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

浅谈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

〖关键词〗 化学概念 概念体系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它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态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结构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途,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

一、初中化学概念体系

在初中化学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这些概念可以划分为这样的几个体系:

物质宏观、微观的体系:元素——分子——原子

物质分类体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溶液体系: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酸碱体系:酸——碱——盐——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体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重视概念教学不够,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理解概念的内涵,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影响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因素

1、化学概念多,抽象难理解,又相互关联,这样造成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困难;

2、受学生个体认识方式的影响

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知识较少,思维简单,往往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做本质属性。例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学生往往把纯净的空气误认为纯净物,而把冰水混合物看作是混合物;

3、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例如:在盐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只有生活中

的食盐才是盐,而忽略了盐的概念内涵,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纯碱碳酸钠时,和自己家厨房中的碱面联系起来,错误认为它是碱。

4、受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采用灌输的方式讲授,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导致对知识缺乏科学的理解。例如:在分子、原子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形象,就把分子、原子比喻成一个个像黄豆状的小颗粒,结果,不知不觉中就把分子、原子像黄豆的形状固化在学生头脑中了。

三、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1、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的内涵

在第四单元课题《元素》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元素的概念内涵,不能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氕、氘、氚三种氢原子,C-12、C-13、C-14三种碳原子,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不同种原子的原因(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但是同一类原子的原因(质子数相同),从而让学生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在后面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教学中就容易分辨出是否为同一种元素。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概念内涵

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其一就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第九单元的饱和溶液教学中,联系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喝糖水的事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根据糖水的制作过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提供真实鲜明、直观生动的实验,理解概念内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是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易理解。例如:在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对催化剂的教学中,我用教材中提供的对比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往试管中加入精密称量过质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通过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得出二氧化锰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后,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把得到的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又可加快反应。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4、借助多媒体,理解概念内涵

第三单元的《分子和原子》中,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空气、水宏观物质的学习,进入到微观世界,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学生对微观粒子缺乏想象,难以理解分

子、原子的概念。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使用Flash 动画,把水分子分裂,氢、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过程展现出来。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的涵义,并为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打下基础。

5、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

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定律的内涵: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前后质量不变。外延:一切化学变化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 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抓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寻找其规律和技巧,化学概念的难点就一定会突破。

浅谈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

〖关键词〗 化学概念 概念体系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它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态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结构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途,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

一、初中化学概念体系

在初中化学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这些概念可以划分为这样的几个体系:

物质宏观、微观的体系:元素——分子——原子

物质分类体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溶液体系: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酸碱体系:酸——碱——盐——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体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重视概念教学不够,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理解概念的内涵,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影响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因素

1、化学概念多,抽象难理解,又相互关联,这样造成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困难;

2、受学生个体认识方式的影响

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知识较少,思维简单,往往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做本质属性。例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学生往往把纯净的空气误认为纯净物,而把冰水混合物看作是混合物;

3、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例如:在盐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只有生活中

的食盐才是盐,而忽略了盐的概念内涵,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纯碱碳酸钠时,和自己家厨房中的碱面联系起来,错误认为它是碱。

4、受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采用灌输的方式讲授,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导致对知识缺乏科学的理解。例如:在分子、原子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形象,就把分子、原子比喻成一个个像黄豆状的小颗粒,结果,不知不觉中就把分子、原子像黄豆的形状固化在学生头脑中了。

三、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1、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的内涵

在第四单元课题《元素》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元素的概念内涵,不能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氕、氘、氚三种氢原子,C-12、C-13、C-14三种碳原子,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不同种原子的原因(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但是同一类原子的原因(质子数相同),从而让学生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在后面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教学中就容易分辨出是否为同一种元素。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概念内涵

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其一就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第九单元的饱和溶液教学中,联系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喝糖水的事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根据糖水的制作过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提供真实鲜明、直观生动的实验,理解概念内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是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易理解。例如:在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对催化剂的教学中,我用教材中提供的对比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往试管中加入精密称量过质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通过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得出二氧化锰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后,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把得到的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又可加快反应。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4、借助多媒体,理解概念内涵

第三单元的《分子和原子》中,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空气、水宏观物质的学习,进入到微观世界,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学生对微观粒子缺乏想象,难以理解分

子、原子的概念。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使用Flash 动画,把水分子分裂,氢、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过程展现出来。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的涵义,并为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打下基础。

5、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

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定律的内涵: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前后质量不变。外延:一切化学变化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 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抓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寻找其规律和技巧,化学概念的难点就一定会突破。


相关内容

  • 九年级化学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 九年级学生基本情况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并敢于一探究竟的阶段,所以教材上各种实验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安排,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正对他们的胃口.但是现代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他们喜欢成功的感觉,那会 ...

  • 201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 ...

  • 秋季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计划
  • 都安县大兴中学教师 杨 巍   九年级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 ...

  • 礼嘉中学高中高三 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 礼嘉中学高中高三 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者 徐文龙 费金忠          2006年 2月 13日 周 次课     题 (或章节单元)教学时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配合活动备注 第 一 周 烃和烃的衍生物61、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 ...

  •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4篇)
  •   教材分析:   一、构建教材体系的基本原则:1、以课标的基本要求为根本,合理选择实验素材。2、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3、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4、正确处理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内容体系。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改革特点:1、探索性增强。2、趣味性提高。 ...

  •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措施
  •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措施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下达中招指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课外特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用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在2 ...

  •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及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社会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强化学生 ...

  •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2013.9
  •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9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 ...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完成说课,其中教学过程重点要说的. 一.说教材: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堂课,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质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