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三语言赏析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三语言赏析

一、诗歌语言的特征:

抒情性 含蓄性 精炼性 跳跃性

二、考点解读

分析语言 1、炼字 2、炼词 3、语言风格

三、炼字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选择题(以前考试题型)

例题:《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而境界全出。”B

从下列划横线的诗句中找出类似“闹”字那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正确的一项: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1)春 (2)别 (3)入 (4)悠

B、(1)笑 (2)别 (3)潜 (4)见

C、(1)依 (2)别 (3)潜 (4)悠

D、(1)笑 (2)惊 (3)入 (4)山

例题:对韩愈的《春雪》分析不当的一项:C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A首句直陈其事:新年到了,还没悠芬芳的鲜花。“都”字透露出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B、二句具体描写:二月还没有花开——只能见到鲜嫩的草芽。“初”字富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

C、“惊”字描摹了人们出乎意料的惊讶之情。

D、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见雪花二不见鲜花:春迟难耐、白雪飞“花”穿树,装点了一派春色。“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灵性。

例题: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物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了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拟人得手法。

2、问答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

认为它好在哪里?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题: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ó):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

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

曲折的池塘。

(1)“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

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个“闲”字,乍看似是表现诗人的闲适恬淡的心情,实际上是与前文“家家雨”、“处处蛙”

的喧闹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久等客而客不来时枯坐无聊的心境。

例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设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令自己肝肠寸断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

三)。

基本套式:„„有„„的意思,形象地描绘出了„„景象,包含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例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用得准确传神,请予以简要分析。

“系”字有系住、拴住的意思。诗中的“系”字描绘了一幅修长柔软的柳条藤蔓,好像

要牵依拉扯着主人,不让主人离去的动人景象,饱含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依依惜别的

深情。

例题: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待有羡鱼情。

分析“蒸”、“撼” 两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蒸”有蒸腾的意思,形象地描写出了雾气蒸腾,湖面浩淼的特点。“撼”有摇撼

的意思,描绘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雄伟壮阔的景象。诗句在写景中,包含了作者歌颂太平

盛世,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例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

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表达了抒情主人

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四、炼词

1、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

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

诗的把握程度。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请分析它在诗中的作用?

提问变体:“××”一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或“ ×× ”一词,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设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五、语言风格

1、诗词常见风格

雄浑、豪放、沉郁、旷达

平淡、清新、绚丽、含蓄

2、古代诗人都有自已创作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放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3、方法、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设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步骤一)。“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达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例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何处住?在横塘”句,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

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例题: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分析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风格雄浑。诗中用浅显的语言,说明了因愁而生白发,又用夸张的手法

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愁思。

六、方法指导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 角度低,用“铺”字很准确。

拟人的手法很形象,使残阳具有了人的感情。喜悦无比,沉醉其中。让读者感到夕阳平缓、

柔和,有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

例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指 枝叶茂盛 。红瘦, 花朵稀少 。这里的“肥 ”和“瘦 ”,使

用了 拟人 的手法。词中把用来写 人的“肥”、“瘦”二字 ,如今却用

来写 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 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

有新意。

小结:

理解语言:

1、以文解文

2、以旧解新

3、知人论世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三语言赏析

一、诗歌语言的特征:

抒情性 含蓄性 精炼性 跳跃性

二、考点解读

分析语言 1、炼字 2、炼词 3、语言风格

三、炼字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选择题(以前考试题型)

例题:《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而境界全出。”B

从下列划横线的诗句中找出类似“闹”字那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正确的一项: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1)春 (2)别 (3)入 (4)悠

B、(1)笑 (2)别 (3)潜 (4)见

C、(1)依 (2)别 (3)潜 (4)悠

D、(1)笑 (2)惊 (3)入 (4)山

例题:对韩愈的《春雪》分析不当的一项:C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A首句直陈其事:新年到了,还没悠芬芳的鲜花。“都”字透露出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B、二句具体描写:二月还没有花开——只能见到鲜嫩的草芽。“初”字富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

C、“惊”字描摹了人们出乎意料的惊讶之情。

D、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见雪花二不见鲜花:春迟难耐、白雪飞“花”穿树,装点了一派春色。“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灵性。

例题: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物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了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拟人得手法。

2、问答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

认为它好在哪里?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题: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ó):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

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

曲折的池塘。

(1)“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

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个“闲”字,乍看似是表现诗人的闲适恬淡的心情,实际上是与前文“家家雨”、“处处蛙”

的喧闹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久等客而客不来时枯坐无聊的心境。

例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设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令自己肝肠寸断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

三)。

基本套式:„„有„„的意思,形象地描绘出了„„景象,包含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例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用得准确传神,请予以简要分析。

“系”字有系住、拴住的意思。诗中的“系”字描绘了一幅修长柔软的柳条藤蔓,好像

要牵依拉扯着主人,不让主人离去的动人景象,饱含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依依惜别的

深情。

例题: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待有羡鱼情。

分析“蒸”、“撼” 两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蒸”有蒸腾的意思,形象地描写出了雾气蒸腾,湖面浩淼的特点。“撼”有摇撼

的意思,描绘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雄伟壮阔的景象。诗句在写景中,包含了作者歌颂太平

盛世,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例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

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表达了抒情主人

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四、炼词

1、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

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

诗的把握程度。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请分析它在诗中的作用?

提问变体:“××”一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或“ ×× ”一词,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设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五、语言风格

1、诗词常见风格

雄浑、豪放、沉郁、旷达

平淡、清新、绚丽、含蓄

2、古代诗人都有自已创作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放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3、方法、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设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步骤一)。“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达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例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何处住?在横塘”句,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

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例题: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分析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风格雄浑。诗中用浅显的语言,说明了因愁而生白发,又用夸张的手法

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愁思。

六、方法指导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 角度低,用“铺”字很准确。

拟人的手法很形象,使残阳具有了人的感情。喜悦无比,沉醉其中。让读者感到夕阳平缓、

柔和,有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

例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指 枝叶茂盛 。红瘦, 花朵稀少 。这里的“肥 ”和“瘦 ”,使

用了 拟人 的手法。词中把用来写 人的“肥”、“瘦”二字 ,如今却用

来写 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 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

有新意。

小结:

理解语言:

1、以文解文

2、以旧解新

3、知人论世


相关内容

  •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 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

  •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之 意境分析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本考点的考纲要求. 能力目标 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意境分析型" ...

  • 诗歌鉴赏特别复习教案
  • 诗歌鉴赏特别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明确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复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诗歌鉴赏要做到规范.准确.全面,学术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教学设计: <2004年考试说明>明确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

  • 诗词鉴赏教案
  •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疑难点各个击破教案一 高三年级 陈雅琴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是最早进入大一轮复习的,在高二的时候,已经花费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分别从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答题规范等方面系统地复习过.可学生"积"不厚而"发"无力,还是存 ...

  • 诗歌鉴赏教案
  • 诗歌鉴赏 勉县第八中学 刘懿仁 <中考说明>考点概要: (1)初步欣赏诗词的形象特点.体味意境.(2)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3)初步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诗词的形象: (一)1.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

  • 高一语文教案上
  •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 ...

  • 诗歌鉴赏总领课教案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 .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 .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C .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8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授课学科:语文 上课时间:10月25日 授课教师:横林中学 杨洁 一.教学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教学难点) 3.掌握高考语言题答题步骤(教学重点) 二.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诗歌语言题答题步骤 三.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语言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 ...

  • [与诸子登岘山]教案
  • 主备人: 主备人:新沂市瓦窑中学 夏玲玲 教学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课件 课时 安排 用案时间: 用案时间: 2012 年 月 日 <与诸子登岘山> 星期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