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点 一、音
二、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笔画:横竖撇捺折
只记一个“札”字就行了, 想一下是不是以上五种基本笔画都包括了。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二),从左到右(刂),从外到内(句),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一句话概括就是:“十八二刂句国小”分别想一下这把个字,便能想起以上的七种字的笔顺规则。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
1、词性划分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可以这样记忆:“名动形,数量代。”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近义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句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1) 并列关系:
„„也„„,„„又„„,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
„„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
(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
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引号(“”)变逗号(,)。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例句: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句: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古诗词积累
1、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词记诵。
2、课外积累古诗词。
六阅读理解
1、写人类文章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3)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
(4)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句。
2、记事类文章
(1)弄清记事的“六大要素”。
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弄清叙事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叙叙述,这是记事最基本的方式。
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式能使读者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文章的结构看,首尾往往具有相互呼应的特点。
③插叙:在叙述某一时间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必要的交代或补充,使人们对事件或人物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插叙结束后,仍然按照先前的顺叙进行叙述。
(3)弄清典型事例。
(4)弄清环境描写的烘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5)弄清叙事中的议论、抒情。
3、状物类文章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2)抓住事物特点,弄清写作目的。
(3)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感情。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4、写景类文章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3)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4)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5)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5、童话、寓言类文章
童话阅读
(1)了解童话的类型
A、拟人化童话 B、人物童话 C、超人化童话 D、知识童话
(2)要有丰富的想象
(3)重视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寓言阅读
(1)先了解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6、古诗文
(1)读准字音。 (2)推敲字义、词义。 (3)理解诗句。
(4)按诗韵朗读古诗。(5)学习一些古诗的常识。 (6)了解背景。
六、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主要训练形式:
1、自我介绍 2、口述见闻 3、祝贺感谢 4、接待客人
5、求助于人 6、自由议论 7、争辩问题 8、主持会议
9、交易商谈
七、习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题。
2、确定中心。
3、选择材料。
4、安排结构。
(1)按事情的发展顺叙 (2)按时间顺叙
(3)按空间顺叙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5、列提纲。
(1)文章的题目 (2)中心思想
(3)写作的顺序 (4)详写、略写的提示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度和照应。
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概括全文,提示中心
(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结尾的方法:
(1)自然方式结尾 (2)总结式结尾
(3)含蓄结尾 (4)启发式结尾
(二)半命题作文
1、弄清题意。
2、要补好文题。
(1)要易写作 (2)要确定体裁 (3)要内容健康
3、要选好材料
4、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
(三)命题作文
小学阶段的命题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四)材料作文
1、扩写 2、缩写 3、改写 4、续写
(五)想象作文
1、要确定好中心。
2、要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
3、要把握不同类型想象作文的特点。
4、要求内容合乎情理。
小学语文考点 一、音
二、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笔画:横竖撇捺折
只记一个“札”字就行了, 想一下是不是以上五种基本笔画都包括了。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二),从左到右(刂),从外到内(句),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一句话概括就是:“十八二刂句国小”分别想一下这把个字,便能想起以上的七种字的笔顺规则。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
1、词性划分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可以这样记忆:“名动形,数量代。”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近义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句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1) 并列关系:
„„也„„,„„又„„,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
„„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
(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
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引号(“”)变逗号(,)。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例句: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句: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古诗词积累
1、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词记诵。
2、课外积累古诗词。
六阅读理解
1、写人类文章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3)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
(4)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句。
2、记事类文章
(1)弄清记事的“六大要素”。
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弄清叙事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叙叙述,这是记事最基本的方式。
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式能使读者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文章的结构看,首尾往往具有相互呼应的特点。
③插叙:在叙述某一时间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必要的交代或补充,使人们对事件或人物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插叙结束后,仍然按照先前的顺叙进行叙述。
(3)弄清典型事例。
(4)弄清环境描写的烘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5)弄清叙事中的议论、抒情。
3、状物类文章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2)抓住事物特点,弄清写作目的。
(3)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感情。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4、写景类文章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3)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4)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5)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5、童话、寓言类文章
童话阅读
(1)了解童话的类型
A、拟人化童话 B、人物童话 C、超人化童话 D、知识童话
(2)要有丰富的想象
(3)重视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寓言阅读
(1)先了解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6、古诗文
(1)读准字音。 (2)推敲字义、词义。 (3)理解诗句。
(4)按诗韵朗读古诗。(5)学习一些古诗的常识。 (6)了解背景。
六、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主要训练形式:
1、自我介绍 2、口述见闻 3、祝贺感谢 4、接待客人
5、求助于人 6、自由议论 7、争辩问题 8、主持会议
9、交易商谈
七、习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题。
2、确定中心。
3、选择材料。
4、安排结构。
(1)按事情的发展顺叙 (2)按时间顺叙
(3)按空间顺叙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5、列提纲。
(1)文章的题目 (2)中心思想
(3)写作的顺序 (4)详写、略写的提示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度和照应。
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概括全文,提示中心
(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结尾的方法:
(1)自然方式结尾 (2)总结式结尾
(3)含蓄结尾 (4)启发式结尾
(二)半命题作文
1、弄清题意。
2、要补好文题。
(1)要易写作 (2)要确定体裁 (3)要内容健康
3、要选好材料
4、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
(三)命题作文
小学阶段的命题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四)材料作文
1、扩写 2、缩写 3、改写 4、续写
(五)想象作文
1、要确定好中心。
2、要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
3、要把握不同类型想象作文的特点。
4、要求内容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