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方法一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解题方法一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

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

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

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

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 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 使

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 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

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 一时不好想, 可以找一个

接近的词替换一下, 便于思考, 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 “重大举措”可

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 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

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

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 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

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

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

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 的出现概率,将出现

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注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

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 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 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 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 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 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 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 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 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 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解题方法二 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题对策

题型一 组合型

题型特点:组合型选择题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且具有考查

的信息容量大、涉及范围广、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既扩大了考查的广度,又

增加了考查的深度。由此可以预见,该类题型必将是选择题的主角。

例题:“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这则材料提供的关于唐朝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唐朝始设宰相 ②唐朝宰相中有贤相

③唐朝所用的宰相尽是小人 ④唐朝有的宰相专权乱政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适用排误法。结合材料中的“自秦始置丞相,”排除①;③中“尽是”

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而且与材料中“有贤相”不符,可排除。故选B ;

解题对策:

做这类题目,除了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巧妙借用其组合,

以提高做题正确率。常用的方法有:

排误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误选项,依次排除错误的题肢的

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组合数码的项数相等的题目。

选正法:即首先在备选项中确定一个正确的题肢,然后将没有该正确题肢的

选项一一排除。

在做组合型选择题时要坚持“以确定排除不确定”的原则。即在题目的诸多

备选项中,由于对各项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可先对自己完全确定的选项

做出正误判断,然后通过组合即可正确选出。

题型二 正误型

题型特点:正误型选择题,亦称判断型选择题,要求考生对“是什么”或“不是

什么”作出判断,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在题干的导语中往往出现“正确”、

“准确”、“相一致”、“符合······要求”等字眼,而其选项可能是不

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此类试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要求选出错误选项的正误型选择题又称逆向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

通常有两种类型: ①题干指向是正确的、肯定的,但材料中的引言或现象是错

误的,要求考生选出题干中的错误言论或负面材料所体现的错误观点;② 题干

指向是反面的、否定的,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

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要求选出不符合题中观点的

选项。

例题: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列表

述错误的是

A. 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B. 洋务运动的官员迈出了实现近

代化的步伐

C. 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启发人们改变落后的思想 D.辛亥革命者实现了走向共和

的第一步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历史进程的掌

握程度和理解能力。A 项表述错误,开创了学习西方先河的是以林则徐、魏源为

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解题对策: 解答这类题型,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1)排除法。即结合所学知识排除正确或错误的选项,从而作出正确选择。

(2)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逆推法。在排除了一两个错误选项后,仍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可以进行

逆向推理,即先假设此项正确,然后,逆推向题干,验证结合是否符合实际和逻

辑,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

明确其选择的指向——正向还是逆向。逆向型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不时会出现一

两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错。解答时,不能够一见到错误观

点就排除。解答逆向型选择题,可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首先根据题意正

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排

除,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

题型三 最佳选择型

题型特点:

其结构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并列关系、包含

关系,其备选项的内容一般不是完全错误的,而是含有合理的因素。这类选择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辨证思维的能力。主要体现:

一是题干中明确提出程度型的要求,如包含“最”、“根本”、“全面”、

“决定性”、“直接”等词语。

二是题干与备选项之间有内在联系,一般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也有说明与

被说明、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

该类试题选项迷惑性比较大,难度也比较大,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分析、比

较、概括、辨析能力,符合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发展趋势。

例题:当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在效仿法国的时候,英国议会已经争得

了主动权,朝着现代国家立宪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大宪章》的颁布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英国议会改革 D.内阁制的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的“议会就已经争得了主动权”,结合四个备选项,可知

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故选B 。

解题对策:做该类题型时,选项之间进行的比较不是判断选项是否正确,而是判

断关系主次、程度深浅、影响大小的等,尤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以便

排除其他干扰的选项,找出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注意三点:1. 该类题型对课本基础知识要求很高,必须准确、全面、牢固地

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只有依托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结合题意进行分析比较,运

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迅速答题。2. 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紧扣题目设问的指向,也

就是要抓住题干中那些引起标志这类题型的特定词句,如“主要在于”、“主要

因为”、“最根本”、“最能说明”等。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揭示出本质问题,

找出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3. 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好选择最佳选

项的方法。由于选择题的结构特点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

联系,要按题目的要求对几个备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时要鉴别谁主谁次、谁

轻谁重、谁大谁小,只有区分好它们之间的程度关系,才能排除干扰项,得出正

确答案。 题型四 因果型

题型特点:因果型选择题,指题干与选项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一般主要用于分析

政治、经济、热点事件和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等。两种形式:一是由因求果,

即以题干为原因,选项为结果。此类引导语中一般有“为此”、“因此”、“所

以”、“结果”、等字眼;一是由果寻因,即以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此类

引导语一般有“因为”、“为了”、“根本原因是”等字眼。

在具体题中,一般是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多

因一果或一因多果。常使用“之所以······是因为”、“ 原因是”、“根

本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因此”等引导词,考查

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引导词。

例题:“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

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

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西交流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解析:注意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排除D 。18世纪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排除A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 错误。故选B.

解题对策:要注意三点:

第一,认清题干和选项之间能够构成因果关系。就原因的分类而言,就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等多种分类,特别是在做最佳选择题时,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其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时,选内部原因;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时,选直接原因;有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时,选根本原因;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时,选主要原因。

第二,分清题目考查的是“由果寻因”还是“由因求果”,避免因果关系颠倒。 第三,有四种情形的备选项不能入选: ①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②答非所问的选项;③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的选项;④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使用的方法:

(1)基本观点分析法。即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经过推理分析得出正确选项,也就是直接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性,区分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等 。

练习: “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属可笑。”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 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D.民主思想的影响

题型五 材料型

题型特点:材料型选择题由材料、题干和选项三部分构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即知识迁移能力。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从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其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 含义进行的解释或概括,要求考生对选项的解释正确与否做出判断。这一类型的选择题出题灵活,注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题: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国王

A. 独立享有立法权 B.擅长经商又很开明

C. 拥有无限的权力 D.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解析:本题中伏尔泰赞扬的英国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由材料中的“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可知: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故选D.

解题对策:解题步骤是:

第一,审读材料。这是做好该类题型的基础。审读材料就是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层次。

在审读图表材料时,又要做到: ①审清图表标题——这是材料要描述的中心、关键;②审清表体——这是材料中心的具体细节,是要作出选择的主要根据,在分析图表时既要横向分析也要纵向分析;③要注意审读图例和注释——这是图表内容的补充说明,对解题成败起关键作用。

第二,审读设问。通过审清设问来把握命题者的命题角度,明确命题意图。审读设问要注意题干中的引导词,引导词决定着答题方向,是将题干和选项有机联系起来的关键,如“相一致”、“共同主题”、“这说明”、“由此可见”、“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等。

第三,审读备选项。要仔细、认真分析备选项,把握每个备选项的基本含义。首先,判断每个选项是否正确。如果选项本身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选择题除外)。其次,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选项与题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直接的联系的就选,选项与题干间若存在臆想的、表面的、间接的联系则不选。

练习: “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形式,或可作为一个可能医治的药方,‘封建制’在(唐)太宗以后也进行过激烈的讨论。”由于反对派的阻止,唐太宗时期“封建制”没有真正实行,但在唐代中后期却出现了类似于分封制带来的“恶果”,这个“恶果”是

A. 出现五代十国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题型六 探究型

题型特点:也叫开放型。该题通过创设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考生主动参与经济、政治、

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考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例题:某同学在探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找到了这张图片,这是20世纪初中国某商店贴出的标语,当时①爱国者倡导使用国货 ②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日本企图独霸中国 ④爱国精神是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题干中信息“20世纪初”和图片中的标语“本店不进日货”,说明当时掀起抵制日货、使用国货的浪潮。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在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导致中国人抵制日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期间民族工业得到短暂的发展,但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不是迅速发展,排除②。故选C 。

解题对策:

第一,设身处地。考生要把自己放置于试题设置的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调动知识。无论设置的情境如何变化,其立意仍然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因此,考生在做此类题时要灵活机动地充分调动、运用知识体系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综合运用做选择题的其他方法。比如排误法、筛选法。

练习:

1.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某同学寻找的下列探究图片中,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题型七 分析评价型选择题

(1)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2)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题型八 图表型选择题

(1)特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

(2)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题型九 专题型选择题

(1)特点:每组选择题都有作为背景的材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从不同侧面考查一组具有学科内综合,甚至是跨学科综合的题目,其多是以“一拖几题”的形式出现。

(2)解法:首先明确背景材料的特点多是涉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其概括水平多高于试题,与所引导的试题存在有机内在联系,对解答试题有一定提示作用。这一系列选择题的形式又是多样的,前面介绍的各类解题方法仍通用,要灵活运用。

题型十 概念阐释型

(1)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题型十一 比较异同型

(1)特点: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 承了┄”、“发展了┄”等。

(2)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

解题方法一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

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

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

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

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 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 使

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 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

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 一时不好想, 可以找一个

接近的词替换一下, 便于思考, 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 “重大举措”可

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 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

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

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 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

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

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

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 的出现概率,将出现

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注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

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 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 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 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 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 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 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 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 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 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解题方法二 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题对策

题型一 组合型

题型特点:组合型选择题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且具有考查

的信息容量大、涉及范围广、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既扩大了考查的广度,又

增加了考查的深度。由此可以预见,该类题型必将是选择题的主角。

例题:“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这则材料提供的关于唐朝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唐朝始设宰相 ②唐朝宰相中有贤相

③唐朝所用的宰相尽是小人 ④唐朝有的宰相专权乱政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适用排误法。结合材料中的“自秦始置丞相,”排除①;③中“尽是”

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而且与材料中“有贤相”不符,可排除。故选B ;

解题对策:

做这类题目,除了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巧妙借用其组合,

以提高做题正确率。常用的方法有:

排误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误选项,依次排除错误的题肢的

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组合数码的项数相等的题目。

选正法:即首先在备选项中确定一个正确的题肢,然后将没有该正确题肢的

选项一一排除。

在做组合型选择题时要坚持“以确定排除不确定”的原则。即在题目的诸多

备选项中,由于对各项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可先对自己完全确定的选项

做出正误判断,然后通过组合即可正确选出。

题型二 正误型

题型特点:正误型选择题,亦称判断型选择题,要求考生对“是什么”或“不是

什么”作出判断,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在题干的导语中往往出现“正确”、

“准确”、“相一致”、“符合······要求”等字眼,而其选项可能是不

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此类试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要求选出错误选项的正误型选择题又称逆向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

通常有两种类型: ①题干指向是正确的、肯定的,但材料中的引言或现象是错

误的,要求考生选出题干中的错误言论或负面材料所体现的错误观点;② 题干

指向是反面的、否定的,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

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要求选出不符合题中观点的

选项。

例题: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列表

述错误的是

A. 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B. 洋务运动的官员迈出了实现近

代化的步伐

C. 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启发人们改变落后的思想 D.辛亥革命者实现了走向共和

的第一步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历史进程的掌

握程度和理解能力。A 项表述错误,开创了学习西方先河的是以林则徐、魏源为

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解题对策: 解答这类题型,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1)排除法。即结合所学知识排除正确或错误的选项,从而作出正确选择。

(2)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逆推法。在排除了一两个错误选项后,仍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可以进行

逆向推理,即先假设此项正确,然后,逆推向题干,验证结合是否符合实际和逻

辑,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

明确其选择的指向——正向还是逆向。逆向型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不时会出现一

两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错。解答时,不能够一见到错误观

点就排除。解答逆向型选择题,可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首先根据题意正

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排

除,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

题型三 最佳选择型

题型特点:

其结构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并列关系、包含

关系,其备选项的内容一般不是完全错误的,而是含有合理的因素。这类选择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辨证思维的能力。主要体现:

一是题干中明确提出程度型的要求,如包含“最”、“根本”、“全面”、

“决定性”、“直接”等词语。

二是题干与备选项之间有内在联系,一般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也有说明与

被说明、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

该类试题选项迷惑性比较大,难度也比较大,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分析、比

较、概括、辨析能力,符合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发展趋势。

例题:当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在效仿法国的时候,英国议会已经争得

了主动权,朝着现代国家立宪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大宪章》的颁布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英国议会改革 D.内阁制的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的“议会就已经争得了主动权”,结合四个备选项,可知

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故选B 。

解题对策:做该类题型时,选项之间进行的比较不是判断选项是否正确,而是判

断关系主次、程度深浅、影响大小的等,尤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以便

排除其他干扰的选项,找出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注意三点:1. 该类题型对课本基础知识要求很高,必须准确、全面、牢固地

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只有依托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结合题意进行分析比较,运

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迅速答题。2. 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紧扣题目设问的指向,也

就是要抓住题干中那些引起标志这类题型的特定词句,如“主要在于”、“主要

因为”、“最根本”、“最能说明”等。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揭示出本质问题,

找出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3. 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好选择最佳选

项的方法。由于选择题的结构特点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

联系,要按题目的要求对几个备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时要鉴别谁主谁次、谁

轻谁重、谁大谁小,只有区分好它们之间的程度关系,才能排除干扰项,得出正

确答案。 题型四 因果型

题型特点:因果型选择题,指题干与选项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一般主要用于分析

政治、经济、热点事件和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等。两种形式:一是由因求果,

即以题干为原因,选项为结果。此类引导语中一般有“为此”、“因此”、“所

以”、“结果”、等字眼;一是由果寻因,即以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此类

引导语一般有“因为”、“为了”、“根本原因是”等字眼。

在具体题中,一般是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多

因一果或一因多果。常使用“之所以······是因为”、“ 原因是”、“根

本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因此”等引导词,考查

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引导词。

例题:“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

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

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西交流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解析:注意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排除D 。18世纪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排除A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 错误。故选B.

解题对策:要注意三点:

第一,认清题干和选项之间能够构成因果关系。就原因的分类而言,就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等多种分类,特别是在做最佳选择题时,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其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时,选内部原因;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时,选直接原因;有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时,选根本原因;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时,选主要原因。

第二,分清题目考查的是“由果寻因”还是“由因求果”,避免因果关系颠倒。 第三,有四种情形的备选项不能入选: ①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②答非所问的选项;③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的选项;④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使用的方法:

(1)基本观点分析法。即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经过推理分析得出正确选项,也就是直接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性,区分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等 。

练习: “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属可笑。”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 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D.民主思想的影响

题型五 材料型

题型特点:材料型选择题由材料、题干和选项三部分构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即知识迁移能力。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从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其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 含义进行的解释或概括,要求考生对选项的解释正确与否做出判断。这一类型的选择题出题灵活,注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题: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国王

A. 独立享有立法权 B.擅长经商又很开明

C. 拥有无限的权力 D.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解析:本题中伏尔泰赞扬的英国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由材料中的“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可知: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故选D.

解题对策:解题步骤是:

第一,审读材料。这是做好该类题型的基础。审读材料就是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层次。

在审读图表材料时,又要做到: ①审清图表标题——这是材料要描述的中心、关键;②审清表体——这是材料中心的具体细节,是要作出选择的主要根据,在分析图表时既要横向分析也要纵向分析;③要注意审读图例和注释——这是图表内容的补充说明,对解题成败起关键作用。

第二,审读设问。通过审清设问来把握命题者的命题角度,明确命题意图。审读设问要注意题干中的引导词,引导词决定着答题方向,是将题干和选项有机联系起来的关键,如“相一致”、“共同主题”、“这说明”、“由此可见”、“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等。

第三,审读备选项。要仔细、认真分析备选项,把握每个备选项的基本含义。首先,判断每个选项是否正确。如果选项本身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选择题除外)。其次,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选项与题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直接的联系的就选,选项与题干间若存在臆想的、表面的、间接的联系则不选。

练习: “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形式,或可作为一个可能医治的药方,‘封建制’在(唐)太宗以后也进行过激烈的讨论。”由于反对派的阻止,唐太宗时期“封建制”没有真正实行,但在唐代中后期却出现了类似于分封制带来的“恶果”,这个“恶果”是

A. 出现五代十国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题型六 探究型

题型特点:也叫开放型。该题通过创设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考生主动参与经济、政治、

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考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例题:某同学在探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找到了这张图片,这是20世纪初中国某商店贴出的标语,当时①爱国者倡导使用国货 ②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日本企图独霸中国 ④爱国精神是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题干中信息“20世纪初”和图片中的标语“本店不进日货”,说明当时掀起抵制日货、使用国货的浪潮。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在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导致中国人抵制日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期间民族工业得到短暂的发展,但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不是迅速发展,排除②。故选C 。

解题对策:

第一,设身处地。考生要把自己放置于试题设置的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调动知识。无论设置的情境如何变化,其立意仍然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因此,考生在做此类题时要灵活机动地充分调动、运用知识体系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综合运用做选择题的其他方法。比如排误法、筛选法。

练习:

1.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某同学寻找的下列探究图片中,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题型七 分析评价型选择题

(1)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2)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题型八 图表型选择题

(1)特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

(2)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题型九 专题型选择题

(1)特点:每组选择题都有作为背景的材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从不同侧面考查一组具有学科内综合,甚至是跨学科综合的题目,其多是以“一拖几题”的形式出现。

(2)解法:首先明确背景材料的特点多是涉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其概括水平多高于试题,与所引导的试题存在有机内在联系,对解答试题有一定提示作用。这一系列选择题的形式又是多样的,前面介绍的各类解题方法仍通用,要灵活运用。

题型十 概念阐释型

(1)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题型十一 比较异同型

(1)特点: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 承了┄”、“发展了┄”等。

(2)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


相关内容

  • 1高中生学习计划
  • 1 高中生要给自己定个学习计划 高一的同学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顺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把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 ...

  •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理解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 有些地方初中升高中语文考试改成了一二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阅读理解中客观性题目大大增加,而主观性题目只有一篇,设题四-五个.在选文上也有精心的选择,看近几年选文趋势,以文章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精炼,哲理深蕴的散文和跌宕起伏,形象生动,最能反映生活的小说成为最大热点.今天我就小说的阅读命 ...

  •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与考试技巧
  • 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纷繁复杂,如何学好历史与社会方法最为重要: 一是读: 我把读分为三种:反复阅读是学好历史最基础的一步. 我把读分为三种: 第一种.通读全文.历史与社会的学习离不开史实素材,而读教科书是了解熟悉史实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通读全文. 第二种.细读知识点..对教科书的知识点要反复细读,在读知 ...

  • 高考临近名师教你如何备战高考.doc
  • 高考临近名师教你如何备战高考 今年我省高考试题难度有何变化? 考试内容.要求以及题型有怎样的调整?--2010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日前公布,预示着今年我省普通高考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较为具体的规定.距离今年普通高考不足百日,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对备战高考有着重要意义. 应 ...

  •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命制试卷的能力,更要能够上好试卷讲评课.上好试卷讲评课意义重大:对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查漏补缺,纠正错误.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为 ...

  • 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 ...

  • 2006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 2006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溧阳市教研室 管 婷 2005.10.10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

  • 如何学好初中的科目
  •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同学门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 ...

  •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
  •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 理科(sciencedepartments)是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与文科相对立. 理科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包括计算机软件部份. [如何学好理科Ways to learn it] 一.经验总结: I.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认真的学习.思考.总结,不断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