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点

小学语文考点 一、音

二、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笔画:横竖撇捺折

只记一个“札”字就行了, 想一下是不是以上五种基本笔画都包括了。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二),从左到右(刂),从外到内(句),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一句话概括就是:“十八二刂句国小”分别想一下这把个字,便能想起以上的七种字的笔顺规则。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

1、词性划分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可以这样记忆:“名动形,数量代。”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近义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句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1) 并列关系:

„„也„„,„„又„„,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

„„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

(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

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引号(“”)变逗号(,)。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例句: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句: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古诗词积累

1、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词记诵。

2、课外积累古诗词。

六阅读理解

1、写人类文章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3)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

(4)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句。

2、记事类文章

(1)弄清记事的“六大要素”。

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弄清叙事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叙叙述,这是记事最基本的方式。

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式能使读者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文章的结构看,首尾往往具有相互呼应的特点。

③插叙:在叙述某一时间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必要的交代或补充,使人们对事件或人物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插叙结束后,仍然按照先前的顺叙进行叙述。

(3)弄清典型事例。

(4)弄清环境描写的烘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5)弄清叙事中的议论、抒情。

3、状物类文章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2)抓住事物特点,弄清写作目的。

(3)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感情。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4、写景类文章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3)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4)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5)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5、童话、寓言类文章

童话阅读

(1)了解童话的类型

A、拟人化童话 B、人物童话 C、超人化童话 D、知识童话

(2)要有丰富的想象

(3)重视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寓言阅读

(1)先了解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6、古诗文

(1)读准字音。 (2)推敲字义、词义。 (3)理解诗句。

(4)按诗韵朗读古诗。(5)学习一些古诗的常识。 (6)了解背景。

六、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主要训练形式:

1、自我介绍 2、口述见闻 3、祝贺感谢 4、接待客人

5、求助于人 6、自由议论 7、争辩问题 8、主持会议

9、交易商谈

七、习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题。

2、确定中心。

3、选择材料。

4、安排结构。

(1)按事情的发展顺叙 (2)按时间顺叙

(3)按空间顺叙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5、列提纲。

(1)文章的题目 (2)中心思想

(3)写作的顺序 (4)详写、略写的提示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度和照应。

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概括全文,提示中心

(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结尾的方法:

(1)自然方式结尾 (2)总结式结尾

(3)含蓄结尾 (4)启发式结尾

(二)半命题作文

1、弄清题意。

2、要补好文题。

(1)要易写作 (2)要确定体裁 (3)要内容健康

3、要选好材料

4、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

(三)命题作文

小学阶段的命题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四)材料作文

1、扩写 2、缩写 3、改写 4、续写

(五)想象作文

1、要确定好中心。

2、要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

3、要把握不同类型想象作文的特点。

4、要求内容合乎情理。

小学语文考点 一、音

二、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笔画:横竖撇捺折

只记一个“札”字就行了, 想一下是不是以上五种基本笔画都包括了。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二),从左到右(刂),从外到内(句),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一句话概括就是:“十八二刂句国小”分别想一下这把个字,便能想起以上的七种字的笔顺规则。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

1、词性划分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可以这样记忆:“名动形,数量代。”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近义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句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1) 并列关系:

„„也„„,„„又„„,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

„„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

(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

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引号(“”)变逗号(,)。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例句: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句: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古诗词积累

1、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词记诵。

2、课外积累古诗词。

六阅读理解

1、写人类文章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3)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

(4)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句。

2、记事类文章

(1)弄清记事的“六大要素”。

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弄清叙事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叙叙述,这是记事最基本的方式。

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式能使读者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文章的结构看,首尾往往具有相互呼应的特点。

③插叙:在叙述某一时间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必要的交代或补充,使人们对事件或人物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插叙结束后,仍然按照先前的顺叙进行叙述。

(3)弄清典型事例。

(4)弄清环境描写的烘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5)弄清叙事中的议论、抒情。

3、状物类文章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2)抓住事物特点,弄清写作目的。

(3)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感情。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4、写景类文章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3)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4)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5)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5、童话、寓言类文章

童话阅读

(1)了解童话的类型

A、拟人化童话 B、人物童话 C、超人化童话 D、知识童话

(2)要有丰富的想象

(3)重视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寓言阅读

(1)先了解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6、古诗文

(1)读准字音。 (2)推敲字义、词义。 (3)理解诗句。

(4)按诗韵朗读古诗。(5)学习一些古诗的常识。 (6)了解背景。

六、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主要训练形式:

1、自我介绍 2、口述见闻 3、祝贺感谢 4、接待客人

5、求助于人 6、自由议论 7、争辩问题 8、主持会议

9、交易商谈

七、习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题。

2、确定中心。

3、选择材料。

4、安排结构。

(1)按事情的发展顺叙 (2)按时间顺叙

(3)按空间顺叙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5、列提纲。

(1)文章的题目 (2)中心思想

(3)写作的顺序 (4)详写、略写的提示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度和照应。

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概括全文,提示中心

(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结尾的方法:

(1)自然方式结尾 (2)总结式结尾

(3)含蓄结尾 (4)启发式结尾

(二)半命题作文

1、弄清题意。

2、要补好文题。

(1)要易写作 (2)要确定体裁 (3)要内容健康

3、要选好材料

4、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

(三)命题作文

小学阶段的命题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四)材料作文

1、扩写 2、缩写 3、改写 4、续写

(五)想象作文

1、要确定好中心。

2、要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

3、要把握不同类型想象作文的特点。

4、要求内容合乎情理。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考点
  • 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 一.基础知识点串讲 1.识字.写字我拿手 2.多音字我来变 3.课文内容我知道 4.读读背背我最棒 5.句式转换我能行(8个) ①把字句,被字句转换 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③陈述句转换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 ④肯定句转换成双重否定句 ⑤修改病句 ⑥口语交际(语言得体) ⑦句子 ...

  • 小学毕业总复习
  •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 毕业考试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复习承载着"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归类整理,系统提高:迁移运用,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我们的复习工作应该对照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合理计划.系统安排,有目的.有重点地帮 ...

  • 明光市高王小学期末工作安排
  • 明光市高王小学期末工作安排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明光市教育局教秘研[2009]32号文件及<关于2009年中小学幼儿园暑假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对本学期期末考试及其他相关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成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杨 军 副组长: 彭灯彩 胡 ...

  • 初中语文老师:"古诗.文言文",高频考点都在这,背好直涨30分!
  • 从初中开始,学生都可以发现语文不管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题型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小学,不少孩子轻而易举能拿到95以上的分数,但在初中120分的卷子里,能考到100就可以算是不错的成绩了.所以,在初中想要取得好成绩,学生就必须在语文上下更多的功夫. 我在公益课上,也时常跟学生提到,在初中语文里,有哪些 ...

  •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资料
  •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资料 各位同行,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然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地实施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能找准"质检"的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避免日常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我想,这应该是各位同仁的共同目标.下面 ...

  • 2014珠海香洲笔试题目广州考点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笔试题目 珠海香洲2014年3月教师招聘(广州考点) 一共是5道主观题,前面2题考查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后面3题与专业相关. 1. 现阶段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有人提出减负.有人表示赞成,有人表示担忧.你认为基础教育中的哪些地方需要做加法?哪些地方需要做减法?(20分) 2. 安 ...

  • [小学语文]拼音-适合语音基础薄弱的孩子
  • 拼音规则 (特供小学生使用,对于初年级以及高年级拼音基础不扎实的学生.)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 儿歌:"嘴巴张大a.a.a:嘴巴拢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像吹笛子ü.ü.ü."我们对拼音并不陌生,今天咱来复习一下我们都熟悉的拼音吧 ...

  • 三好网暑假免费公开课全程课程回放
  • 新高三: 高三数学复习课 课程简介: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选择题.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答题侧重于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本期高考数学满分导师系统介绍有关函数的三要素.函数奇偶性的技巧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导数的关联.让新高三一轮复习全面深 ...

  •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全是考点!老师熬夜整理,不转可惜了
  • 相信各位家长都知道,现在的语文考试不只是考察孩子们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课外知识也是考察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改,语文主要有两大块变化,一是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一个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成必考.传统文化,被推到了风口上. 语文常识,作为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这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