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目的

论教育的目的

姓名:刘璐

班级:英语教育1302班 学号:[**************]8

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育的目的又影响着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最终影响到每一个人的身心发展,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知道教育目的的准确定义。

教育目的 即“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从所含内容的主要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或者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国家或地区)-----培养目标(学校)-----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立性。

在教育史上存在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价值取向。一是个人本位论,典型代表是卢梭。卢梭是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在他看来,教育目的不是别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标。二是人格本位论,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使人的各种能力和谐发展。三是文化本位论,其观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个人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有所创造,增加文化的新成分。四是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明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为个人更好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五是伦理本位论,即教育的目的即为道德的目的,是指一个人在他的任何活动中都到达到的目的。不管你将来干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有一定完善的道德品质。六是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得到确定: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在于塑造和培养人的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健全的人格,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是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这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有自我认识且这种认识是全面的、丰富的;其次是不歪曲自己的特性,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三是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并知道行为、体验缘何而起。积极的自我态度与自我认识有联系但不光全由后者决定。它指的是一种“尽管认识到自己有长有短、有好有坏,但仍然从总体上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抱有希望”的态度。二是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人格健全者应能准确地从别人的言语、行为中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且,他对别人的了解是建立在事实根据上的而不是主观臆测。此外,他对人的态度特征和人际交往技能应有助于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三是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热爱生活,有投身于工作事业和家庭的热情。要具有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生活能力。四是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人格健全者

应该有统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性倾向的各部分(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之间应该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而且他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之间也应该有协调性。简言之,健康人格的评价有三个标准:就是能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和享受自己的人即具备健康的人格。

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着自己的人格特征。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发展迅猛,这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人的素质规格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的高需求是否能被社会成员所接受,成为他们的个人需要;社会成员是否能承受起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所带来的冲击,这些都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紧密相关。可见,健全人格的培养已不单单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一致和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心理适应不良和精神失常者,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模糊混乱,情绪变化无常,行为异常,缺乏自制力,从而导致破环群体的凝聚力,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生活充满各种矛盾,不断地引起人的心理变化。天灾、生离死别;家庭、恋爱、婚姻出现危机;容貌、体型等生理方面的缺陷;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和愿望不能实现;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于自卑;政治上受到压抑;经济上受到不合理待遇;人身受到攻击或不公平的道德评价;因工作失败受到他人的嘲笑;环境污染等,都足以引起人们心理失常。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人们心理适应能力,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的人格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丰富的知识, 健全人格是目的, 而知识只是工具. 当然, 不健全的人格会阻碍知识的获取。社会上从不缺乏有知识的人,但是,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保证这个人有知识之后不去危害社会!一个没知识的人即使有危害也大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果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人,有了知识那一定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人格决定了知识的使用方向。人格都不好的人, 知识在渊博的人他人能接受吗? 反之, 一个知识不是很好的人, 但是他有健全人格的话,他还是受人欢迎和喜爱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却相当复杂,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教养、广泛的兴趣、高尚的情操和真正的智慧。因此健全的人格应该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诚实作风、仁爱品德、忠诚敬业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有知识的灌输而没有人格的养育,所谓知识就很可能成为争名夺利的武器,危害社会的工具。

张元济在抗战前夕,用白话文写过一本小册子,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他认为:“社会上迷漫着一种骄奢、淫逸、贪污、诈伪、颓惰、寡廉鲜耻的风气”,与大家“只注重新知识,将人格扶植、德性的涵养都放在脑后”有关;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把人格的扶植放在脑后,那就很容易诱导人们置良心于不顾,去竭力追求物质的享受;在什么都可以不管了”;长此下去,只能造成整个民族的堕落。因此我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论教育的目的

姓名:刘璐

班级:英语教育1302班 学号:[**************]8

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育的目的又影响着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最终影响到每一个人的身心发展,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知道教育目的的准确定义。

教育目的 即“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从所含内容的主要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或者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国家或地区)-----培养目标(学校)-----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立性。

在教育史上存在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价值取向。一是个人本位论,典型代表是卢梭。卢梭是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在他看来,教育目的不是别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标。二是人格本位论,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使人的各种能力和谐发展。三是文化本位论,其观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个人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有所创造,增加文化的新成分。四是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明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为个人更好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五是伦理本位论,即教育的目的即为道德的目的,是指一个人在他的任何活动中都到达到的目的。不管你将来干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有一定完善的道德品质。六是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得到确定: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在于塑造和培养人的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健全的人格,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是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这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有自我认识且这种认识是全面的、丰富的;其次是不歪曲自己的特性,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三是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并知道行为、体验缘何而起。积极的自我态度与自我认识有联系但不光全由后者决定。它指的是一种“尽管认识到自己有长有短、有好有坏,但仍然从总体上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抱有希望”的态度。二是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人格健全者应能准确地从别人的言语、行为中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且,他对别人的了解是建立在事实根据上的而不是主观臆测。此外,他对人的态度特征和人际交往技能应有助于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三是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热爱生活,有投身于工作事业和家庭的热情。要具有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生活能力。四是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人格健全者

应该有统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性倾向的各部分(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之间应该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而且他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之间也应该有协调性。简言之,健康人格的评价有三个标准:就是能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和享受自己的人即具备健康的人格。

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着自己的人格特征。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发展迅猛,这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人的素质规格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的高需求是否能被社会成员所接受,成为他们的个人需要;社会成员是否能承受起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所带来的冲击,这些都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紧密相关。可见,健全人格的培养已不单单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一致和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心理适应不良和精神失常者,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模糊混乱,情绪变化无常,行为异常,缺乏自制力,从而导致破环群体的凝聚力,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生活充满各种矛盾,不断地引起人的心理变化。天灾、生离死别;家庭、恋爱、婚姻出现危机;容貌、体型等生理方面的缺陷;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和愿望不能实现;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于自卑;政治上受到压抑;经济上受到不合理待遇;人身受到攻击或不公平的道德评价;因工作失败受到他人的嘲笑;环境污染等,都足以引起人们心理失常。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人们心理适应能力,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的人格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丰富的知识, 健全人格是目的, 而知识只是工具. 当然, 不健全的人格会阻碍知识的获取。社会上从不缺乏有知识的人,但是,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保证这个人有知识之后不去危害社会!一个没知识的人即使有危害也大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果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人,有了知识那一定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人格决定了知识的使用方向。人格都不好的人, 知识在渊博的人他人能接受吗? 反之, 一个知识不是很好的人, 但是他有健全人格的话,他还是受人欢迎和喜爱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却相当复杂,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教养、广泛的兴趣、高尚的情操和真正的智慧。因此健全的人格应该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诚实作风、仁爱品德、忠诚敬业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有知识的灌输而没有人格的养育,所谓知识就很可能成为争名夺利的武器,危害社会的工具。

张元济在抗战前夕,用白话文写过一本小册子,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他认为:“社会上迷漫着一种骄奢、淫逸、贪污、诈伪、颓惰、寡廉鲜耻的风气”,与大家“只注重新知识,将人格扶植、德性的涵养都放在脑后”有关;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把人格的扶植放在脑后,那就很容易诱导人们置良心于不顾,去竭力追求物质的享受;在什么都可以不管了”;长此下去,只能造成整个民族的堕落。因此我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关内容

  •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
  •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 摘要:约翰·杜威主张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内部存在教育目的,而外部并不存在教育目的,看似矛盾的论述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深入研究他对三种不全面的观点 ...

  • 第15讲-教育目的概述
  • 第15讲 教育目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 ...

  • 中学教资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
  •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中学教资教育学考点命题: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如此. 广义的教 ...

  • 第三章 教育目的
  • 一.教育术语解释 1.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3. 操作性教育 ...

  •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之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之教育目的的 概念和意义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简 ...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学习目标 1. 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及其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 2. 描述教育目的的功能及特点: 3. 明确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 4. 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5. 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正确表述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 ...

  •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解析
  • 中国校外教育教研探索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解析 s李 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他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特别是关于儿童.关于教育的观点直击我国传统教育的要害,他强调儿童从书本记诵中解放出来,强调尊重儿童的本能和需 ...

  • 读书报告--对教育目的认识逯丽丽
  • <教育目的概述>.<西方教育目的的发展>.<从西方思想史上考察受过教育的人的各种概念>和<美好生活的教育目的>这四篇文章都围绕"教育目的"展开了一定的论述.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我重新开始思考自己对教育目的的认识.首先作为一个受教育者 ...

  • 论公共兴趣与当代美国教师教育目的(返修第一次,当代教育论丛)
  • 论公共兴趣与当代美国教师教育目的 龙宝新 张 东 摘 要:国家教育目的首先通过教师教育目的来落实,教师教育者担负着执行国家教育目的的 首席责任人角色.当代美国教师教育目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借助"公共兴趣--人格培养"这一分析框架来探讨美国学者心目中的教师教育目的 ...

  •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
  •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 摘 要: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属.本文分别从中西方文化视角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社会现实根源.理论资源等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对建构与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育目的 价值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