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名著阅读练习

九上名著阅读练习

一、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1.结合语境,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真正的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分析了孩子过去和现在弹奏的差别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除了具有普遍的人间性,还要兼有___________。

4.傅雷对儿子的教导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是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耐人寻味,深切感人。和一般的讲道理的文章比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或“你的脉博跟他的脉博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

2.“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3.独特的个性。

4.示例:艺术最需要的是“爱”,要有一颗“伟大的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共鸣。不仅艺术是这样,做其它事情都是这样。

5.示例: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对即可)

二、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

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

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

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

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

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

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

朋友,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

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

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

不对,日子久了, 。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

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

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

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

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

原文回答,

15字以内)

答: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

回答下面问题。

(1) 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

(2)本段画线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的运用上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

出强烈的感情。

答: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用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

三、论 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加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

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者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

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也有不少人,他们既是大丈

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

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个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

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

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年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有句谚语说得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

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雅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貌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全的。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愧悔的晚

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第二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美貌 其他方面的才能

2.第二段中加点(线)的“全”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不能。“全”从范围上进行限定,说明“这话”既有正确的地方,又有不对之处,避免了绝对,显

得客观严密。

3.作者引用“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谚语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作者引用这句谚语,是为了确凿有力而形象通俗地证明作风优雅而美的老人显得可爱这一观点。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中“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7.如何理解“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这句话。 8.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请你举例说明。

9.“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其中加点字“机遇”和“公式”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10.“美犹如盛夏的水果”,这里的“美”是指的什么?请你以“美”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11.运用本文的观点,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说一段话。(字数在50字以上)

12.培根说:“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能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列举一二。

参考答案: 6.面容之美

7.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说明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8.最高的美是内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难于直观,也不可能做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仍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9.事物之美有其“自然天成”的一面,有时并不是人力所可以企及的。一个画家与一张从来没有那么美的脸面之间,不是可以借助于公式之类的人为手段所能够联结起来的。这正如达芬奇与他的《蒙娜丽莎》一样,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妙手偶得。

10.美的形貌 略 11.略

12.可从家庭装饰、山川景物等方面

九上名著阅读练习

一、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1.结合语境,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真正的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分析了孩子过去和现在弹奏的差别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除了具有普遍的人间性,还要兼有___________。

4.傅雷对儿子的教导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是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耐人寻味,深切感人。和一般的讲道理的文章比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或“你的脉博跟他的脉博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

2.“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3.独特的个性。

4.示例:艺术最需要的是“爱”,要有一颗“伟大的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共鸣。不仅艺术是这样,做其它事情都是这样。

5.示例: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对即可)

二、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

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

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

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

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

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

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

朋友,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

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

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

不对,日子久了, 。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

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

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

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

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

原文回答,

15字以内)

答: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

回答下面问题。

(1) 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

(2)本段画线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的运用上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

出强烈的感情。

答: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用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

三、论 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加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

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者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

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也有不少人,他们既是大丈

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

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个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

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

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年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有句谚语说得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

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雅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貌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全的。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愧悔的晚

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第二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美貌 其他方面的才能

2.第二段中加点(线)的“全”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不能。“全”从范围上进行限定,说明“这话”既有正确的地方,又有不对之处,避免了绝对,显

得客观严密。

3.作者引用“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谚语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作者引用这句谚语,是为了确凿有力而形象通俗地证明作风优雅而美的老人显得可爱这一观点。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中“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7.如何理解“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这句话。 8.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请你举例说明。

9.“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其中加点字“机遇”和“公式”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10.“美犹如盛夏的水果”,这里的“美”是指的什么?请你以“美”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11.运用本文的观点,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说一段话。(字数在50字以上)

12.培根说:“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能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列举一二。

参考答案: 6.面容之美

7.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说明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8.最高的美是内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难于直观,也不可能做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仍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9.事物之美有其“自然天成”的一面,有时并不是人力所可以企及的。一个画家与一张从来没有那么美的脸面之间,不是可以借助于公式之类的人为手段所能够联结起来的。这正如达芬奇与他的《蒙娜丽莎》一样,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妙手偶得。

10.美的形貌 略 11.略

12.可从家庭装饰、山川景物等方面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1.选择好书 2.学习略读 3.提纲式笔记 4.读书爱书 5.写读法 6.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 8.在诵读中想象,培养语感 9.中国名著介绍 课题 1.选择好书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明确选择好书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体会好处,初 ...

  • 文学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练习含答案
  • 文学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练习 含答案 一.(常德市·2011)运用你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其中 < >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日本求学的一段生活. 答案:<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

  • 中外名著阅读练习题
  • 中外名著阅读练习题 27.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红楼梦>--林黛玉 B.施耐庵--<水浒传>--鲁提辖 C.吴承恩--<三国演义>--曹操 D.曹雪芹--<西游记>--孙悟空 28.在<水浒传&g ...

  • 水浒传专题练习
  • 水浒传考题 1. (2011·浙江余姚)名著阅读. (1)根据下列摘录的人物对白,请你说说分别出自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 ...

  • 初中语文专项训练之名著导读
  • 初中语文专项训练之名著导读 九年级名著导读训练题 1.梁山好汉的故事为人们所熟悉,其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学习过的<智取生辰纲>就是故事里面的一回,请你根据题示,完成下面题目. ①这些故事出自小说:< > ②请列举出小说中你所熟知的三个人物 . . . ...

  • 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英语经典名著的兴趣
  • 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英语经典名著的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认识到名著对学生的重要性,通 过对小学生阅读材料的精选,细心组织阅读活动,耐心指导阅读方 法,采用引导阅读法,精心设计了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赏 心悦目的课内外经典阅读平台,激发小学生阅读英语经典名著的 兴趣. 关键词:阅读经典名 ...

  • 名著阅读练习[三国演义]
  • 名著阅读 [西城]4.名著阅读 小说不同于历史,它会有文学艺术加工的成分.例如在小说<红岩>中,印完<①>后被捕,在狱中 坚持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成岗,其原型是革命烈士陈然,但小说中并不用陈然烈士的真名实姓,有关成岗的故事情节也并不都来源于他,这就属于文学艺术加工:再如 ...

  • 仿写句子练习答案
  • “上”与“下”:①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②上与下,在某些时候,只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玉”与“主”:①都有王者风范,只是机遇不同,存于内心则为玉,施展出来则为主。②君主的风采在于君临天下,美玉的品格在于蕴涵其中。③玉与主就是中国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 “心 ...

  • 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多理多思,夯实基础。“多理”即多整理,多梳理。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归类整理 ...

  • 四大名著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 四大名著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