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烛光

永不消逝的烛光

——记湖北省应城市三全镇中心中学教师卢么松献身教育事业的事迹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11月17日播出]

那松林葱葱的伍家山麓,在那碧波粼粼的漳水河旁,一幢崭新的教学大楼格

外显目,姹紫嫣红的鲜花开满了校园。悦耳的上课铃声,朗朗的读书声,给

乡间僻壤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就是应城市三合镇中心中学,一所普普通

通的乡镇中学!

去年中考,三合镇中心中学70%的初中毕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和中专,连续三年夺得应城市中考成绩头名的桂冠。为了培育祖国的花朵,辛勤的园丁们在这里默默的耕耘,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其中一位年仅37岁的中年教师就在这里倒下了,他是从讲台上倒下去的,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最后的一份光和热。

他,就是应城市优秀教研员、三合镇优秀教师卢么松同志。

卢么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以后又念了两年师范。1978年秋主动申请回到家乡——三合镇高卢中学任教,立志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高卢中学座落在应城和云梦交界处,只设有三个初中班。多年来由于教学质量上不去,还没有一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和中专,就连考取一般高中的也寥寥无几。卢么松来到高卢中学以后,学校领导对于他寄予很大的希望,请他教毕业班的数学、政治和生物课。卢么松二话没说,就把这副担子接了下来。从此,卢么松老师半夜起、五更睡,一丝不苟地备好每一堂课。为了把教案设计得精巧合理,卢么松常常不顾白天的疲劳,晚上赶七里路到三合镇教育组去扣门请教。

毕业班有40多名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人劝卢么松说:“这里的学生你教得累死了也考不上一个重点高中,不如干脆当个‘维持会长’,把他们敷衍毕业算了!卢么松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当老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即便考不上重点中学,也要让他们多学一点知识。我就不信,落后的学校就出不了秀才?!”

卢么松废寝忘食,苦思冥索,终于总结出一套“多层次教学法”。这就是,同一道习题用不同层次的知识讲解,同一名学生用不同层次的试题测验。既让差生受得了、学得好,又使优生吃得饱、记得牢。

卢么松批改作业也非常认真,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练习,他都一一仔细批阅,那怕漏掉一个标点符号他也要给学生添上。他还习惯于把学生叫来面对面修改作业,跟学生开展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思路,同时,详尽地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缘由,直到学生弄懂弄通为止。

“梅花香至苦寒来。”经过卢么松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高卢中学的教学质量逐步走出低谷,卢么松也因工作突出,先后担任了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校长的职务。但是,无论职务怎么变动,他始终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没有离开工作量最大的毕业班。十二年来,高卢中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快车道上迅跑,历届中考的成绩在三合镇名列前茅。

1990年秋,高卢中学撤消,合并到三合镇中心中学,卢么松仍然是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他像一座上足了发条的石钟,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找学生个别辅导,召集教研组开展活动;回到寝室以后还要备课,完成自己读电大函授的学业,在自学的崎岖的道路上他不停地在登攀。卢么松是个“半边户”家庭,为了妻儿的生活,星期天还得赶回家去帮妻了一把,把汗水洒进责任田里。他似乎不懂得,发条绷得太紧了也会断裂的!四年前,卢么松经本地医院诊断,确认他患了“胃病”,正当他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拿到电大毕业文凭准备为家乡教育事的腾飞进一步拼搏的时侯,病情渐渐加重了。学校领导多次劝他休息治疗,他总是在

不在意地说:“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可是慢慢地,他感到肢体发软、肝区疼痛,他仍然不在意。疼得再励害,他就吞几粒去痛片,挺着。

1992年3 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卢么松肝痛又发作,他离开办公室回到宿舍就躺下了。第二天,同事们见他脸色很不好,替他请病假,他不肯;劝他上医院,他还是那句老话:“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妻子李菊华边掉泪边说:“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儿女们着想!还是上医院吧”!卢么松没办法,只好敷衍她说:“等星期天再去吧!”然而,时间一周一周地过去了,一直拖到5月10号星期天,才打算到应城市医院查查病情 。

临走的前一天,是星期六。卢么松滴水未沾,仍然坚持按课程表上完两节数学课。他走进教室,望着一张张熟悉的小面孔抖起精神给学生们讲解,用桌子角和手指顶住疼痛的肝部,豆大的汗珠从他那蜡黄、清瘦的脸庞上滚落下来,一名学生出去倒了一杯开水,他一仰脖子一口气咕噜下去,继续讲课。后来,他实再支撑不住了,眼前一黑,倒在了讲台上,倒在了他悉心培育的学生面前。

学生们跑过来,一声声地叫唤着:“卢老师!卢老师!„„”

也许,卢么松听到了纯真可爱的孩子的焦急的呼唤声,慢慢地睁开了眼睛,闪着泪花说:“我对不起大家,耽误了你们的功课,我今后一定补上!”

学校迅速把卢么松老师送往应城市人民医院,医生检查过后把学校的领导叫到一边悄悄地说:“卢么松的病是肝癌。”学校领导听到这不愿听到的结论,马上派人把卢么松送往省城医院复查,诊断书上依然写着“肝癌晚期,转移肺部”八个冷酷无情的黑字。这是一个可怕的事实,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啊!

学校负责人到医院看望卢么松,卢么松反倒肯切地说:“目前学校很困难,不要再把钱用在我身上了!”

在卢么松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忘不了嘱咐妻子,说:“我们的两个孩子就托附给你了„„ 你把他们拉扯大„„让他们读师范„„将来„„也教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个普通人民教师临终前的遗言!

去年9月10号教师节,从北大,从清华,从省城赶回应城市三合镇的大学生,来到卢么松老师骨灰盒下葬的地方,深情地献上一束束鲜花,告慰老师的英灵,缅怀老师的教诲。这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那正在燃烧的蜡烛,红焰闪闪,永放光华!

作者:李文立,写于1993年10月初[历时40天,10易其稿]

永不消逝的烛光

——记湖北省应城市三全镇中心中学教师卢么松献身教育事业的事迹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11月17日播出]

那松林葱葱的伍家山麓,在那碧波粼粼的漳水河旁,一幢崭新的教学大楼格

外显目,姹紫嫣红的鲜花开满了校园。悦耳的上课铃声,朗朗的读书声,给

乡间僻壤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就是应城市三合镇中心中学,一所普普通

通的乡镇中学!

去年中考,三合镇中心中学70%的初中毕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和中专,连续三年夺得应城市中考成绩头名的桂冠。为了培育祖国的花朵,辛勤的园丁们在这里默默的耕耘,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其中一位年仅37岁的中年教师就在这里倒下了,他是从讲台上倒下去的,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最后的一份光和热。

他,就是应城市优秀教研员、三合镇优秀教师卢么松同志。

卢么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以后又念了两年师范。1978年秋主动申请回到家乡——三合镇高卢中学任教,立志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高卢中学座落在应城和云梦交界处,只设有三个初中班。多年来由于教学质量上不去,还没有一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和中专,就连考取一般高中的也寥寥无几。卢么松来到高卢中学以后,学校领导对于他寄予很大的希望,请他教毕业班的数学、政治和生物课。卢么松二话没说,就把这副担子接了下来。从此,卢么松老师半夜起、五更睡,一丝不苟地备好每一堂课。为了把教案设计得精巧合理,卢么松常常不顾白天的疲劳,晚上赶七里路到三合镇教育组去扣门请教。

毕业班有40多名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人劝卢么松说:“这里的学生你教得累死了也考不上一个重点高中,不如干脆当个‘维持会长’,把他们敷衍毕业算了!卢么松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当老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即便考不上重点中学,也要让他们多学一点知识。我就不信,落后的学校就出不了秀才?!”

卢么松废寝忘食,苦思冥索,终于总结出一套“多层次教学法”。这就是,同一道习题用不同层次的知识讲解,同一名学生用不同层次的试题测验。既让差生受得了、学得好,又使优生吃得饱、记得牢。

卢么松批改作业也非常认真,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练习,他都一一仔细批阅,那怕漏掉一个标点符号他也要给学生添上。他还习惯于把学生叫来面对面修改作业,跟学生开展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思路,同时,详尽地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缘由,直到学生弄懂弄通为止。

“梅花香至苦寒来。”经过卢么松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高卢中学的教学质量逐步走出低谷,卢么松也因工作突出,先后担任了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校长的职务。但是,无论职务怎么变动,他始终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没有离开工作量最大的毕业班。十二年来,高卢中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快车道上迅跑,历届中考的成绩在三合镇名列前茅。

1990年秋,高卢中学撤消,合并到三合镇中心中学,卢么松仍然是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他像一座上足了发条的石钟,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找学生个别辅导,召集教研组开展活动;回到寝室以后还要备课,完成自己读电大函授的学业,在自学的崎岖的道路上他不停地在登攀。卢么松是个“半边户”家庭,为了妻儿的生活,星期天还得赶回家去帮妻了一把,把汗水洒进责任田里。他似乎不懂得,发条绷得太紧了也会断裂的!四年前,卢么松经本地医院诊断,确认他患了“胃病”,正当他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拿到电大毕业文凭准备为家乡教育事的腾飞进一步拼搏的时侯,病情渐渐加重了。学校领导多次劝他休息治疗,他总是在

不在意地说:“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可是慢慢地,他感到肢体发软、肝区疼痛,他仍然不在意。疼得再励害,他就吞几粒去痛片,挺着。

1992年3 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卢么松肝痛又发作,他离开办公室回到宿舍就躺下了。第二天,同事们见他脸色很不好,替他请病假,他不肯;劝他上医院,他还是那句老话:“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妻子李菊华边掉泪边说:“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儿女们着想!还是上医院吧”!卢么松没办法,只好敷衍她说:“等星期天再去吧!”然而,时间一周一周地过去了,一直拖到5月10号星期天,才打算到应城市医院查查病情 。

临走的前一天,是星期六。卢么松滴水未沾,仍然坚持按课程表上完两节数学课。他走进教室,望着一张张熟悉的小面孔抖起精神给学生们讲解,用桌子角和手指顶住疼痛的肝部,豆大的汗珠从他那蜡黄、清瘦的脸庞上滚落下来,一名学生出去倒了一杯开水,他一仰脖子一口气咕噜下去,继续讲课。后来,他实再支撑不住了,眼前一黑,倒在了讲台上,倒在了他悉心培育的学生面前。

学生们跑过来,一声声地叫唤着:“卢老师!卢老师!„„”

也许,卢么松听到了纯真可爱的孩子的焦急的呼唤声,慢慢地睁开了眼睛,闪着泪花说:“我对不起大家,耽误了你们的功课,我今后一定补上!”

学校迅速把卢么松老师送往应城市人民医院,医生检查过后把学校的领导叫到一边悄悄地说:“卢么松的病是肝癌。”学校领导听到这不愿听到的结论,马上派人把卢么松送往省城医院复查,诊断书上依然写着“肝癌晚期,转移肺部”八个冷酷无情的黑字。这是一个可怕的事实,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啊!

学校负责人到医院看望卢么松,卢么松反倒肯切地说:“目前学校很困难,不要再把钱用在我身上了!”

在卢么松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忘不了嘱咐妻子,说:“我们的两个孩子就托附给你了„„ 你把他们拉扯大„„让他们读师范„„将来„„也教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个普通人民教师临终前的遗言!

去年9月10号教师节,从北大,从清华,从省城赶回应城市三合镇的大学生,来到卢么松老师骨灰盒下葬的地方,深情地献上一束束鲜花,告慰老师的英灵,缅怀老师的教诲。这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那正在燃烧的蜡烛,红焰闪闪,永放光华!

作者:李文立,写于1993年10月初[历时40天,10易其稿]


相关内容

  • 冯骥才散文[时光]阅读答案
  • 时 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 ...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500字:大家来说礼
  • 2014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第二讲是"礼","礼"的本义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礼懂礼的人. 以我虔诚的心许愿,我在地球的轴痕上逝去,但,永不离开. --题记 她穿着丝质的长 ...

  • 时光阅读答案
  • 时 光 ①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时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 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 ...

  • 你是我心中永不消逝的电波
  • 你是我心中永不消失的电波 制作/三味书屋12313 我在这里静静地想着你,任时光飞逝,从认识你的那一刻思念的情愫就一直常在,想你,就这样我静静地想你,却不能告诉你,我知道不能告诉你太多我想你,我知道我们不能在一起,我明白,有些距离永远无法逾越,太多故事没有完美结局,于是,只想远远的看着你,可以不说话 ...

  • 考试议论文必备素材
  • . 初中议论文必备素材 论据 1. 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 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quo ...

  • 生与死的抉择(4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生与死的抉择(400字)作文 生与死同是全生命的一部,生死相间,才成无死无终的大生命,死同生一样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这是李大钊曾在一篇散文中写下自己的生死观.死并不可怕,生却没那么容易. 司马迁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尽管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得不到亲人的理解,他仍然选择了活着 ...

  • 上演长征途中"永不消逝的电波"
  • 宋侃夫是我党第一代无线电通讯和技术侦察专家之一,作为来自上海的"火种",他与蔡威.王子纲并称红四方面军"情报三杰",他们三人联手于1933年2月解开四川军阀的密码--"通密",为红四方面军在反"三路围攻"."六 ...

  • (新)名人事例作文素材(DOC)
  •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DOC)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1. 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 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quo ...

  • 同学送别祝福语
  • 1.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 2.抬抬手,挥一挥衣袖,这样的道别带不走一丝离愁,一颗小小的心能够承载多少忧愁,因为爱总会有一颗心要在远方停留,我将为你踏上征途但愿你平安无忧. 3.人在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但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我希望看到一个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