅氧烷基聚氨酯/环
氧树脂复合材料形态及热力学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10, 11:60-65.
[8] 汪水平, 杨 萍, 翁 睿, 等. 聚硅氧烷/聚氨酯/环
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与研究[A]//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刊(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128-131.
[9] 刘鸿志, 甘文君, 沈 静, 等.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
的聚氨酯齐聚物增韧环氧树脂[J]. 应用化学, 2006, 23(4): 409-413.
[10] 潘勤彦, 杨 果, 付绍云.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
的力学性能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07, 40(2): 28-30.
[11] 黄先威, 刘竞超, 万金涛, 等. 刚性聚氨酯增韧改性
环氧树脂的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5, 33(2): 19-22.
2011年 第7期 2011年7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史利利:特殊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145
特殊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史利利,张绪刚,张 斌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1400)
摘 要:利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是提高环氧树脂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目前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着重综述了特殊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分别介绍了液晶聚氨酯、含氟聚氨酯、高度支化聚氨酯、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含硅氧烷聚氨酯、高弹性聚氨酯和刚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取得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耐药品性能和粘结性能,可以作为涂料、浇铸料、模压料、胶粘剂、层压材料以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形式渗透到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新技术领域的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飞机、航天器中的复合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封装材料、发电机的绝缘材料、钢铁和木材的涂料、机械土木建筑用的胶粘剂、乃至食品罐头内壁涂层和金属抗蚀电泳涂装等都大量使用环氧树脂。它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但由于环氧树脂固化物存在脆性大,韧性低,耐冲击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环氧树脂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关键。由于聚氨酯有很多的优点,如高弹性、良好的物理性能和耐溶剂性,使其广泛的应用于改性环氧树脂,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对特殊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 液晶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液晶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模量高、强度大、自增强等特点,在液晶态下呈现出特有的易流动性、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较低的线膨胀系数等优良的综合性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液晶化合物增韧环氧树脂引起人们的关注。
[1]
黄志义等人以联苯二酚,2,4-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
脂起始分解温度提高了15-20℃,热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蒋玉梅等人采用自行合成的联苯型液晶聚氨酯对环
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发现改性后体系的冲击强度是纯环氧固化物的2.7倍,拉伸强度从52.73MPa提高到79.49MPa,弯曲强度由93.29MPa提高到146.52MPa,增加了57%,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也有很大的提高。SEM分析表明改性体系呈现了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2 含氟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含氟树脂具有低的表面能并且有高表面活性、高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和疏水疏油的特
性。有学者将氟引入聚氨酯预聚体中,用于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优异性能的环氧树脂。
[3]
展海涛等人合成了一种含氟聚氨酯预聚体,将其用于
改性E-12环氧树脂,经过红外图谱分析得知,异氰酸根和羟基两者参与了反应,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主体是环氧树脂,环氧基团未发生改变。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在其他基本性能无变化基础上具有优良的疏水性能。 3 高度支化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高度支化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结构的聚合物,.这类聚合物具有致密的结构, 大量的外部官能团及较低的粘度等优点, 可以作为改性剂,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4]
刘丹等人合成了含端氨基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
醇,N,N' -二(ω-羟乙基) 均苯四甲酰二亚胺为单体,加成反应合成了1 种同时含有联苯基和亚胺基的新型液晶聚氨酯,将其与环氧树脂E-51共混制备了液体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加入3%的液晶聚氨酯,使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了2.5倍,冲击断面呈现韧性断裂,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明显提高,改性后的环氧树
酯,在高温条件下与环氧树脂进
行固化交联反应。通过红外分析,表明聚氨酯与环氧树脂发生了交联反应。使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Tg 达到了18.97℃,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320℃以上。
146 史利利:特殊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拉伸强度最大达到23.05MPa。 4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高毒性和湿敏性的物质多异氰酸酯, 除具有与传统聚氨酯相同的性能外, 还不会产生气泡避免形成结构缺陷, 耐化学性、耐水解性以及抗渗透性均比较优异。
[5]
刘波等人通过用甲氧基聚丙二醇环碳酸酯与二乙烯
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聚硅氧烷后,玻璃化转变温度略有提高。
[9]
刘鸿志等人用二羟甲基丙酸对异氰酸酯封端的有机
硅改性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扩链,得到异氰酸酯封端的有机硅改性的含羧基的聚氨酯齐聚物。用此齐聚物作为增韧剂接枝改性环氧树脂,得到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当聚氨酯齐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5%时,所生成材料的抗冲强度为23.58kg/m,玻璃态模量为10MPa,比纯环氧树脂的相应值分别提高了116.7%和近100℃;而5%的质量热损失温度几乎保持不变。
6 除了以上几种特殊的聚氨酯,还有学者对高弹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和刚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做了研究
潘勤彦
[10]
2
3
三胺反应制备了线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用其与环氧树脂作用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通过红外分析,确定了聚氨酯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涂膜具有良好的硬度、柔韧性、耐冲击性、附着力、耐水性、耐汽油性和耐盐雾性。涂膜硬度(铅笔) ≥H; 耐冲击性
为4.9J; 对水、汽油、盐雾分别在96、48、500h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对金属底材有优异的附着力。 5 含硅氧烷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聚氨酯环氧树脂体系的耐热性十分有限, 利用硅氧烷封端的聚氨酯弹性体, 通过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能够赋予材料良好的耐热、耐候、电绝缘性, 阻燃性和憎水性。
[6]
何成汉等人用不同类型的低聚物二元醇与小分子硅
等人研究了高弹性聚氨酯改性双酚F型环氧
树脂固化体系在室温和液氮温度77K下的力学性能,观察研究了断裂面的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聚氨酯能够有效地改善环氧树脂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尤其在低温下具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当聚氨酯的质量含量为30%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在室温和77K下分别为87.35和118.73MPa,冲击强度分别为15.76和21.88MPa。聚氨酯的加入使体系玻璃化温度下降为92.4℃,能满足低温应用要求。
黄先威
[11]
烷偶联剂三乙氧硅丙基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用此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通过胺类固化剂及sol-gel技术,得到了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用扫描电镜、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及热重分析,研究了改性后体系的微观形态和热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低聚物在体系中形成了海岛结构,改善了体系的相容性,低聚物合成比例适中时,复合体系的5%热失重温度相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近100℃,达到275℃。
[7]
李永清等人将聚氨酯预聚物中引入聚硅氧烷,按一定
等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刚性聚氨酯用于
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中加入了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的端羟甲基芳香聚酯及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过红外分析表明端羟甲基芳香聚酯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在环氧树脂中发生了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刚性聚氨酯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并可提高其它力学性能。当端羟甲基芳香聚酯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得摩尔比为1:2,DDM用量为35%,加入5%的刚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弯曲强度最高提高13.9%,冲击强度最高提高352.9%,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35.0%。
参考文献
[1] 黄志义, 陆绍荣, 罗崇禧, 等. 新型液晶聚氨酯/环氧
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热固性树脂, 2011, 26(1): 31-34.
[2] 蒋玉梅, 陆绍荣, 龚永洋, 等. 联苯型液晶聚氨酯增
韧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A]. 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最新进展, 219-221. (下转第150页)
比例加入环氧树脂E-51中,加入扩链剂和交联剂等,混匀固化后得到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的加入拓宽了体系的阻尼温域,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微观相分离增大,当含量大于10%后,呈现宏观相分离。适量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环氧IPN是优良的宽温域高阻尼材料,tanδ>0.3时温域达到200℃以上,在-100℃左右时仍大于0.3。
[8]
汪水平等人采用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聚丙二醇
为主要原料合成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混合,加入不同分子量的氨基硅油,用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进行固化,得到聚硅氧烷/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
150 姜
宁: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工艺方法综述
图3 天然气脱碳方法初选图
参考文献
[1] 李国城, 诸 林. 油田气轻烃回收技术.
[2] 王开岳. 天然气净化工艺[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 122-140.
[3] [美]RN马道克斯,JH埃. 天然气预处理和加工[M]. 蔡
尔范等译.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0:156-162. [4] J.C.Poladsek et al. Using Mixed Amine Solution For
st
Gas Sweetening Proc. 71 GPA Annu,Conv, 1992:
67-70.
[6] 陈煜强, 等. 香料产品开发与应用(第一版)[M]. 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49-250. [7] 易封萍, 等. 合成香料工艺学(第一版)[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27.
[8] 毛祥源. 一种提高乙酰基异丁香酚合成收率的工艺[J].
香料香精化妆品, 1990(04): 18-20.
[9] 任晓红, 安新明. 油田气二氧化碳脱除工艺优选. 油
气田地面工程, 2005(11).
[10] 龚肇元, 王宝林, 等. 变压吸附法富集煤矿瓦斯气中
甲烷[P]. CN85 1 03557 A: 3-4.
58-63.
[5] A.M Goldstein et al. New Flexsord Gas Treating
Technology For Acid Gad Removal,Ene-rgy Prog, 1986:
(上接第146页)
[3] 展海涛, 杨 凯, 王贤明, 等. 特种聚氨酯改性环氧
树脂的研究[J]. 中国涂料, 2010, 25(05):27-30. [4] 刘 丹, 曾少敏, 胡 虔, 等. 高度支化聚氨酯/环氧
树脂的合成与性能[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3): 310-313.
[5] 刘 波, 周 莉, 赵彦芝, 等.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
氧树脂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精细化工, 2010, 27(7):639-641.
[6] 李永清, 朱 锡, 石 勇, 等. 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
环氧树脂IPN的动态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 24(11): 111-118. [7] 何成汉, 刘平桂, 赫丽华, 等. 端硅氧烷基聚氨酯/环
氧树脂复合材料形态及热力学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10, 11:60-65.
[8] 汪水平, 杨 萍, 翁 睿, 等. 聚硅氧烷/聚氨酯/环
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与研究[A]//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刊(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128-131.
[9] 刘鸿志, 甘文君, 沈 静, 等.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
的聚氨酯齐聚物增韧环氧树脂[J]. 应用化学, 2006, 23(4): 409-413.
[10] 潘勤彦, 杨 果, 付绍云.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
的力学性能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07, 40(2): 28-30.
[11] 黄先威, 刘竞超, 万金涛, 等. 刚性聚氨酯增韧改性
环氧树脂的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5, 33(2):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