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音乐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音乐课 研究性学习是开展教育改革以来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甚至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 以回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开展初中音乐研究性学习; 如何有效地解决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 是很值得探究的。

一、改变学习方式, 培养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初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 它不同于研究型课程, 较为开放, 较为自由。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激发好奇心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采用“启发式”,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好奇心, 培养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兴趣。音乐学科的研究性问题常常可以从多方面来发掘。

( 1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通过启发、置疑、音乐名人佚事的介绍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学们最喜欢什么音乐? 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家或歌星? 你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 等等。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延伸, 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课本上没有的、更多更广的音乐话题。这样, 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音乐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兴趣。

(2)从学生年龄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引出课题。如:校园民谣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影视主题音乐与生活、交响曲等等。

(3)从音乐学科本身的知识性来探究问题。如:音乐的调性、曲式与体裁, 音乐的隐性标题等等, 鼓励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4)从学科综合功能出发研讨问题。如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 音乐与生活、音乐、文学和历史、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未来、民歌与本土音乐等等。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积极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表现自我的特质, 是十分有利于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 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就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应由学生合作自主地置疑、设计、调查、探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朋友和伙伴。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期, 教师对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要阐述明确, 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如何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如何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在音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但不要左右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心目中最信赖的朋友和伙伴。

二、改变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进行音乐研究性学习

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探究型合作学习。它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 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将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生命, 与他人的友好合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研究学习中应提倡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互相提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和探究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使学生们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能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每个学生必须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学生在自主的讨论和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自觉的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自主的、自觉的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的氛围中, 自然而然的形成探索生命奥秘的小集体。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目的是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工作者, 而是合作者。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美育即培养人的审美观点、感受能力、欣赏能力、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自西汉始,便有周公“制礼作乐”之说。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以“礼、乐、书、数、射、御”等六艺教授弟子。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提出了“美育救国”。

我国音乐教育经历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在教学理念上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统一的指导思想: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而美育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在审美、娱乐和精神享受中完成,即常说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气质。“音乐法于心,故能动于心”是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它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却引起听者的共鸣,美化心灵,其感染力的巨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由于音乐能启动人的情感闸门,掀起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最能丰富人的感情,培养人的爱心,树立人的正义感,这正是美育范畴的任务。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智育是启迪发展智力的教育。智力包括想像、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常称智力好的人为“聪明人”。聪明原指耳聪目明,而耳聪目明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听觉和时间艺术,对于发展听觉能力,提高听觉选择性与敏感性和敏锐的视觉能力是得天独厚的。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基础课,练耳时不但要能听辨旋律音程和各种和弦,而且还能听辨调性、音色、力度、节奏的各种变化,这便训练了敏锐的听觉;视唱视奏对视觉的要求很高,但就视唱而言,既看歌词,又看歌谱,还要看谱表中的各种记号,这就需一目数行,反应迅速敏捷;音乐欣赏能使人加强记忆,发挥想象,启发思维;音乐曲调的变化能锻炼人的感知能力等等。可见音乐教育对培养耳聪目明的人才是何等重要。

科学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阅读、思维等功能,称之为“语言脑”。右半球则管情绪、情感、审美、音乐等项目,称之为“音乐脑”。可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左脑用得较多,右脑相对用得少,两者发展不平衡。大量事实证明,学习音乐是开发右脑的重要图径,且能充分调动大脑功能,开发人的智力。由于音乐旋律的起伏波动能引人遐想,能活跃人的大脑思维,调动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像古今中外许多智力超常的伟人志士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古有中国的孔老夫子、曹操、孔明、李世民及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能演奏古琴,有的还是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现有着名的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等都在音乐上有所建树。最典型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他能高水平的演奏小提琴和钢琴,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个方面。自古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很重视音乐的德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是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学中。利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情感。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精神,而这种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情趣、团结的集体观念,恰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事实上,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各种优秀歌(乐)曲的德育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那么德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 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 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人而异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 对天文感兴趣的人, 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 对唐诗有研究的人, 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 熟悉外国文学的人, 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但对于一般人来说, 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还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 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 我永远热爱你》, 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 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 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 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所以说, 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注重视听结合

鲜艳色彩、生动图像, 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 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专心地听, 只会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教师运用各种辅助手段, 多元化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 学生就会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开阔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 就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 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深有浅, 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因此, 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 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 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 学生被其粗犷、雄浑的气质所感染, 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 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学生会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小桥流水、青青草地, 牧童横坐牛背, 手拿短笛, 信口吹奏, 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 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 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 使教学情感化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 而美的语言更是承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 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 描绘出音乐意境, 使学生联系切身的生活经验, 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如:欣赏圣桑的《天鹅》, 教师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 有节奏的语速, 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 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 怀着对生命的眷恋, 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 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

音乐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音乐课 研究性学习是开展教育改革以来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甚至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 以回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开展初中音乐研究性学习; 如何有效地解决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 是很值得探究的。

一、改变学习方式, 培养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初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 它不同于研究型课程, 较为开放, 较为自由。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激发好奇心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采用“启发式”,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好奇心, 培养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兴趣。音乐学科的研究性问题常常可以从多方面来发掘。

( 1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通过启发、置疑、音乐名人佚事的介绍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学们最喜欢什么音乐? 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家或歌星? 你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 等等。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延伸, 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课本上没有的、更多更广的音乐话题。这样, 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音乐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兴趣。

(2)从学生年龄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引出课题。如:校园民谣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影视主题音乐与生活、交响曲等等。

(3)从音乐学科本身的知识性来探究问题。如:音乐的调性、曲式与体裁, 音乐的隐性标题等等, 鼓励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4)从学科综合功能出发研讨问题。如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 音乐与生活、音乐、文学和历史、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未来、民歌与本土音乐等等。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积极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表现自我的特质, 是十分有利于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 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就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应由学生合作自主地置疑、设计、调查、探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朋友和伙伴。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期, 教师对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要阐述明确, 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如何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如何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在音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但不要左右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心目中最信赖的朋友和伙伴。

二、改变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进行音乐研究性学习

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探究型合作学习。它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 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将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生命, 与他人的友好合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研究学习中应提倡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互相提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和探究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使学生们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能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每个学生必须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学生在自主的讨论和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自觉的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自主的、自觉的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的氛围中, 自然而然的形成探索生命奥秘的小集体。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目的是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工作者, 而是合作者。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美育即培养人的审美观点、感受能力、欣赏能力、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自西汉始,便有周公“制礼作乐”之说。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以“礼、乐、书、数、射、御”等六艺教授弟子。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提出了“美育救国”。

我国音乐教育经历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在教学理念上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统一的指导思想: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而美育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在审美、娱乐和精神享受中完成,即常说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气质。“音乐法于心,故能动于心”是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它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却引起听者的共鸣,美化心灵,其感染力的巨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由于音乐能启动人的情感闸门,掀起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最能丰富人的感情,培养人的爱心,树立人的正义感,这正是美育范畴的任务。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智育是启迪发展智力的教育。智力包括想像、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常称智力好的人为“聪明人”。聪明原指耳聪目明,而耳聪目明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听觉和时间艺术,对于发展听觉能力,提高听觉选择性与敏感性和敏锐的视觉能力是得天独厚的。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基础课,练耳时不但要能听辨旋律音程和各种和弦,而且还能听辨调性、音色、力度、节奏的各种变化,这便训练了敏锐的听觉;视唱视奏对视觉的要求很高,但就视唱而言,既看歌词,又看歌谱,还要看谱表中的各种记号,这就需一目数行,反应迅速敏捷;音乐欣赏能使人加强记忆,发挥想象,启发思维;音乐曲调的变化能锻炼人的感知能力等等。可见音乐教育对培养耳聪目明的人才是何等重要。

科学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阅读、思维等功能,称之为“语言脑”。右半球则管情绪、情感、审美、音乐等项目,称之为“音乐脑”。可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左脑用得较多,右脑相对用得少,两者发展不平衡。大量事实证明,学习音乐是开发右脑的重要图径,且能充分调动大脑功能,开发人的智力。由于音乐旋律的起伏波动能引人遐想,能活跃人的大脑思维,调动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像古今中外许多智力超常的伟人志士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古有中国的孔老夫子、曹操、孔明、李世民及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能演奏古琴,有的还是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现有着名的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等都在音乐上有所建树。最典型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他能高水平的演奏小提琴和钢琴,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个方面。自古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很重视音乐的德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是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学中。利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情感。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精神,而这种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情趣、团结的集体观念,恰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事实上,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各种优秀歌(乐)曲的德育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那么德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 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 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人而异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 对天文感兴趣的人, 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 对唐诗有研究的人, 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 熟悉外国文学的人, 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但对于一般人来说, 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还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 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 我永远热爱你》, 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 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 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 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所以说, 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注重视听结合

鲜艳色彩、生动图像, 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 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专心地听, 只会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教师运用各种辅助手段, 多元化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 学生就会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开阔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 就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 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深有浅, 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因此, 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 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 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 学生被其粗犷、雄浑的气质所感染, 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 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学生会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小桥流水、青青草地, 牧童横坐牛背, 手拿短笛, 信口吹奏, 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 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 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 使教学情感化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 而美的语言更是承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 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 描绘出音乐意境, 使学生联系切身的生活经验, 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如:欣赏圣桑的《天鹅》, 教师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 有节奏的语速, 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 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 怀着对生命的眷恋, 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 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


相关内容

  •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 第27卷第3期 肇庆学院学报 V01.27.No.3 2006年6月 JouRNALoFzHAoQINGuNrVER5ITY Jun揣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 调查与探讨 黄春蕾 (肇庆学院教育学系,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对禹师学前蓑育膏乐课程谩王和实施的现状调圭的结果显示,与高师学前教 ...

  • 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教育学和心理学类1.教育学类(1)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2)义务教育·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3)教师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一.小学语文学科
  • 小学各学科科研课题题目参考 (一)校本教研 1.语文素养与教学艺术同步提高的实践研究 2.语文教研组活动新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3.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4.建立校内语文教学协作组的研究 5.建立校内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实践 6.提高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7.备课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 ...

  • 中学骨干音乐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 今年四月初,克拉玛依教育局从各个学校抽调了38位教师前往上海杨蒲区教育系统各个学校为期两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挂职锻炼学习,就这此的学习左一小结汇报. 在上海学习了两个月,深刻体会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从.经济.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践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最前言,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色,甚至许多方面 ...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 ...

  • 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大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主持人:朱慧 黄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 ...

  • 中小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 为切实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一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领头雁”,促进我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提升,根据《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实施办法》和《绍兴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的意见》,特制定本培训方案。一、培训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 ...

  • 中学音乐骨干教师年度述职报告
  •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