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阅读附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然后回答小题。(15分)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②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尽力。②菽稷,庄稼。③靡,无。

④暧(ài),掩蔽。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日入从所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小题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小题4:综合文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诗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内容,我们对桃花源有怎样的了解?(2分)

小题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值得 (2) 全、都 (3) 同“邀”邀请 (4)休息

小题1:(1)略(2分)

(2)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2分)

小题1:(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1:(2分)桃花源中人来自外面真实的世界,但与外界现实已隔绝已久

小题1:寄予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图景。答对意思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信息横向联系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然后才能从《桃花源记》中找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两句话同时告诉人们,这里的人所穿的衣服,还是和秦时一样,没有发展变化,因为与世隔绝。

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他的愿望。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然后回答小题。(15分)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②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尽力。②菽稷,庄稼。③靡,无。

④暧(ài),掩蔽。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日入从所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小题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小题4:综合文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诗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内容,我们对桃花源有怎样的了解?(2分)

小题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值得 (2) 全、都 (3) 同“邀”邀请 (4)休息

小题1:(1)略(2分)

(2)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2分)

小题1:(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1:(2分)桃花源中人来自外面真实的世界,但与外界现实已隔绝已久

小题1:寄予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图景。答对意思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信息横向联系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然后才能从《桃花源记》中找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两句话同时告诉人们,这里的人所穿的衣服,还是和秦时一样,没有发展变化,因为与世隔绝。

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他的愿望。


相关内容

  • 桃花源记(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

  • [桃花源记][乙亥北行蜀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 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完成17 -20题.(共11分) (一)林尽水浑,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

  •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1
  •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比较阅读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

  • 桃花源记 期末复习 带答案
  • <桃花源记>期末复习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

  • [桃花源记]"苛政猛于虎"对比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为17-20题.(11)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

  •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
  •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 (2003北京市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

  •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2013年·河南省中考古文试卷答案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

  • 广东小学2002年初3第5单元第4节3课[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一.(2004·肇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

  •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答案
  • (安徽非课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