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农业_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第29卷, 第1期

2008年2月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hinese Journal of A gr icultura l Resources and Reg ional Planning Vol 29, No 1, pp70 75 February , 2008 现代农业

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尹昌斌, 周 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农业资源节约、拓展农业功能、建设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循环经

济理念, 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层次与产业链条延伸的循环路径, 从微观、中观到宏观角度总

结了我国循环农业的不同发展类型, 最后从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拓展农业功能、创建农业技术支撑体

系、探讨新的运行机制等角度提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战略重点 功能拓展 产业链[1]自2004年国家正式提出实施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以来, 循环经济思想已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

领域, 尤其是把其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循环农业发展。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2]。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 。这些举措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又反映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因此, 如何充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和谐的一项重要课题。[3]

一、引言

(一) 循环农业的基本理念

循环农业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 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 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生物质能资源, 利用生产中每一个物质环节, 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 控制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生活环境优美, 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4]。它不仅是一种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在实践上更是一种发展模式或技术范式。

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 已经形成了许多具有循环农业思想的生产模式, 如北方 四位一体! 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 南方的猪∀沼∀果(菜、菇、鱼等) 三位一体! 复合生态模式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链式生产模式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综合运用立体种养、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再生等技术, 优化生态组合的立体农业模式、建立生态系统多级食物链结构, 达到实现生物能量多级利用的循环再生农业的目的。

(二) 循环农业层次与产业链条

遵从循环经济思想, 循环农业是将传统的资源高消耗、废弃物高排放、物质和能量低利用的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资源低消耗、废弃物低排放、物质和能量高利用的新型农业增长方式。从经济角度分析, 循环农业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农产品生产层次中推行清洁生产, 全程防控污染, 使污染排放最小化; 二是农业产业内部层次物能相互交换, 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实现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减排; 三是农业产业间的层次相

第1期 尹昌斌等: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71互交换废弃物, 使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 以农产品加工为纽带的产业链延伸等; 四是农产品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由此分析可知, 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是由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领域之间, 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耦合和产业连接等方式形成呈网状的相互依存、密切连系、协同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网络体系, 各产业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 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产业网络, 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

二、发展循环农业是破解农业资源约束、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选择

(一) 我国目前面临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产业链条短、资源高消耗和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农村生活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5]。

当前, 农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0%以上, 工矿、道路、城镇住宅等建设占地每年以26 7万hm 的速度递增, 耕地面积每年以33 3万hm 2的速度递减。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灌溉水有2

效利用系数全国平均为0 45, 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 4~0 6, 约有一半水被浪费。有些地区水量损失高达60%~80%。化肥实际利用率不到40%, 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已上升为第一位污染源, 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 白色污染! 。

现代传统农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的需要, 打破了封闭的传统农业生态体系, 使农业内部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链条中断, 物质能量流失, 并产生了环境污染。我国每年估计有5亿t 左右的秸秆, 1000万t 的米糠, 1000万t 玉米芯, 2000万t 稻壳, 30亿t 左右的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加上每年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 造成农村脏、乱、差。同时, 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大量砍伐山上植被作为薪柴, 加重了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

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 产业化水平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4#1, 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50%, 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 8#1。农业直接生产者由此获得的效益很少。

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 其中来源于传统农业中的收入仍然达到了45%。随着农业税的停止征收, 传统农业生产对国家税收的贡献为零。这是造成当前县乡两级财政困难,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迫切需要开拓农业及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 需要拓展农业功能和发展空间, 实现农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二) 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转变的要求

自人类从事农业生产以来, 不同研究者已总结农业发展的四次类型转变, 主要概括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6]。然而, 生态农业尽管已经提出了很多年, 但由于生产方式所导致的产量与效益的局限性, 至今仍未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高投入、高产出, 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流方式。每一次农业生产类型的转变, 都是由于需求所导致的生产方式或技术方式的变革[6]。要实现新的农业革命, 必须提升农业类型和农业发展方式。首先, 循环农业为现代农业向深度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理念, 运用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 实现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 低级资源向高级资源的替代, 以及物质转换链的延长和资源转化率的提高, 从而实现农业产出的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与农业生产潜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循环经济是对目前∀∀! ∀

72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年环性模式, 强调 资源消耗的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化、废弃物的再循环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探索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才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发展循环农业, 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 促进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 将有效地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压力, 拓展农业空间, 减轻环境恶化的压力。

三、循环农业发展路径探索与选择

(一) 农业生态链连接、转换与整合型

传统农业发展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生态链连接、转换与整合型是传统的农业内部生产系统基于生态链的物质与能量转换关系所建立的农业经营方式, 具体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单一型生态链连接与转换, 如 粮-果! 、 粮-蔬! 等模式; 二是复合型生态链连接与转换, 如 粮-果-茶! 、 粮-蔬-果! 、 粮-果-茶-蔬! 等; 三是 三位一体! 、 四位一体! 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传统产业的整合。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整合效应, 通过建立 资源-产品-再利用-再生产! 的循环机制,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

四位一体! 是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利用沼气池、畜(禽) 舍、厕所和日光温室有机结合, 实现产气、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取得能流、物流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效益, 既能使食品达到绿色标准, 提高经济效益, 又能减少污染, 提高环境质量。2003年以来, 百色市因地制宜, 采用 猪-沼-果-灯-鱼! 为主的 种植-沼气-养殖+灯! 四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按照 人均有667m 2果园、1头猪、1个养鱼池, 户均1座沼气池、一门副业! 的目标, 通过发展养猪, 配套建设沼气池, 用猪粪作沼气池发酵料, 沼气作能源, 沼液养鱼, 用沼气池的残液、废渣给果树施肥,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使水果有机磷等有害物质减少, 提高了果的品质; 同时在果树下养鸡、养鸭, 在果园的空地建养鱼池, 池里养鱼、蛙, 池上安装诱虫灯诱虫喂鱼。这种模式创造了效益, 节约了资源,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利用型

农业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谷壳、饼粕、蔬菜及瓜果的副产品、藤蔓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 是优质有机肥料和饲料的主要来源, 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大量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不仅浪费了资源, 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实现农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安徽砀山县有3 3万hm 2砀山梨生产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质, 其中修剪后的废弃枝条1 25万t, 因加工生产而废弃的果渣100万t 。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香菇等食用菌, 废弃的菌棒再还田, 通过物质的转换, 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社会供应了优质食用菌产品, 而且有效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砀山梨生产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生产体系包括砀山梨、食用菌、有机肥三个生产子体系。食用菌生产子体系就是利用砀山梨生产废弃的修剪枝条、果渣为主要原料, 生产安全、营养、健康的香菇和杏鲍菇产品, 香菇和杏鲍菇物质转化率分别达到了87 6%和62 9%。有机肥生产子体系是指利用食用菌生产的废弃菌棒, 添加农家肥、中微量元素, 通过堆沤发酵、沼气发酵, 生产有机肥, 培肥改良梨园土壤, 利用这些废弃的菌棒目前已改造砀山梨园近328hm 2, 2004~2006年这三年间共节本增效98 5万元。通过对废弃枝条和果渣的循环利用, 减少了大量农药和化肥在农作物上的使用, 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 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与产业创新型

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型一般是以 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 产业化经营为纽带的以优质农产品规模化养殖、精深加工和废物循环利用为特征! , 以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为主要组织方式, 以市场为依托, 以先进的加工生产技术为支撑, 以提高经营环节效益为核心, 对生产流程的所有物质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开发, 对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的废弃物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 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物质产业

第1期 尹昌斌等: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73种流动方式:一是沿着种植业、畜牧业的纵向流动经过初加工、深加工各环节形成的产品链, 最终转化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加工品; 二是产业链条各环节上产生的废弃物流经过多次、多环节的物能转化形成的 废弃物-资源! 转化产业链, 各环节产生的废弃物被最终转化成为满足种植业、畜牧业使用的肥料、饲料, 或者转化成为各种能源、再生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三是通过产业链延伸各环节转化形成的饲料、肥料、能源或再生产品沿着不同的方向流动形成的再生产品链。 浙江宁海东海岸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 已经初步形成了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

(四) 循环农业园区型[7]。

循环农业园区型一般 以主导产业为主线, 以园区为基地, 以不同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和农业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 产品 资源%为连接的循环产业链建设为特征的循环农业园区模式! 。这种类型通过基地、产业创新, 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服务企业间 原材料∀产品∀废弃物 资源! 的相互转化、能量传递和价值交换, 形成企业间的互利共存的 食物链! , 使基地所有企业间的物质原料及生物质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在生产链条和价值链条不断延伸的同时, 产业创新不断涌现, 园区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地改善。 北京市房山区5 3hm 地村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园区! 开发本土特色的农产品资源, 重点发展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花卉园、特禽养殖园等观光农业游以及各类果品蔬菜采摘休闲游等, 同时依托大型种植园, 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发展企业化管理, 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 并逐步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生产过程中将加工葡萄酒的废弃物葡萄渣加工成混合饲料和葡萄枝粉碎做秸秆气化的燃料, 从而延伸了产业链条。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后转变成中水, 营造山水田园的乡村美景, 提高农村休闲旅游的品位和档次。

(五) 循环农业闭合圈型

循环农业闭合圈从循环经济的角度, 依据区域布局优化与分工优化的原则, 通过建立健全区域生态整合机制与产业共生机制, 实现全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社会和谐的动态均衡。根据分工原则, 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导向, 以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为中心, 打通第一、二、三产业之间联结, 实施多产业、多层次联动发展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近年来, 河南鹤壁市着力推动循环农业闭合圈的发展。该市传统农业较为发达, 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88 9万t, 畜牧业产值达到33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60%。其循环农业闭合圈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链条而展开。一是 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 生态循环链。二是 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 ∀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链。三是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 推进秸秆发电, 大力发展草食性家畜, 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 形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循环链。

由上分析的 五个类型! 可知,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探索表现为由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综合, 体现了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构建循环型农业与农村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2

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战略思考

(一) 更新观念,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按照&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农业区域和产业布局的要求, 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社区 清洁化! 建设等方面, 探讨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内容:

一是微观层次, 以企业、农户为主体,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清洁生产为手段, 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为主要目的, 努力构建区域全新的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二是中观层次, 以循环农业产业园(区) 为重点, 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 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为主要目的, 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循环经济机制。三是宏观层次, 以区域为整体单元, 以绿色消费为最高目标, 以生态设计为主要手段, 以农业,

74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年务业等相关组成的产业链条, 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品与废弃物之间的转化与协调互动, 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及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构建区域人们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二) 加强引导, 拓展传统农业空间和功能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发展, 开展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与区域布局, 建立发展循环农业所要求的适度经营规模和产业聚集, 为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 原材料! 基地。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要把握好几个角度。

一是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 用循环农业的思路指导农业生产, 摒弃依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做法, 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低消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 逐步形成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模式; 二是在生产环节,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解决农村脏乱差, 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三是实现农业功能的拓展, 从产业化链条和闭合循环圈的角度, 扩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 在大中城市郊区引导发展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农业, 延伸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功能。

(三) 加强创新, 建立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以农业的 工业化! 理念为指导, 引进、消化、集成与创新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 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 运用工业化思路, 尤其发展 工厂化农业! , 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 拓展农业空间的技术集成与创新, 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1 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支撑。开展技术模式集成与升级研究, 选择未来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突破方向; 提出若干宏观技术模式及其优先研发与示范技术; 提出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技术框架。推广节水、节地、节本等为主 九节一减! 的资源节约型的关键技术

2 绿色农业生产与控制技术支撑。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 依据循环经济原理, 重点分析我国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重点领域; 对设施条件下的要素匹配及控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及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等提出技术整合思路, 运用 3R ! 原则, 提出未来该领域需攻克的重点技术领域及其优先研发与示范技术。

3 农产品多级转化与综合利用技术支撑。从发展现代农业角度, 依据清洁生产原理,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的瓶颈和农产品多级利用的重点技术突破口; 农产品多级转化与深加工的技术支持; 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持;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利用的技术支持。提出若干个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优先研发与示范技术。

4 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技术支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 农村清洁社区建设与绿色能源、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农村生活消费绿色技术等层面, 探讨农村清洁能源供给的主要形式与关键技术, 提出若干个农村循环型社区类型的优先开发与示范技术。

(四) 创新机制, 探索循环农业组织运行模式

结合现有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基本类型, 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 创新与集成适应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利益共享机制。

1 农民协会+农户(企业) ! 的循环农业组织模式。由从事专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 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 以专业大户和技术能手为骨干, 以科技推广和经营服务为手段, 以技术、信息交流和服务为纽带, 联合组织起来, 共同推动产业化经营。

2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的循环农业组织模式。以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为龙头, 对外开拓国内外市场, 对内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 采用多种形式与农户结成互惠互利的经济共同体。企业为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 实行产品保护价收购政策, 农户定向生产, 定向销售, 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批量原料、资源[8]。

第1期 尹昌斌等: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75

3 主导产业带动型的循环农业组织模式。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 以多种经营起步, 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发展 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 局部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产品档次, 组织产业群、产业链, 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9]。

4 农村清洁社区(乡、村) 型循环农业组织模式。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要着力用新设施、新能源、新环境来突出新农村的特点。以新农村建设中的改水、改厕、改气工程为重点, 以村(社区) 为单元, 建立资源节约利用、清洁生产、清洁生活为主题的循环农业模式。

5 区域产业闭合圈、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龙头, 以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途径, 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 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闭合圈型, 构建区域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循环经济和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新华网, w ww. xin huanet. com , 2004-12-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 2006-2-2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 2007-01-29 4 尹昌斌等. 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 27(1) :4

5 周震峰等. 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研究, 25, (5) :36~39

6 李周. 农业发展类型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 2001, (2) :25~30

7 周武军, 方敏. 宁海循环经济成全国五大模式之一. 中国环境生态网http://ww w. eedu. org. cn. 2005-10-08

8 尹昌斌. 政策性金融支持区域粮食安全体系建设.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28(5) :22

9 课题组. 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28(3) :4

DEVELOPING C IRCLING AGRICULTURE AND UPGRADING

AGRIC ULTURE S PAC E AND FUNC TION

Yin Changbin, Zhou Ying

(Ins titute of Agriculture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 ning, Chinese Academ y of Agriculture S cien 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Developing circling agriculture is a necessary r equest fo r prom oting saving of agr iculture re sources, upg rading ag ricultur e function, and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rural areas. T his paper exerts the thoug ht of circling ag riculture, discusses its basic concept, development arr angement, and circulating path outstretched w ith industr y chain. It sum marizes the different dev elo pm ent ty pes of circling ag riculture in China from the m icrocosmic, m iddle and macro cosmic v iew points. Befo re ending , it also puts forw ard stra tegic thoug hts fo r pr omoting circling agriculture developm ent fr om the angles o f establishing economic sys tem fo r cir cling agr iculture, upg rading agriculture function, setting up supporting sy stem for agr iculture technolo gy and discussing new running m echanism, etc.

Keywords circling agriculture; strateg ic focus; function upg rading; industry chain

第29卷, 第1期

2008年2月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hinese Journal of A gr icultura l Resources and Reg ional Planning Vol 29, No 1, pp70 75 February , 2008 现代农业

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尹昌斌, 周 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农业资源节约、拓展农业功能、建设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循环经

济理念, 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层次与产业链条延伸的循环路径, 从微观、中观到宏观角度总

结了我国循环农业的不同发展类型, 最后从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拓展农业功能、创建农业技术支撑体

系、探讨新的运行机制等角度提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战略重点 功能拓展 产业链[1]自2004年国家正式提出实施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以来, 循环经济思想已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

领域, 尤其是把其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循环农业发展。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2]。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 。这些举措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又反映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因此, 如何充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和谐的一项重要课题。[3]

一、引言

(一) 循环农业的基本理念

循环农业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 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 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生物质能资源, 利用生产中每一个物质环节, 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 控制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生活环境优美, 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4]。它不仅是一种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在实践上更是一种发展模式或技术范式。

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 已经形成了许多具有循环农业思想的生产模式, 如北方 四位一体! 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 南方的猪∀沼∀果(菜、菇、鱼等) 三位一体! 复合生态模式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链式生产模式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综合运用立体种养、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再生等技术, 优化生态组合的立体农业模式、建立生态系统多级食物链结构, 达到实现生物能量多级利用的循环再生农业的目的。

(二) 循环农业层次与产业链条

遵从循环经济思想, 循环农业是将传统的资源高消耗、废弃物高排放、物质和能量低利用的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资源低消耗、废弃物低排放、物质和能量高利用的新型农业增长方式。从经济角度分析, 循环农业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农产品生产层次中推行清洁生产, 全程防控污染, 使污染排放最小化; 二是农业产业内部层次物能相互交换, 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实现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减排; 三是农业产业间的层次相

第1期 尹昌斌等: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71互交换废弃物, 使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 以农产品加工为纽带的产业链延伸等; 四是农产品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由此分析可知, 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是由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领域之间, 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耦合和产业连接等方式形成呈网状的相互依存、密切连系、协同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网络体系, 各产业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 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产业网络, 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

二、发展循环农业是破解农业资源约束、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选择

(一) 我国目前面临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产业链条短、资源高消耗和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农村生活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5]。

当前, 农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0%以上, 工矿、道路、城镇住宅等建设占地每年以26 7万hm 的速度递增, 耕地面积每年以33 3万hm 2的速度递减。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灌溉水有2

效利用系数全国平均为0 45, 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 4~0 6, 约有一半水被浪费。有些地区水量损失高达60%~80%。化肥实际利用率不到40%, 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已上升为第一位污染源, 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 白色污染! 。

现代传统农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的需要, 打破了封闭的传统农业生态体系, 使农业内部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链条中断, 物质能量流失, 并产生了环境污染。我国每年估计有5亿t 左右的秸秆, 1000万t 的米糠, 1000万t 玉米芯, 2000万t 稻壳, 30亿t 左右的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加上每年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 造成农村脏、乱、差。同时, 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大量砍伐山上植被作为薪柴, 加重了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

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 产业化水平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4#1, 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50%, 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 8#1。农业直接生产者由此获得的效益很少。

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 其中来源于传统农业中的收入仍然达到了45%。随着农业税的停止征收, 传统农业生产对国家税收的贡献为零。这是造成当前县乡两级财政困难,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迫切需要开拓农业及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 需要拓展农业功能和发展空间, 实现农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二) 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转变的要求

自人类从事农业生产以来, 不同研究者已总结农业发展的四次类型转变, 主要概括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6]。然而, 生态农业尽管已经提出了很多年, 但由于生产方式所导致的产量与效益的局限性, 至今仍未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高投入、高产出, 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流方式。每一次农业生产类型的转变, 都是由于需求所导致的生产方式或技术方式的变革[6]。要实现新的农业革命, 必须提升农业类型和农业发展方式。首先, 循环农业为现代农业向深度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理念, 运用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 实现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 低级资源向高级资源的替代, 以及物质转换链的延长和资源转化率的提高, 从而实现农业产出的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与农业生产潜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循环经济是对目前∀∀! ∀

72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年环性模式, 强调 资源消耗的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化、废弃物的再循环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探索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才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发展循环农业, 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 促进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 将有效地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压力, 拓展农业空间, 减轻环境恶化的压力。

三、循环农业发展路径探索与选择

(一) 农业生态链连接、转换与整合型

传统农业发展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生态链连接、转换与整合型是传统的农业内部生产系统基于生态链的物质与能量转换关系所建立的农业经营方式, 具体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单一型生态链连接与转换, 如 粮-果! 、 粮-蔬! 等模式; 二是复合型生态链连接与转换, 如 粮-果-茶! 、 粮-蔬-果! 、 粮-果-茶-蔬! 等; 三是 三位一体! 、 四位一体! 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传统产业的整合。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整合效应, 通过建立 资源-产品-再利用-再生产! 的循环机制,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

四位一体! 是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利用沼气池、畜(禽) 舍、厕所和日光温室有机结合, 实现产气、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取得能流、物流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效益, 既能使食品达到绿色标准, 提高经济效益, 又能减少污染, 提高环境质量。2003年以来, 百色市因地制宜, 采用 猪-沼-果-灯-鱼! 为主的 种植-沼气-养殖+灯! 四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按照 人均有667m 2果园、1头猪、1个养鱼池, 户均1座沼气池、一门副业! 的目标, 通过发展养猪, 配套建设沼气池, 用猪粪作沼气池发酵料, 沼气作能源, 沼液养鱼, 用沼气池的残液、废渣给果树施肥,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使水果有机磷等有害物质减少, 提高了果的品质; 同时在果树下养鸡、养鸭, 在果园的空地建养鱼池, 池里养鱼、蛙, 池上安装诱虫灯诱虫喂鱼。这种模式创造了效益, 节约了资源,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利用型

农业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谷壳、饼粕、蔬菜及瓜果的副产品、藤蔓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 是优质有机肥料和饲料的主要来源, 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大量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不仅浪费了资源, 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实现农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安徽砀山县有3 3万hm 2砀山梨生产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质, 其中修剪后的废弃枝条1 25万t, 因加工生产而废弃的果渣100万t 。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香菇等食用菌, 废弃的菌棒再还田, 通过物质的转换, 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社会供应了优质食用菌产品, 而且有效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砀山梨生产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生产体系包括砀山梨、食用菌、有机肥三个生产子体系。食用菌生产子体系就是利用砀山梨生产废弃的修剪枝条、果渣为主要原料, 生产安全、营养、健康的香菇和杏鲍菇产品, 香菇和杏鲍菇物质转化率分别达到了87 6%和62 9%。有机肥生产子体系是指利用食用菌生产的废弃菌棒, 添加农家肥、中微量元素, 通过堆沤发酵、沼气发酵, 生产有机肥, 培肥改良梨园土壤, 利用这些废弃的菌棒目前已改造砀山梨园近328hm 2, 2004~2006年这三年间共节本增效98 5万元。通过对废弃枝条和果渣的循环利用, 减少了大量农药和化肥在农作物上的使用, 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 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与产业创新型

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型一般是以 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 产业化经营为纽带的以优质农产品规模化养殖、精深加工和废物循环利用为特征! , 以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为主要组织方式, 以市场为依托, 以先进的加工生产技术为支撑, 以提高经营环节效益为核心, 对生产流程的所有物质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开发, 对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的废弃物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 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物质产业

第1期 尹昌斌等: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73种流动方式:一是沿着种植业、畜牧业的纵向流动经过初加工、深加工各环节形成的产品链, 最终转化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加工品; 二是产业链条各环节上产生的废弃物流经过多次、多环节的物能转化形成的 废弃物-资源! 转化产业链, 各环节产生的废弃物被最终转化成为满足种植业、畜牧业使用的肥料、饲料, 或者转化成为各种能源、再生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三是通过产业链延伸各环节转化形成的饲料、肥料、能源或再生产品沿着不同的方向流动形成的再生产品链。 浙江宁海东海岸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 已经初步形成了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

(四) 循环农业园区型[7]。

循环农业园区型一般 以主导产业为主线, 以园区为基地, 以不同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和农业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 产品 资源%为连接的循环产业链建设为特征的循环农业园区模式! 。这种类型通过基地、产业创新, 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服务企业间 原材料∀产品∀废弃物 资源! 的相互转化、能量传递和价值交换, 形成企业间的互利共存的 食物链! , 使基地所有企业间的物质原料及生物质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在生产链条和价值链条不断延伸的同时, 产业创新不断涌现, 园区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地改善。 北京市房山区5 3hm 地村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园区! 开发本土特色的农产品资源, 重点发展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花卉园、特禽养殖园等观光农业游以及各类果品蔬菜采摘休闲游等, 同时依托大型种植园, 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发展企业化管理, 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 并逐步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生产过程中将加工葡萄酒的废弃物葡萄渣加工成混合饲料和葡萄枝粉碎做秸秆气化的燃料, 从而延伸了产业链条。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后转变成中水, 营造山水田园的乡村美景, 提高农村休闲旅游的品位和档次。

(五) 循环农业闭合圈型

循环农业闭合圈从循环经济的角度, 依据区域布局优化与分工优化的原则, 通过建立健全区域生态整合机制与产业共生机制, 实现全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社会和谐的动态均衡。根据分工原则, 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导向, 以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为中心, 打通第一、二、三产业之间联结, 实施多产业、多层次联动发展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近年来, 河南鹤壁市着力推动循环农业闭合圈的发展。该市传统农业较为发达, 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88 9万t, 畜牧业产值达到33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60%。其循环农业闭合圈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链条而展开。一是 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 生态循环链。二是 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 ∀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链。三是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 推进秸秆发电, 大力发展草食性家畜, 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 形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循环链。

由上分析的 五个类型! 可知,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探索表现为由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综合, 体现了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构建循环型农业与农村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2

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战略思考

(一) 更新观念,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按照&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农业区域和产业布局的要求, 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社区 清洁化! 建设等方面, 探讨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内容:

一是微观层次, 以企业、农户为主体,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清洁生产为手段, 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为主要目的, 努力构建区域全新的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二是中观层次, 以循环农业产业园(区) 为重点, 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 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为主要目的, 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循环经济机制。三是宏观层次, 以区域为整体单元, 以绿色消费为最高目标, 以生态设计为主要手段, 以农业,

74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年务业等相关组成的产业链条, 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品与废弃物之间的转化与协调互动, 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及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构建区域人们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二) 加强引导, 拓展传统农业空间和功能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发展, 开展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与区域布局, 建立发展循环农业所要求的适度经营规模和产业聚集, 为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 原材料! 基地。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要把握好几个角度。

一是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 用循环农业的思路指导农业生产, 摒弃依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做法, 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低消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 逐步形成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模式; 二是在生产环节,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解决农村脏乱差, 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三是实现农业功能的拓展, 从产业化链条和闭合循环圈的角度, 扩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 在大中城市郊区引导发展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农业, 延伸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功能。

(三) 加强创新, 建立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以农业的 工业化! 理念为指导, 引进、消化、集成与创新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 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 运用工业化思路, 尤其发展 工厂化农业! , 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 拓展农业空间的技术集成与创新, 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1 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支撑。开展技术模式集成与升级研究, 选择未来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突破方向; 提出若干宏观技术模式及其优先研发与示范技术; 提出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技术框架。推广节水、节地、节本等为主 九节一减! 的资源节约型的关键技术

2 绿色农业生产与控制技术支撑。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 依据循环经济原理, 重点分析我国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重点领域; 对设施条件下的要素匹配及控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及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等提出技术整合思路, 运用 3R ! 原则, 提出未来该领域需攻克的重点技术领域及其优先研发与示范技术。

3 农产品多级转化与综合利用技术支撑。从发展现代农业角度, 依据清洁生产原理,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的瓶颈和农产品多级利用的重点技术突破口; 农产品多级转化与深加工的技术支持; 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持;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利用的技术支持。提出若干个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优先研发与示范技术。

4 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技术支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 农村清洁社区建设与绿色能源、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农村生活消费绿色技术等层面, 探讨农村清洁能源供给的主要形式与关键技术, 提出若干个农村循环型社区类型的优先开发与示范技术。

(四) 创新机制, 探索循环农业组织运行模式

结合现有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基本类型, 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 创新与集成适应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利益共享机制。

1 农民协会+农户(企业) ! 的循环农业组织模式。由从事专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 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 以专业大户和技术能手为骨干, 以科技推广和经营服务为手段, 以技术、信息交流和服务为纽带, 联合组织起来, 共同推动产业化经营。

2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的循环农业组织模式。以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为龙头, 对外开拓国内外市场, 对内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 采用多种形式与农户结成互惠互利的经济共同体。企业为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 实行产品保护价收购政策, 农户定向生产, 定向销售, 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批量原料、资源[8]。

第1期 尹昌斌等:发展循环农业, 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75

3 主导产业带动型的循环农业组织模式。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 以多种经营起步, 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发展 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 局部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产品档次, 组织产业群、产业链, 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9]。

4 农村清洁社区(乡、村) 型循环农业组织模式。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要着力用新设施、新能源、新环境来突出新农村的特点。以新农村建设中的改水、改厕、改气工程为重点, 以村(社区) 为单元, 建立资源节约利用、清洁生产、清洁生活为主题的循环农业模式。

5 区域产业闭合圈、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龙头, 以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途径, 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 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闭合圈型, 构建区域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循环经济和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新华网, w ww. xin huanet. com , 2004-12-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 2006-2-2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 2007-01-29 4 尹昌斌等. 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 27(1) :4

5 周震峰等. 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研究, 25, (5) :36~39

6 李周. 农业发展类型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 2001, (2) :25~30

7 周武军, 方敏. 宁海循环经济成全国五大模式之一. 中国环境生态网http://ww w. eedu. org. cn. 2005-10-08

8 尹昌斌. 政策性金融支持区域粮食安全体系建设.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28(5) :22

9 课题组. 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28(3) :4

DEVELOPING C IRCLING AGRICULTURE AND UPGRADING

AGRIC ULTURE S PAC E AND FUNC TION

Yin Changbin, Zhou Ying

(Ins titute of Agriculture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 ning, Chinese Academ y of Agriculture S cien 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Developing circling agriculture is a necessary r equest fo r prom oting saving of agr iculture re sources, upg rading ag ricultur e function, and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rural areas. T his paper exerts the thoug ht of circling ag riculture, discusses its basic concept, development arr angement, and circulating path outstretched w ith industr y chain. It sum marizes the different dev elo pm ent ty pes of circling ag riculture in China from the m icrocosmic, m iddle and macro cosmic v iew points. Befo re ending , it also puts forw ard stra tegic thoug hts fo r pr omoting circling agriculture developm ent fr om the angles o f establishing economic sys tem fo r cir cling agr iculture, upg rading agriculture function, setting up supporting sy stem for agr iculture technolo gy and discussing new running m echanism, etc.

Keywords circling agriculture; strateg ic focus; function upg rading; industry chain


相关内容

  • 论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逻辑基点与充要条件
  • 摘 要:当前,我国面临要素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问题."四化"是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的四个方面,四化存在发展逻辑层面的先后,同时存在发展结构层面的同步.研究发现,四化各自肩负特殊时代使命,交互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逻辑起点是结构转型.四化同 ...

  •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
  •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战略之举.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为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省委.省政 ...

  •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 ...

  • 天津规划总结
  • 天津十二五规划 一.总体战略──双城双港 相向拓展 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一)双城双港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 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双港是指天津 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 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二)相向拓展 相向拓展是指双城及双港相向发展,是城市 发展的主导 ...

  • 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改2稿)
  • 玉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及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4‟51号)精神,结合玉门市实际,特制定本方 ...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ΟΟ九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3 一.发展背景.............................................4 (一)发展优势............. ...

  • 高山镇"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 高山镇"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时期是我镇建成全域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创新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建设"富强高山.文明高山.美丽高山.平安高山"的重要阶段. ...

  •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附全文)
  • <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协调.企业效益有所上升.产业逐步迈 ...

  • 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 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 "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市畜牧水产局 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11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原巢湖市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将巢湖及其主要流域集中于合肥市,巢湖成了合肥市内湖.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