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天狗]备课参考

郭沫若《天狗》备课参考

教学参考

0929 1854

郭沫若《天狗》备课参考

整体感知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全诗共有四节。第一节的起句“我是一条天狗呀!”犹如横空出世,“天狗”的形象就此脱颖而出。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无比豪放的气概,这一节末尾的“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为了强化“天狗”的气势,诗的第二节又连续用四个“光”和“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这一节里的“月”“日”“星球”“全宇宙”,直接承续上节而来,从范围和气势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第三节是全诗的核心和高潮,通过“天狗”的“动”的形态(“飞

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其中,“飞跑”是理解“天狗”的动感精神的关键:诗人除了连续用三个“我飞跑”外,还用了一个比喻(“电气一样”)和三个“在„„上”的句式,来烘托奔跑的速度,勾勒了“天狗”一往无前的姿势。至于这一节里的“剥皮”等动作,显然将“天狗”的恣肆狂放推向了极致。由此,最后一节的两句才显得顺理成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第一节的“吞”(积蓄能量)到第二节的“放”,再到第三节的恣意“飞跑”,也就是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天狗吞日”“飞奔”的壮美图景。

这首诗,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的带动而完成,整个诗篇的所有字句都听从“我”的召唤和推动,向前奔涌不止。诗句从“月”到“日”再到“一切的星球”直至“全宇宙”,都过渡得极为自然随意,几乎来不及选择和停留就被“我”裹挟而走,这股奔涌的语词之流直到“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两句才戛然而止。全诗以“我”为开端,以“我”的爆裂而告终:“我便是我呀!”本来宣告了“我”的完成,同时预示了“我”的壮烈的毁灭,因为与之相连的是“我的我要爆了!”

问题探究

与“天狗”的狂放气势相适应,这首诗不仅主题思想趋于阔大、高远,而且语言风格极为强劲有力。无论从气势还是风格来说,这首诗都是空前绝后的。

一、“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里牵涉到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的关系。郭沫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田汉在给他的信里也说:“你的诗首首都是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三叶集》)。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二、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怎样的思想观念?

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应该说,泛神论思想贯穿整部《女神》。一般认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杂糅了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十六七世纪泛神论哲学和古代中国、印度哲学里的泛神论思想。他曾这样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这就可以解释,这首诗中为什么多次出现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词语。同时,郭沫若诗里的科学观念与泛神论思想是相辅相成的,“X光线”“电气”“神经”“脊髓”“脑筋”等科学术语的使用,可以视为一种科学观念的表现。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诗风雄奇、健美。

三、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拟人和夸张?

这首诗的整体手法是拟人,“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自我精神。拟人手法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天狗”的“吞”“月”“日”“星球”以及“全宇宙”,“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剥皮”“食肉”“吸血”“啮心肝”,就变得十分自然、合理。因此,这首诗的拟人是巧妙的,夸张也是合理的。

四、怎样看待这首诗的自由诗体?

这首诗的诗体形式同它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是相得益彰的,也同《女神》里的其他诗篇一样,是完完全全的自由体诗。郭沫若称:“形式方面我主张绝对的自由,绝端的自由”(《论诗三札》)。《天狗》正是如此,似乎惟有采用这自由的诗体,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天狗”的狂放不羁。在这首诗中,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且没有统一的韵脚。不过,郭沫若更看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即随着情绪的起伏而形成的韵律,这是一种自由不拘中的协调。他往往通过铺排、复沓等手段实现这样的韵律效果,如连续三个“我飞跑”就让人感到某种迅疾的节奏。

语言品味

一、单色的想象:全诗围绕关于“天狗”的形象展开,“月”“日”“星球”“全宇宙”以及“烈火”“大海”“电气”等,是为了凸显“天狗”形象而使用的,均属于相似或相近的语词;至于“飞奔”“狂叫”“燃烧”和“神经”“脊髓”“脑筋”,也属于性质相近的语词。

二、单调的结构:这首诗全部以“我”为起端,一泻千里,因而句式的近似是此诗的显著特点。除“我”在句首的大量使用外,第一节连续四个“把”字和四个“吞”字,第二节连续五个“是”字和四个“光”字,第三节连续三个“如”字、三个“在„„上”句式以及“剥我的皮”“食我的肉”“吸我的血”“啮我的心肝”四个词组,均显示为一种单一的结构。

三、大:本诗所用的词都是“大”词,气势非常宏大,视野也十分开阔,这与的诗学观念和泛神论思想是紧密相关的,这一点上面已述。

四、此外,“我便是我”这句在诗中出现两次,不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在语感上前后呼应、相互印证,突出了“天狗”的自信与自我完成。

郭沫若《天狗》备课参考

教学参考

0929 1854

郭沫若《天狗》备课参考

整体感知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全诗共有四节。第一节的起句“我是一条天狗呀!”犹如横空出世,“天狗”的形象就此脱颖而出。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无比豪放的气概,这一节末尾的“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为了强化“天狗”的气势,诗的第二节又连续用四个“光”和“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这一节里的“月”“日”“星球”“全宇宙”,直接承续上节而来,从范围和气势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第三节是全诗的核心和高潮,通过“天狗”的“动”的形态(“飞

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其中,“飞跑”是理解“天狗”的动感精神的关键:诗人除了连续用三个“我飞跑”外,还用了一个比喻(“电气一样”)和三个“在„„上”的句式,来烘托奔跑的速度,勾勒了“天狗”一往无前的姿势。至于这一节里的“剥皮”等动作,显然将“天狗”的恣肆狂放推向了极致。由此,最后一节的两句才显得顺理成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第一节的“吞”(积蓄能量)到第二节的“放”,再到第三节的恣意“飞跑”,也就是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天狗吞日”“飞奔”的壮美图景。

这首诗,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的带动而完成,整个诗篇的所有字句都听从“我”的召唤和推动,向前奔涌不止。诗句从“月”到“日”再到“一切的星球”直至“全宇宙”,都过渡得极为自然随意,几乎来不及选择和停留就被“我”裹挟而走,这股奔涌的语词之流直到“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两句才戛然而止。全诗以“我”为开端,以“我”的爆裂而告终:“我便是我呀!”本来宣告了“我”的完成,同时预示了“我”的壮烈的毁灭,因为与之相连的是“我的我要爆了!”

问题探究

与“天狗”的狂放气势相适应,这首诗不仅主题思想趋于阔大、高远,而且语言风格极为强劲有力。无论从气势还是风格来说,这首诗都是空前绝后的。

一、“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里牵涉到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的关系。郭沫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田汉在给他的信里也说:“你的诗首首都是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三叶集》)。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二、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怎样的思想观念?

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应该说,泛神论思想贯穿整部《女神》。一般认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杂糅了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十六七世纪泛神论哲学和古代中国、印度哲学里的泛神论思想。他曾这样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这就可以解释,这首诗中为什么多次出现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词语。同时,郭沫若诗里的科学观念与泛神论思想是相辅相成的,“X光线”“电气”“神经”“脊髓”“脑筋”等科学术语的使用,可以视为一种科学观念的表现。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诗风雄奇、健美。

三、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拟人和夸张?

这首诗的整体手法是拟人,“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自我精神。拟人手法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天狗”的“吞”“月”“日”“星球”以及“全宇宙”,“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剥皮”“食肉”“吸血”“啮心肝”,就变得十分自然、合理。因此,这首诗的拟人是巧妙的,夸张也是合理的。

四、怎样看待这首诗的自由诗体?

这首诗的诗体形式同它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是相得益彰的,也同《女神》里的其他诗篇一样,是完完全全的自由体诗。郭沫若称:“形式方面我主张绝对的自由,绝端的自由”(《论诗三札》)。《天狗》正是如此,似乎惟有采用这自由的诗体,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天狗”的狂放不羁。在这首诗中,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且没有统一的韵脚。不过,郭沫若更看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即随着情绪的起伏而形成的韵律,这是一种自由不拘中的协调。他往往通过铺排、复沓等手段实现这样的韵律效果,如连续三个“我飞跑”就让人感到某种迅疾的节奏。

语言品味

一、单色的想象:全诗围绕关于“天狗”的形象展开,“月”“日”“星球”“全宇宙”以及“烈火”“大海”“电气”等,是为了凸显“天狗”形象而使用的,均属于相似或相近的语词;至于“飞奔”“狂叫”“燃烧”和“神经”“脊髓”“脑筋”,也属于性质相近的语词。

二、单调的结构:这首诗全部以“我”为起端,一泻千里,因而句式的近似是此诗的显著特点。除“我”在句首的大量使用外,第一节连续四个“把”字和四个“吞”字,第二节连续五个“是”字和四个“光”字,第三节连续三个“如”字、三个“在„„上”句式以及“剥我的皮”“食我的肉”“吸我的血”“啮我的心肝”四个词组,均显示为一种单一的结构。

三、大:本诗所用的词都是“大”词,气势非常宏大,视野也十分开阔,这与的诗学观念和泛神论思想是紧密相关的,这一点上面已述。

四、此外,“我便是我”这句在诗中出现两次,不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在语感上前后呼应、相互印证,突出了“天狗”的自信与自我完成。


相关内容

  • 郭沫若作品[天狗]分析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郭沫若作品<天狗>分析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 ...

  • [女神]练习集锦!
  • <女神>练习集锦 一.判断题 ⑴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主要有: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叛逆追求的化身:借助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体现时代精神: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吸收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营养,铸成具 ...

  • 2013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篇目
  • 阅读篇目可参考现行使用教材的课文. 记叙文单元: 1.<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2. <燕昭王求士>(<战国策>) 3.<管晏列传>(<史记>) 4.<苏武传>(<汉书>) 5.<又是一年芳草绿 ...

  • 实用类文本阅读[郭沫若的"崛起"](25分)
  •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郭沫若的"崛起" 邹士方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界的巨人,奠定了他在整个新丈学史上的地位.<女神>的诞生同一个人很有关系,他可以算作是<女神>的" ...

  • 关于天狗吞日传说的非正式考证
  • 团团白日,为月所食 关于天狗吞日传说的非正式考证 2009-07-19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郭沫若<天狗> 7月22日将要出现的日全食奇观,因为覆盖范围人口众多,已引起数亿人的兴趣. 要是在古代,人 ...

  • 郭沫若专题辅导
  • 郭沫若专题辅导.txt不相信永远,不拥有期待,不需要诺言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王子之所以能口奂酉星目垂美人是因为王子用心了 我能口奂酉星什么 郭沫若专题辅导 今天我们这门课是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的辅导课,这一讲的内容与鲁迅专题等大重点相 ...

  • 第一章鲁迅与[呐喊][彷徨]_3
  • 第一章 鲁迅与<呐喊><彷徨> 教学要求: 1.了解鲁迅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经历和"弃医从文"等几次重大变化对他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在杂文.散文.历史小说等多方面的成就. 2.掌握<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和鲁迅小说的主要特点. 3.重点 ...

  • 诗歌发展脉络
  •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郭沫若.他于1921年8月出版诗集<女神>,所收诗作大部分写于1919-1920年间,正是五四高潮时期.这些作品反映了五四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并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新诗的主要形式自由体,成为白话诗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为新诗的 ...

  • 现代文学作品选
  • 赵树理的创作风格 1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大胆创新 2 文学作品民俗化,大众化的倾向 3 民间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反映现实生活问题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建国后农村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