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34-0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学生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创设情境。  1、影视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猫形象与生活中的猫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资料片段。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天安门座北朝南, 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  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的美;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的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的美; 毕加索的木雕作品《公牛头》的材料的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  表现性图例: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五)结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一起享受美吧!  六、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围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来设定的。中心内容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源于生活,二是艺术高于生活,二者缺一不可。第一层意思学生都能理解,第二层含义要将课本中艺术作品与真实的生活进行对照,这是成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堂教学中,举了很多例证来说明这一点。通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归纳和总结,知道了好的艺术作品不是生活的照抄,它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34-0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学生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创设情境。  1、影视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猫形象与生活中的猫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资料片段。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天安门座北朝南, 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  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的美;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的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的美; 毕加索的木雕作品《公牛头》的材料的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  表现性图例: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五)结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一起享受美吧!  六、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围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来设定的。中心内容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源于生活,二是艺术高于生活,二者缺一不可。第一层意思学生都能理解,第二层含义要将课本中艺术作品与真实的生活进行对照,这是成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堂教学中,举了很多例证来说明这一点。通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归纳和总结,知道了好的艺术作品不是生活的照抄,它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


相关内容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本课出自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第十四册 课型为:欣赏 评述课 一.说教材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美术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 那么,学生在以往欣赏美术作品时,仅是单纯的 ...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5
  • [初中美术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 ...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教案编号:02 备课时间:2014-2-21 首次上课时间:2014-2-24 星期一 课 题:1.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 时:1课时 课 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欣赏与评述基础知识与理论,探究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绘画作品 ...

  •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时:两课时 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 ...

  • 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_教案(人教新版美术)[1]
  •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题 教学用具 知识 目标 知识 储备点 能力 培养点 情感 激发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 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

  • 第四章教案
  • 第四章 艺术与社会 教学目标: 1.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 艺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重难点: 1.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第二节 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源于生活 ☐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昨夜西风 ...

  • 学习西欧手工艺课程心得体会
  • 学习西欧手工艺课程心得体会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曾经被这样的理论纠缠和迷惑:"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无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对于不同 ...

  •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陈忠庆
  • 陈忠庆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1969年出生,毕业于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技艺扎实过硬,擅长自然型花货塑器,个人艺术风格显著.代表作品<中国根>获国家外观专利,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及获奖.所创作品古拙大方.端庄厚重. 宜兴市第十一届手工制陶大赛二等 ...

  • 第一课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说课稿
  • 1.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是____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一课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下面,我着重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和 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划分的阶 ...