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
〖关键词〗 化学概念 概念体系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它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态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结构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途,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
一、初中化学概念体系
在初中化学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这些概念可以划分为这样的几个体系:
物质宏观、微观的体系:元素——分子——原子
物质分类体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溶液体系: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酸碱体系:酸——碱——盐——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体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重视概念教学不够,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理解概念的内涵,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影响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因素
1、化学概念多,抽象难理解,又相互关联,这样造成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困难;
2、受学生个体认识方式的影响
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知识较少,思维简单,往往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做本质属性。例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学生往往把纯净的空气误认为纯净物,而把冰水混合物看作是混合物;
3、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例如:在盐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只有生活中
的食盐才是盐,而忽略了盐的概念内涵,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纯碱碳酸钠时,和自己家厨房中的碱面联系起来,错误认为它是碱。
4、受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采用灌输的方式讲授,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导致对知识缺乏科学的理解。例如:在分子、原子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形象,就把分子、原子比喻成一个个像黄豆状的小颗粒,结果,不知不觉中就把分子、原子像黄豆的形状固化在学生头脑中了。
三、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1、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的内涵
在第四单元课题《元素》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元素的概念内涵,不能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氕、氘、氚三种氢原子,C-12、C-13、C-14三种碳原子,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不同种原子的原因(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但是同一类原子的原因(质子数相同),从而让学生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在后面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教学中就容易分辨出是否为同一种元素。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概念内涵
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其一就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第九单元的饱和溶液教学中,联系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喝糖水的事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根据糖水的制作过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提供真实鲜明、直观生动的实验,理解概念内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是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易理解。例如:在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对催化剂的教学中,我用教材中提供的对比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往试管中加入精密称量过质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通过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得出二氧化锰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后,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把得到的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又可加快反应。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4、借助多媒体,理解概念内涵
第三单元的《分子和原子》中,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空气、水宏观物质的学习,进入到微观世界,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学生对微观粒子缺乏想象,难以理解分
子、原子的概念。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使用Flash 动画,把水分子分裂,氢、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过程展现出来。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的涵义,并为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打下基础。
5、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
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定律的内涵: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前后质量不变。外延:一切化学变化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 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抓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寻找其规律和技巧,化学概念的难点就一定会突破。
浅谈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
〖关键词〗 化学概念 概念体系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它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态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结构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途,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
一、初中化学概念体系
在初中化学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这些概念可以划分为这样的几个体系:
物质宏观、微观的体系:元素——分子——原子
物质分类体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溶液体系: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酸碱体系:酸——碱——盐——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体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重视概念教学不够,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理解概念的内涵,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影响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因素
1、化学概念多,抽象难理解,又相互关联,这样造成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困难;
2、受学生个体认识方式的影响
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知识较少,思维简单,往往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做本质属性。例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学生往往把纯净的空气误认为纯净物,而把冰水混合物看作是混合物;
3、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例如:在盐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只有生活中
的食盐才是盐,而忽略了盐的概念内涵,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纯碱碳酸钠时,和自己家厨房中的碱面联系起来,错误认为它是碱。
4、受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采用灌输的方式讲授,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导致对知识缺乏科学的理解。例如:在分子、原子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形象,就把分子、原子比喻成一个个像黄豆状的小颗粒,结果,不知不觉中就把分子、原子像黄豆的形状固化在学生头脑中了。
三、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1、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的内涵
在第四单元课题《元素》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元素的概念内涵,不能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氕、氘、氚三种氢原子,C-12、C-13、C-14三种碳原子,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不同种原子的原因(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但是同一类原子的原因(质子数相同),从而让学生理解“一类原子”的涵义,在后面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教学中就容易分辨出是否为同一种元素。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概念内涵
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其一就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第九单元的饱和溶液教学中,联系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喝糖水的事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根据糖水的制作过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提供真实鲜明、直观生动的实验,理解概念内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是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易理解。例如:在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对催化剂的教学中,我用教材中提供的对比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往试管中加入精密称量过质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通过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得出二氧化锰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后,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把得到的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又可加快反应。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4、借助多媒体,理解概念内涵
第三单元的《分子和原子》中,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空气、水宏观物质的学习,进入到微观世界,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学生对微观粒子缺乏想象,难以理解分
子、原子的概念。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使用Flash 动画,把水分子分裂,氢、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过程展现出来。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的涵义,并为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打下基础。
5、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
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定律的内涵: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前后质量不变。外延:一切化学变化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 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抓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寻找其规律和技巧,化学概念的难点就一定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