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王关营

学号:[1**********]3 成稿日期:2011/4/10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是鲁迅先生对《离骚》的评价,从如此尊崇的评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离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离骚》融合了屈原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斗争意志和炽热的爱国情感,是古典文学中篇幅最长、最有魅力的抒情诗,是屈原爱国和忠君思想的结晶,也是一篇彪炳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离骚》的语言形式在时隔发展史上具有创造性发展。《离骚》之前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诗经》的形式,以四字为主,而且较为整齐、典重,而《离骚》却勇于创新,大胆地突破了这种形式,进而形成了一种新体诗“楚辞”。《离骚》基本上以四句为一章,每句字数参差不齐,而且多为偶句形成了一种既显错落又能从中看到整齐的特点,如下诗: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离骚》诗句的加长,结构的扩大,又吸收了当时正蓬勃发展的笔法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容量,使诗句包纳了更丰富的内容,加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有利于表现屈原的那种奔腾澎湃的思想感情。

屈原在创作《离骚》的时候,不仅大量地吸收了楚地的方言,还借鉴和发展了南方民歌的特点。在采用楚地方言口语如诗时,虚字“兮”运用的十分灵活,也已成为楚辞体裁上的突出艺术形式之一。虽然在《诗经》中“兮”字已经使用过,如《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写情人在郊野的“邂逅相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但是“兮”字在《离骚》里使用的最多,而且最富有创造性,使加长了的句子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那种抒情的氛围和音乐美。在借鉴南方民歌的特点方面,屈原吸收和发展了当时楚地流行的民歌形式,即句式参差不齐,而且把虚字“兮”放置在句子中间或末尾,如《越人歌》中: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屈原利用这种民歌形式,在诗中使用了很多的对偶句,使得诗句既富有变化,又显得整饬,增强了诗歌的语言美。

《离骚》的语言是华丽与质朴并重。一方面屈原采用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体现了诗歌的质朴本色;另一方面,诗中大量使用了华丽的词藻,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世辞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两者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比兴手法广泛而成功的运用,也是《离骚》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 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 以比谗 佞; 灵修美人, 以媲于君; 宓妃佚女, 以譬 贤臣; 虬龙鸾凤, 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 以为小 人。”是王逸在自己的《楚辞章句·离骚序》中指出的。在《离骚》中有诗歌为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相对于《诗经》而言,《离骚》中的比兴手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离骚》是在《诗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比兴手法的运用,《诗经》中的比兴手法还是较为单纯和静止的,以用来触物兴词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诗经》中对比兴手法运用最为圆熟的作品莫过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而《离骚》中的比兴手法则变得更为丰富复杂,关联性更强,而且还和所表现的内容合二为一,有些象征地性质,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离骚》中的比兴,不只是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具体的事物,还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并从具体的事物中抒发诗人的情感,内涵特别的丰富,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中把个人的品行修养、人格塑造以及国家政治中的人才利用、廉政遵法等,都通过人们所熟悉的饮食、服饰、芳草、鸟兽、车马、道路等平常事物来表现的,从而使人们感到亲切,十分容易理解和接收。不是单一的比兴手法的独立使用,而是一系列的比兴手法相互关联与相互交汇,构成比较完整的比兴文章系统,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学艺术境界,进而对于表现全诗的内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整体上给人以美感的享受。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瞩目的两类意象。香草在屈原的心中一直是高尚品德和高洁品质的象征,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美人则比喻君王或诗人自喻,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诗人自喻女人,以男女关系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用众女子嫉妒“美人”的容貌来比喻谗妄无能之辈妒忌贤臣等,情感委婉凄楚,且喻理性较强。屈原把“香草美人”作为诗歌意象是一创造,也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使屈原在楚国那种“信鬼神,重淫祀”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心灵上的体验,达到了对社会现实的一大超越。屈原用香草美人为喻体,勾勒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也表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

复杂多变的矛盾,抒发了他内心压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兴手法在《离骚》中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也成为后代诗人纷纷效法的榜样。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艺术作品,但浪漫主义也是它最突出的特色,屈原通过《离骚》的创造,将浪漫主义从朴素自然的阶段发展与提高到自觉积极的浪漫主义阶段,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源头。《离骚》的很多地方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口头创造——神话传说中汲取的养料,透过诗人大胆的艺术构想,勾勒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神话传说中的很多神仙,如日神羲和、月神望舒、风伯飞廉、雷师风隆等等,在诗人的笔下都是可以任由他驱使的;而不周山、春宫、咸池等神话中的仙境也是诗人可以任意登临的,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而这一切都是为全诗的抒情主题来服务的,都比较好的反映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离骚》中浪漫主义的描写是全诗的境界跟为开阔,气势更为宏大,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奔放的激情,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也便由此产生了。

浪漫主义特色使《离骚》的艺术水平更进一层,这首先体现在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诗人的自我形象是纯洁高大的,因为他在诗中是崇高的、优美的、充满理想的:进不入以离忧兮,延伫足吾将返。怨知识之广泛兮,终不察乎吾心,亦余心之想学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香草和装饰都是对诗人的勉励奋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人格的暗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对自己“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人的人格魅力,而当自己的“美政”理想被抛弃,连诗人自身也陷入了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但他任然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理想“已于心之所善心,虽九死而犹未悔!”,他总是用自己那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信念,向着那黑暗邪恶的势力进行斗争。屈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的文人形象,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诗人用理想来改造现实的斗争精神,是《离骚》全诗的主基调,它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全诗。诗人提出并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先进的,但他却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它注定是属于未来的。当残酷的现实击败了诗人的理想时,诗人便有了用生命来殉祭理想的坚决意志,屈原的死很悲壮,它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消沉,反而会产生一种艺术的美感,他投江殉国的行为增加了它本身的悲剧色彩。《离骚》大量采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突出表现在诗人那无边无际的想象力上,融合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

自然想象的基础上,诗人制造了一个能上天入地的奇异想象,这种想象丰富奇特,场面宏伟壮丽,包含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力的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报效祖国而上下求索的精神。

诗人经常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倜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诗人用芳草配饰来象征高尚的品质,富有极为优美的想象,但这却是极度的夸张描写,将诗人的品格刻画的十分崇高,拥有浪漫主义的实质特征。“为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是诗人从国家整体利益上出发,对国君的所作所为进行埋怨说甚至批判。由此看来,诗人的“忠君”并非封建社会的愚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则是诗人爱国爱民思想的体现,把爱国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诗人的远见卓识,他们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非凡的意义。

对于处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屈原来说,《离骚》便是供抒发感情的一个平台,“离”意味着离开朝廷,离开宗族,离开国家,离开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机会,“骚”是愁苦,是失望,是痛心,是煎熬,是理想无法实现的痛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的决心。

《离骚》不是一首单纯的抒情诗,而是具有政治性和叙事性的抒情作品,它是一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罕见的政治抒情长

诗,全诗共有373字,2490字,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恢弘气势。《离骚》的政治性很强,描写了现实中尖刻复杂的政治斗争,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执着追求,正如“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我将从古咸之所居。”表现了诗人那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目的是要是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可是他空怀满腹才学却报国无门,屡屡遭受奸臣小人的谗言诽谤,以至于在朝堂上遭受排挤打击,眼看着国家的危亡而无法挽回,心中充满了怨恨。全诗充溢着强烈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屈原的那种高昂的政治激情,所以本诗在抒情的同时,也时刻不忘融入一些说理的成分,因而这首宏伟的政治性抒情诗中具有了政治的品格。 抒情诗一般都是比较短小的,很难加入情节性内容,但是《离骚》却别具一格,它的篇幅宏伟,内容庞大,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背景展开抒情,具有较大范围的故事情节描写,“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样《离骚》又在抒情的同时创造性的加入了叙事的成分,表现出了鲜明的叙事特色。抒情诗能够兼容政治性和叙事性,是由屈原那种复杂多变又充满矛盾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这种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却有“山重水

《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王关营

学号:[1**********]3 成稿日期:2011/4/10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是鲁迅先生对《离骚》的评价,从如此尊崇的评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离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离骚》融合了屈原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斗争意志和炽热的爱国情感,是古典文学中篇幅最长、最有魅力的抒情诗,是屈原爱国和忠君思想的结晶,也是一篇彪炳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离骚》的语言形式在时隔发展史上具有创造性发展。《离骚》之前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诗经》的形式,以四字为主,而且较为整齐、典重,而《离骚》却勇于创新,大胆地突破了这种形式,进而形成了一种新体诗“楚辞”。《离骚》基本上以四句为一章,每句字数参差不齐,而且多为偶句形成了一种既显错落又能从中看到整齐的特点,如下诗: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离骚》诗句的加长,结构的扩大,又吸收了当时正蓬勃发展的笔法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容量,使诗句包纳了更丰富的内容,加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有利于表现屈原的那种奔腾澎湃的思想感情。

屈原在创作《离骚》的时候,不仅大量地吸收了楚地的方言,还借鉴和发展了南方民歌的特点。在采用楚地方言口语如诗时,虚字“兮”运用的十分灵活,也已成为楚辞体裁上的突出艺术形式之一。虽然在《诗经》中“兮”字已经使用过,如《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写情人在郊野的“邂逅相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但是“兮”字在《离骚》里使用的最多,而且最富有创造性,使加长了的句子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那种抒情的氛围和音乐美。在借鉴南方民歌的特点方面,屈原吸收和发展了当时楚地流行的民歌形式,即句式参差不齐,而且把虚字“兮”放置在句子中间或末尾,如《越人歌》中: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屈原利用这种民歌形式,在诗中使用了很多的对偶句,使得诗句既富有变化,又显得整饬,增强了诗歌的语言美。

《离骚》的语言是华丽与质朴并重。一方面屈原采用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体现了诗歌的质朴本色;另一方面,诗中大量使用了华丽的词藻,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世辞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两者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比兴手法广泛而成功的运用,也是《离骚》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 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 以比谗 佞; 灵修美人, 以媲于君; 宓妃佚女, 以譬 贤臣; 虬龙鸾凤, 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 以为小 人。”是王逸在自己的《楚辞章句·离骚序》中指出的。在《离骚》中有诗歌为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相对于《诗经》而言,《离骚》中的比兴手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离骚》是在《诗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比兴手法的运用,《诗经》中的比兴手法还是较为单纯和静止的,以用来触物兴词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诗经》中对比兴手法运用最为圆熟的作品莫过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而《离骚》中的比兴手法则变得更为丰富复杂,关联性更强,而且还和所表现的内容合二为一,有些象征地性质,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离骚》中的比兴,不只是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具体的事物,还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并从具体的事物中抒发诗人的情感,内涵特别的丰富,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中把个人的品行修养、人格塑造以及国家政治中的人才利用、廉政遵法等,都通过人们所熟悉的饮食、服饰、芳草、鸟兽、车马、道路等平常事物来表现的,从而使人们感到亲切,十分容易理解和接收。不是单一的比兴手法的独立使用,而是一系列的比兴手法相互关联与相互交汇,构成比较完整的比兴文章系统,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学艺术境界,进而对于表现全诗的内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整体上给人以美感的享受。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瞩目的两类意象。香草在屈原的心中一直是高尚品德和高洁品质的象征,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美人则比喻君王或诗人自喻,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诗人自喻女人,以男女关系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用众女子嫉妒“美人”的容貌来比喻谗妄无能之辈妒忌贤臣等,情感委婉凄楚,且喻理性较强。屈原把“香草美人”作为诗歌意象是一创造,也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使屈原在楚国那种“信鬼神,重淫祀”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心灵上的体验,达到了对社会现实的一大超越。屈原用香草美人为喻体,勾勒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也表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

复杂多变的矛盾,抒发了他内心压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兴手法在《离骚》中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也成为后代诗人纷纷效法的榜样。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艺术作品,但浪漫主义也是它最突出的特色,屈原通过《离骚》的创造,将浪漫主义从朴素自然的阶段发展与提高到自觉积极的浪漫主义阶段,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源头。《离骚》的很多地方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口头创造——神话传说中汲取的养料,透过诗人大胆的艺术构想,勾勒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神话传说中的很多神仙,如日神羲和、月神望舒、风伯飞廉、雷师风隆等等,在诗人的笔下都是可以任由他驱使的;而不周山、春宫、咸池等神话中的仙境也是诗人可以任意登临的,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而这一切都是为全诗的抒情主题来服务的,都比较好的反映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离骚》中浪漫主义的描写是全诗的境界跟为开阔,气势更为宏大,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奔放的激情,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也便由此产生了。

浪漫主义特色使《离骚》的艺术水平更进一层,这首先体现在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诗人的自我形象是纯洁高大的,因为他在诗中是崇高的、优美的、充满理想的:进不入以离忧兮,延伫足吾将返。怨知识之广泛兮,终不察乎吾心,亦余心之想学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香草和装饰都是对诗人的勉励奋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人格的暗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对自己“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人的人格魅力,而当自己的“美政”理想被抛弃,连诗人自身也陷入了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但他任然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理想“已于心之所善心,虽九死而犹未悔!”,他总是用自己那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信念,向着那黑暗邪恶的势力进行斗争。屈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的文人形象,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诗人用理想来改造现实的斗争精神,是《离骚》全诗的主基调,它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全诗。诗人提出并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先进的,但他却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它注定是属于未来的。当残酷的现实击败了诗人的理想时,诗人便有了用生命来殉祭理想的坚决意志,屈原的死很悲壮,它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消沉,反而会产生一种艺术的美感,他投江殉国的行为增加了它本身的悲剧色彩。《离骚》大量采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突出表现在诗人那无边无际的想象力上,融合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

自然想象的基础上,诗人制造了一个能上天入地的奇异想象,这种想象丰富奇特,场面宏伟壮丽,包含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力的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报效祖国而上下求索的精神。

诗人经常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倜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诗人用芳草配饰来象征高尚的品质,富有极为优美的想象,但这却是极度的夸张描写,将诗人的品格刻画的十分崇高,拥有浪漫主义的实质特征。“为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是诗人从国家整体利益上出发,对国君的所作所为进行埋怨说甚至批判。由此看来,诗人的“忠君”并非封建社会的愚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则是诗人爱国爱民思想的体现,把爱国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诗人的远见卓识,他们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非凡的意义。

对于处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屈原来说,《离骚》便是供抒发感情的一个平台,“离”意味着离开朝廷,离开宗族,离开国家,离开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机会,“骚”是愁苦,是失望,是痛心,是煎熬,是理想无法实现的痛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的决心。

《离骚》不是一首单纯的抒情诗,而是具有政治性和叙事性的抒情作品,它是一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罕见的政治抒情长

诗,全诗共有373字,2490字,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恢弘气势。《离骚》的政治性很强,描写了现实中尖刻复杂的政治斗争,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执着追求,正如“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我将从古咸之所居。”表现了诗人那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目的是要是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可是他空怀满腹才学却报国无门,屡屡遭受奸臣小人的谗言诽谤,以至于在朝堂上遭受排挤打击,眼看着国家的危亡而无法挽回,心中充满了怨恨。全诗充溢着强烈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屈原的那种高昂的政治激情,所以本诗在抒情的同时,也时刻不忘融入一些说理的成分,因而这首宏伟的政治性抒情诗中具有了政治的品格。 抒情诗一般都是比较短小的,很难加入情节性内容,但是《离骚》却别具一格,它的篇幅宏伟,内容庞大,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背景展开抒情,具有较大范围的故事情节描写,“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样《离骚》又在抒情的同时创造性的加入了叙事的成分,表现出了鲜明的叙事特色。抒情诗能够兼容政治性和叙事性,是由屈原那种复杂多变又充满矛盾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这种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却有“山重水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向来是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尤其是那些集作者思想.感情.智慧.创造力于一身的千古名句,虽历经千载沧桑仍熠熠生辉,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嘈杂与喧嚣中独自起舞,却从未被后人遗忘.再次沉浸在诗词的国度里,眼前浮现的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

  • 文艺精品与市场阅读答案
  • 文艺精品与市场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 ...

  • 赏析[离骚(节选)]三美
  • 返回 健康论文 赏析<离骚(节选)>三美 2016-04-08 22:58  点击:5 [题 名]赏析<离骚(节选)>三美 [作 者]廖光庶 [机 构]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刊 名]<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 第8期 167-167页 共1页 [关键词]艺术 ...

  • 探析阿鲁威[蟾宫曲]对[九歌]的接受
  • 摘 要:在元代嘲屈.抑屈的文学思潮中,蒙古散曲作家阿鲁威却独树一帜,他依屈原<九歌>之体作<蟾宫曲>九首,在对<九歌>继承的基础上,阿鲁威还通过各种形式赋予了<九歌>新的特征.本文主要从结构体制.艺术手法以及主题思想三个方面,来探析阿鲁威<蟾宫曲 ...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简 答 题 1.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答:(1)屈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集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a.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 ...

  • [离骚]比兴象征手法艺术特色
  • <离骚>比兴象征手法艺术特色 摘要:<离骚>是屈原倾注整个生命写作而成的伟大政治抒情诗篇,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自叙性浪漫主义诗歌珍品.自<离骚>问世以来, 一直震古烁今, 以其闲深的思想力量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拨动着亿万读者的心弦, 陶冶着亿万读者的灵魂, 成为 ...

  •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
  •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屈原"的"原"是他的字. 4.<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

  • [短歌行]说课稿
  • 1.    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

  • 端午诗情分外浓
  •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 古时"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