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是他的高度。他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宣讲教育政策。听他的报告,感觉他将全国的教育形势深藏于心,轻轻一的指,就让人眼前豁然开朗。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受。
第二是他声音的感染力。王教授已年届七十,声音听上去有点苍老。仔细一听似乎还有点底气不足的样子。但是,他多年来到处演讲,有非常高的演讲技巧,说话不用嗓子硬喊,而靠丹田之气把声音推出来,覆盖全场。虽然语速是慢的,但是非常有感染力。闭上眼睛听吧,不用管是什么内容,就是那种语调,就已经让人信服了。我当时甚至有了一种错觉,我在想,如果老子活着给人讲道,基督活着给人讲经,也应该是这样一种语调吧?(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事实上,从史料来看,老子不善于言谈,基督在登宝训时也非常年轻)
第三是他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王教授所讲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扎实有序推进素质教育》。这是一个老掉了牙的题目。并且主要是讲国家政策,我就觉得没什么听头。可事实恰恰相反。他以近七十岁的高龄,以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他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听性。整个过程,就是听他在讲案例,引人入胜,时时有发人深省的观点摆在你面前,让人折服。
人生中有幸听到这样的讲座,真是一大幸事。
现将我捕捉到的王教授报告中的精彩观点列于下面,以飨读者。
1、发展个性的教育重在扬长。扬长的教育是发挥学生优势的教育,我们要扬长,不要补短。
2、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远学英雄,近学模范。中学生的问题70%是心理问题。
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恒的老师。父母不但给孩子生命,而且塑造孩子的灵魂。
4、“妈妈是打牌的”。这是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一个孩子上幼儿园了。老师问孩子:“你姓什么?”孩子就说他姓什么。老师问:“你多大了?”孩子就说他多大了。老师又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孩子就说:“我妈妈是打牌的。”这个例子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家长身教的重要性。
5、校长管理原则: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
6、某校长批评老师时用“三明治”的方法:两条优点,夹一条缺点。
7、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8、不仅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更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9、使学生就会做题,就会考试,那么必然导致学生素质上的残疾。
10、两期相遇,就会产生无休止的争论。初中生进入青春期,个性开始显现,对父母出现逆烦心理,而此时,母亲也恰好进入更年期,心理不安定,喜欢唠叨。所以两期相遇,尽然必然产生无休止的争论。
王教授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是他的高度。他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宣讲教育政策。听他的报告,感觉他将全国的教育形势深藏于心,轻轻一的指,就让人眼前豁然开朗。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受。
第二是他声音的感染力。王教授已年届七十,声音听上去有点苍老。仔细一听似乎还有点底气不足的样子。但是,他多年来到处演讲,有非常高的演讲技巧,说话不用嗓子硬喊,而靠丹田之气把声音推出来,覆盖全场。虽然语速是慢的,但是非常有感染力。闭上眼睛听吧,不用管是什么内容,就是那种语调,就已经让人信服了。我当时甚至有了一种错觉,我在想,如果老子活着给人讲道,基督活着给人讲经,也应该是这样一种语调吧?(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事实上,从史料来看,老子不善于言谈,基督在登宝训时也非常年轻)
第三是他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王教授所讲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扎实有序推进素质教育》。这是一个老掉了牙的题目。并且主要是讲国家政策,我就觉得没什么听头。可事实恰恰相反。他以近七十岁的高龄,以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他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听性。整个过程,就是听他在讲案例,引人入胜,时时有发人深省的观点摆在你面前,让人折服。
人生中有幸听到这样的讲座,真是一大幸事。
现将我捕捉到的王教授报告中的精彩观点列于下面,以飨读者。
1、发展个性的教育重在扬长。扬长的教育是发挥学生优势的教育,我们要扬长,不要补短。
2、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远学英雄,近学模范。中学生的问题70%是心理问题。
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恒的老师。父母不但给孩子生命,而且塑造孩子的灵魂。
4、“妈妈是打牌的”。这是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一个孩子上幼儿园了。老师问孩子:“你姓什么?”孩子就说他姓什么。老师问:“你多大了?”孩子就说他多大了。老师又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孩子就说:“我妈妈是打牌的。”这个例子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家长身教的重要性。
5、校长管理原则: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
6、某校长批评老师时用“三明治”的方法:两条优点,夹一条缺点。
7、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8、不仅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更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9、使学生就会做题,就会考试,那么必然导致学生素质上的残疾。
10、两期相遇,就会产生无休止的争论。初中生进入青春期,个性开始显现,对父母出现逆烦心理,而此时,母亲也恰好进入更年期,心理不安定,喜欢唠叨。所以两期相遇,尽然必然产生无休止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