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的思想方法

湖北日报讯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倡导“两点论”、“底线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结合湖北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就湖北发展机遇与挑战、速度与质量、稳步与竞进、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做出了新的阐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湖北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湖北担当,“中国梦”的湖北责任,宏观发展大势中的湖北局势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这些论述和命题是唯物辩证法的生动运用,体现了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创新,充满了哲理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对未来湖北发展,具有重大方法论指导意义。

坚持大局观,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及其发展是联系的。推进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胸中有大局。谋划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将地方放到全局中定位,确定地方的坐标和方位。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湖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湖北要肩负更大的责任,承担更重的任务。这就是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全局中谋划湖北的具体体现。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正确认识大局中的湖北使命。正是由于坚持从全局中谋划湖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在国家稳中求进大局中,湖北应该属于进得更快的地区,湖北的份额应该占得更大一些。这是近年来不管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湖北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姿态的“定心丸”。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努力争取全局中的湖北作为。2008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走势下行,湖北坚持把握大局中的发展机遇,把握格局变化中的发展优势,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扩大内需、培育国内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进取,实现了全省经济高于全国、领先中部、好于预期的湖北作为。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不断提升全局中的湖北地位。有为才有位。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是如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光谷”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全局战略“花落”湖北,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在“四化同步”发展、“两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全局要求,不是中央赐予的,而是湖北以自身作为争来的。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不断扩大全局中的湖北空间。可以预料,一旦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作为中国新的增长极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将具有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内陆开放高地、国内市场枢纽、引领内需前沿、重要战略支点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机遇将纷至沓来。湖北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把握辩证法,认识变化中的湖北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发展中,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相应变化。事物是矛盾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领导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不断研究和把握地方发展规律的变化,研究一般规律在地方的特殊表现,将中央要求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毋庸讳言,湖北在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作用,植根于计划经济和传统产业结构的传统思维方式一度影响我们的发展。曾几何时,湖北经济增长热得慢、冷得快,成为难以摆脱的“怪圈”循环。近年来,湖北发展开始摆脱这种格局,呈现出“逆势上扬”态势。其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就是用发展的观点、矛盾特殊性的观点,对湖北发展规律及其特殊性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获得高度统一,进一步打开了湖北发展的思想空间。

把握矛盾特殊性,才能认识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湖北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同时,在前期打下的基础上,湖北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速度应为全国均速以上。因此,湖北发展不能慢,不能“稳”,而是要“竞进”。这一论断基于对湖北发展特殊矛盾的分析。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识投资在湖北发展中的地位,确立加快投资经济发展的认识。中央强调,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是关键。因此,扩大消费需求是更为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就全国而言,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在湖北,投资既是关键,也是基础。湖北的特殊性就在于,湖北的发展底盘还很小,需要通过投资做大底盘,同时,湖北也有做大底盘的巨大空间。对于湖北来讲,投资不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发展形态。这就要求湖北不仅把投资作为关键,作为近期要务,同时,要把投资作为基础,作为长远的战略重点,坚持把投资作为“驾辕之马”。只有这样,湖北才能实现需求扩张,最终达到需求主导的发展形态,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确立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全国已经进入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阶段。湖北也要努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但是,质量的提升具有积累性、渐进性的特点。因此,湖北不能停下来提升质量,停下来转变方式,停下来调整结构,而是要加快发展,加快扩大总量规模,在增量中提质,在发展中转变方式,在增长中调整结构。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积极地、优选性地执行中央政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框架中,湖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央希望中西部地区发展更快一些;另一方面,湖北具有较大的符合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包括公共财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湖北具有较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包括投融资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发展、服务经济发展、虚拟经济发展、企业上市融资等。因此,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湖北要以更积极的努力获得更大的份额,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湖北要以更优良的平台获得更大的比重。

坚持时空观,奋力增强发展中的湖北动力

所谓时势,一是时代,二是局势。前者是时间,后者是空间,两者统一于历史的运动。只有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时空观,才能把握好局势,把握好运势的时机和路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基于对湖北发展时空方位的判断,立足于从时空结构中集聚湖北发展的强劲动力。

把握全球观,拓展湖北的开放空间。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第一动力是开放,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先导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当今的湖北,已经具备面向全球开放的条件。来湖北投资的世界500强已经超过百家;继“江海直达”之后,武汉正在建设“十小时国际航空圈”,武汉成为沿欧亚大陆桥的物流节点;东盟以及港澳台将湖北作为拓展内陆市场的窗口;伴随国家开放重心内移,湖北可望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当今的湖北,与过去的内陆省份不可同日而语,正在成为具有国际化、全球化条件的开放高地。充分利用这种时空优势,拓展湖北的开放发展空间,是今后加快湖北发展的战略动能。

把握时代观,增强湖北的创新动力。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靠创新驱动,舍此别无他途。跨越陷阱,将是湖北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中等收入陷阱”,说到底是传统发展动能、传统发展方式在新的时代要求面前失去效能,需要转换发展的动能与体系。转换成功,就会实现新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就会止步不前。湖北具有创新资源密集、创新平台广阔的基础优势,关键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观念、体制、科技、产业、文化创新,切实将湖北发展推上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把握历史观,努力实现湖北的振兴崛起。历史观是一个地方发展最深层次的精神动力所在。“中国梦”植根于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继而备受屈辱的历史记忆。“五个湖北”作为“中国梦·湖北篇”也是基于复兴湖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湖北曾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地理枢纽,在中华文化发祥与发展、中国近代化发祥与发展、中国工业化建设与拓展、“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决定民族命运的重大领域都曾经发挥先导作用。通过“五个湖北”建设,实现湖北振兴崛起,复兴湖北的历史地位,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乃是当代荆楚儿女的历史期盼和时代使命。

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党提高经济工作能力,特别强调要运用好“两点论”和“底线思维”。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运用“两点论”和“底线思维”,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两点论”是矛盾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运用于形势的判断与分析;“底线思维”则直接决定工作思路和重点,决定工作的主动权,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底线思维”是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强调的是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努力避免被动局面,掌握工作主动权。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时期,工作局面好,各种矛盾少,人们倾向于运用“顶层思维”、“上线思维”。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类风险增多,需要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确保底线稳定,避免局面被动。

坚持“底线思维”,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当前湖北已经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增长进入“中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进入经济社会矛盾、风险多发时期。在这个阶段,只有运用好“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的方向努力,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坚持“底线思维”,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根据“底线思维”,注重将工作重点放在民生、稳定、三农、扶贫、环保等底线稳定工作上,注重加强贫困地区等发展软肋和发展短板,注重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生产,加强底线公平,夯实社会经济稳定的底线基础。

坚持“底线思维”,才能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根据“底线思维”,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注重从现实中弊端暴露最充分、群众最关注、改革共识最多的领域入手,渐进式推进体制改革,以增量改进的方式逐渐优化体制机制。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特别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方法,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将自己的思想从传统机械的、片面的、主观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湖北需要以思想方法的解放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以新一轮思想解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北实践新局面!

湖北日报讯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倡导“两点论”、“底线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结合湖北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就湖北发展机遇与挑战、速度与质量、稳步与竞进、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做出了新的阐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湖北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湖北担当,“中国梦”的湖北责任,宏观发展大势中的湖北局势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这些论述和命题是唯物辩证法的生动运用,体现了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创新,充满了哲理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对未来湖北发展,具有重大方法论指导意义。

坚持大局观,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及其发展是联系的。推进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胸中有大局。谋划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将地方放到全局中定位,确定地方的坐标和方位。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湖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湖北要肩负更大的责任,承担更重的任务。这就是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全局中谋划湖北的具体体现。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正确认识大局中的湖北使命。正是由于坚持从全局中谋划湖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在国家稳中求进大局中,湖北应该属于进得更快的地区,湖北的份额应该占得更大一些。这是近年来不管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湖北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姿态的“定心丸”。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努力争取全局中的湖北作为。2008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走势下行,湖北坚持把握大局中的发展机遇,把握格局变化中的发展优势,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扩大内需、培育国内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进取,实现了全省经济高于全国、领先中部、好于预期的湖北作为。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不断提升全局中的湖北地位。有为才有位。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是如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光谷”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全局战略“花落”湖北,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在“四化同步”发展、“两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全局要求,不是中央赐予的,而是湖北以自身作为争来的。

把握全局中的湖北方位,才能不断扩大全局中的湖北空间。可以预料,一旦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作为中国新的增长极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将具有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内陆开放高地、国内市场枢纽、引领内需前沿、重要战略支点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机遇将纷至沓来。湖北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把握辩证法,认识变化中的湖北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发展中,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相应变化。事物是矛盾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领导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不断研究和把握地方发展规律的变化,研究一般规律在地方的特殊表现,将中央要求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毋庸讳言,湖北在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作用,植根于计划经济和传统产业结构的传统思维方式一度影响我们的发展。曾几何时,湖北经济增长热得慢、冷得快,成为难以摆脱的“怪圈”循环。近年来,湖北发展开始摆脱这种格局,呈现出“逆势上扬”态势。其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就是用发展的观点、矛盾特殊性的观点,对湖北发展规律及其特殊性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获得高度统一,进一步打开了湖北发展的思想空间。

把握矛盾特殊性,才能认识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湖北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同时,在前期打下的基础上,湖北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速度应为全国均速以上。因此,湖北发展不能慢,不能“稳”,而是要“竞进”。这一论断基于对湖北发展特殊矛盾的分析。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识投资在湖北发展中的地位,确立加快投资经济发展的认识。中央强调,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是关键。因此,扩大消费需求是更为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就全国而言,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在湖北,投资既是关键,也是基础。湖北的特殊性就在于,湖北的发展底盘还很小,需要通过投资做大底盘,同时,湖北也有做大底盘的巨大空间。对于湖北来讲,投资不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发展形态。这就要求湖北不仅把投资作为关键,作为近期要务,同时,要把投资作为基础,作为长远的战略重点,坚持把投资作为“驾辕之马”。只有这样,湖北才能实现需求扩张,最终达到需求主导的发展形态,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确立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全国已经进入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阶段。湖北也要努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但是,质量的提升具有积累性、渐进性的特点。因此,湖北不能停下来提升质量,停下来转变方式,停下来调整结构,而是要加快发展,加快扩大总量规模,在增量中提质,在发展中转变方式,在增长中调整结构。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积极地、优选性地执行中央政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框架中,湖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央希望中西部地区发展更快一些;另一方面,湖北具有较大的符合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包括公共财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湖北具有较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包括投融资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发展、服务经济发展、虚拟经济发展、企业上市融资等。因此,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湖北要以更积极的努力获得更大的份额,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湖北要以更优良的平台获得更大的比重。

坚持时空观,奋力增强发展中的湖北动力

所谓时势,一是时代,二是局势。前者是时间,后者是空间,两者统一于历史的运动。只有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时空观,才能把握好局势,把握好运势的时机和路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基于对湖北发展时空方位的判断,立足于从时空结构中集聚湖北发展的强劲动力。

把握全球观,拓展湖北的开放空间。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第一动力是开放,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先导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当今的湖北,已经具备面向全球开放的条件。来湖北投资的世界500强已经超过百家;继“江海直达”之后,武汉正在建设“十小时国际航空圈”,武汉成为沿欧亚大陆桥的物流节点;东盟以及港澳台将湖北作为拓展内陆市场的窗口;伴随国家开放重心内移,湖北可望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当今的湖北,与过去的内陆省份不可同日而语,正在成为具有国际化、全球化条件的开放高地。充分利用这种时空优势,拓展湖北的开放发展空间,是今后加快湖北发展的战略动能。

把握时代观,增强湖北的创新动力。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靠创新驱动,舍此别无他途。跨越陷阱,将是湖北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中等收入陷阱”,说到底是传统发展动能、传统发展方式在新的时代要求面前失去效能,需要转换发展的动能与体系。转换成功,就会实现新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就会止步不前。湖北具有创新资源密集、创新平台广阔的基础优势,关键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观念、体制、科技、产业、文化创新,切实将湖北发展推上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把握历史观,努力实现湖北的振兴崛起。历史观是一个地方发展最深层次的精神动力所在。“中国梦”植根于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继而备受屈辱的历史记忆。“五个湖北”作为“中国梦·湖北篇”也是基于复兴湖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湖北曾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地理枢纽,在中华文化发祥与发展、中国近代化发祥与发展、中国工业化建设与拓展、“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决定民族命运的重大领域都曾经发挥先导作用。通过“五个湖北”建设,实现湖北振兴崛起,复兴湖北的历史地位,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乃是当代荆楚儿女的历史期盼和时代使命。

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党提高经济工作能力,特别强调要运用好“两点论”和“底线思维”。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运用“两点论”和“底线思维”,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两点论”是矛盾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运用于形势的判断与分析;“底线思维”则直接决定工作思路和重点,决定工作的主动权,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底线思维”是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强调的是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努力避免被动局面,掌握工作主动权。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时期,工作局面好,各种矛盾少,人们倾向于运用“顶层思维”、“上线思维”。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类风险增多,需要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确保底线稳定,避免局面被动。

坚持“底线思维”,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当前湖北已经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增长进入“中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进入经济社会矛盾、风险多发时期。在这个阶段,只有运用好“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的方向努力,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坚持“底线思维”,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根据“底线思维”,注重将工作重点放在民生、稳定、三农、扶贫、环保等底线稳定工作上,注重加强贫困地区等发展软肋和发展短板,注重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生产,加强底线公平,夯实社会经济稳定的底线基础。

坚持“底线思维”,才能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根据“底线思维”,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注重从现实中弊端暴露最充分、群众最关注、改革共识最多的领域入手,渐进式推进体制改革,以增量改进的方式逐渐优化体制机制。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特别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方法,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将自己的思想从传统机械的、片面的、主观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湖北需要以思想方法的解放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以新一轮思想解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北实践新局面!


相关内容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向新时期须解放思想
  •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这条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从唯物主义认识论方面的探索已很充分.在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通过实事求是地深刻分析省情,提出了要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 ...

  •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_于景元
  •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 于景元DOI :10. 3773/j.issn. 1006-4885. 2014. 12. 002 中图分类号:N 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4)12-0002-21 系统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一个新 ...

  • 中国历史上的_科学主义_
  • 2001年1月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AnhuiInstituteofEducation Jan.2001.19No.1Vol 第19卷第1期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主义" 黄艳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本文根据权威词典对科学主义的界 ...

  • 在建构中成长的中国软科学
  • 科 技 信息 在建构 巾成 长硇 巾国软科学 天津 市科 学 学研 究所 陈 丽君 [ 摘 要] 中国的软科 学研 究 自上世 纪8 O 年代末期 到如 今 , 呈现 出了从 红极一时到逐渐 降温的趋势.其根本原 因在 于, 在 本体论上 , 软科学研 究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这些不足提 示我们 应当 ...

  • 沈括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研究方法
  • 摘 要 沈括是我国北宋伟大的科学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本文从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两个个方面对沈括的成功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 沈括 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沈括及其主要科技成 ...

  • 关于科学史的几个问题
  • 关于科学史的几个问题 李醒民 [摘要]科学史而今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本文围绕科学史的内涵和目的.科学史的 价值或功能.科学思想史.科学编史学.科学史观等相关论题展开论述,并直抒己见. [关键词] [作者]科学史 科学思想史 科学编史学 科学史观李醒民(1945-),男,陕西西安人.中国科学院<自 ...

  •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 作者:魏茂明 发展论坛 1998年03期 "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地提请中国共产党人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能否具有科学的态度,不仅关系到能否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

  • 批判是发展社会科学的独特方法
  • 作者:马门列夫 研究化学科学有化学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科学有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科学有生物培育方法,研究西医科学有人体解剖检验灭菌施治方法,研究中医科学有人体经络的阴阳五行辨症施治方法.个门类科学都有独特的发展方法. 社会科学和一切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揭示的客观规律容易被普遍接受. ...

  • 熊彼特的思想遗产
  • 作者:付方赞孙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年08期 一.引言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史专家.从1914年出版<经济学说与方法史略>,再到他生命最后的九年写 ...

  •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 一.引 言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内容之广博.精深,研究的方法之多样与巧妙,其蕴涵的思想之深奥,在科技.社会.经济等领域的作用与影响之大,已到无可复加的地步.作为一名普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你我都曾为此而自豪过.然而,当前令所有物理界同仁汗颜的是,环顾全球的"物理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